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羌医中周论,包括羌医中周论的哲学观点、羌医理论体系对正常人体和异常人体的认识,以及羌医中周论中有关养生预防、身心修养和康复治疗的独有原则与特色方法。羌族医学中周论是羌族养生文化的指导思想,也是弘扬、发扬羌族医药文化的理论根基。
养生康复的理论受到医学科学的监督与指导,体育养生亦是如此。羌族传统的导引与修养是羌族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的养生与康复实践。羌医是指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在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中产生的一门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防治及养生康复等理论和方法的独具特色、独成体系的医学科学;羌药是羌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用于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所以,羌药包括但不限于羌族地区盛产的药物以及羌族人民常用的药物。羌医、羌药这两概念的文化学基础也是羌族医学理论体系,研究羌医药、羌族养生、文化不能脱离于这个理论体系。
一、中周论是羌族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羌医哲学中周論主要包括中气本原和五周变易论。物质有中与周,但均为气所构成。气可分阴阳,阴阳相吸、同性相斥是宇宙力量的本原。宇宙物质的本原是气,气是无限可分的,但在一定的时空内有相对固定的表现形式,类似于现代科学概念里的波粒、量子。尽管万事万物都由气构成,但气极其细微,并不能由人所认识,所以一般人会认为气是无形的,视为“无”。无形之气可化有形之石,精石是构筑世界有形万物的基础。五周变易,指宇宙万物在阴阳吸斥之力作用下所引起的运动状态改变的表现形式。五周论,也称五石论、五系论,脱胎于传统的五行论,却无相生相克规律。羌人崇石,认为世界上一切有形物质皆由石所化生,白石是石之精华。石分五系,分别为黄赤青黑白;对应五行分别是:土火木水金;对应五数分别为四、六、八、十二、二十。四突(突,也称尖,即顶点)尖石,锐细入微,变化多端,可孕育稼穑,故属土,五名为象。六突长石,尖利有芒,性烈走窜,属火,五名为合;八突方石,平稳方正,如木之可塑,生长而久远,五名为荒;十二突圆石,其有二十面,圆润如滴,温和柔软,无处不在,故属水,五名为支;二十突宝石,其有十二面,十二为自然法数,天生原石,肃净高贵,清静无为,变化无穷,乃石中之尊,其色归白,五行属金,五名为廿——双十圆满,十全十美之意。
二、羌医中周思想文化认识下的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
羌医认为人体分为内中周和外中周。内中周包括中心元神和周身形体,都由无限可分的气构成,但它们外在表现形式不一样,前者无形后者有形。中心元神是周身的控制系统,溶入周身之中,但亦可于肉身凋亡之后独立脱离。人之周身,是指有形之体,包括四质、六脏腑,八官、十二管道(支道)和二十经脉(廿经)。总结如下表1所示。
四质也称四相或四象,五行中属土,包括气、血、精、津(羌语称为莫斯、萨、吉纳、滋),是构成人体组织基本的有形成分。六脏腑包括心和小肠、肝和胆、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心包络和三焦,五行中属火,是生命之火的根本原动力。羌医中通常所说的六脏学说并不是单指六脏,而是指与六脏结合相表里的六腑形成的六脏体系,其运化的后天水谷精微维持着生命之火,故属火。八官(也有学者称为八腑)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包括脑、脊、髓、骨、脉、蛋(男睾)、乳腺和女子胞。八官在五行中属木,具有生长条达的特性,滋养人体并储存精气。支表示十二,支道是指人体中的十二个管道体系,包括灵通道、脑髓道、感窍道、骨肉道、气息道、水液道、食物道、脉管道、肌肤道、腺道、卫体道和生殖道。廿经是指人体循行分布的二十条经脉,相类于中医里的正经与奇经之和,但不同的是二十经皆有络。
外中周理论认为,中是有形的人体本身,而外周则指附于人体周围的五个充满能量物质的热场,称为人五周、五周天、五光、五能等,是保护人体自身特别是中心元神的精微物质,由炁组成。炁是气的能量聚合体,尽管比气的体积大,但仍然极端细微,不能被人感知。如果说人的肉体是有形之体,那么五周天就是人的无形之体,也是人的构成部分,是客观的存在。五周天分别为土、火、木、水、金,环绕人体,与人体直接以“外经”(相对于体内二十经脉而言)连通。五周天分别与人体连通的外经数量多寡不一,土周天之外经有四,连通于四质;火周天之外经有六,连通于身体六脏腑;木周天外经有八,连通于八官;水周天之外经有十二,连通于十二管道(支道);金周天之外经有二十,连通于形体二十经络。五周天也与外界大自然相连接,可传递精微物质和能量。
三、羌医文化中周论点下影响身心健康因素的认识
