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强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教师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要能够依据学段目标、单元任务、文本特点、真实学情重新审视教材,在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性质的前提下,使教材真正成为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载体,实现用教材教语文。要想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为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目标服务,教师可对现有教学内容增、删、改、换乃至重构。
一、教学内容重构的重要依据
1.突出学科性质:聚焦语用
聚焦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教材选入一篇篇课文,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次熏陶。语文教学的本位是引领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学习的载体,在一堂堂语文课堂上“得意、得言、得法、得能”。语文教学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走一个来回,学生才能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文能力。基于此,教师处理教材时,要坚决保留和语文本学科独当之任相关联的内容,要尽最大可能减少甚至杜绝“非语文”和“泛语文”内容。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对严监生的吝啬展开批判,还是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发现严监生的吝啬,从而进一步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出这个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的?我们认为是后者。
2.落实学段目标:不能越位
每一篇文章,当它作为课文被编入教材时都增加了与其所在年级相应的教学价值。同样是童话,文章被编入不同的年级,其教学价值就有所不同。低年级的《丑小鸭》《雪孩子》要关注词句教学;中年级的《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要关注段落教学;高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则要关注篇章教学。《巨人的花园》编排在中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須符合中年级阅读教学对于段落构成、自主学习等各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不能出现脱离课程、发生目标不到位、越位等现象。假设《丑小鸭》编排在中年级,依据课标要求,其教学目标自然就不再是学生字、读课文、学习用某个词语练习说话这么简单,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段落教学:读懂一段话,认识“反复”这一童话常用的表达方式。又如,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放在中年级,则应聚焦段落学习,将小女孩的三次点燃火柴作为教学重点,读懂段落,感受小女孩的“冷、饿、孤独”,并初步学习虚实结合的构段方式。当《卖火柴的小女孩》编排在高年级时,我们必须将教学目标提升至高段,发现和尝试“多次虚实结合的构篇方法”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3.实行单元整合:化整为零
教学内容重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本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有了单元整合的教学理念,可以聚焦单元核心目标,化整为零,实现用“组合拳”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如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为“名家笔下的人物”,由《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组成,教学目标是“了解名家笔下的人物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作家刻画人物常常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基于单元整合教学理念,我们可以这样对单元教学目标作细化处理:依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引领感知和尝试连续动作的描写训练;依托《“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学习表现人物个性的衣着描写;依托《临死前的严监生》练习抓住典型动作进行细节描写;依托《刷子李》学习一波三折的构篇方法。在教学时间是个定数的前提下,根据教材文本特点将刻画人物的方法细化,将单元目标化整为零,在教学中做到一课一得,更好地落实单元目标。
4.尊重真实学情:三个不教
教学要“依学而教,顺学而导”,做到三个不教,即学生已知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现在教也学不会的不教。如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生字词方面,学生大多已经掌握了,则不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逐字教学,只需落实“枝折花落”和“屏息凝神”,读准词语中的多音字并相机教学逐字解词法即可。在课文内容方面,学生自学后能读懂的主要内容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而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要作为重点教。在文本秘妙方面,不教,学生是无法知晓的,“抓矛盾点构段的方法”是学情方面可接受的内容,教师则要着重去教。
二、教学内容重构的基本策略
1.突出文本特点:关注体裁
有些教师淡化甚至无视文本体裁,把散文、小说、寓言、神话、诗歌处理成一种教法。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关注文体特征,特别在中高年级。选入教材的文章体裁形式多样,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加以辨别。教师没有辨清文章体裁特征,就不可能对文本形式有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学生也就不能准确获取相应的阅读方法。教学内容重构时,文本体裁须被放在重要位置予以考虑。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教法。诗歌要抓“意象”,散文要抓“情语”,小说要抓“叙事法则”,戏剧要抓“冲突”,实用文章要抓“提取关键信息”。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诗歌当作诗歌来教,把散文当作散文来教”,同理推之。
2.取舍核心内容:两个指向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重视两个指向:一是要指向文本主旨的核心之处;二是要指向言语形式的秘妙之处。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将这两个指向契合到一个自然段中,或者一个片段当中,以达成教学目标。以《普罗米修斯》为例,文本主旨的核心是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是“锁”跟“啄”所在的这两个自然段。指向表达的秘妙则可确定为“把人物放在灾难中,看出他的品质”。将“锁”跟“啄”所在的两个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可以保证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在段落教学中落实理解文字、感悟形象、指导朗读、发现写法,甚至还可以当堂练笔。紧抓两个指向进行“长文短教”必然会优化教学效果。
3.内容重构步骤:三个策略
选择好教学内容后需要将教学内容重构,进而形成教学预想环节。我们常用的步骤为“减、联、合”。
减。即将减法的思维运用到教学内容重构中。教师需筛选出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和值得学的内容,把它们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如教学《赵州桥》一课,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写出了赵州桥的坚固,我们将核心内容设定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减的作用就是为了寻找核心内容,做到目标明确,内容讲透,指导方法到位。
联。即以找到的核心点为核心,联系或联合其他与其相对应的或是与其相反的内容。如《赵州桥》一课,我们根据“列数字具体描写”核心内容编写相反的内容(删掉列数字句子的第2自然段),让学生在对比还原中对列数字这一手法有所认识,初步感受到列数字的作用,然后补充相近的内容“它在1300年中,虽然经过300多次洪水冲击、15次战乱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即根据核心内容,我们可以再扩进去两个内容,一个是相似的,一个是相反的,这就是“联”。
合。即把上述的一个核心、两个内容整合形成序列,理出教学过程,这会使教学内容显得有层次和梯度。学生学习呈现螺旋上升,教师引导呈现由扶到放。
