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06年初春,记者专程来到嵩山,原想读到的这部本应保存完好学贯古今的鸿篇巨著,却是一部残缺不全的“书”。它斑斑点点,撕裂毁坏的程度,实在令人痛心!
嵩山原本如此令人神往
——古老的造山运动鬼斧神工,铸就傲视中原豪气
嵩山,坐落在祖国的中原地带。它东邻郑州,西伴洛阳,北依黄河,南枕颍水,景区面积150多平方公里。古老的地壳运动,神奇地造就了嵩山巍峨雄伟的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座主峰,周围大小72峰环抱,形成众星捧月,傲视中原的气势。
据传50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活动,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史料记载先后有36位皇帝御驾登临嵩山,这在全国的名山大川中极为罕见,可以称得上帝王之山。
著名地质学家马杏垣院士10次上嵩山考察后揭示: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而屹立于苍茫地球东方的嵩山就有36亿年的历史。在嵩山主峰周围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今清晰地保存着距今25亿年前、18.5亿年前和5。43亿年前发生的三次寒武纪造山运动所形成的典型构造形态遗迹。
马杏垣院士有一句名言叫做:“嵩山的石头会说话。”意思是说,嵩山岩石生动记录了我们这个地球发育成长的足迹。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年代的岩石地层,鬼斧神工清晰有序地排列于嵩山之上,集中地诉说着“五代同堂”的地质家族的繁荣景象。
嵩山地质的价值,不知引来多少地质精英的青睐。我国现任总理、当年马杏垣教授的学生温家宝,对嵩山地质倾注感情,写下了嵩山地质研究的毕业论文。马杏垣院士的遗著《地质构造学》也是温家宝总理题写的书名。
2001年3月嵩山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批准嵩山为“中国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然而,今年年初当记者走进嵩山的时候,展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嵩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太古的“三大运动”造就了嵩山,当今新的“三大运动”在毁掉嵩山
太古的三大造山运动,造就了嵩山表面、山体和地下的丰富的资源宝库。据考察,构成嵩山山体的是含有90%以上的石英成分的,石英矿石,地表是可供开采的上等石材,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
“靠山吃山”。也许正是这般丰富的矿产资源,让嵩山招来了巨大的劫难。如今的嵩山,随处可见毁坏山体的新“三大运动”。
1、轰轰烈烈的“采石运动”,隆隆炮声炸裂嵩山的脊梁
记者围着嵩山走了一圈,发现嵩山已经被大大小小的采石点所包围,所到之处可以听到炮声隆隆,机器轰鸣。据不完全统计,嵩山周围采石点约100多处。
以三皇寨景区周围为例,它的西面、南面、北面均被采石点环绕,三皇寨南侧的11个石英砂厂,开采的是18至25亿年前的地质带;
三皇寨景区北侧一个水库边上,造山运动抛向平坦地面的一个个裸露的石英岩已经被采石厂扫荡一空;
