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语文”观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重构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hb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强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教师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要能够依据学段目标、单元任务、文本特点、真实学情重新审视教材,在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性质的前提下,使教材真正成为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载体,实现用教材教语文。要想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为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目标服务,教师可对现有教学内容增、删、改、换乃至重构。
  一、教学内容重构的重要依据
  1.突出学科性质:聚焦语用
  聚焦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教材选入一篇篇课文,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次熏陶。语文教学的本位是引领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学习的载体,在一堂堂语文课堂上“得意、得言、得法、得能”。语文教学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走一个来回,学生才能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文能力。基于此,教师处理教材时,要坚决保留和语文本学科独当之任相关联的内容,要尽最大可能减少甚至杜绝“非语文”和“泛语文”内容。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对严监生的吝啬展开批判,还是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发现严监生的吝啬,从而进一步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出这个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的?我们认为是后者。
  2.落实学段目标:不能越位
  每一篇文章,当它作为课文被编入教材时都增加了与其所在年级相应的教学价值。同样是童话,文章被编入不同的年级,其教学价值就有所不同。低年级的《丑小鸭》《雪孩子》要关注词句教学;中年级的《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要关注段落教学;高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则要关注篇章教学。《巨人的花园》编排在中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須符合中年级阅读教学对于段落构成、自主学习等各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不能出现脱离课程、发生目标不到位、越位等现象。假设《丑小鸭》编排在中年级,依据课标要求,其教学目标自然就不再是学生字、读课文、学习用某个词语练习说话这么简单,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段落教学:读懂一段话,认识“反复”这一童话常用的表达方式。又如,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放在中年级,则应聚焦段落学习,将小女孩的三次点燃火柴作为教学重点,读懂段落,感受小女孩的“冷、饿、孤独”,并初步学习虚实结合的构段方式。当《卖火柴的小女孩》编排在高年级时,我们必须将教学目标提升至高段,发现和尝试“多次虚实结合的构篇方法”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3.实行单元整合:化整为零
  教学内容重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本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有了单元整合的教学理念,可以聚焦单元核心目标,化整为零,实现用“组合拳”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如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为“名家笔下的人物”,由《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组成,教学目标是“了解名家笔下的人物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作家刻画人物常常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基于单元整合教学理念,我们可以这样对单元教学目标作细化处理:依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引领感知和尝试连续动作的描写训练;依托《“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学习表现人物个性的衣着描写;依托《临死前的严监生》练习抓住典型动作进行细节描写;依托《刷子李》学习一波三折的构篇方法。在教学时间是个定数的前提下,根据教材文本特点将刻画人物的方法细化,将单元目标化整为零,在教学中做到一课一得,更好地落实单元目标。
  4.尊重真实学情:三个不教
  教学要“依学而教,顺学而导”,做到三个不教,即学生已知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现在教也学不会的不教。如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生字词方面,学生大多已经掌握了,则不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逐字教学,只需落实“枝折花落”和“屏息凝神”,读准词语中的多音字并相机教学逐字解词法即可。在课文内容方面,学生自学后能读懂的主要内容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而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要作为重点教。在文本秘妙方面,不教,学生是无法知晓的,“抓矛盾点构段的方法”是学情方面可接受的内容,教师则要着重去教。
  二、教学内容重构的基本策略
  1.突出文本特点:关注体裁
  有些教师淡化甚至无视文本体裁,把散文、小说、寓言、神话、诗歌处理成一种教法。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关注文体特征,特别在中高年级。选入教材的文章体裁形式多样,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加以辨别。教师没有辨清文章体裁特征,就不可能对文本形式有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学生也就不能准确获取相应的阅读方法。教学内容重构时,文本体裁须被放在重要位置予以考虑。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教法。诗歌要抓“意象”,散文要抓“情语”,小说要抓“叙事法则”,戏剧要抓“冲突”,实用文章要抓“提取关键信息”。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诗歌当作诗歌来教,把散文当作散文来教”,同理推之。
  2.取舍核心内容:两个指向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重视两个指向:一是要指向文本主旨的核心之处;二是要指向言语形式的秘妙之处。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将这两个指向契合到一个自然段中,或者一个片段当中,以达成教学目标。以《普罗米修斯》为例,文本主旨的核心是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是“锁”跟“啄”所在的这两个自然段。指向表达的秘妙则可确定为“把人物放在灾难中,看出他的品质”。将“锁”跟“啄”所在的两个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可以保证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在段落教学中落实理解文字、感悟形象、指导朗读、发现写法,甚至还可以当堂练笔。紧抓两个指向进行“长文短教”必然会优化教学效果。
