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众多的现在的公开课中我们不禁发现,语文课堂热热闹闹的背后,觉得有些“华而不实”。面对语文教学发展新形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朴实、扎实是语文课堂不渝的追求,“实”是语文课的灵魂所在,“实”是语文课的生命。
关键词:语文课堂;充实;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发言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面对语文教学发展新形势,我更深切地感受“实”是语文课的灵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课堂的“实”。
一、教学手段简单实用。
采取教学手段的功能就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习、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实用,要具有实效性。而现在的一些公开课,教师不是把劲用在“教什么”上,而是在 “怎么教”的技术性问题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他们热衷心于选用最“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希望教学能够出彩,结果反而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诚然,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通过多媒体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语言学习的难点,这是值得借鉴和运用的。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在某一种具体情境下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不一定有成效。
如一位老师教《鸟的天堂》,为了让学生理解“鸟很多,很热闹”,在让学生找出有关段落后就让学生看课件:一棵大榕树上一些剪贴的各种各样的鸟在那里动,同时配上了鸟的叫声。但所制作的课件不仅毫无美感可言,更与课文描写的情景相去甚远。事实上,学生依据课文语言展开的想象可能更加丰富。作者如此精炼传神的语言,是多媒体演示难以媲美的。这样的多媒体实属画蛇添足。
二、教学过程简约充实。
有的语文课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虽条理清晰,却让人感到复杂、深奥。要给语文课“减肥”、“瘦身”,我们必须学会删繁就简、削枝强干、集中目标。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避免了繁琐的串联式提问,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一位老师就是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的。一条主线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不论发生,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板块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再借助探讨深究、细读推论、听中感悟、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父子的伟大之爱。
三、双基训练有效扎实。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忽视工具性,又怎能感受到人文的情怀?杨再隋教授说:“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的灵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在当前的一些公开课中,我们看不到写字训练,看不到理解词语,看不到品味句子……语文课堂呈现出“虚”、“闹”、“杂”、“碎”、“偏”的现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选好训练点,以训练为突破口,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让学生理解文本,深入教材,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比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课文重点写威尼斯具有独特的美,小艇在威尼斯城又具有奇妙的作用。最后一段通过拟人手法写“静”,通过动态、声音衬托静,用奇妙的文笔描绘了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景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用哪些精彩的语句、采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威尼斯奇特的风光,即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的奇妙,而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美。
四、激励评价智慧真实。
在以往的公开课中,我们总能听到老师这样表扬学生“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亦有些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不评价,不纠正,唯恐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此类评价无为、无效。让我们来欣赏某一教师评价激励片断,从中我们或许能有所领悟。“你是用气息在念,再现了文字的画面!”“你用你的声音把感情推向了极致!”“叹号都读出来了!”“你把叶子看作了人生,真了不起!”“如此深刻,你真是一位哲学家!”……这些都是一位老师在执教《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时的激励评价语言。没有空洞泛化的表扬,而是一语中的地赞赏了学生动情的朗读或独到的见解。
五、课外延伸适度厚实。
几乎在所有的阅读教学公开课中,我们都能欣赏到美仑美奂的课外延伸,有推荐相关或类似作品阅读的,有开展思想内容探讨的,有进行人文价值引领的……但无论哪种主题、哪种形式,她都应是课堂的升华与拓展,是点睛与生花的妙笔,不应成为课堂的主体与重点。拓展应与文本浑然天成——大雪无痕,自然和谐,不突兀,更不会喧宾夺主;应该有效果,做语文该做的事,给孩子一些语文的积淀或从文本走开去,进入语文更广阔的读写天地。拓展阅读应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从文本出发,讲求有序、适度、高效。例如,《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三个例子阐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从而发出了要珍惜生命的感言。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对生命这样沉重的话题产生深刻的理解的。他们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在大人的呵护下长大,没有遭到过风雨的倾袭,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课文,激起学生探求文本的欲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课前,老师补充了关于杏林子的生平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杏林子的不幸遭遇和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感动中,学生对作者以及文章的立意有了初步的感知,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实”是语文课的灵魂,“实”是语文课的生命,语文课堂因“实”而美丽。去浮华、求真淳,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达到“真实、扎实、朴实”的境界,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本真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充实;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发言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面对语文教学发展新形势,我更深切地感受“实”是语文课的灵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课堂的“实”。
