向上向善:让每一朵木棉花开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en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中天,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深圳市兼职督学,多次被评为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龙岗区优秀校长。作为一名资深校长,他善于结合本地本校文化传承与办学实际,汲取儒家传统理念精华,积极倡导“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和善”教育思想,有效提升了任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综合素养。在他的大力倡导与践行下,“和善教育”不仅让他先前任职的深圳市龙岗区德兴小学的办学特色凸显,也让他如今任职的木棉湾小学提炼出了“向上向善”的校訓,引领全校师生追寻“让每一朵木棉花开”的教育梦想!
  本刊记者:2014年,您在德兴小学任校长时,我曾对学校的和善教育办学实践进行过报道,对和善教育思想印象深刻。2015 年1月,您调任木棉湾小学,2016年6月,以“让每一朵木棉花开”为办学理念、以“向上向善”为校训的木棉湾小学章程被龙岗区教育局核准。在这里,我读到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味道。
  吴中天:谢谢!你有心了。确实,在如何更好地推动木棉湾小学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中,我有意識地融入了和善教育的理念与某些做法,这就是“一脉相承”。实际上,校长的教育思想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在德兴小学推进和善教育特色发展的过程,其实也是我自己的教育思想凝练与完善的过程。和善教育思想,其核心就是“和而不同、止于至善”,即是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这一思想要义,对于教育追求来说是带有普遍意义的。
  本刊记者:但是,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与办学实际,校长个性的教育思想与学校独特的办学情况的碰撞必然不是简单的套用或者照搬就能融入的。那么,您是怎样将和善教育思想融入新的学校并创新实施的呢?
  吴中天:在新的工作环境下需要“与时俱进”。当然,我在木棉湾小学所面临的“时”,不仅是指教育形势的发展,更多是指学校实际的形势。
  正如你所说,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是照搬就能形成的。所以,虽然我的和善教育思想日臻成熟,但是在探索木棉湾小学特色办学理念的过程中,我没有照搬这一教育思想。木棉湾小学有着自身的历史传统、校园环境与文化底蕴,比如木棉湾校名、《花开木棉》校歌、国学教育底蕴,还有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木棉树。木棉,其形高大、雄壮魁梧,其花厚实、硕大红艳,给人一种向上生长、积极进取、灿烂美好的感觉。挺拔向上的木棉树,象征着木棉湾小学师生激情昂扬、志存高远、奋发有为、崇尚卓越的孜孜追求与精神气质。这与我之前倡导的和善教育思想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于是,我把和善教育思想与学校木棉精神深入结合起来,概括出了“向上向善,让每一朵木棉花开”的教育理念,用和善思想做根本指引,意在以木棉花的形象激励师生向上成长、个性发展,引导师生追求高尚、体验成长。“向上向善,让每一朵木棉花开”,就是要让每一位师生都以独一无二的姿态,奋发向上、彰显自我;让每一位师生都吐露甘醇清香的芬芳,沁人心田、臻于至善。
  后来,在拟定学校章程时,我们依托“向上向善,让每一朵木棉花开”教育理念,围绕学校历史传承、教育现实与未来发展愿景,建构起了学校的核心理念系统:办学理念——让每一朵木棉花开;办学目标——智慧木棉、至善木棉、和乐木棉;校训——向上、向善;校风——奋发向上、至真至善;教风——和合共生、崇尚卓越;学风——勤学善思、乐活成长。
  小学教育,重心在培养学生健康心智、良好习性。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因身心发育、智力开化、家庭背景的不同,核心潜能发展也存在差异。让每一朵木棉花开,就是倾心关注每一个孩子,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核心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乐活成长。
  本刊记者:一所学校的特色办学实践能否取得成效,不仅仅依赖于办学理念的体系化建构,更需要依托于具体可行的办学路径、方法与举措。请介绍一下木棉湾小学具体的特色教育活动。
  吴中天:好的。在“向上向善,让每一朵木棉花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校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主线进行特色教育活动,深挖国学内涵,实施文化育人。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厚、历史悠久,强调克己修身,具有丰富的育人功能,与我校“向上向善”的校训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因此,我们将国学内涵精髓与基础教育的内容特点相结合,把国学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开设了“国学”校本课程,以《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经典中的名言古训为内容载体,通过诵读、讲释、讨论、欣赏、背诵、应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国学知识,增强对国学文化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判断并自觉践行,以促进学生知义明礼、修身养性。我校还将国学经典的内容融入校园环境中,一方面通过在教学楼文化走廊、宣传橱窗、电子屏幕上动态地呈现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感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班级文化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国学文化环境的建设,从而让校园成为立体的、会说话的“国学读本”,强化国学经典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本刊记者:除了国学经典教育外,木棉湾小学还有哪些特色教育活动途径?
