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励机制是通过特殊的管理方法,使员工对任务的承诺实现最大化。激励机制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荣誉激励、精神激励、工作激励、精神激励等等。而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是指通过调控充分发挥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将有利于教师及学校发展的条件作用到教师的群体里,激励教师,让其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建立有效的学校激励机制能培养优质高素质的教师,也能保证小学教育的成功。
关键词:激励机制;学校管理;效率
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常用手段,激励手段能够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自信心,进而优化学校管理。管理者只有根据教师的心理思维选择激励手段,才能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下文是对于小学管理中采取的激励机制的论述。
一、激励机制在小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它有以下三个优点。
1.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教师能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激励机制能调节教师的行为,让教师在钻研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让教师具有自主热情的教学态度,自觉锻炼自身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为了保住职位,一般只会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而在受到激励的时候,员工会将工作能力发挥到8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激励机制在其中造成了50%~60%的差距。这个研究说明了如果激励水平较低,教师在缺乏動力的状态下一般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态度,而在建立完善的激励基础之上,教师则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热情,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增强校园凝聚力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教师既是学校的管理对象,又是学校的依靠对象。只有当教师全面发挥自身能力的时候,校长才能办好学校,完善学校的思想氛围建设。这就要求校长明确对教师地位的定位,不能只将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仅仅定成雇佣关系,更不能将教职工岗位的改革作为对教师的一种管理手段,否则会造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涣散。因此,管理者应该及时和教师进行心理沟通,争取和教师共同制定激励机制方案,让教师体会到被理解的感觉,增加对教师的感情激励,让教师之间团结一致,构建和谐的文明校园。
二、小学管理中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对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主次方面,在学校管理中一直存在着争议。一方认为当前的学校物质待遇不够高,向教师发放物质奖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性;另一方则认为,知识分子更注重情感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对于教师职业来说,有着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所以在管理中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
然而,在小学学校管理中,一定要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将二者综合全面地看待。学校管理者常采用的激励方式多为物质激励,但是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绝对不可以忽略精神激励的重要性。精神激励是满足教师自尊心、激发教师奋力拼搏的重要方式之一。精神激励的实行需要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激励中需要贯彻相应的精神内容。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该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把握激励机制,提高时效性
1.准确把握激励时机
激励时机指的是,人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采取激励措施所能得到的最好效果。激励时机共包括三个方面:前期激励、中期激励和后期激励。而在学校管理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前期激励,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2.根据不同教师制定不同的激励行为
因为在小学中,教师的年龄和心理需求都不尽相同,所以,小学管理中对于教师的激励制度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教师的需求是有多样性的,是多因素结合而成的复杂结构。例如,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于安全保障和尊重情感较为看重,学校就应该对其采取荣誉和情感方面的激励机制,而对于年龄较小的教师来说,他们对于个人提升及获取成就方面比较重视,这时学校就可以采取理想和目标激励的方式鼓励其努力发展。
3.在激励机制中确保公平实施
在获得奖励的时候,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报酬与取得相似成果的他人的报酬作比较。如果都差不多,就会产生公平的心态;然而如果双方获取的报酬差距过大,获取少量报酬的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质疑激励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管理者的素质,最终导致消极失落的心理。因此,只有在激励机制中实现公平化对待,教师才能调动起内在的积极性。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应该运用适合的制度及科学的手段争取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力,因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学校应该在管理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在多种机制的综合运用下建立适应学校校风、教师需求以及时代要求的激励体系,让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求,保证小学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郑海燕.试论小学内部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2]陈虎强,杨思.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激励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金溪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激励机制;学校管理;效率
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常用手段,激励手段能够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自信心,进而优化学校管理。管理者只有根据教师的心理思维选择激励手段,才能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下文是对于小学管理中采取的激励机制的论述。
一、激励机制在小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它有以下三个优点。
1.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教师能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激励机制能调节教师的行为,让教师在钻研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让教师具有自主热情的教学态度,自觉锻炼自身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为了保住职位,一般只会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而在受到激励的时候,员工会将工作能力发挥到8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激励机制在其中造成了50%~60%的差距。这个研究说明了如果激励水平较低,教师在缺乏動力的状态下一般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态度,而在建立完善的激励基础之上,教师则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热情,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增强校园凝聚力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教师既是学校的管理对象,又是学校的依靠对象。只有当教师全面发挥自身能力的时候,校长才能办好学校,完善学校的思想氛围建设。这就要求校长明确对教师地位的定位,不能只将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仅仅定成雇佣关系,更不能将教职工岗位的改革作为对教师的一种管理手段,否则会造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涣散。因此,管理者应该及时和教师进行心理沟通,争取和教师共同制定激励机制方案,让教师体会到被理解的感觉,增加对教师的感情激励,让教师之间团结一致,构建和谐的文明校园。
二、小学管理中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对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主次方面,在学校管理中一直存在着争议。一方认为当前的学校物质待遇不够高,向教师发放物质奖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性;另一方则认为,知识分子更注重情感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对于教师职业来说,有着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所以在管理中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
然而,在小学学校管理中,一定要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将二者综合全面地看待。学校管理者常采用的激励方式多为物质激励,但是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绝对不可以忽略精神激励的重要性。精神激励是满足教师自尊心、激发教师奋力拼搏的重要方式之一。精神激励的实行需要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激励中需要贯彻相应的精神内容。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该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把握激励机制,提高时效性
1.准确把握激励时机
激励时机指的是,人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采取激励措施所能得到的最好效果。激励时机共包括三个方面:前期激励、中期激励和后期激励。而在学校管理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前期激励,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2.根据不同教师制定不同的激励行为
因为在小学中,教师的年龄和心理需求都不尽相同,所以,小学管理中对于教师的激励制度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教师的需求是有多样性的,是多因素结合而成的复杂结构。例如,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于安全保障和尊重情感较为看重,学校就应该对其采取荣誉和情感方面的激励机制,而对于年龄较小的教师来说,他们对于个人提升及获取成就方面比较重视,这时学校就可以采取理想和目标激励的方式鼓励其努力发展。
3.在激励机制中确保公平实施
在获得奖励的时候,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报酬与取得相似成果的他人的报酬作比较。如果都差不多,就会产生公平的心态;然而如果双方获取的报酬差距过大,获取少量报酬的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质疑激励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管理者的素质,最终导致消极失落的心理。因此,只有在激励机制中实现公平化对待,教师才能调动起内在的积极性。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应该运用适合的制度及科学的手段争取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力,因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学校应该在管理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在多种机制的综合运用下建立适应学校校风、教师需求以及时代要求的激励体系,让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求,保证小学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郑海燕.试论小学内部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2]陈虎强,杨思.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激励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金溪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