一、教学手段简单实用。
采取教学手段的功能就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习、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实用,要具有实效性。而现在的一些公开课,教师不是把劲用在“教什么”上,而是在 “怎么教”的技术性问题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他们热衷心于选用最“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希望教学能够出彩,结果反而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诚然,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通过多媒体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突破语言学习的难点,这是值得借鉴和运用的。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在某一种具体情境下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不一定有成效。
如一位老师教《鸟的天堂》,为了让学生理解“鸟很多,很热闹”,在让学生找出有关段落后就让学生看课件:一棵大榕树上一些剪贴的各种各样的鸟在那里动,同时配上了鸟的叫声。但所制作的课件不仅毫无美感可言,更与课文描写的情景相去甚远。事实上,学生依据课文语言展开的想象可能更加丰富。作者如此精炼传神的语言,是多媒体演示难以媲美的。这样的多媒体实属画蛇添足。
二、教学过程简约充实。
有的语文课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虽条理清晰,却让人感到复杂、深奥。要给语文课“减肥”、“瘦身”,我们必须学会删繁就简、削枝强干、集中目标。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避免了繁琐的串联式提问,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一位老师就是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的。一条主线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不论发生,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板块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再借助探讨深究、细读推论、听中感悟、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父子的伟大之爱。
三、双基训练有效扎实。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忽视工具性,又怎能感受到人文的情怀?杨再隋教授说:“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的灵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在当前的一些公开课中,我们看不到写字训练,看不到理解词语,看不到品味句子……语文课堂呈现出“虚”、“闹”、“杂”、“碎”、“偏”的现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选好训练点,以训练为突破口,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让学生理解文本,深入教材,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比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课文重点写威尼斯具有独特的美,小艇在威尼斯城又具有奇妙的作用。最后一段通过拟人手法写“静”,通过动态、声音衬托静,用奇妙的文笔描绘了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景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用哪些精彩的语句、采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威尼斯奇特的风光,即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的奇妙,而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美。
四、激励评价智慧真实。
在以往的公开课中,我们总能听到老师这样表扬学生“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亦有些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不评价,不纠正,唯恐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此类评价无为、无效。让我们来欣赏某一教师评价激励片断,从中我们或许能有所领悟。“你是用气息在念,再现了文字的画面!”“你用你的声音把感情推向了极致!”“叹号都读出来了!”“你把叶子看作了人生,真了不起!”“如此深刻,你真是一位哲学家!”……这些都是一位老师在执教《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时的激励评价语言。没有空洞泛化的表扬,而是一语中的地赞赏了学生动情的朗读或独到的见解。
五、课外延伸适度厚实。
几乎在所有的阅读教学公开课中,我们都能欣赏到美仑美奂的课外延伸,有推荐相关或类似作品阅读的,有开展思想内容探讨的,有进行人文价值引领的……但无论哪种主题、哪种形式,她都应是课堂的升华与拓展,是点睛与生花的妙笔,不应成为课堂的主体与重点。拓展应与文本浑然天成——大雪无痕,自然和谐,不突兀,更不会喧宾夺主;应该有效果,做语文该做的事,给孩子一些语文的积淀或从文本走开去,进入语文更广阔的读写天地。拓展阅读应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从文本出发,讲求有序、适度、高效。例如,《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三个例子阐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从而发出了要珍惜生命的感言。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对生命这样沉重的话题产生深刻的理解的。他们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在大人的呵护下长大,没有遭到过风雨的倾袭,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课文,激起学生探求文本的欲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课前,老师补充了关于杏林子的生平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杏林子的不幸遭遇和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感动中,学生对作者以及文章的立意有了初步的感知,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实”是语文课的灵魂,“实”是语文课的生命,语文课堂因“实”而美丽。去浮华、求真淳,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达到“真实、扎实、朴实”的境界,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本真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