  吴中天:除了国学经典教育外,我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特色教育活动。
  一是塑造特色科组平台,延伸课堂教学。我校以科组为单位,整合学科内的师资力量,开展富有学科特色的科组活动,既丰富了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更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发展。语文科组通过开展“语文周”活动,举办了朗诵比赛、童话故事创作比赛、课本剧选拔赛、手抄报比赛,学生演讲比赛、教师教育故事讲述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其文学创作的兴趣;数学科组依托“数学周”活动,组织开展了数学竞赛、跳蚤市场、认图速算、数字谜语等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英语科组深入研究微课、网络平台、智能设备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努力打造高效科组,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美术科组通过开设“小画家”班、“小小摄影师”班、书法班等,将学生的美术作品通过长廊、橱窗、美术展等形式展现出来,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科组开设合唱社团、舞蹈社团、鼓号社团、儿童剧社团,通过元旦文艺汇演、艺术节文艺汇演、校园班级合唱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娱生活;体育科组通过抓好常规训练、开展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体质多年来保持在龙岗区较前水平,在去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位居前列,学生比赛也屡获好成绩,在龙岗区、深圳市都获得非常好的名次,成为了体育强校;科技科组组建了学校科技队,对队员进行了七巧板、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无人机等培训,提升了队员的科技素养。学校科技队参加科技竞赛屡获佳绩,为校争光。
  二是搭建特色社团平台,展现个性特长。为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发展,让每一朵木棉花开出不一样的姿态,吐露不一样的芬芳,我校通过成立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和开展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搭建了培育和展现学生个性特长的社团平台。我校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学校的教师和物力资源,对辅导教师、社团定位、活动内容、时间场地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保障了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还建立了社团活动的双选制度,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安排好社团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辅导方式,根据社团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选择与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相符合或相关联的社团活动。目前,我校已先后开设了科技、英语脱口秀、经典诵读、象棋跳棋、足球、美术、舞蹈等近50个学生社团,既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培育提供了平台,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氛围。
  三是建构数字教育平台,彰显智慧木棉。学校充分利用龙岗区提供的平板教学媒体,开辟多种教学途径,开展汉字听写大赛、诗词大赛、国学知识大赛、数学口算比赛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字时代的神奇,感受收获的快乐。接下来的科技周、数学周,我们会开发出更多新颖的数字比赛,让学生乐在其中,快乐成长。
  本刊记者:既有体系化的办学理念,又有具体化的活动路径,我相信在“向上向善”精神的引领下,一定能够“让每一朵木棉花开”。最后,请谈谈您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吴中天:谢谢!我认为,教育应该处理好多样与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教育不是生产,而是培养;学生不是产品,而是花朵;学校不是工厂,而是花园。因此,教育应该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可能性,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这是学校的教育个性追求。另一方面,教育不只是追求学生个人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追求高尚、成人成才,并以此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发展,这是教育的立德树人使命。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在我的教育追求与办学愿景中,“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和善种子是不会消逝的,只是其表现的具体形式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阶段有所不同罢了。
  (本文图片由深圳市龙岗区木棉湾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实施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在启动广东省新一轮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前我们做了充分的调研,发现一线教师们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指导提升,然而以往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通识、重讲授轻研讨等问题。  为此,在新一轮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中,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调整了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等,采取专家引领、“师带徒”经验分享、自主探究、远程学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方式。其
七十年,广东社会发展波澜壮阔。  七十年,南粤教育改革風起云涌。  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的征程中,教育,从来没有缺席。现在,教育越来越成为青少年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成为有志青年实现人生抱负的重要手段。  今天,回望来路,广东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历史画卷渐次展开:在经济社会百废待兴之时,我们迎难而上,调方向,固基础;在改革开放社会巨变之时,我们抢抓机遇,先行先试,着力扩大教育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当下引领中国全局改革的五大发展理念,也是我们应对、化解教育变革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思想利器。7月16日至17日,第四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峰会主要围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展开研讨。  本次峰会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积,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广东省教育
卢春梅,小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广东潮人阳光教育集团总校长,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潮州市阳光教育协会会长,潮州市湘桥区阳光实验学校校长。她倡导上善若水、大爱如光的阳光育人理念,效果显著:2014年,《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荣获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x 1”读写互动 作文新学》荣获广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她曾荣获广东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广东省基础教育首届名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教育领域,办好内地民族班(以下简称“民族班”)是
刘闻,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学生物高级教师,现任佛山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他是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学特级教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师培养对象实践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特聘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国培计划”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兼职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新课程培训专家、广东省骨干校长高研班学员、广东省教育家培养对象。  
金春花是一名“80后”硕士生导师,2010年,她到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工作,被聘为副教授;三年后,年仅30岁的她通过学校的优秀青年人才破格聘任通道,被聘为教授。  目前,华南师范大学45岁以下青年教师1089人,约占全校教师的55.1%。近年来,学校立足高水平大学建设,把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拥有合理的人才梯队放在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强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坚持引进与培养
创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已越发聚焦于“教育现代化”之上。以创新驱动推进教育现代化,可以说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有鉴于此,本刊在今年第6期刊发《以创新推动教育现代化》一文,从横向视角提出,创新推动教育现代化要从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机制、学校文化等方面锐意创新;紧接着,在第7期刊发《在传承中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一文,从纵向视角出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其中,第八项重点任务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新时代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深化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促进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相关的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效流动。”第九项重点任务提出:“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
家访,一个常新的话题    要注意选择家访的对象  一般而言,如下几类学生应作为首选对象:思想不稳定,波动较大,而教师一时又找不到原因的;学习急剧滑坡,需要引起关注的;有不良习惯,需要家长与教师一起来帮助其改变的;出现了严重错误,需要引起家长高度重视的;家庭生活困难,需要教师了解其具体情况的;家庭出现问题,对其带来思想包袱和负面影响的;师生之间产生矛盾、关系紧张,需要家长做学生工作的;可能患有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