档阳山体地质带是嵩山地质的中心保护区。教科文组织来此考察后,把这里定为一草一木一块石头都绝对不允许毁损的禁区。然而,因为有石英含量和质地极高的石英石矿,从2002年起,这里就陆续建起采石场。不到4年的时间,目前已经发展到7家,每天几十吨矿石源源不断地从宝贵的地质侧面剥下,山体已经开下半边。如果像这样下去,用不着10年时间,这一片宝贵的地质侧面将被毁灭。
在登封市水源地的纸房水库上游,记者驱车沿着水源河道,溯流而上,延绵12公里的地段就有700多家石料加工厂。隆隆的爆破声、机器声,砸石声此起彼伏,活像一个大战场。以每家平均每天加工石材消耗半个立方的石头计算,这一个区域,一天要消耗3500多立方米石头,每年至少要消耗10万多立方米的石材。
2、各自为政的“圈山运动”,一堵堵高墙割裂嵩山的完整画面
美丽的嵩山其丰富的人文景观聚集着人气。于是,某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有某些当权者以及富人都想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渐渐的,嵩山之麓形成了一个“圈地运动”。
围绕景区一路走来,可见规划区内的山麓坡地,被高高的红砖围墙圈定的地块大大小小近40片。
少室山下的三王庄,原先一大片耕种植树的土地,早在10多年前就纳入了嵩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之内。按规定这一片土地不能改作他用,更不能修建任何建筑物。但如今所见该地区南面圈定了7处,北面圈定了18处,总共圈定了1400多亩。
此外,记者了解到还有玄天庙村圈地100多亩,十里铺圈地5 0 0多亩……
据了解这些原来属于当地村镇的集体耕地山林,由村镇出租,租期70年。土地围起来后,逐步改变它的用途,建起了住宅楼、别墅群、人造景点。
在少姨庙遗址不远处,工人们正在平整土地,三台推土机正吐着黑烟,吃力地铲动着坚实的山体。记者和他们聊起了这个工地的建设情况。得知这里正在建设一个叫做“嵩山少林禅宗音乐大典”的工程。这个工程是一位领导牵线与某电视台的编导合作的项目,由郑州一个文化公司投资建设,圈地近600亩。建起来后将成为少室山下的一大景观。听到这个宏大的计划,记者心里又不免伤痛。在这个历史遗迹比比皆是的幽静和谐的景区内,圈一片土地、建一个人为景观,给嵩山这幅完整美丽的自然图画带来的是不协调,留下的是千古遗恨。假如这里的圈地运动继续搞下去,嵩山周围形成一个个独立王国,嵩山将变成何种图景?这不用文字描述也可想像出来。
3、暗潮涌动的“卖地运动”,催生片片违章房,形成嵩山非法“新城”之痛
五年前,嵩阳书院景区内还有一片风景优美的开阔地带,然而今天,4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已有2平方公里的地方盖起了成片的民房、商店,崛起一片“景中城”,完全城市化了。
在嵩山这样涌动的卖地暗潮中,远不止嵩阳书院景区。以少林寺景区为例,这里原先有四个自然村,前几年有些人在少林寺核心景区内违规私建了29家少林武术馆和一条商业街。后来登封市政府下决心将这些有碍景观的建筑全部拆除了,使少林寺核心景区内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然而,经济利益的驱动,武术馆、商业设施又开始向核心景区的边沿地带发展。有的甚至在离原址百十米的地方盖起了新馆。暗地里的土地交易方式不得而知,但这股暗潮大有发展之势。
嵩山离“黄牌”不远了
——一位老地质专家含泪呼唤
就嵩山惨遭人为破坏的现象,记者请教了一位为嵩山地质研究和保护奋斗了22年的老专家。他一谈到嵩山的现状就老泪横流,痛心地哭出声来。哭过 之后,他擦干泪水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呼唤,嵩山的管理者为何对这么严重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之心何时醒!毁山之责谁来负!护山之职谁来尽!
