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变作文认为是“一件苦事”为作文是“一件乐事”,变作文要“逼着写”为“乐意写”。要达到作文“三变”,确实不是件易事。多年来,笔者在让学生乐于作文方面做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现从“点拨技巧”和“点化情味”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点拨技巧是写作的关键
学生在接触大自然、走进生活、了解社会体验活动之后,老师适时点拨指导提炼写作这个过程,尤为重要。
1.审题选材
平时要帮助学生建立最佳智能机构,引导学生把感知的材料整理好,建立一个材料库,在材料库中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参观活动等等,写作时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心去选材,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新”主要体现在立意新、角度新、事物新。
2.组材谋篇
这一步最重要,安排得好,就能使文章结构完整、有条有理。具体有几种方式:一是同阅读教学相连,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成要素。比如记事文章的结构有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也有按作者的观察点的变换顺序写的;写人文章除描写外貌外,有通过一件事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的,也有通过几件事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的等等。二是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做到心中有框,写起来就不会迷失方向了。三是指导学生定好开头、结尾和重点段落。
3.语言技巧
记得一位散文家说过:“语言好比是金子,点缀在你思想的枝头,假使没有这些绿盈盈的叶子,谁会对你那光秃秃的枝干发生兴趣?”可见,语言生动极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好词好句之外,还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培养学生的语言技巧:①修辞。修辞是语言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写作上,就可以点石为金,化难为易,变苍白为丰富,变干枯为生动。如“一个个路碑,像一个个逗号,延伸着一条长长的路。”“夕阳将全部余辉慷慨地倾泻到樟树上,使它更加璀璨夺目,犹如一朵金色的祥云,浮悬在苍茫的暮霭之中。”“教室里寂静无声,屏息静听,可闻笔尖在试卷上发出的沙沙声音,这声音像蚕在咀嚼桑叶,像秧苗在吮吸水分。”“脚步声、低语声,惊醒了沉睡的田野。”“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但很多时候,学生在学写修辞方面往往把握不准。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一位男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来了,金灿灿的油菜花开了,我仿佛看到一群群呆子向我走来。当时我还看不明白,后来经他解释才知是从农村流传的“油菜花开,呆子来”引用过来的。虽然他动了一番脑筋,但用法不对,况且这也只是一种联想,不是比喻,这些都需要老师的悉心指点。②形容词。形容词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好的形容,有旋律美、画面美、意境美。如“五颜六色的花布摆成了彩色的花廊,蔬菜瓜果汇成了彩色的长河,黄澄澄的油条、热腾腾的大饼,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湛青碧绿的黄瓜、光洁粉嫩的西红柿、油光闪亮的青椒,一年四季都能在菜市场上露面。”③动词。准确的动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如“我拿起针,穿好线,戴上顶针,再把那条口子并在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慢慢缝起来。”“我把拖布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后腿绷,‘吭吭哧哧’地拖起来。”“我左手死死地按住鱼头,右手拿刀剖开鱼肚子,然后把手伸进去,把鱼肠子等一大串东西统统掏了出来。”砖瓦、沙石是建筑房屋必备的材料,字、词、句则是作文的基础。一篇好的作文体现在文字上一定是用词准确、语句生动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点缀能力,才能写出美文。
二、点化情味是写作的灵魂
经常听到同行提起:当今的学生情感意识薄弱,冷漠麻木,很少能写出几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来。这种窘境,我也曾经历过。特别是让学生写《我的老师》、《我的妈妈》、《我的同学》等写人类的题材时,学生的文章大多数千篇一律,读而无味。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以口语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要求“情动而辞发”。这里的“情”就是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意”。只有拨动了学生的情感琴弦,才能激活他们的写作真情。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再是苦思冥想的编造,而是心泉的自然流淌。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教育的文章,可以写亲情,也可以写师生情等。没想到,大多数学生居然一脸茫然,说这有什么可以写的,根本无心去找合适的材料来写。看到学生的情感意识如此之薄弱、思想感情如此之贫乏,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是怎样一代接班人呀?没有丰富的情感,哪能写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文章来?
