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桃核不盈寸,刻舟泛赤壁。民间技艺,巧夺天工。同学们,我们也不妨到民间采风去,寻访传承者,探求那踏着历史的足迹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
请以“到民间采风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本次命题意图是切合“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单元主题,让同学们从古代的核舟雕工继而联想今朝的传统技艺,达到发现、欣赏美的目的,从而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的要求。
审题关键:紧扣“民间技艺”“民间采风”“寻访传承者”“文化精髓”等关键词审题,从“民间采风”可确定取材来自身边的生活且有个人的参与;“寻访传承者”“民间技艺”指出写作方向是民间手艺人的故事;“文化精髓”明确了中心是颂扬传统文化。
选材要旨:民间技艺,博大精深。同学们可利用导图简列所熟知的民间技艺,并挑选最有切身体会的一项展开构思。
构思妙招:可仿照课文《核舟记》,从介绍技艺和技艺人起笔,继而叙写自己所见的传统技艺、自己所了解的技艺人的故事、自己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等。
立意提示:中心是颂扬传统文化,但点题宜小不宜大,要有针对性。若重在写手艺人的技艺,应盛赞其匠人精神;若写自己学习技艺和欣赏技艺的过程,应重在抒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期盼。
习作展示一
伦教糕
◎蔡梅婷
“玉洁冰清品自高,甜酸爽韧领风骚”,说的就是伦教糕。
伦教糕的制作起源于广东顺德区伦教镇,是岭南典型的汉族糕点名吃。步入现在的伦教镇,一闻到伦教糕的气味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我国的美食有千万种,伦教糕别具一格。制作伦教糕的工序比较复杂,这次虽未能在店内观看,但我有幸在乡下见奶奶做过一次。
奶奶先把白糖倒入清水煮沸,趁热将其直接倒入糯米粉中,搅拌到丝滑为止。再把粉浆放在一旁“退烧”,过一会儿把酵母倒进粉浆中搅拌均匀,把粉浆盖上保鲜膜放到温暖的地方发酵。眼看天色渐渐变暗,我怀着急切的心情“蹲守”。只见奶奶搬出电饭煲,给容器中抹上一层油,把发酵好的粉浆倒入其中,盖上盖,插上电。“给它睡20分钟的‘美容觉’就好了。”奶奶说。“美容觉”睡完后取出晾凉,在上面“嚯嚯”几刀,晶莹爽嫩的伦教糕就上桌了。蘸上芝麻酱,味道更香甜。
我倚靠着奶奶的肩,抬头,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空中。习习的风吹得树叶“哗哗”响,躲藏在草丛中的青蛙开始“呱呱”地叫,依附在树干上的蝉也不服输地“吱吱”叫。此时的我仿佛身临辛弃疾《西江月》里“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的情境中。
品尝着店里陈列的软糯香甜的伦教糕,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更好的美食不是更贵的美食,也不是更具有多重美食含义、更能糊弄人的食物,而是更多样的饮食环境、饮食产品和更灵活的美食系统。”据记载,伦教糕制作者原先只有伦教镇上一家,用当地所特有的泉水制作,后来,清泉淤塞,别具风味的伦教糕就难以制作了。但后人采用在煮糖时加鸡蛋清去浊之法而使其传下来,伦教糕才随着华侨的足迹传至东南亚各地。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了许多文化遗产宝藏,而每一块伦教糕里都蕴含着制作者的辛劳。顺德人对美食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也要学习这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廣东佛山市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初二·8班)
点评
小作者选取本土美食技艺传承者奶奶制作伦教糕的故事为素材,从伦教糕的名气入手设悬念,吸引读者探寻其制作技艺。继而展开“祖孙静待美糕”“月夜细听虫鸣”两幅画面。其中“搅拌到丝滑”“‘嚯嚯’几刀”等充分体现了奶奶的技法娴熟,“退烧”“美容觉”也透露出“我”对这过程的欣赏和对美食的期盼。祖孙月夜依傍的图景极富浪漫气息,又将美食点缀下的生活衬托得更加温情。结尾挖掘美食背后的匠人精神,盛赞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的所有美食传承者,升华主旨。
习作展示二
粤 剧
◎张嘉欣