扭曲的政绩观,麻痹了嵩山的保护理念。
如果说嵩山的管理者认识不到保护嵩山的自然与人文价值,那不是事实。任何人谈起嵩山都有一种自豪感。但当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追求与保护国家遗产、世界遗产的需要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的心态就变得扭曲起来。因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是需要政绩支撑的。为了短期的政绩,部分管理者便走起靠山吃山的捷径。
以开采档阳山石英矿为例。由于嵩山的石英矿是生产出口创汇超薄玻璃的良好资源,于是有的企业轻而易举地拿到了采矿证。财富的巨大诱惑就把保护的职责抛到了脑后,而且一家开起来,大家跟着上,一发不可收拾。
据说,地质专家和遗产管理人员曾经强烈反对,遗憾的是,停采不到半年,嵩山脚下再次响起轰隆隆的爆破声。
观星台景区坐落在太室山南麓,这里有唐代女皇武则天大宴群臣的石淙河遗址、周平王迁都洛阳时建起的周公测景台、夏代都城的王城岗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阳城遗址。2002年以前这里还是山清水秀的,每当夏季孩子们还在石淙河里游泳嬉戏。后来人们发现这里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河边的山坡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刚砂矿。于是,在不长的时间里,6个煤矿、4个金刚砂矿、两个发电厂布满景区,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横穿而过。随着隆隆的轰鸣声,山上一片片树木植被没有了;采煤掏空了地下,石淙河水渗漏,如今已经干涸;以前通向景区的道路被拉矿石的十吨以上的重型卡车压出泥泞的两条深沟。
部门利益的驱动各自为政,使统一:的政令难行。
嵩山风景名胜区原来有个“嵩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嵩管委)”。据反映此管委会是执行政府职能的,负责对嵩山风景区内15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全面规划、建设、保护、管理。但不知什么原因,市政府在嵩山风景区内又成立了一个“登封市少林寺风景管理局(简称少管局)”,两个单位各自独立没有隶属关系。
应该说,风景名胜区是公益性的,其门票收入应是为保护、管理风景区所用。嵩山风景区的管理部门几经“洗牌”,景点门票收费权竟在市政府、文物、宗教、林场、乡镇等多个单位手里,管理混乱。当景区管理中遇到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时,一些部门就开始各自为政、相互扯皮、推诿。致使嵩山风景区的许多法规和有利于景区保护的规划难以落实,有的甚至成为一纸空文。
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历史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嵩山景区的文物古迹有1127处,寺、庙、宫、坛遍布嵩山。仅全国和省级重等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1处,由于资金短缺,许多文物古迹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毁损严重。登封城北两公里处有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崇福宫。记者和几名好友慕名前往参观,然而走到近处一看,这里却成了当地的一个养鸡养鸭场,断壁残垣一片肃杀。令人十分惋惜。
嵩山的现状离“黄牌”已经不远了。记者坚信,作为主管部门的各级政府和嵩山管委会的主要领导们,是不愿意背负破坏嵩山世界遗产的骂名和不良名誉的。挽救嵩山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编辑:靳伟华
嵩山原本如此令人神往
——古老的造山运动鬼斧神工,铸就傲视中原豪气
嵩山,坐落在祖国的中原地带。它东邻郑州,西伴洛阳,北依黄河,南枕颍水,景区面积150多平方公里。古老的地壳运动,神奇地造就了嵩山巍峨雄伟的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座主峰,周围大小72峰环抱,形成众星捧月,傲视中原的气势。
据传50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活动,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史料记载先后有36位皇帝御驾登临嵩山,这在全国的名山大川中极为罕见,可以称得上帝王之山。
著名地质学家马杏垣院士10次上嵩山考察后揭示: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而屹立于苍茫地球东方的嵩山就有36亿年的历史。在嵩山主峰周围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今清晰地保存着距今25亿年前、18.5亿年前和5。43亿年前发生的三次寒武纪造山运动所形成的典型构造形态遗迹。
马杏垣院士有一句名言叫做:“嵩山的石头会说话。”意思是说,嵩山岩石生动记录了我们这个地球发育成长的足迹。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年代的岩石地层,鬼斧神工清晰有序地排列于嵩山之上,集中地诉说着“五代同堂”的地质家族的繁荣景象。
