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响“垃圾围城”攻坚战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北京日产垃圾1.84万吨,填埋量相当于每年占掉500亩土地,若按每辆卡车7米长、5吨载重量计算,装载这些垃圾的卡车将能包围紫禁城大半个圈。
  北京市垃圾设施总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4万吨,实际日处理量达1.74万吨,设施超负荷率达67%,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据北京市政府统计,到2010年,随着北京10座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到期陆续关闭。届时,北京每天将有1.077万吨垃圾无处堆放,北京市将再次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
  
  “上风上水”的垃圾场
  
  六里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西北部,曾是“上风上水”的好地段,经常会被媒体关注,但是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上风上水”,而是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4年来的一波三折,以及附近居民遭受的臭气困扰。
  住在海淀区的赵勇,现在是北京市海淀区中海枫涟小区业主。城市的扩张很迅猛,2004年,中海枫涟、百旺茉莉园等小区相继落成,加上早前的颐和山庄,一个规模庞大的社区逐渐成形。赵勇决定在这里购房,但却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和垃圾场为邻。
  2005年,赵勇收房,却闻到垃圾场飘来的阵阵臭味。开发商说,他们只管规划红线以内的建设,垃圾场规划问题应该找政府解决。按照垃圾场的选址要求,周边不允许有生活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场周边也规划成新小区了。
  让居民担心的还有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由于六里屯与北京中心城区距离较远,市政供水管网尚未通达,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都依靠各个小区的自备井,而这些自备井抽取的都是地下水。
  开发商安抚业主们说:垃圾场使用年限一到,就会在场地上种植花木,建成一个环保的绿地公园。届时,房子不仅不会贬值,还会增值。赵勇无奈地盼望着垃圾场变绿地的那天快点到来。
  然而在2005年年底,当他们得知海淀区将在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南侧再建一座垃圾焚烧厂的消息时,希望变成了更大的担忧。
  中海枫涟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六里屯垃圾处理厂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他们看来,始建于1995年的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原本就存在选址不当、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而周边居民最难忍受的,就是填埋场散发出的恶臭。
  中海枫涟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六里屯垃圾处理厂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他们看来,始建于1995年的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原本就存在选址不当、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而周边居民最难忍受的,就是填埋场散发出的恶臭。
  “最不臭的地方是厕所,因为没有开窗。”当地居民如此调侃。
  2009年7月9日,在六里屯垃圾填埋场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海淀区市政管委相关负责人与六里屯周边的200多位居民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这已经是当地政府第4次与六里屯居民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但双方见面的气氛似乎并不那么轻松。
  赵勇说:“让我们放心接受这个焚烧厂建在六里屯,大家当然不愿意了,我们还要面对更严重的二噁英的问题。”
  
  被熏晕的业主
  
  与赵勇一样反对垃圾焚烧的,还有北京市高安屯地区的居民赵蕾。赵蕾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柏林爱乐小区,距离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处理场的直线距离仅有3000米。这里不仅有六里屯居民所熟悉的垃圾填埋场的恶臭,还有北京市已建成的第一个垃圾焚烧项目——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
  2002年,柏林爱乐一期开盘。“北京这种带电梯的板楼很少。看了样板很满意,当时就交了大定,过了多年才知道这附近有垃圾场。”从2005年起,柏林爱乐小区开始被一股奇怪的臭气所困扰。
  和大多数邻居一样,赵蕾起初以为臭味来自附近的避孕药生产厂家。“那股味道太臭了,凌晨三、四点钟醒来,还以为是丈夫或者猫放屁了。家里所有东西都附上了这种味道,我的四肢也起了很多疹子,用手一刮会起白色小米样的东西。”
  后来大家才知道臭味来自3公里外的高安屯垃圾填埋厂,除了垃圾填埋,这里还有垃圾焚烧厂。医疗焚烧从2005年就开始了,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则从2008年9月26日试点火。赵蕾买房的时候还没有焚烧厂,但已经有此规划。
  2005年医疗垃圾焚烧厂建起来,再加上填埋场堆积过多的垃圾,腐臭味越来越厉害,赵蕾深受其害。“臭味很规律,开始是每月一两次;到了2006年,基本是一星期两次;2007年就变成一天一次;现在一天无数次。夏天的時候臭味最为严重,眼睛都睁不开。严重的时候,一开窗户就想吐。”
  赵蕾记忆最深刻的经历是在2008年8月21日。看完奥运会闭幕式后,赵蕾正在上网,臭气突然冲进屋子,她感觉一下子上不来气了。被送到民航医院后,赵蕾被诊断为哮喘发作,胸大片充血,原因是“呼入了污染气体,感染了肺部”。
  赵蕾曾想过到垃圾焚烧厂内部看个究竟,但却不被允许进入。“进不去,我们不知情,越是不知道的东西,越是对它有一种恐惧、不安,我们一直没有看到所有的关于二噁英的监测报告,包括重金属监测报告,没有人给我们出具,所以大家感到很不安。”赵蕾说。
  
