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对所有课程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21世纪重大发展战略,经略海洋,第一步需勘探、测绘海洋。讨论了《海洋测量》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具备良好专业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爱国情操,愿意投身经略海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等大格局。
【关键词】课程思政;海洋强国;海洋测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13-01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3]。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是对专业课任课老师的基本要求[4]。传统测量学科一直重视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及一丝不苟等专业精神,这与测量这个艰苦行业的作业要求密不可分。海洋测量除培养学生具备上述专业精神外,如何融入“海洋强国”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环保理念,值得深入思考和践行。
一、课程思政的作用
长期以来,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高等院校的一线专业教师往往摇头并认为:思政、马克思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及教学是思想政治课、马列教师、学生管理职能部门、辅导员等的事情,与专业课程及教师甚至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就导致了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5],更别谈什么实践。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高校发展的方向性与原则性的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高校必须始终和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目标与方向保持一致[4]。“怎么培养人”这个问题“課程思政”给出了好的答案,通过在专业课教书中挖掘思想内涵,建设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可以把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可以确保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二、《海洋测量》教学中如何实现课程思政
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测量》课程教学如何更好的融入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基本精神诸如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前提下,更好具备大局观念、矢志不渝践行国家战略等问题,做了如下尝试:
1.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海洋测量》课程教育全过程。测量是一门传统学科,定位坐标等数据作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尤其加上海洋更加敏感的字眼,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保密观念,保证学生从事海洋调查、海洋测绘等工作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作有损于国家发展的泄密工作。
2.将最新技术、理论及设备研发现状纳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在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时国家层面做出的努力,让学生爱上这个行业,喜欢学习相关技术,未来实现“科技兴国”。从卫星、水体及海底探查设备全方位介绍相关技术:举例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2018年发射的HY1-C/HY2-B卫星,介绍各卫星基本功能的同时引导同学们可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介绍国家“潜龙三号”4500米级无人无缆潜水器,说明“蛟龙号”拥有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具备的深潜神器,提升海洋勘测的神秘感和好奇感;全方位介绍国产海洋测绘的新设备并说明与发达国家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服务海洋勘测设备国产化研究的热情等等。
3.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环保理念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海洋测量》能在环保工作方面做出的贡献,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诸如:水下非法排污口探查,海洋声学设备为唯一的有效探查设备;大范围海上污染事件调查,海洋卫星遥感为唯一有效的工具等等方向。这些基础数据作为国家政府决策的基础地理信息,实际上也是在技术层面为绿色环保做贡献,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4.将“学习强国”里面的一些小故事,大理论及其它国家政策方面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祖国政策的理解,鼓励学生为强国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总结
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在高等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困境、新问题和新要求下,专业课教师理应将思政元素贯穿与教学全过程中。结合《海洋测量》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兴趣,将多元新技术、新理论和“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学《海洋测量》课程教学中,着重从新技术层面引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以致用,更好践行“科技强国”理念。使学生在认识海洋、了解如何勘测海洋的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等大局观念,并争取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珍.二级学院“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与推进路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07-113.
[2]张玉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24):171.
[3]裴星星.浅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J].决策探索(下),2019(03):60.
[4]彭文.在工程测量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8(19):247-248.
[5]赵偲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24):60.
作者简介:王晓(1985-),男,山东淄博,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测绘方向研究及教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6117);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 LX19-154)。
基金项目:江苏省海洋技术品牌专业建设项目(PPZY2015B116);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7JSJG056)。
【关键词】课程思政;海洋强国;海洋测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13-01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3]。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是对专业课任课老师的基本要求[4]。传统测量学科一直重视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及一丝不苟等专业精神,这与测量这个艰苦行业的作业要求密不可分。海洋测量除培养学生具备上述专业精神外,如何融入“海洋强国”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环保理念,值得深入思考和践行。
一、课程思政的作用
长期以来,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高等院校的一线专业教师往往摇头并认为:思政、马克思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及教学是思想政治课、马列教师、学生管理职能部门、辅导员等的事情,与专业课程及教师甚至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就导致了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5],更别谈什么实践。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高校发展的方向性与原则性的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高校必须始终和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目标与方向保持一致[4]。“怎么培养人”这个问题“課程思政”给出了好的答案,通过在专业课教书中挖掘思想内涵,建设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可以把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可以确保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二、《海洋测量》教学中如何实现课程思政
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测量》课程教学如何更好的融入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基本精神诸如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前提下,更好具备大局观念、矢志不渝践行国家战略等问题,做了如下尝试:
1.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海洋测量》课程教育全过程。测量是一门传统学科,定位坐标等数据作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尤其加上海洋更加敏感的字眼,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保密观念,保证学生从事海洋调查、海洋测绘等工作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作有损于国家发展的泄密工作。
2.将最新技术、理论及设备研发现状纳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在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时国家层面做出的努力,让学生爱上这个行业,喜欢学习相关技术,未来实现“科技兴国”。从卫星、水体及海底探查设备全方位介绍相关技术:举例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2018年发射的HY1-C/HY2-B卫星,介绍各卫星基本功能的同时引导同学们可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介绍国家“潜龙三号”4500米级无人无缆潜水器,说明“蛟龙号”拥有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具备的深潜神器,提升海洋勘测的神秘感和好奇感;全方位介绍国产海洋测绘的新设备并说明与发达国家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服务海洋勘测设备国产化研究的热情等等。
3.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环保理念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海洋测量》能在环保工作方面做出的贡献,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诸如:水下非法排污口探查,海洋声学设备为唯一的有效探查设备;大范围海上污染事件调查,海洋卫星遥感为唯一有效的工具等等方向。这些基础数据作为国家政府决策的基础地理信息,实际上也是在技术层面为绿色环保做贡献,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4.将“学习强国”里面的一些小故事,大理论及其它国家政策方面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祖国政策的理解,鼓励学生为强国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总结
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在高等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困境、新问题和新要求下,专业课教师理应将思政元素贯穿与教学全过程中。结合《海洋测量》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兴趣,将多元新技术、新理论和“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学《海洋测量》课程教学中,着重从新技术层面引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以致用,更好践行“科技强国”理念。使学生在认识海洋、了解如何勘测海洋的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等大局观念,并争取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珍.二级学院“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与推进路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07-113.
[2]张玉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24):171.
[3]裴星星.浅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J].决策探索(下),2019(03):60.
[4]彭文.在工程测量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8(19):247-248.
[5]赵偲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24):60.
作者简介:王晓(1985-),男,山东淄博,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测绘方向研究及教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6117);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 LX19-154)。
基金项目:江苏省海洋技术品牌专业建设项目(PPZY2015B116);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7JSJG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