教学内容重构必须依托课程性质、年段目标、单元目标、真实学情,科学使用“两个指向”和“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就是“活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的载体。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寮步镇香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一、教学内容重构的重要依据
1.突出学科性质:聚焦语用
聚焦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教材选入一篇篇课文,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次熏陶。语文教学的本位是引领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学习的载体,在一堂堂语文课堂上“得意、得言、得法、得能”。语文教学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走一个来回,学生才能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文能力。基于此,教师处理教材时,要坚决保留和语文本学科独当之任相关联的内容,要尽最大可能减少甚至杜绝“非语文”和“泛语文”内容。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对严监生的吝啬展开批判,还是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发现严监生的吝啬,从而进一步探究作者是如何刻画出这个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的?我们认为是后者。
2.落实学段目标:不能越位
每一篇文章,当它作为课文被编入教材时都增加了与其所在年级相应的教学价值。同样是童话,文章被编入不同的年级,其教学价值就有所不同。低年级的《丑小鸭》《雪孩子》要关注词句教学;中年级的《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要关注段落教学;高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则要关注篇章教学。《巨人的花园》编排在中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須符合中年级阅读教学对于段落构成、自主学习等各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不能出现脱离课程、发生目标不到位、越位等现象。假设《丑小鸭》编排在中年级,依据课标要求,其教学目标自然就不再是学生字、读课文、学习用某个词语练习说话这么简单,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段落教学:读懂一段话,认识“反复”这一童话常用的表达方式。又如,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放在中年级,则应聚焦段落学习,将小女孩的三次点燃火柴作为教学重点,读懂段落,感受小女孩的“冷、饿、孤独”,并初步学习虚实结合的构段方式。当《卖火柴的小女孩》编排在高年级时,我们必须将教学目标提升至高段,发现和尝试“多次虚实结合的构篇方法”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3.实行单元整合:化整为零
教学内容重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本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有了单元整合的教学理念,可以聚焦单元核心目标,化整为零,实现用“组合拳”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如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为“名家笔下的人物”,由《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组成,教学目标是“了解名家笔下的人物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作家刻画人物常常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基于单元整合教学理念,我们可以这样对单元教学目标作细化处理:依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引领感知和尝试连续动作的描写训练;依托《“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学习表现人物个性的衣着描写;依托《临死前的严监生》练习抓住典型动作进行细节描写;依托《刷子李》学习一波三折的构篇方法。在教学时间是个定数的前提下,根据教材文本特点将刻画人物的方法细化,将单元目标化整为零,在教学中做到一课一得,更好地落实单元目标。
4.尊重真实学情:三个不教
教学要“依学而教,顺学而导”,做到三个不教,即学生已知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现在教也学不会的不教。如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生字词方面,学生大多已经掌握了,则不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逐字教学,只需落实“枝折花落”和“屏息凝神”,读准词语中的多音字并相机教学逐字解词法即可。在课文内容方面,学生自学后能读懂的主要内容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而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要作为重点教。在文本秘妙方面,不教,学生是无法知晓的,“抓矛盾点构段的方法”是学情方面可接受的内容,教师则要着重去教。
二、教学内容重构的基本策略
1.突出文本特点:关注体裁
有些教师淡化甚至无视文本体裁,把散文、小说、寓言、神话、诗歌处理成一种教法。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关注文体特征,特别在中高年级。选入教材的文章体裁形式多样,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加以辨别。教师没有辨清文章体裁特征,就不可能对文本形式有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学生也就不能准确获取相应的阅读方法。教学内容重构时,文本体裁须被放在重要位置予以考虑。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教法。诗歌要抓“意象”,散文要抓“情语”,小说要抓“叙事法则”,戏剧要抓“冲突”,实用文章要抓“提取关键信息”。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诗歌当作诗歌来教,把散文当作散文来教”,同理推之。
2.取舍核心内容:两个指向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重视两个指向:一是要指向文本主旨的核心之处;二是要指向言语形式的秘妙之处。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将这两个指向契合到一个自然段中,或者一个片段当中,以达成教学目标。以《普罗米修斯》为例,文本主旨的核心是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是“锁”跟“啄”所在的这两个自然段。指向表达的秘妙则可确定为“把人物放在灾难中,看出他的品质”。将“锁”跟“啄”所在的两个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可以保证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在段落教学中落实理解文字、感悟形象、指导朗读、发现写法,甚至还可以当堂练笔。紧抓两个指向进行“长文短教”必然会优化教学效果。
3.内容重构步骤:三个策略
选择好教学内容后需要将教学内容重构,进而形成教学预想环节。我们常用的步骤为“减、联、合”。
减。即将减法的思维运用到教学内容重构中。教师需筛选出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和值得学的内容,把它们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如教学《赵州桥》一课,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写出了赵州桥的坚固,我们将核心内容设定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减的作用就是为了寻找核心内容,做到目标明确,内容讲透,指导方法到位。
联。即以找到的核心点为核心,联系或联合其他与其相对应的或是与其相反的内容。如《赵州桥》一课,我们根据“列数字具体描写”核心内容编写相反的内容(删掉列数字句子的第2自然段),让学生在对比还原中对列数字这一手法有所认识,初步感受到列数字的作用,然后补充相近的内容“它在1300年中,虽然经过300多次洪水冲击、15次战乱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即根据核心内容,我们可以再扩进去两个内容,一个是相似的,一个是相反的,这就是“联”。
合。即把上述的一个核心、两个内容整合形成序列,理出教学过程,这会使教学内容显得有层次和梯度。学生学习呈现螺旋上升,教师引导呈现由扶到放。
教学内容重构必须依托课程性质、年段目标、单元目标、真实学情,科学使用“两个指向”和“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就是“活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的载体。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寮步镇香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