由此想到一句话:“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从那以后,我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充分感受并体悟到一些亲情和友情,让他们懂得感恩。特别是指导如何写《我的妈妈》一类的文章时,我特地找来一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听了之后深受启发。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天,一个女孩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去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住了。她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听完之后,大家的心都十分内疚,为同故事中的女孩先前只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的薄弱亲情意识而内疚。“爱心,是照耀世界的温暖的阳光,是维系心灵和心灵之间的坚韧纽带……如果人的一生中,能够充分地享受到美好而完美的亲情,那么,他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否则,就是缺陷的人生。希望同学们好好想想,用心来感悟亲情、体会真爱……”还没等我说完,教室里已静悄悄的了,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挥起笔开始了自己的真情流淌……
总之,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就如我们的生活一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地寻找突破口,突出有效性,让学生快乐作文。
一、点拨技巧是写作的关键
学生在接触大自然、走进生活、了解社会体验活动之后,老师适时点拨指导提炼写作这个过程,尤为重要。
1.审题选材
平时要帮助学生建立最佳智能机构,引导学生把感知的材料整理好,建立一个材料库,在材料库中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参观活动等等,写作时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心去选材,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新”主要体现在立意新、角度新、事物新。
2.组材谋篇
这一步最重要,安排得好,就能使文章结构完整、有条有理。具体有几种方式:一是同阅读教学相连,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成要素。比如记事文章的结构有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也有按作者的观察点的变换顺序写的;写人文章除描写外貌外,有通过一件事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的,也有通过几件事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的等等。二是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做到心中有框,写起来就不会迷失方向了。三是指导学生定好开头、结尾和重点段落。
3.语言技巧
记得一位散文家说过:“语言好比是金子,点缀在你思想的枝头,假使没有这些绿盈盈的叶子,谁会对你那光秃秃的枝干发生兴趣?”可见,语言生动极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好词好句之外,还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培养学生的语言技巧:①修辞。修辞是语言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写作上,就可以点石为金,化难为易,变苍白为丰富,变干枯为生动。如“一个个路碑,像一个个逗号,延伸着一条长长的路。”“夕阳将全部余辉慷慨地倾泻到樟树上,使它更加璀璨夺目,犹如一朵金色的祥云,浮悬在苍茫的暮霭之中。”“教室里寂静无声,屏息静听,可闻笔尖在试卷上发出的沙沙声音,这声音像蚕在咀嚼桑叶,像秧苗在吮吸水分。”“脚步声、低语声,惊醒了沉睡的田野。”“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但很多时候,学生在学写修辞方面往往把握不准。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一位男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来了,金灿灿的油菜花开了,我仿佛看到一群群呆子向我走来。当时我还看不明白,后来经他解释才知是从农村流传的“油菜花开,呆子来”引用过来的。虽然他动了一番脑筋,但用法不对,况且这也只是一种联想,不是比喻,这些都需要老师的悉心指点。②形容词。形容词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好的形容,有旋律美、画面美、意境美。如“五颜六色的花布摆成了彩色的花廊,蔬菜瓜果汇成了彩色的长河,黄澄澄的油条、热腾腾的大饼,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湛青碧绿的黄瓜、光洁粉嫩的西红柿、油光闪亮的青椒,一年四季都能在菜市场上露面。”③动词。准确的动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如“我拿起针,穿好线,戴上顶针,再把那条口子并在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慢慢缝起来。”“我把拖布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后腿绷,‘吭吭哧哧’地拖起来。”“我左手死死地按住鱼头,右手拿刀剖开鱼肚子,然后把手伸进去,把鱼肠子等一大串东西统统掏了出来。”砖瓦、沙石是建筑房屋必备的材料,字、词、句则是作文的基础。一篇好的作文体现在文字上一定是用词准确、语句生动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点缀能力,才能写出美文。
二、点化情味是写作的灵魂
经常听到同行提起:当今的学生情感意识薄弱,冷漠麻木,很少能写出几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来。这种窘境,我也曾经历过。特别是让学生写《我的老师》、《我的妈妈》、《我的同学》等写人类的题材时,学生的文章大多数千篇一律,读而无味。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以口语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要求“情动而辞发”。这里的“情”就是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意”。只有拨动了学生的情感琴弦,才能激活他们的写作真情。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再是苦思冥想的编造,而是心泉的自然流淌。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教育的文章,可以写亲情,也可以写师生情等。没想到,大多数学生居然一脸茫然,说这有什么可以写的,根本无心去找合适的材料来写。看到学生的情感意识如此之薄弱、思想感情如此之贫乏,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是怎样一代接班人呀?没有丰富的情感,哪能写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文章来?
由此想到一句话:“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从那以后,我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充分感受并体悟到一些亲情和友情,让他们懂得感恩。特别是指导如何写《我的妈妈》一类的文章时,我特地找来一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听了之后深受启发。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天,一个女孩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去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住了。她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听完之后,大家的心都十分内疚,为同故事中的女孩先前只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的薄弱亲情意识而内疚。“爱心,是照耀世界的温暖的阳光,是维系心灵和心灵之间的坚韧纽带……如果人的一生中,能够充分地享受到美好而完美的亲情,那么,他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否则,就是缺陷的人生。希望同学们好好想想,用心来感悟亲情、体会真爱……”还没等我说完,教室里已静悄悄的了,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挥起笔开始了自己的真情流淌……
总之,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就如我们的生活一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地寻找突破口,突出有效性,让学生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