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绶琯:大师风范 炳如日星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g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半路改行,从造船到天文


  1993年10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以此来表彰王绶琯院士在中国现代天文学上所做的贡献和成就。
  然而,年少时的王绶琯,最初的专业却与天文学相差甚远。
  1923年,王绶琯出生在福建厦门。1936年,经在海军任职的叔父推荐,13岁的王绶琯顺利考入了福州的马尾海军学校。初入学校的王绶琯本想将来做个海员,驰骋海疆,保家卫国,但后来由于眼睛近视,无奈改学了造船。
  1944年,21岁的王绶琯从海军学校毕业,并于第二年考取公费留学,到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进修。这所学院与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仅有一墙之隔,而这是他对天文学产生向往的开始。
  1949年,在朋友的鼓励下,王绶琯给时任伦敦大学天文台台长的格里高利先生寄了一封求职信,并请教了一些天文学问题。他的能力得到了对方的肯定,他因此得到了进入天文台工作的机会。
  “我当时没做什么考虑,就是一种本能的选择。”就这样,王绶琯“转行”离开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50年正式就职于伦敦大学天文台,开始了天文学新的科学生涯。

2  从零开始,参与中国天体物理学建设


  1953年,王绶琯在收到时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的邀请后,没有丝毫犹豫,抱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中国。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王绶琯作为中年骨干,和张钰哲、李珩、陈尊妫等老一辈研究员一起工作,投入到了从零开始创建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建设的事业中。
  1955年,王绶琯受命到上海承担国家急需的“提高时间信号精确度”紧急任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们改进了测时、授时、播时的技术,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成功将时号发播精度提高到能够满足大地测绘等应用部门的需要。
  在完成国家交代的授时工作后第二年,一个新的任务又摆到了他面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发现,星星除了能发光以外,还能发出无线电和其他电磁波。随后,一门新兴的学科——射电天文学诞生了。
  1958年,海南岛发生日环食,苏联天文学家带着射电望远镜前来观测,和中国天文学家共同组成了一支“日食射电观测队”。那时正值中苏友好合作期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立即抓住机会,决定组织一批人学习射电天文技术,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射电天文研究队伍,王绶琯便是其中一员。
  此后,王绶琯被调往新建的北京天文台,告别“天体测量学”,开始了中国射电天文学的筹建工作。如今,架设在密云水库旁边的天线射电干涉仪等重要射电天文观测试设备,就是王绶琯二十多年呕心沥血建造的遨游宇宙之“船”。

3  自主创新,建造天文望远镜


  人类认知天文世界本质最重要的手段是天体光谱的观测,但直到20世纪末,在已经登录的所有天体目标中,获得光谱测量的天体不及万分之一。其中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天文望远镜的设计难以做到兼备“大口径”和“大视场”。
  “天文,我们叫做观测的科学,你要看不见的东西就根本没法研究,你要看见它就得有望远镜,这个望远镜越大越好。”随着科技的发展,天文光谱的实测能力成为学科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摆在射电天文学家面前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绶琯和苏定强共同提出了“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的攻关项目,力求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
  王绶琯把攻关的过程比作一場“双打”比赛,选手则由天体物理学家和天文仪器专家组成,从苏定强“主动反射板”这画龙点睛的一着妙笔,到最终LAMOST方案的如期形成,这场别开生面的“双打”比赛历时数年,参与者接近20人。
  作为主题论证的负责人,王绶琯和他的“双打”伙伴苏定强付出了大量心血。“我这一生最大的满足就是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做事,虽然人生总会遇到烦恼,但做起事来,就都忘掉了。”回首往事,王绶琯无限感慨。
  2009年,LAMOST正式通过国家验收鉴定,确定了其性能居世界天文望远镜中高光谱获得率之首。