“我今独抱琵琶望,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唉,悲歌一曲寄声入汉邦,话短却情长,家国最难忘……”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发源于佛山,用粤方言演唱。由于广府人的先祖来自不同地域,所以粤剧的发展受到弋阳腔、昆腔、汉剧、徽剧、秦腔等多个剧种的影响,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
偶然地,我听到粤剧。最先吸引我的是那戏服,绣花图案千变万化,美观又精致,实属戏中主流。我的第一个粤剧朋友是《昭君出塞》。走在路上,那又唱又说的唱法和那圆润的唱腔是最让我着迷的。以至于前面的女孩蹦蹦跳跳地够头顶的树枝都没引起我的注意,当我走上前时,紫荆花突然飘落,把我吓了一跳。听着剧,听着王昭君的哀诉,一声声的话语,一段段的旋律,不停地在我脑海里打转,竟有种潸然泪下的感觉。
儿时,每逢除夕,村子的大院里总会播放粤剧,大爷、大娘都搬上凳子去看去听,安安静静一坐便到谢幕。那声音可大了,那时的我才六七岁,被奶奶硬拉着去听,听着听着,我却睡着了。如今,我静下心听《昭君出塞》,它想传递的情感直通我的思想、贯串我的灵魂,我真真正正地被那多韵的唱腔打动,被那优美的旋律打动,被那惊艳的扮相打动,这才领会到那时老人家为何被粤剧迷得如痴如醉。
粤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广泛吸收广东音乐、广绣、牙雕、陶瓷、灰塑等地方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广府民系群落的地域文化传统,在世界华人中具有极强的文化凝聚力。但面对现代都市文化的猛烈冲击,粤剧的生存空间已大为收缩,处于濒危状态。如今,粤剧只在中老年本土居民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更应该对古典艺术有热情和激情。
“怕听那鹘鸟悲鸣,一笛胡笳掩却了琵琶声浪,伤心不忍回头望,惊心不敢向前往……”我希望将粤剧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初二·8班)
点评
跟着祖辈听戏是很多孩子儿时绚烂的梦。本文起于粤剧,终于剧魂。由介绍粤剧起笔,继而回忆自己跟粤剧的故事。就如时光洗涤,粤韵依然有风华。年岁渐长,“我”也终于领悟剧中真味。深读粤剧,“我”读出了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文化,不禁期盼它发扬光大。全文由浅入深,多角度解读粤剧,情理结合,立意高远。
桃核不盈寸,刻舟泛赤壁。民间技艺,巧夺天工。同学们,我们也不妨到民间采风去,寻访传承者,探求那踏着历史的足迹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
请以“到民间采风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本次命题意图是切合“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单元主题,让同学们从古代的核舟雕工继而联想今朝的传统技艺,达到发现、欣赏美的目的,从而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的要求。
审题关键:紧扣“民间技艺”“民间采风”“寻访传承者”“文化精髓”等关键词审题,从“民间采风”可确定取材来自身边的生活且有个人的参与;“寻访传承者”“民间技艺”指出写作方向是民间手艺人的故事;“文化精髓”明确了中心是颂扬传统文化。
选材要旨:民间技艺,博大精深。同学们可利用导图简列所熟知的民间技艺,并挑选最有切身体会的一项展开构思。
构思妙招:可仿照课文《核舟记》,从介绍技艺和技艺人起笔,继而叙写自己所见的传统技艺、自己所了解的技艺人的故事、自己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等。
立意提示:中心是颂扬传统文化,但点题宜小不宜大,要有针对性。若重在写手艺人的技艺,应盛赞其匠人精神;若写自己学习技艺和欣赏技艺的过程,应重在抒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期盼。
习作展示一
伦教糕
◎蔡梅婷
“玉洁冰清品自高,甜酸爽韧领风骚”,说的就是伦教糕。
伦教糕的制作起源于广东顺德区伦教镇,是岭南典型的汉族糕点名吃。步入现在的伦教镇,一闻到伦教糕的气味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我国的美食有千万种,伦教糕别具一格。制作伦教糕的工序比较复杂,这次虽未能在店内观看,但我有幸在乡下见奶奶做过一次。
奶奶先把白糖倒入清水煮沸,趁热将其直接倒入糯米粉中,搅拌到丝滑为止。再把粉浆放在一旁“退烧”,过一会儿把酵母倒进粉浆中搅拌均匀,把粉浆盖上保鲜膜放到温暖的地方发酵。眼看天色渐渐变暗,我怀着急切的心情“蹲守”。只见奶奶搬出电饭煲,给容器中抹上一层油,把发酵好的粉浆倒入其中,盖上盖,插上电。“给它睡20分钟的‘美容觉’就好了。”奶奶说。“美容觉”睡完后取出晾凉,在上面“嚯嚯”几刀,晶莹爽嫩的伦教糕就上桌了。蘸上芝麻酱,味道更香甜。