病因大体分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内伤四食、内伤六邪、内伤八情、内伤十二瘀、内生二十虚。
内伤四食包括过饥、过饱、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内伤六邪是因为气机失调、运行失和而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异常产生的类似风、寒、热、湿、燥、火的病理状态。内伤八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和恶八种情志以超过调节范围的刺激而导致的人自身接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进而引发疾病。十二瘀是指血或津液郁结于人体十二管道导致廿道系统不通畅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瘀血、痰饮、结石、癥积、痞块和骨疽等,既是病中产物,也是致病因素。二十虚是指人体二十经络功能状态低下的表现,如胎弱多因任脉虚,体劳多成脾经虚,神劳常致心经虚,房劳易成肾经虚,等等。外因主要有四伤、六淫、八疫、十二虫、二十毒。四伤是指力损伤、热冷伤、铁器伤和虫兽伤。六淫是指风(昔比沃蒙)、寒(么呗)、暑热(莫尔唉迪)、湿(也称水湿雨,资木尔唉尼)、燥(干么斯)、火(摸格阿)六种外感病邪,例如自然界的阴寒雨露水湿之气侵袭机体而致外水病。八疫是指八种常见的疫疠之气,包括鼠疫、霍乱、天花、麻疹、伤寒、疟疾、痢疾和脑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十二虫是指常见的十二种寄生虫包括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蛲虫、蛊虫、阴虫和疥螨等导致的寄生虫病。二十毒包括石毒(射线)、烟毒(CO)、铅毒、汞毒、蛇毒、蕈毒、酒毒、食毒、水毒、湿毒、火毒、疮毒、胎毒、梅毒、淋毒、丹毒、风毒、虫毒、兽毒、药邪之毒。 病机包括元神病机和周身病机,周身病机分为内周身病机和外周身病机。内周身病机包括四质失常、六脏腑病机、八官病机、支道(十二管道)病机和廿经病机。外周身病机则指人与自然界相通的外经出现了堵塞,土、火、木、水、金五大周天的功能出现了混乱。人之内外周身不畅通,功能不协调,不能达到天人合一,是为周(周身)天(宇宙)之过。
四、养生、预防和康复的文化思想
(一)养生预防与身心修養的原则与方法
中周理论的养生原则包括:注重中神,形神兼修;保养周身,脾肾共济;强调周天,顺应自然。基本的方法有悟道修德、清静养神、调摄情绪、起居有常、劳逸有度、节欲保精、饮食得当、运动适宜、亲近自然等。预防的中心思想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做法的关键是中神有意识、有信念,强化有形周身,修养周天潜能。对于调摄中神尤为重要,因为它同时也是有形之周身和无形之周天的主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不管视物角度如何不同,但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所以,无论是羌医,还是传统中医,在本质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康复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康复治疗的原则首先强调中心元神的作用,主张加强患者对治病的意识和意志。第二是补充和调理气血精津四质,包括补气养血填精益津、调理气机血运、固精、祛水湿化痰饮等,扶正以祛邪;第三是调理六脏腑八器官,根据病情缓急确定治标治本之优先或同治,调整脏器阴阳平衡;第四是通调支道与廿经,维持周身条达舒畅;第五是调整外周天与自然的和谐,治疗讲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治法上,羌医有许多独特的治法,如羌医骨科手法(压部捂)、醋坛熏蒸法(箕夸波尔)、羊皮疗法(波尔得)、打通杆(娃柳知)等。
羌族民间的中周论是羌族养生的基本理论,其中有许多与中医理论相通的地方,这是因为在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体系的传统医学理论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没有必要非要标新立异而臆造异论、画蛇添足。再说,中医也是凝结多民族智慧而共同缔造的结晶,其中必然吸收了包括羌族在内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所以,并不能说哪些文化是中医,哪些是羌医;同一种文化思想,放在中医体系里是中医理论,而放在羌医体系里则便是羌医理论。
(1.四川省阿坝师范学院;2.四川省汶川县羌医医院;3.字道零壹贰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2013年度课题(项目编号:QXJ1301);阿坝师范学院2014年专项基金课题(项目编号:JY14-02);四川省羌学学会、阿坝师范学院羌医药研究所资助项目(项目编号:ZZ04-1601)的研究成果。