4  “大手拉小手”,创办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王绶琯不仅是一位天文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科普教育专家。从古稀至耋耄,王绶琯倾心投入到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之路上。
  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一生要走很长的路,一路上就常常要有人拉一把。我自己年轻时候的路就走得很艰难,是遇到了几双‘大手’才有幸‘走进科学’。”如今当自己成为了“大手”,他也想拉起奋斗的“小手”。
  1999年,王绶琯倡议并联合60余位中科院院士、科技专家发起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并先后捐款27万元给俱乐部作为活动经费。俱乐部致力于组织高中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走进科学社会,求师交友,体验处于学科前沿的团队的科研实践活动。
  王绶琯成立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初衷,是希望学生们可以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如果孩子们将来不做科学研究,那一生至少有一次接触科学探索的机缘;如果他们中有人将来要做科学研究,可以提前遇到一些可以指引他的老师。
  20年间,曾先后有700多位导师和5万多名中学生参加了俱乐部活动,而俱乐部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其中不乏国际科学前沿领军人物。他们在“科学启明星”王绶琯的带领下,自发利用业余时间回到俱乐部任志愿教师,成为新一代青少年的有力“大手”。
  回首王绶琯的人生历程,少年时学习造船,志在保家卫国;青年时投身天文,以期科学报国;中年时攻坚克难,为了科技强国;老年时倾情校园,意在培育新人。一生所至无不表现出王绶琯对天文学无限的热忱。
其他文献
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指导下,山西农业大学与省科学技术协会按照“一地一品”主导产业,先后建立12个“科技小院”。近日,闻喜小麦科技小院、临县食用菌科技小院、柳林红枣科技小院、岚县土豆科技小院挂牌成立。山西农业大学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重大需求,在全省布局和建设科技小院,打造了一条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精准服务新路径。田间地头搞
期刊
4月6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太原第一实验室项目建设现场、省科技厅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把创新摆在转型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做好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转型发展蹚新路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省领导罗清宇、李凤岐、王一新参加有关活动。   省委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转型发
期刊
讲述扶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好评如潮,其中,村民送别扶贫教授凌一农的场面更是获评“全剧最大泪点”。凌教授值得大家爱戴。作为一位世界知名专家,他跑到艰苦的西海固,吃苦受累,挨打受骂,自己倒贴钱也要收菇,一心一意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凌一農的原型——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正是一名长期奋斗在科研、扶贫、援外第一线,无私奉献,为国为民奋斗一生的科学家。他身上所凸显的踏实求真、不计名利、热爱祖国、关心人民
期刊
随着山西省“两会”的开幕,山西省图书馆一年一度的“两会”信息服务随之开启。2021年,山西省图书馆继续发挥参考服务职能和品牌服务优势,配合省“两会”疫情防控要求,开启了“云端”全流程“两会”信息服务。这也是山西省图书馆服务山西省“两会”十五年以来,首次依托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在“云端”开展信息服务。  2021年山西省图书馆的“两会”信息服务著重在理念创新、资源优化和服务升级三个方面下功夫。确保疫情
期刊
近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与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在浙江大学签署了“山西药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是落实山西省政府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行动。  该协议主要以山西药茶标准制定、健康功效研究、技术人才培养、品牌文化构建等为重点,依托浙江大学,整合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力量
期刊
近日,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以“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为主题,召开线上线下视频交流会,共话长江经济带5年来的巨大变化,共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五年来的实践证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长江流域首次实现劣Ⅴ類水体“清零”,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沿江城市滨水空间回归群众生活,为绿水青山
期刊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在对我国野生荞麦资源摸底调查研究中,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发现了蓼科荞麦属一个新种,该新种被命名为长花柱野生蕎麦。相关研究成果新近发表于《植物分类》上。
期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环境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环境优美见实效。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里的“优质生态产品”区别于多年来用化学符号和阿拉伯数字表征,人们看不到,感受不到实实在在的环境质量,我们要的是人们能实
期刊
坚持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大众,打好撰文的真实功底及技能,才能够真正做好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和编辑工作,才能够为观众打造一场视听盛宴。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闻写作有别于普通的文本写作,需要更加口语化,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需要具备更多样的能力,如多媒体制作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等。一、新时代带来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
期刊
1980年,王绶琯担任北京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分管天文。从那时起,除了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工作,王绶琯开始更多地从战略高度来考虑我国射电天文学乃至整个天文学的发展方向。从研究人员到管理者,随着角色的改变,王绶琯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第三次转变。  面对当时全国天文学研究的状况,王绶琯决定先解决主要矛盾。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和“米”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他主要考虑两件事:一是趁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