嵩山地质的价值,不知引来多少地质精英的青睐。我国现任总理、当年马杏垣教授的学生温家宝,对嵩山地质倾注感情,写下了嵩山地质研究的毕业论文。马杏垣院士的遗著《地质构造学》也是温家宝总理题写的书名。
2001年3月嵩山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批准嵩山为“中国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然而,今年年初当记者走进嵩山的时候,展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嵩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太古的“三大运动”造就了嵩山,当今新的“三大运动”在毁掉嵩山
太古的三大造山运动,造就了嵩山表面、山体和地下的丰富的资源宝库。据考察,构成嵩山山体的是含有90%以上的石英成分的,石英矿石,地表是可供开采的上等石材,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资源。
“靠山吃山”。也许正是这般丰富的矿产资源,让嵩山招来了巨大的劫难。如今的嵩山,随处可见毁坏山体的新“三大运动”。
1、轰轰烈烈的“采石运动”,隆隆炮声炸裂嵩山的脊梁
记者围着嵩山走了一圈,发现嵩山已经被大大小小的采石点所包围,所到之处可以听到炮声隆隆,机器轰鸣。据不完全统计,嵩山周围采石点约100多处。
以三皇寨景区周围为例,它的西面、南面、北面均被采石点环绕,三皇寨南侧的11个石英砂厂,开采的是18至25亿年前的地质带;
三皇寨景区北侧一个水库边上,造山运动抛向平坦地面的一个个裸露的石英岩已经被采石厂扫荡一空;
档阳山体地质带是嵩山地质的中心保护区。教科文组织来此考察后,把这里定为一草一木一块石头都绝对不允许毁损的禁区。然而,因为有石英含量和质地极高的石英石矿,从2002年起,这里就陆续建起采石场。不到4年的时间,目前已经发展到7家,每天几十吨矿石源源不断地从宝贵的地质侧面剥下,山体已经开下半边。如果像这样下去,用不着10年时间,这一片宝贵的地质侧面将被毁灭。
在登封市水源地的纸房水库上游,记者驱车沿着水源河道,溯流而上,延绵12公里的地段就有700多家石料加工厂。隆隆的爆破声、机器声,砸石声此起彼伏,活像一个大战场。以每家平均每天加工石材消耗半个立方的石头计算,这一个区域,一天要消耗3500多立方米石头,每年至少要消耗10万多立方米的石材。
2、各自为政的“圈山运动”,一堵堵高墙割裂嵩山的完整画面
美丽的嵩山其丰富的人文景观聚集着人气。于是,某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有某些当权者以及富人都想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渐渐的,嵩山之麓形成了一个“圈地运动”。
围绕景区一路走来,可见规划区内的山麓坡地,被高高的红砖围墙圈定的地块大大小小近40片。
少室山下的三王庄,原先一大片耕种植树的土地,早在10多年前就纳入了嵩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之内。按规定这一片土地不能改作他用,更不能修建任何建筑物。但如今所见该地区南面圈定了7处,北面圈定了18处,总共圈定了1400多亩。
此外,记者了解到还有玄天庙村圈地100多亩,十里铺圈地5 0 0多亩……
据了解这些原来属于当地村镇的集体耕地山林,由村镇出租,租期70年。土地围起来后,逐步改变它的用途,建起了住宅楼、别墅群、人造景点。
在少姨庙遗址不远处,工人们正在平整土地,三台推土机正吐着黑烟,吃力地铲动着坚实的山体。记者和他们聊起了这个工地的建设情况。得知这里正在建设一个叫做“嵩山少林禅宗音乐大典”的工程。这个工程是一位领导牵线与某电视台的编导合作的项目,由郑州一个文化公司投资建设,圈地近600亩。建起来后将成为少室山下的一大景观。听到这个宏大的计划,记者心里又不免伤痛。在这个历史遗迹比比皆是的幽静和谐的景区内,圈一片土地、建一个人为景观,给嵩山这幅完整美丽的自然图画带来的是不协调,留下的是千古遗恨。假如这里的圈地运动继续搞下去,嵩山周围形成一个个独立王国,嵩山将变成何种图景?这不用文字描述也可想像出来。
3、暗潮涌动的“卖地运动”,催生片片违章房,形成嵩山非法“新城”之痛
五年前,嵩阳书院景区内还有一片风景优美的开阔地带,然而今天,4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已有2平方公里的地方盖起了成片的民房、商店,崛起一片“景中城”,完全城市化了。
在嵩山这样涌动的卖地暗潮中,远不止嵩阳书院景区。以少林寺景区为例,这里原先有四个自然村,前几年有些人在少林寺核心景区内违规私建了29家少林武术馆和一条商业街。后来登封市政府下决心将这些有碍景观的建筑全部拆除了,使少林寺核心景区内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然而,经济利益的驱动,武术馆、商业设施又开始向核心景区的边沿地带发展。有的甚至在离原址百十米的地方盖起了新馆。暗地里的土地交易方式不得而知,但这股暗潮大有发展之势。
嵩山离“黄牌”不远了
——一位老地质专家含泪呼唤
就嵩山惨遭人为破坏的现象,记者请教了一位为嵩山地质研究和保护奋斗了22年的老专家。他一谈到嵩山的现状就老泪横流,痛心地哭出声来。哭过 之后,他擦干泪水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呼唤,嵩山的管理者为何对这么严重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之心何时醒!毁山之责谁来负!护山之职谁来尽!