我倚靠着奶奶的肩,抬头,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空中。习习的风吹得树叶“哗哗”响,躲藏在草丛中的青蛙开始“呱呱”地叫,依附在树干上的蝉也不服输地“吱吱”叫。此时的我仿佛身临辛弃疾《西江月》里“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的情境中。
品尝着店里陈列的软糯香甜的伦教糕,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更好的美食不是更贵的美食,也不是更具有多重美食含义、更能糊弄人的食物,而是更多样的饮食环境、饮食产品和更灵活的美食系统。”据记载,伦教糕制作者原先只有伦教镇上一家,用当地所特有的泉水制作,后来,清泉淤塞,别具风味的伦教糕就难以制作了。但后人采用在煮糖时加鸡蛋清去浊之法而使其传下来,伦教糕才随着华侨的足迹传至东南亚各地。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了许多文化遗产宝藏,而每一块伦教糕里都蕴含着制作者的辛劳。顺德人对美食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也要学习这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廣东佛山市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初二·8班)
点评
小作者选取本土美食技艺传承者奶奶制作伦教糕的故事为素材,从伦教糕的名气入手设悬念,吸引读者探寻其制作技艺。继而展开“祖孙静待美糕”“月夜细听虫鸣”两幅画面。其中“搅拌到丝滑”“‘嚯嚯’几刀”等充分体现了奶奶的技法娴熟,“退烧”“美容觉”也透露出“我”对这过程的欣赏和对美食的期盼。祖孙月夜依傍的图景极富浪漫气息,又将美食点缀下的生活衬托得更加温情。结尾挖掘美食背后的匠人精神,盛赞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的所有美食传承者,升华主旨。
习作展示二
粤 剧
◎张嘉欣
“我今独抱琵琶望,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唉,悲歌一曲寄声入汉邦,话短却情长,家国最难忘……”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发源于佛山,用粤方言演唱。由于广府人的先祖来自不同地域,所以粤剧的发展受到弋阳腔、昆腔、汉剧、徽剧、秦腔等多个剧种的影响,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
偶然地,我听到粤剧。最先吸引我的是那戏服,绣花图案千变万化,美观又精致,实属戏中主流。我的第一个粤剧朋友是《昭君出塞》。走在路上,那又唱又说的唱法和那圆润的唱腔是最让我着迷的。以至于前面的女孩蹦蹦跳跳地够头顶的树枝都没引起我的注意,当我走上前时,紫荆花突然飘落,把我吓了一跳。听着剧,听着王昭君的哀诉,一声声的话语,一段段的旋律,不停地在我脑海里打转,竟有种潸然泪下的感觉。
儿时,每逢除夕,村子的大院里总会播放粤剧,大爷、大娘都搬上凳子去看去听,安安静静一坐便到谢幕。那声音可大了,那时的我才六七岁,被奶奶硬拉着去听,听着听着,我却睡着了。如今,我静下心听《昭君出塞》,它想传递的情感直通我的思想、贯串我的灵魂,我真真正正地被那多韵的唱腔打动,被那优美的旋律打动,被那惊艳的扮相打动,这才领会到那时老人家为何被粤剧迷得如痴如醉。
粤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广泛吸收广东音乐、广绣、牙雕、陶瓷、灰塑等地方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广府民系群落的地域文化传统,在世界华人中具有极强的文化凝聚力。但面对现代都市文化的猛烈冲击,粤剧的生存空间已大为收缩,处于濒危状态。如今,粤剧只在中老年本土居民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更应该对古典艺术有热情和激情。
“怕听那鹘鸟悲鸣,一笛胡笳掩却了琵琶声浪,伤心不忍回头望,惊心不敢向前往……”我希望将粤剧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初二·8班)
点评
跟着祖辈听戏是很多孩子儿时绚烂的梦。本文起于粤剧,终于剧魂。由介绍粤剧起笔,继而回忆自己跟粤剧的故事。就如时光洗涤,粤韵依然有风华。年岁渐长,“我”也终于领悟剧中真味。深读粤剧,“我”读出了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文化,不禁期盼它发扬光大。全文由浅入深,多角度解读粤剧,情理结合,立意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