  烧与不烧的论战
  
  据统计,中国每年产生垃圾近1.6亿吨,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公斤,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中能够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66%,近1/3垃圾只能进行简单填埋,全国600座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有2/3城市被垃圾群包围,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每年产生生活垃圾只有200多万吨,至1997年,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已上升到1.5万吨,而今日产1.84万吨垃圾的数字还可能再攀升。在北京这样一个人口达1800万的特大型城市里的每个角落,垃圾的增加已是常态。
  上个世纪80到90年代,北京曾经出现过“垃圾围城”事件。当时,北京曾在航空遥感观测中发现,在当时规划区7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于16平方米的固体废弃物堆共有4699堆,占地9300亩,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堆多。当年这些围城的垃圾,绝大多数被就地填埋。
  目前北京的16座垃圾填埋场,离填满封场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北京市政管委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表示:“就是在未来的4年都要填满,那么填满了就面临着4年以后垃圾无处可去的严峻形势。”
  处理能力的严重不足,让城市的管理者不得不为垃圾寻找新的出路,而垃圾焚烧成为他们的首选。
  在《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到2012年全市垃圾焚烧比例达20%,2015年达到40%。未来5年,北京市将投资100亿元,新建改建垃圾处理设施40余座,其中阿苏卫焚烧厂、北天堂焚烧厂、梁家务焚烧厂、南宫焚烧厂均在计划建设之列。
  
  北京再次被拉圾围城
  
  六里屯垃圾焚烧项目发生的争议,只是国内垃圾处理困境的一个缩影。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而中国就占到了其中的近1.6亿吨。面对如此庞大的垃圾山,烧还是不烧,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规划引来了一些专家学者和周边居民的坚决反对,作为代表人物的中国环科院的环境学专家赵章元说:“我为什么要反对做焚烧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二噁英这个污染物它是难降解污染物,即使你排放量很微弱,但是微量的排放对人身体还是有害。”
  2007年2月,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的居民代表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要求停建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兴建垃圾焚烧项目的热潮也在逐渐升温。截止到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均已建成垃圾焚烧厂。江苏省已建成和在建垃圾焚烧项目15个,浙江省共建成和在建近30个,广东省近20个。此外,辽宁、山东、福建、海南等15个省区均已建成或拟建设垃圾焚烧厂。全国的垃圾焚烧炉,很可能像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出现。
  对垃圾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的担心,是赵章元反对垃圾焚烧的最主要原因。“二噁英是国际公认的一级污染物,它最大的问题就是难降解,它的半衰期是14到273年,平均下来是几百年。它在我们人体里要累积下来,迟早会引起人身体致癌的。”
  而在有着“主烧派”代表人物之称的王维平看来,赵章元的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王维平告诉记者,现在北京新建的垃圾焚烧项目,采用了日本的先进技术,二噁英的排放则参照欧盟制订的0.1纳克的排放标准,绝对不会造成人体的伤害。“它通过控制炉温,通过半干法净化、烟气净化等专业技术完全可以克服二噁英。”
  但根据一些公开的数据和报道,作为垃圾焚烧第一大国的日本,尽管采取了严格的标准,但仍然是二噁英排放第一大国,空气里二噁英的含量是其他工业国家的10倍。
  除了对二噁英问题的担心,垃圾焚烧“反对派”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它天价的设备投入和高昂的运行成本。赵章元说:“非常昂贵,一台垃圾焚烧炉动辄就是几亿元,大型的都是十几个亿,很贵。”
  