扭曲的政绩观,麻痹了嵩山的保护理念。
如果说嵩山的管理者认识不到保护嵩山的自然与人文价值,那不是事实。任何人谈起嵩山都有一种自豪感。但当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追求与保护国家遗产、世界遗产的需要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的心态就变得扭曲起来。因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是需要政绩支撑的。为了短期的政绩,部分管理者便走起靠山吃山的捷径。
以开采档阳山石英矿为例。由于嵩山的石英矿是生产出口创汇超薄玻璃的良好资源,于是有的企业轻而易举地拿到了采矿证。财富的巨大诱惑就把保护的职责抛到了脑后,而且一家开起来,大家跟着上,一发不可收拾。
据说,地质专家和遗产管理人员曾经强烈反对,遗憾的是,停采不到半年,嵩山脚下再次响起轰隆隆的爆破声。
观星台景区坐落在太室山南麓,这里有唐代女皇武则天大宴群臣的石淙河遗址、周平王迁都洛阳时建起的周公测景台、夏代都城的王城岗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阳城遗址。2002年以前这里还是山清水秀的,每当夏季孩子们还在石淙河里游泳嬉戏。后来人们发现这里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河边的山坡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刚砂矿。于是,在不长的时间里,6个煤矿、4个金刚砂矿、两个发电厂布满景区,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横穿而过。随着隆隆的轰鸣声,山上一片片树木植被没有了;采煤掏空了地下,石淙河水渗漏,如今已经干涸;以前通向景区的道路被拉矿石的十吨以上的重型卡车压出泥泞的两条深沟。
部门利益的驱动各自为政,使统一:的政令难行。
嵩山风景名胜区原来有个“嵩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嵩管委)”。据反映此管委会是执行政府职能的,负责对嵩山风景区内15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全面规划、建设、保护、管理。但不知什么原因,市政府在嵩山风景区内又成立了一个“登封市少林寺风景管理局(简称少管局)”,两个单位各自独立没有隶属关系。
应该说,风景名胜区是公益性的,其门票收入应是为保护、管理风景区所用。嵩山风景区的管理部门几经“洗牌”,景点门票收费权竟在市政府、文物、宗教、林场、乡镇等多个单位手里,管理混乱。当景区管理中遇到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时,一些部门就开始各自为政、相互扯皮、推诿。致使嵩山风景区的许多法规和有利于景区保护的规划难以落实,有的甚至成为一纸空文。
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历史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嵩山景区的文物古迹有1127处,寺、庙、宫、坛遍布嵩山。仅全国和省级重等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1处,由于资金短缺,许多文物古迹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毁损严重。登封城北两公里处有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崇福宫。记者和几名好友慕名前往参观,然而走到近处一看,这里却成了当地的一个养鸡养鸭场,断壁残垣一片肃杀。令人十分惋惜。
嵩山的现状离“黄牌”已经不远了。记者坚信,作为主管部门的各级政府和嵩山管委会的主要领导们,是不愿意背负破坏嵩山世界遗产的骂名和不良名誉的。挽救嵩山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编辑:靳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