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素质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并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下发双减政策,以推动学生非学科类的综合能力的教育趋势。在此背景下,相关政策也对美术课程提出一定的要求,强调美术课程作为教授学生绘画艺术的重要基础课,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思维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所以美术课程应该教学手段上做出一定的创新与变革。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美术课为基础,探讨劳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相关路径进行分析,从而开拓他们的创作潜能、创造更好的美术作品。
关键词:小学美术;劳动;教育;创作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初始阶段,大部分教师一般会认为这个阶段的美术课应该注重欣赏,美术技能并不重要。所以他们大多会选择使用现代化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在美术课上以欣赏作品为主,并偶尔加以简笔画作的临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仅仅依存于理论形式主义,而脱离了理论实践应用的动手操作。所以在美术课上,学生很容易对流于影视、图片观赏的美术课产生枯燥感,并且注意力也都分散在视觉感官上。因此大部分小学生就会出现思维意识上能够感知美,但是在动手绘画上无法准确用美术语言形式表达美,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轨。所以现代化美术课程注重劳动教育,提高劳技素养是培养艺术独立创新综合人才的必备条件。
1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教育大环境,社会、家长以及学校都对高学历、好成绩有着统一盲目高度认同。而美术课作为非学科类课程,大部分美术教师也只是认为美术课只需要教授好美术知识点就可以了,从而忽视了对美术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开发培养,使得美术理论课与实践课分配的混乱[1]。毫无疑问,教师消极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并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没有最大水平的发挥美术课程教学的目的与成效。
2劳动教育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
劳动是一种美德。美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抽象的无形的德育教育。美术是对美好的事物、真善美概念的美术表现,而劳动则是身体力行的躬亲行为实践。这两者是共通的[1]。美术从三维意义上理解不仅仅可以指绘画单一形式,诸如陶瓷工艺、长城建筑、剪纸、年画等等都可以作为“美术”,现代的拍摄、美图、短视频也是创造“美术”的过程,所以美的作品、美的体验过程都可以称之为“美术”。因此,小学阶段的美术应该从基础体验做起,让学生在感悟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发现劳动也能够创造美术,从而在劳动自豪感中享受劳动之美。
3小学美术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相关路径
3.1加强美术欣赏,培养动手劳动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出发,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在选择美术鉴赏作品时要选择学生能力范围内的作品,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喜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加工,让作品更适合小学生鉴赏和学习。例如,学习《闪光的烟花》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应的烟花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或者也可以将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2]。在欣赏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自主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3.2体验生活环境,激发美术创造热情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增大实践内容的比例,减少理论知识的教学时间。因此相关的美术教师,要保证实践与理论的教学的合理化,只有这样,才可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综合能力。教师可根据情况,带学生们去教室外的环境中去探索,让他们通过亲身的体会,了解更多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中的奥秘[3]。
此外,通过自身发现、理解、体验的生活中校园中的大树、墙院、生活用品等事物的肌理、纹样,能够让学生能够对生活有美的实践动力和深刻理解,有利于美术独立思考和发现能力的培养。
3.3手工劳动创作,展示美术运用成果
小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所以美术手工课正迎合了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美术手工课程主要包含剪纸、折纸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劳动,能够在劳动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在利用画笔、手工材料进行手工作品制作时,能够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维,将创意和想法表现在纸张上,从而提高手工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学会了在动手实践中开发美。
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美术劳动成果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大家面前得到肯定,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看到自己创造的成果,也会倍感欢喜,从而他们的动手创新才会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制作的作品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可以是单人竞赛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模式。比如在《我的家乡》一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自己记忆中的家乡建筑物的特点,然后在课堂上,将事先准备的家乡建筑物的结构、颜色、风格进行描述,畅所欲言自己对家乡建筑物的看法与理解。然后,带着这些想法,想一下如何将这些风格特点融入到家乡未来图景设计上。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家乡的未来勾画出更美的蓝图,画好后将作品放置在白板上。在完成所有作品放置后,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便跃然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同学们将会惊讶于用共同的力量一起构建一座美丽的城市蓝图,一种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遐想。
4结语
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将劳动教育与美术教育进行整合,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将劳动元素与美术课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共同性,这对于美术课教学的效率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实现两者的互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让学生在美术的动手操作中感受劳动的魅力,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贺敏敏.培养小学美术劳动与审美巧妙融合的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126.
[2]林超.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劳动意识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20(30):219.
[3]戴莉.小學美术与劳动的关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