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韩两国毗邻接壤,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大學校园一直是“韩流”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但自2017年以来,由于韩美共同部署“萨德”入韩,两国国际关系一度相对紧张,在校大学生对这一事件反应强烈,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韩流”文化的接受和传播态度。本文拟对中韩国际关系变化对中国在校大学生接受和传播“韩流”文化的影响,基于问卷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韩国际关系 “韩流”文化 在校大学生、
一、中韩国际关系简介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20多年来,双边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得到了中韩两国政府及学界的广泛认可。在政治领域,双边高层交流和外长定期互访形成机制,双边关系从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互信得到加强。在经济领域,中韩目前互为第一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经济合作也从简单的贸易往来发展到包括投资、金融、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经济合作。在人文领域,两国在教育、媒体、文艺、体育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韩人文交流持续活跃,两国文化部门在文学、艺术、动漫、游戏、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各个领域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两国在各方面的交流异常密切。
二、“韩流”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的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向中国席卷而来,中国媒体形象的称之为“韩流”。伴随“韩流”席卷而来的韩国文化,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播,特别是在高校中受到热烈欢迎,广大在校生通过韩国歌曲、舞蹈、影视作品等了解了韩国的生活习惯、民族心理及思维方式。韩国风格的服饰、装扮、饮食、语言等也都受到年轻大学生的热捧,大学校园成为“韩流”文化在中国迅速传播和增长的摇篮,广大中国在校大学生成为接受和传播“韩流”文化的主体,韩国娱乐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校中国大学生以穿韩装、束韩发、用韩品为潮流。
“韩流”为何会在中国高校中焕发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首先,韩国和中国都在东亚文化圈内,两国文化都有儒家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多历史上的相同之处,更容易被中国在校大学生所接受。其次,韩国的影视音乐文化中,许多优秀作品都强调青年人的个性发展,以及对未来美好向往的有益内容,特别迎合广大中国在校大学生积极要求个性发展的需求。再次,韩国政府对待文化发展有着相当力度的政策支持,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促使了韩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有立足之地。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韩流”文化一时间在中国在校大学生中得到广泛接受和传播。
三、“萨德”事件引发中韩国际关系变化
“萨德”系统,即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之一。它是一种可车载机动部署的反导系统,具备在大气层内外拦截来袭的短程、中程和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的独特能力。2017年2月27日,乐天集团董事局决定,为部署萨德供地。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发布消息,萨德系统的部分装备,于2017年3月6日通过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2017年4月26日,萨德反导系统的2辆发射车、X波段雷达开始在韩国投入运行。2017年7月29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下令,立刻着手部署4辆剩余的萨德发射车。美韩都在利用导弹部署问题对中国施压,所谓在部署问题上的态度反复,都只是继续敲诈和勒索中俄的伎俩。
对于韩国自身来说,其也是“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的积极支持者,尽管该系统并不能保护韩国,但却可以使美国更深地介入半岛事务,同时也能避免自身的利益在中美大国的较量下被边缘化。在此次萨德事件中,韩国企业乐天集团因向美韩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提供用地,引发了中国官方及民间对其产生不满情绪,并发生首宗围堵乐天超市事件。各地中国民众纷纷掀起抵制乐天,进而抵制韩货的抗议活动。中国国家旅游局在其官网发布了韩国旅游提示,提醒中国公民,要清醒认识出境旅行的风险,慎重选择旅游目的地。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做出了表态,抵制韩国部署萨德。作为“韩流”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在中国广大高校内,在校大学生们对于这次事件,也产生了强烈反响。很多大学生开始产生“抗韩”情节,不再热衷迷恋“韩流”文化,许多学生甚至自发丢弃或销毁之前曾经购买或珍藏的韩国服饰、光盘、电子产品,甚至有很多女生开始弃用韩国化妆品。由此可见,萨德事件引发的中韩国际关系变化势必会对中国在校大学生接受和传播“韩流”文化造成影响。
