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一个17岁的美国姑娘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大门。在中国的这所学校,上学的时候根本不用选择,只有那一件所有人都一样的运动服可以穿。“那段经历令人不可思议地自由舒畅,我从来不用在上面花心思。”在回忆当年那个穿着运动服上学的自己时,埃普丽尔?拉布金觉得很轻松。可是十多年后,成为作家、记者的她在采访自己中国母校学生的一篇文章中,却改变了当初对这身校服的看法:“二附中蓝白色的校服,是种男女同款的聚酯运动服,缺乏剪裁,没有视觉趣味,几乎掩盖了穿衣者的所有吸引力。”这种改变,正是社会变化和心理变化在校服上的物化外现。
在这些年引发学生、教师、家长、社会诸多争论的校服中,隐藏着有关心理学的小秘密。
校服作为相同团体的人所穿着的统一样式的服装,最根本的目的是用以辨识人所从事的职业,让人能够更容易地将自己的身份展示给别人,同时也更容易了解别人的身份。这种身份标识感,能够带给穿着者一种自觉或是不自觉的群体归属意识,从潜意识里提醒自己要遵从身上服装所代表的行为秩序。杜拉斯曾在《物质生活》里写道:“对特定服装的考求,在于形式与内容,自以为显示出来的与期求显示的,自以为是那样与期望以所穿衣物通过暗示方式呈现出来的这两方面的一致。获得这种一致也不一定非去追求不可,一经得到,那就是确定下来了。最后也就把你也给确定下来。”人对自己的认同总是要通过自我和他人的双向确定,杜拉斯所说的这种确定就是通过着装将自己纳入服装所代表的秩序和身份之中,从而对自己形成一种约束。校服即是如此。
秩序和挣脱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永远共存。美国学者保罗?福塞尔在《爱上制服》中提出:“世人共同面对的难题就是:每个人都必须穿制服,但同时又必须拒绝穿制服,以免自己珍贵的独特个性遭到抹杀。如果不肯穿得和别人一样,就会遭到嘲笑,实际上也没有人愿意在公众场合中穿得像个傻瓜或怪胎……但是一般人因自己独特衣着能够吸引别人的目光而暗自窃喜的心态,恐怕也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总有学生会在不得不穿的校服上动手脚的原因,缩短一点儿的裙子、收一些的腰线、涂鸦一些文字和图画……在个性开始显现的青春期,一点点特别带来的关注无疑能带给孩子们极大的愉悦。
学生在秩序中渴求自由,同样也会在面对自由时渴望秩序。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就曾指出:“人会把社会信念常规及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经验,逃避自由思考带来的压力、因自由选择带来的风险。”埃普丽尔?拉布金对于校服感受的改变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因素。在美国时的着装选择自由同时也意味着在学校内与别人比较的压力,她便在北京中学的校服秩序中找到了逃避选择的轻松感。当她成人并适应了这种选择压力之后,再回头看当初带给她逃避的轻松的校服,又会觉得太过无趣。
校服诞生的目的之一是削弱来自不同经济条件家庭学生的差异,创造学生间的平等关系。中国目前通用的运动装式校服,则在这个基础上抹平了审美、性别差异。这和完全自由的无校服学校一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带给学生方向不同但程度一样的心理压力。
在这些年引发学生、教师、家长、社会诸多争论的校服中,隐藏着有关心理学的小秘密。
校服作为相同团体的人所穿着的统一样式的服装,最根本的目的是用以辨识人所从事的职业,让人能够更容易地将自己的身份展示给别人,同时也更容易了解别人的身份。这种身份标识感,能够带给穿着者一种自觉或是不自觉的群体归属意识,从潜意识里提醒自己要遵从身上服装所代表的行为秩序。杜拉斯曾在《物质生活》里写道:“对特定服装的考求,在于形式与内容,自以为显示出来的与期求显示的,自以为是那样与期望以所穿衣物通过暗示方式呈现出来的这两方面的一致。获得这种一致也不一定非去追求不可,一经得到,那就是确定下来了。最后也就把你也给确定下来。”人对自己的认同总是要通过自我和他人的双向确定,杜拉斯所说的这种确定就是通过着装将自己纳入服装所代表的秩序和身份之中,从而对自己形成一种约束。校服即是如此。
秩序和挣脱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永远共存。美国学者保罗?福塞尔在《爱上制服》中提出:“世人共同面对的难题就是:每个人都必须穿制服,但同时又必须拒绝穿制服,以免自己珍贵的独特个性遭到抹杀。如果不肯穿得和别人一样,就会遭到嘲笑,实际上也没有人愿意在公众场合中穿得像个傻瓜或怪胎……但是一般人因自己独特衣着能够吸引别人的目光而暗自窃喜的心态,恐怕也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总有学生会在不得不穿的校服上动手脚的原因,缩短一点儿的裙子、收一些的腰线、涂鸦一些文字和图画……在个性开始显现的青春期,一点点特别带来的关注无疑能带给孩子们极大的愉悦。
学生在秩序中渴求自由,同样也会在面对自由时渴望秩序。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就曾指出:“人会把社会信念常规及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经验,逃避自由思考带来的压力、因自由选择带来的风险。”埃普丽尔?拉布金对于校服感受的改变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因素。在美国时的着装选择自由同时也意味着在学校内与别人比较的压力,她便在北京中学的校服秩序中找到了逃避选择的轻松感。当她成人并适应了这种选择压力之后,再回头看当初带给她逃避的轻松的校服,又会觉得太过无趣。
校服诞生的目的之一是削弱来自不同经济条件家庭学生的差异,创造学生间的平等关系。中国目前通用的运动装式校服,则在这个基础上抹平了审美、性别差异。这和完全自由的无校服学校一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带给学生方向不同但程度一样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