养生康复的理论受到医学科学的监督与指导,体育养生亦是如此。羌族传统的导引与修养是羌族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的养生与康复实践。羌医是指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在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中产生的一门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防治及养生康复等理论和方法的独具特色、独成体系的医学科学;羌药是羌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用于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所以,羌药包括但不限于羌族地区盛产的药物以及羌族人民常用的药物。羌医、羌药这两概念的文化学基础也是羌族医学理论体系,研究羌医药、羌族养生、文化不能脱离于这个理论体系。
一、中周论是羌族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羌医哲学中周論主要包括中气本原和五周变易论。物质有中与周,但均为气所构成。气可分阴阳,阴阳相吸、同性相斥是宇宙力量的本原。宇宙物质的本原是气,气是无限可分的,但在一定的时空内有相对固定的表现形式,类似于现代科学概念里的波粒、量子。尽管万事万物都由气构成,但气极其细微,并不能由人所认识,所以一般人会认为气是无形的,视为“无”。无形之气可化有形之石,精石是构筑世界有形万物的基础。五周变易,指宇宙万物在阴阳吸斥之力作用下所引起的运动状态改变的表现形式。五周论,也称五石论、五系论,脱胎于传统的五行论,却无相生相克规律。羌人崇石,认为世界上一切有形物质皆由石所化生,白石是石之精华。石分五系,分别为黄赤青黑白;对应五行分别是:土火木水金;对应五数分别为四、六、八、十二、二十。四突(突,也称尖,即顶点)尖石,锐细入微,变化多端,可孕育稼穑,故属土,五名为象。六突长石,尖利有芒,性烈走窜,属火,五名为合;八突方石,平稳方正,如木之可塑,生长而久远,五名为荒;十二突圆石,其有二十面,圆润如滴,温和柔软,无处不在,故属水,五名为支;二十突宝石,其有十二面,十二为自然法数,天生原石,肃净高贵,清静无为,变化无穷,乃石中之尊,其色归白,五行属金,五名为廿——双十圆满,十全十美之意。
二、羌医中周思想文化认识下的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
羌医认为人体分为内中周和外中周。内中周包括中心元神和周身形体,都由无限可分的气构成,但它们外在表现形式不一样,前者无形后者有形。中心元神是周身的控制系统,溶入周身之中,但亦可于肉身凋亡之后独立脱离。人之周身,是指有形之体,包括四质、六脏腑,八官、十二管道(支道)和二十经脉(廿经)。总结如下表1所示。
四质也称四相或四象,五行中属土,包括气、血、精、津(羌语称为莫斯、萨、吉纳、滋),是构成人体组织基本的有形成分。六脏腑包括心和小肠、肝和胆、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心包络和三焦,五行中属火,是生命之火的根本原动力。羌医中通常所说的六脏学说并不是单指六脏,而是指与六脏结合相表里的六腑形成的六脏体系,其运化的后天水谷精微维持着生命之火,故属火。八官(也有学者称为八腑)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包括脑、脊、髓、骨、脉、蛋(男睾)、乳腺和女子胞。八官在五行中属木,具有生长条达的特性,滋养人体并储存精气。支表示十二,支道是指人体中的十二个管道体系,包括灵通道、脑髓道、感窍道、骨肉道、气息道、水液道、食物道、脉管道、肌肤道、腺道、卫体道和生殖道。廿经是指人体循行分布的二十条经脉,相类于中医里的正经与奇经之和,但不同的是二十经皆有络。
外中周理论认为,中是有形的人体本身,而外周则指附于人体周围的五个充满能量物质的热场,称为人五周、五周天、五光、五能等,是保护人体自身特别是中心元神的精微物质,由炁组成。炁是气的能量聚合体,尽管比气的体积大,但仍然极端细微,不能被人感知。如果说人的肉体是有形之体,那么五周天就是人的无形之体,也是人的构成部分,是客观的存在。五周天分别为土、火、木、水、金,环绕人体,与人体直接以“外经”(相对于体内二十经脉而言)连通。五周天分别与人体连通的外经数量多寡不一,土周天之外经有四,连通于四质;火周天之外经有六,连通于身体六脏腑;木周天外经有八,连通于八官;水周天之外经有十二,连通于十二管道(支道);金周天之外经有二十,连通于形体二十经络。五周天也与外界大自然相连接,可传递精微物质和能量。
三、羌医文化中周论点下影响身心健康因素的认识
病因大体分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内伤四食、内伤六邪、内伤八情、内伤十二瘀、内生二十虚。