四、“萨德”事件对大学生接受和传播“韩流”文化的影响
笔者所在项目组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部分中国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分析“萨德”事件所导致的中韩国际关系的变化对在校大学生接受和传播“韩流”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项目组在问卷调查中首先对中国高校大学生在“萨德”事件发生之前对“韩流”文化的接受和传播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中大学生男女比例为3:7,其中82%的大学生来自山东省各高校,18%的大学生来自其它省份高校。问卷显示,不考虑中韩两国由于萨德事件引发的国际关系变化,23.4%的大学生表示喜欢看韩国影视剧。36.17%表示经常去吃韩国料理,75.53%的大学生对韩国的饮食文化持认可态度,18.08%的大学生表示喜欢韩系汽车,3%的大学生喜欢韩国企业,12.76%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韩国音乐,22.34%的大学生表示喜欢韩款服饰,53.19%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韩国的化妆品,44.68%的大学生表示去过或想去韩国旅游。由此可见,“韩流”文化在大学生中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影响力,当代大学生除了对韩国企业缺少了解之外,对韩国的影视、音乐、饮食、汽车、服饰、美妆和旅游等文化的接触是十分广泛并喜爱的,这说明韩国文化已经深入到在校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已经形成一种习惯。问卷结果也同时显示,在“韩流”文化接受和传播的这个大群体中,主要支撑者为女生,相比男性大学生,她们更易对“韩流”文化着迷。 但是,“萨德”事件发生之后,60%的大学生因“萨德”事件对“韩流”文化的態度有了很大转变,大学生对“韩流”文化的接受度从之前的40%下降到10%。“韩流”文化因为其归属地来自韩国,不再被中国高校大学生所认同。问卷显示,55%的大学生认为“萨德”事件会影响“韩流”文化在高校的传播,自己会因萨德事件而降低之前对韩国文化的接受程度。这一结果说明,“韩流”文化在中国在校大学生中的接受和传播程度,是与中韩两国国际关系的变化紧密相连的。由于自发的爱国情结,当韩国做出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决策时,两国关系的恶化也势必会影响到“韩流”文化在中国高校的传播。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艺术是无国界的,但是文化却是有归属性的。97%的大学生表示,比起韩国文化,他们了解更多的还是中国文化。他们表示作为中国人,生于中国,深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响,比起半路杀出的“韩流”文化当然有更强的认同感。对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韩流”文化。项目组在问卷中也设置了对应模块,几乎10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做到维护本国文化,尊重他国文化,对待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但是,仍有71%的大学生认为,尽管有萨德事件的影响,“韩流”文化依旧能在高校得到广泛传播,这说明“韩流”文化确实有其独特和优秀的一面,致使一些高校大学生不愿因为政治问题而放弃追求“韩流”文化,而这部分调查者中,尤以女生为主。这从侧面也表明,相比男生而言,广大在校女大学生的政治敏锐程度略微偏低。
另外,相关高校组织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所接触的文化进行积极引导,包容吸收,借鉴发展,取长补短,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端正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提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的信仰不用说的太高深,将“信仰”请下神坛,信仰就是人民对本国文化极强的文化认同感和对本国文化发展的使命感。中国人民的信仰是于几千年历史风霜下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只要人民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全民文化自信,人民自然就会有共同的信仰,那就是中国文化情结,这就是当今大学生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结论
“韩流”文化确实因“萨德”问题引发的中韩国际关系变化而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接受和传播受到了很大影响,大学生的接受度大大下降。同时,“韩流”作为一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因为政治原因而改变它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韩流”文化作为韩国国家文明的载体,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对它采取强制性措施。文化无形但是非常有力量,我们应该客观并批判性地对待“韩流”文化。
参考文献
[1] 魏华欧. 基于“韩流”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03):151-156.
[2]赵丹红,于子舒. 浅析“韩流”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24):157-158.
[3]杜莉.中国对“韩流”文化的接受态度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2):6-10.