  3.内容重构步骤:三个策略
  选择好教学内容后需要将教学内容重构,进而形成教学预想环节。我们常用的步骤为“减、联、合”。
  减。即将减法的思维运用到教学内容重构中。教师需筛选出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和值得学的内容,把它们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如教学《赵州桥》一课,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写出了赵州桥的坚固,我们将核心内容设定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减的作用就是为了寻找核心内容,做到目标明确,内容讲透,指导方法到位。
  联。即以找到的核心点为核心,联系或联合其他与其相对应的或是与其相反的内容。如《赵州桥》一课,我们根据“列数字具体描写”核心内容编写相反的内容(删掉列数字句子的第2自然段),让学生在对比还原中对列数字这一手法有所认识,初步感受到列数字的作用,然后补充相近的内容“它在1300年中,虽然经过300多次洪水冲击、15次战乱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即根据核心内容,我们可以再扩进去两个内容,一个是相似的,一个是相反的,这就是“联”。
  合。即把上述的一个核心、两个内容整合形成序列,理出教学过程,这会使教学内容显得有层次和梯度。学生学习呈现螺旋上升,教师引导呈现由扶到放。
  教学内容重构必须依托课程性质、年段目标、单元目标、真实学情,科学使用“两个指向”和“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就是“活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的载体。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寮步镇香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走过三重境遇。第一重“看山是山,不知山有别样”;第二重“看山不是山,山中只见云雾”;第三重“看山,依旧是山”。“走近”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人生,好像“走进”了教育界的“百科全说”。炎炎夏日,手捧此书,思考、阅读、写作,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后的第三次重读。  第一次读:看山是山  第一次接触《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在参加工作后的第2年,学校教导主任送来此书。那时的我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  1.师生打招呼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声音很响亮,很有礼貌!  【评析:口语交际课从打招呼开始,关注学生说话的声音大小,关注学生说话的礼仪。】  2.采访学生  师:老师前几天要大家每人都带一本课外书来,你们都带了吗?  生:带了。  师:你们都带了什么书?介绍之前,大家要做到“一听二记三说”,就是先认真听别人讲,记住别人所讲的话,然后补充发言。(板书:
经常有老师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时,(填空时)音节上标了声调对不对?”  看来,很多老师对这个问题很纠结。  因为,这样的题型在试卷上经常出现,而标准答案往往又很机械,所以老师们看到学生“画蛇添足”加了声调,总是不忍心扣分。  这不,前两天又有一位外省的老师发来微信,征求我的意见:  “陈老师,有一个语文的知识点想讨教一下,关于小学生查字典,写‘音节’的时候,音节是有声调还是没有声
六月六日这天,恰逢礼拜六休班。卢六一大早就坐公交出门了,回来时手里就多了一个方便袋,等他把里面簇新的连衣裙递给小丽时,她竟一脸的不解。这不年不节的,你给我买裙子干啥?还是红色的,这多招人眼啊。小丽说归说,还是把裙子抖开紧紧地贴在自己胸前左看右看,竟不愿放下手来了。裙子把她的小脸映得红红的,竟多了几分妩媚。   卢六说,看你这记性,今天六月六,咱俩的结婚纪念日啊。我再怎么没本事,买条裙子还是可以的。
刚入学的学生,最让教师头疼的就是他们的习惯培养,除了定班规、讲道理,还能做些什么呢?  “爱读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如果在每天清晨最宝贵的时光里,我们以国学经典,以浪漫的诗歌,以琅琅的书声唤醒学生内在的秩序感,习惯的培养会不会事半功倍呢?  我打算先从国学经典《弟子规》入手。虽然像“骑下马,乘下车”这样的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适用,但其中绝大多数礼仪规则仍然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后于人类文明的长河里熠
摘 要: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具有应用型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巨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型创新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构建立体式、多元化课程体系、“项目 基地 企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营造团结协作的创新育人环境等途径提高高职学生的应用型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职院校 应用型创新能力  为把我国建设成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中共中央、国务院
统编本教材发下来后,发现部分课文还是人教版所采用过的老课文。老课文怎么教?现在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新鞋走老路”,部分教师仍然沿袭过去的教法,用过去的课件及教学设计来教学;一种是“力不从心”,很想有新的教法,但是却抓不准教学要点,用不好新教材。笔者担任六年级的教学,使用新教材差不多已有大半个学期,六年级上册的老课文有《草原》《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桥》等,如何教好老课文?让老课文散发她的语
阅读素养是学生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它侧重于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素养是学生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阅读是通向更多知识的路径。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2011年版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青少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应届毕业研究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了解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征和分析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阐述有效改善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从而引导艺术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提高毕业生就业意识,推动高校就业工作。  关键词: 艺术类研究生 就业指导 创业辅导 有效建议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艺考热”逐年升温,招生规模
【教材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6小节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韵脚整齐,富有韵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学情分析】  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朗读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但在通过朗读理解和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  1.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