  从垃圾处理到垃圾管理
  
  城市垃圾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产生的一种文明病。事实证明,仅仅靠某几项技术并不能让垃圾山从我们眼前消失,弄不好,还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只有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垃圾的循环利用率,才能避免垃圾围城的现象愈演愈烈。
  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在垃圾焚烧导致污染后更多地采取了垃圾分类和回收,垃圾量大幅度减少,有的甚至减少一半以上。在这一点上,部分地区已经在垃圾中转站增加分拣设施,但是仅有这些恐怕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目前的情况看,北京已经有近700家企业参与到垃圾资源化的工作,如何加大扶持力度、调动这些企业的积极性还需政府更多的實际行动。”王维平告诉记者,在国外,政府对垃圾事业的投入一般分为3部分,垃圾减量化占1/3,管理占1/3,末端处理占1/3,而垃圾管理对减量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分之二的钱花在了减量上。
  垃圾问题我们无法回避,环保部门在这一问题上充分重视民意。2007年6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就北京市六里屯居民针对垃圾焚烧厂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作出了行政复议决定,要求对垃圾焚烧厂的安全性进行进一步论证,特别强调“未经核准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王维平也承认,六里屯垃圾焚烧项目被叫停,对北京市实施垃圾处理改革的进程的确造成了影响。他表示,目前管理部门正在听取各方意见,该项目是否建设还在继续论证之中。
其他文献
2007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少有地就郑筱萸案听取了监察部的汇报。郑案被定性为“严重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   “最令中央震怒的是,郑案不仅仅是个人腐败,而是类似于‘有组织的犯罪’,涉及到不同层次药监系统和地方局的官员,影响恶劣。”     注册部门大换血    虽然司法部门还没有披露郑筱萸案的细节,但知情人士透露,郑筱萸案所牵涉的问题,不仅仅是某一个案
穷人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    《蜗居》是作家六六继小说《双面胶》之后,又一部直面现实、极具畅销潜质的都市题材小说。故事发生在上海房价飙升时期,描摹了以上海为代表的白领一族生存状态,是一部“高保真”的都市房奴心态写照。由本书改编的电视剧,引起了各电视台的新一轮热播,也吸引了许多的人去看,并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关于房奴,有这么一则寓言:说猪通过勤劳致富获5元钱存在老鼠开的钱庄里,猪打算拿
6月1日的古城太原,阳光明媚。坐落在太原滨河西路的省环保厅大院,和往常一样有序、整洁;但院子里的车辆明显比往常多。当日,省环保厅组织的一场环保新闻发布会正在9层举行。像这样的会议在山西环保厅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其目的是打造一个公开、公信、透明、廉政的环保部门、环保窗口、环保山西、环保社会。  “山西省11个地市,除太原外其他10个地市空气质量都达到二级标准……”新闻发言人宣布。  这些数据与五年前的
“宁可亏十几万块钱也要把房子卖掉,不和名人为邻!”这是一位古董商的一番牢骚话。一年多前,这位古董商买了一幢别墅,搬进新房后才发觉邻居是位大名人。于是他果断决定把房卖掉,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为了子孙后代免受拆迁之苦。  这位古董商的“前瞻性”考虑并不是杞人忧天。与古代和近代名人在一起的“邻居”,试问有几家没有遭遇拆迁的命运?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南窑湾村村民李书箱4年内搬了4次家,搬家搬得欲哭无泪,为啥
在我看来,所谓数字阅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充其量只是浏览,并且浏览的主体也并非文字,而是图片、视频、音频。一言以蔽之,是在“集体读图”。  经历过长时间的焦虑和不安,我已经逐渐平静地接受了中国人的无书生活,唯独对孩子们日益远离书本阅读保持着深刻的忧虑与不安。在读什么?App、漫画书  据《2020年中国儿童数字阅读报告》披露,去年中国城市儿童的平均数字阅读时长集体增加,增长46.2%。与此相对应
2007年5月25日,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法院开庭审理吉林省通化特种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重新选举和罢免公司董事长的决议予以确认裁决一案。但该案开庭后至今未予宣判,这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与密切关注。    “偷铜事件”引发公司内阁震荡    吉林省通化特种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种水泥)的前身是通化白山水泥总厂。这个通化白山水泥总厂是1992年由大庆华能公司投资成立。1998年,通化白山水
2006年2月20日,广西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昭平县原粮食局长关灿荣雇凶杀人案。曾经春风得意的关灿荣和他的一帮“喽啰”神情沮丧地站在被告席上。可以想见,他心里一定在后悔,都与曾经相爱的情人分手9年了,为什么还要让这场婚外情重逢。  12年前,刚当上粮食局长的关灿荣认识了漂亮的饭店服务员王世英,他只不过是想玩一把婚外情而已,小姑娘也不纠缠他,后来默默地另嫁了他人。9年后,离异的情人又回来了,怜
当前,道德滑坡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中,少数干部失德问题尤为突出。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有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有的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有的官气熏天、横行霸道,有的信念丧失、求神拜佛,有的低级趣味、包养情妇……    怪现状之一:趣味低级,生活腐化   “生活作风”问题一直是领导干部的“高压线”。然而,由于对官员考核大多“唯政绩论英雄”,而对官员“私生活”却缺乏有效监督,以至一些官员流
胡成来,1958年10月出生,广东省惠东县人,惠东县九华农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协会副会长,政协惠州市九届、十届委员,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胡成来自当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以来,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006年在惠州市九届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产化化经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的提案,2007年撰写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
编者按:谁都没有想到,一个仅十余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因为一件事的曝光,一夜间就闻名全国了。而这件事的曝光,是因为一篇新闻报道;而新闻报道的根据,是几名记者的非常行动;事情的结果,是县里的两大首领——县委书记和县长双双被免职。这个“倒霉”的地方就是山西省交口县。  2001年1月9日,《光明日报》在显著版面刊登了一则消息:《交口县委大院竟挖出“升官符”》,作者是该报驻山西记者站站长杨荣。这篇消息犹如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