作者简介:
杨婷婷(1998.1--),女,汉族,山东,学生,英语专业
张海燕(1976.5--),女,汉族,山东,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化研究
关键词:中韩国际关系 “韩流”文化 在校大学生、
一、中韩国际关系简介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20多年来,双边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得到了中韩两国政府及学界的广泛认可。在政治领域,双边高层交流和外长定期互访形成机制,双边关系从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互信得到加强。在经济领域,中韩目前互为第一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经济合作也从简单的贸易往来发展到包括投资、金融、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经济合作。在人文领域,两国在教育、媒体、文艺、体育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韩人文交流持续活跃,两国文化部门在文学、艺术、动漫、游戏、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各个领域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两国在各方面的交流异常密切。
二、“韩流”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的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向中国席卷而来,中国媒体形象的称之为“韩流”。伴随“韩流”席卷而来的韩国文化,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播,特别是在高校中受到热烈欢迎,广大在校生通过韩国歌曲、舞蹈、影视作品等了解了韩国的生活习惯、民族心理及思维方式。韩国风格的服饰、装扮、饮食、语言等也都受到年轻大学生的热捧,大学校园成为“韩流”文化在中国迅速传播和增长的摇篮,广大中国在校大学生成为接受和传播“韩流”文化的主体,韩国娱乐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校中国大学生以穿韩装、束韩发、用韩品为潮流。
“韩流”为何会在中国高校中焕发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首先,韩国和中国都在东亚文化圈内,两国文化都有儒家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多历史上的相同之处,更容易被中国在校大学生所接受。其次,韩国的影视音乐文化中,许多优秀作品都强调青年人的个性发展,以及对未来美好向往的有益内容,特别迎合广大中国在校大学生积极要求个性发展的需求。再次,韩国政府对待文化发展有着相当力度的政策支持,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促使了韩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有立足之地。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韩流”文化一时间在中国在校大学生中得到广泛接受和传播。
三、“萨德”事件引发中韩国际关系变化
“萨德”系统,即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之一。它是一种可车载机动部署的反导系统,具备在大气层内外拦截来袭的短程、中程和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的独特能力。2017年2月27日,乐天集团董事局决定,为部署萨德供地。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发布消息,萨德系统的部分装备,于2017年3月6日通过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2017年4月26日,萨德反导系统的2辆发射车、X波段雷达开始在韩国投入运行。2017年7月29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下令,立刻着手部署4辆剩余的萨德发射车。美韩都在利用导弹部署问题对中国施压,所谓在部署问题上的态度反复,都只是继续敲诈和勒索中俄的伎俩。
对于韩国自身来说,其也是“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的积极支持者,尽管该系统并不能保护韩国,但却可以使美国更深地介入半岛事务,同时也能避免自身的利益在中美大国的较量下被边缘化。在此次萨德事件中,韩国企业乐天集团因向美韩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提供用地,引发了中国官方及民间对其产生不满情绪,并发生首宗围堵乐天超市事件。各地中国民众纷纷掀起抵制乐天,进而抵制韩货的抗议活动。中国国家旅游局在其官网发布了韩国旅游提示,提醒中国公民,要清醒认识出境旅行的风险,慎重选择旅游目的地。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做出了表态,抵制韩国部署萨德。作为“韩流”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在中国广大高校内,在校大学生们对于这次事件,也产生了强烈反响。很多大学生开始产生“抗韩”情节,不再热衷迷恋“韩流”文化,许多学生甚至自发丢弃或销毁之前曾经购买或珍藏的韩国服饰、光盘、电子产品,甚至有很多女生开始弃用韩国化妆品。由此可见,萨德事件引发的中韩国际关系变化势必会对中国在校大学生接受和传播“韩流”文化造成影响。
四、“萨德”事件对大学生接受和传播“韩流”文化的影响
