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j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13-01
  1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
  2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2.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2.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2.3重视认知发展,忽视情感教育: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2.4心理失衡,阻碍了成才:创新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勇于前进,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的人。但某些学生由于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学校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习上缺乏动力,没有明确目标,专业思想不牢固,成才意识差,缺乏创造精神,这是成才的绊脚石。
  3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也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3.1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开阔的视野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条件。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
  3.2要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外活动安排、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学生社会实践中,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以社团和学生宿舍、班级为重点,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重点开拓和深入。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还应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3.3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主体之间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成果。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
  3.4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组织形式以及评价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机制。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3.5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树立创新教育意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安帮,高等教育学,2009
  [2]高等教育心理学,伍新春,2010
  [3]尚玄,顾红欣,苑溪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126-127.
  [4]宋晶.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力,2009.81.
其他文献
不管你相不相信,预言中的2012都悄然而至。“你买船票了吗?”也成为新年朋友间相互问候的流行语,而与之齐名的开场白便是“2012,你买房吗?”可见,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仍将是广大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部“房产热播剧”也仍将牵动众多房产相关从业者与亿万百姓的心。  回首2011年,在严厉的政策调控下,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严峻的背景中,房地产在寒冬里苦苦“挣扎”,悲情频频上演,从“那些年,我们一
【摘要】警务技能战术课程是公安院校教学训练的重点课程,也是当前我院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院警务技战术教学应强调警务实用知识和实战能力的训练,应突出实战性、针对性、职业性、应用性,提高受训者的执法战斗力。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最小代价获取执法战斗力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以实战对抗为核心,以法律、指挥、战术、技能、体能为一体的综合训练为基本方法,  【关键词】警务技战术;教学训练;课程改革探析A D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定义、条件、教学方法、实现的途径,指明了当前高职院校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一体化; 双师型教师; 教学设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12-01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职业院校。随着我国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