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一重要理念已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积极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被广大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当前农村小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数只注重表面形式,片面地追求课堂气氛热闹的现象,却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质:即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和学习习惯。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农村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存在问题:
1.教师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大家都在轰轰烈烈地学习,许多教研活动更是将其作为研究重点来倡导,但却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本身就是在比较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做学生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就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势必造成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贫乏。再加上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根本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能依葫芦画瓢简单地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
2.学生的问题。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促成了其自私、不善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分享成功的心理,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的不断增加,从而在课堂上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找茬”、“挑刺”、互相埋怨,合作学习所必备的“互相包容”、“不嘲笑别人”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等没有真正树立,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3.组织形式的问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班级学生的座位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而我们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则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4 人小组,。这样的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却忽略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随意地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不经常变换成员的角色,这样的小组合作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缺乏创新,是毫无生命力可言的。
4.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在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时机不当。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 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二、改革措施:
1.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人。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老师还需要考虑每组成员的性格差异和人际关系,争取让每个小组成员间形成性格互补和团结和谐的关系。今后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2.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交流技能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五会”:(1)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2)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3)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3.必须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要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大的发挥学生间合作的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
4.用心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背景下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恰当呢?(1)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学生单独学习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备课时,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尤其是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4)尽力提供全组参与表现的机会。如朗读课文,可以让全组合作完成串读。如参加班级比赛,可以先让组里进行交流讨论,鼓励他们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组里集体成果。从而增加团体的凝聚力,树立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希望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教师能够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能够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让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