笔者所在项目组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部分中国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分析“萨德”事件所导致的中韩国际关系的变化对在校大学生接受和传播“韩流”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项目组在问卷调查中首先对中国高校大学生在“萨德”事件发生之前对“韩流”文化的接受和传播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中大学生男女比例为3:7,其中82%的大学生来自山东省各高校,18%的大学生来自其它省份高校。问卷显示,不考虑中韩两国由于萨德事件引发的国际关系变化,23.4%的大学生表示喜欢看韩国影视剧。36.17%表示经常去吃韩国料理,75.53%的大学生对韩国的饮食文化持认可态度,18.08%的大学生表示喜欢韩系汽车,3%的大学生喜欢韩国企业,12.76%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韩国音乐,22.34%的大学生表示喜欢韩款服饰,53.19%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韩国的化妆品,44.68%的大学生表示去过或想去韩国旅游。由此可见,“韩流”文化在大学生中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影响力,当代大学生除了对韩国企业缺少了解之外,对韩国的影视、音乐、饮食、汽车、服饰、美妆和旅游等文化的接触是十分广泛并喜爱的,这说明韩国文化已经深入到在校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已经形成一种习惯。问卷结果也同时显示,在“韩流”文化接受和传播的这个大群体中,主要支撑者为女生,相比男性大学生,她们更易对“韩流”文化着迷。 但是,“萨德”事件发生之后,60%的大学生因“萨德”事件对“韩流”文化的態度有了很大转变,大学生对“韩流”文化的接受度从之前的40%下降到10%。“韩流”文化因为其归属地来自韩国,不再被中国高校大学生所认同。问卷显示,55%的大学生认为“萨德”事件会影响“韩流”文化在高校的传播,自己会因萨德事件而降低之前对韩国文化的接受程度。这一结果说明,“韩流”文化在中国在校大学生中的接受和传播程度,是与中韩两国国际关系的变化紧密相连的。由于自发的爱国情结,当韩国做出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决策时,两国关系的恶化也势必会影响到“韩流”文化在中国高校的传播。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艺术是无国界的,但是文化却是有归属性的。97%的大学生表示,比起韩国文化,他们了解更多的还是中国文化。他们表示作为中国人,生于中国,深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响,比起半路杀出的“韩流”文化当然有更强的认同感。对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韩流”文化。项目组在问卷中也设置了对应模块,几乎10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做到维护本国文化,尊重他国文化,对待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但是,仍有71%的大学生认为,尽管有萨德事件的影响,“韩流”文化依旧能在高校得到广泛传播,这说明“韩流”文化确实有其独特和优秀的一面,致使一些高校大学生不愿因为政治问题而放弃追求“韩流”文化,而这部分调查者中,尤以女生为主。这从侧面也表明,相比男生而言,广大在校女大学生的政治敏锐程度略微偏低。
另外,相关高校组织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所接触的文化进行积极引导,包容吸收,借鉴发展,取长补短,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端正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提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的信仰不用说的太高深,将“信仰”请下神坛,信仰就是人民对本国文化极强的文化认同感和对本国文化发展的使命感。中国人民的信仰是于几千年历史风霜下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只要人民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全民文化自信,人民自然就会有共同的信仰,那就是中国文化情结,这就是当今大学生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结论
“韩流”文化确实因“萨德”问题引发的中韩国际关系变化而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接受和传播受到了很大影响,大学生的接受度大大下降。同时,“韩流”作为一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因为政治原因而改变它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韩流”文化作为韩国国家文明的载体,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对它采取强制性措施。文化无形但是非常有力量,我们应该客观并批判性地对待“韩流”文化。
参考文献
[1] 魏华欧. 基于“韩流”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03):151-156.
[2]赵丹红,于子舒. 浅析“韩流”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24):157-158.
[3]杜莉.中国对“韩流”文化的接受态度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2):6-10.
作者简介:
杨婷婷(1998.1--),女,汉族,山东,学生,英语专业
张海燕(1976.5--),女,汉族,山东,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