内伤四食包括过饥、过饱、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内伤六邪是因为气机失调、运行失和而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异常产生的类似风、寒、热、湿、燥、火的病理状态。内伤八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和恶八种情志以超过调节范围的刺激而导致的人自身接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进而引发疾病。十二瘀是指血或津液郁结于人体十二管道导致廿道系统不通畅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瘀血、痰饮、结石、癥积、痞块和骨疽等,既是病中产物,也是致病因素。二十虚是指人体二十经络功能状态低下的表现,如胎弱多因任脉虚,体劳多成脾经虚,神劳常致心经虚,房劳易成肾经虚,等等。外因主要有四伤、六淫、八疫、十二虫、二十毒。四伤是指力损伤、热冷伤、铁器伤和虫兽伤。六淫是指风(昔比沃蒙)、寒(么呗)、暑热(莫尔唉迪)、湿(也称水湿雨,资木尔唉尼)、燥(干么斯)、火(摸格阿)六种外感病邪,例如自然界的阴寒雨露水湿之气侵袭机体而致外水病。八疫是指八种常见的疫疠之气,包括鼠疫、霍乱、天花、麻疹、伤寒、疟疾、痢疾和脑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十二虫是指常见的十二种寄生虫包括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蛲虫、蛊虫、阴虫和疥螨等导致的寄生虫病。二十毒包括石毒(射线)、烟毒(CO)、铅毒、汞毒、蛇毒、蕈毒、酒毒、食毒、水毒、湿毒、火毒、疮毒、胎毒、梅毒、淋毒、丹毒、风毒、虫毒、兽毒、药邪之毒。 病机包括元神病机和周身病机,周身病机分为内周身病机和外周身病机。内周身病机包括四质失常、六脏腑病机、八官病机、支道(十二管道)病机和廿经病机。外周身病机则指人与自然界相通的外经出现了堵塞,土、火、木、水、金五大周天的功能出现了混乱。人之内外周身不畅通,功能不协调,不能达到天人合一,是为周(周身)天(宇宙)之过。
四、养生、预防和康复的文化思想
(一)养生预防与身心修養的原则与方法
中周理论的养生原则包括:注重中神,形神兼修;保养周身,脾肾共济;强调周天,顺应自然。基本的方法有悟道修德、清静养神、调摄情绪、起居有常、劳逸有度、节欲保精、饮食得当、运动适宜、亲近自然等。预防的中心思想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做法的关键是中神有意识、有信念,强化有形周身,修养周天潜能。对于调摄中神尤为重要,因为它同时也是有形之周身和无形之周天的主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不管视物角度如何不同,但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所以,无论是羌医,还是传统中医,在本质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康复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康复治疗的原则首先强调中心元神的作用,主张加强患者对治病的意识和意志。第二是补充和调理气血精津四质,包括补气养血填精益津、调理气机血运、固精、祛水湿化痰饮等,扶正以祛邪;第三是调理六脏腑八器官,根据病情缓急确定治标治本之优先或同治,调整脏器阴阳平衡;第四是通调支道与廿经,维持周身条达舒畅;第五是调整外周天与自然的和谐,治疗讲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治法上,羌医有许多独特的治法,如羌医骨科手法(压部捂)、醋坛熏蒸法(箕夸波尔)、羊皮疗法(波尔得)、打通杆(娃柳知)等。
羌族民间的中周论是羌族养生的基本理论,其中有许多与中医理论相通的地方,这是因为在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体系的传统医学理论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没有必要非要标新立异而臆造异论、画蛇添足。再说,中医也是凝结多民族智慧而共同缔造的结晶,其中必然吸收了包括羌族在内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所以,并不能说哪些文化是中医,哪些是羌医;同一种文化思想,放在中医体系里是中医理论,而放在羌医体系里则便是羌医理论。
(1.四川省阿坝师范学院;2.四川省汶川县羌医医院;3.字道零壹贰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2013年度课题(项目编号:QXJ1301);阿坝师范学院2014年专项基金课题(项目编号:JY14-02);四川省羌学学会、阿坝师范学院羌医药研究所资助项目(项目编号:ZZ04-16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