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绿色和谐发展论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它归根到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保障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良性发展的基本理念。本文首先讲述了在和谐发展理念下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并且对于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所要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做了详述,进而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和谐发展理念下完善建筑经济活动的措施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和谐发展;建筑经济;指导性原则;措施
1 和谐理念下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
1.1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主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无论是从内部结构的转变,还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思考,都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1.2 改变建筑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建筑规模日益扩大,高投入、高耗能的建设模式,相悖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次,大多数建筑企业施工技术水平落后,机械装备率不高且效率低下,致使建筑业的产值利润与其他行业相比偏低。
1.3 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的必然
据统计,我国普通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2~3倍以上;节能50%的建筑,单位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的1.5倍。我国人均煤炭储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石油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2%;天然气仅为6%;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kg;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我国的现有能源与资源储量难以长久支撑高耗能的建筑业发展,必须大力节能降耗,尽快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防治环境污染的必然
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每年因拆除建筑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大约2亿吨,新建建筑所产生的废物大约1亿吨。现有建筑物所采用的空调采暖系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气体排放总量的25%,烟煤型污染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指数已经是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上限的2~5倍。光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同样日益突出。清除建筑垃圾,防治污染,改善环境,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基本评价原则
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经济这一新兴事物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什么是绿色建筑经济、怎样才算是绿色建筑经济,必须有一套基本评价原则来判定。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须充分反应出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最终综合经济效益比选上的差异,所以一般应尊重以下几条原则:
2.1 全面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的体现不仅包括在全寿命周期内传统成本的降低,而且还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舒适的生活等。
2.2 科学性原则
评价内容体现在评价指标上的数值要体现真实可靠地原则,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于不确定性较强的数据,须对比分析大量的实践数据,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绿色建筑的真实价值。
2.3 简明性原则
经济评价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将评价结果以简明扼要的形式体现出来,直观体现出各方案之间的差异,通过合理选用经济评价指标,降低工作量,便于最优方案的确定。
3 完善绿色建筑经济的措施
3.1 提高绿色意识
提高全民绿色意识,是促进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利用杂志等各种形式的媒体大力宣传绿色知识,加深人们对绿色建筑内涵的理解;强化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观念的指导;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绿色建筑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对施工一线人员的绿色观念培训,切实做到绿色施工。此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应逐步完善绿色建筑相关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全社会达成共识,接受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刻理解建筑业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共同推动,才能高效、持续地推进建筑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2 实行绿色设计
设计是建筑的龙头,是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科学的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面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设计人员应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规划与施工图设计,尽量采用简约的设计理念,将设计、选材、施工统筹考虑;室内设计过程中尽量引入绿色设计理念,力求在舒适度和环保上达成统一;采用开放式设计,统筹全局,避免精细设计所带来的应对不确定因素的局限性;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尽量采用新技术,利用清洁能源。
3.3 强化绿色管理
我国的绿色建筑刚刚起步,对于绿色施工缺乏综合的、系统的管理,施工效果不明显。这除了认识上的不足外,企业的管理水平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建筑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并完善绿色管理体系,制定绿色管理制度和目标,统筹安排材料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对组织、规划、实施、评价及人员五个方面进行动态管理。在建筑物运营阶段要实施绿色维护与回收管理。
3.4 推进绿色施工
加强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保障,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革新效率低下的机械设备,引进高新技术及高科技人才,改革管理体制,采用国际LEED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综合评定方法进行监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途径。(2)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四节一环保”。(3)此外,优化人力资源,减少人工成本也是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效率、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行之有效的措施。
3.5 发展绿色运营与回收
单纯的绿色建筑物并不是绿色建筑的内涵,也不能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达到人的满意、自然的和谐才是推行绿色建筑的目的所在。绿色运营与回收是能否实现绿色建筑最终目标的关键环节。建设单位或业主要选择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绿色建筑。物业管理公司要建立运营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节能环保制度,加强制度的监督管理;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系统;建立耗材和绿化制度,以免因维修和绿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控制,采取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措施。对于寿命周期完结的绿色建筑要雇用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拆除回收,达到减少环境污染、资源尽可能回收再利用的目标,真正实现绿色建筑,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总之,和谐发展理念下的建筑经济价值观念是一个全新而又庞大的课题。这一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极为迫切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国家建筑事业繁荣昌盛的今天,其对强化我国城乡建筑市场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建筑经济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充分地考虑建筑经济综合效益,树立和谐发展理念下的建筑经济价值观念,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充分适应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金俊实,王军.浅谈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3):76-78.
[2] 李百战,何天棋,郑洁.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72-90.
【关键词】 和谐发展;建筑经济;指导性原则;措施
1 和谐理念下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
1.1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主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无论是从内部结构的转变,还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思考,都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1.2 改变建筑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建筑规模日益扩大,高投入、高耗能的建设模式,相悖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次,大多数建筑企业施工技术水平落后,机械装备率不高且效率低下,致使建筑业的产值利润与其他行业相比偏低。
1.3 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的必然
据统计,我国普通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2~3倍以上;节能50%的建筑,单位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的1.5倍。我国人均煤炭储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石油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2%;天然气仅为6%;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kg;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我国的现有能源与资源储量难以长久支撑高耗能的建筑业发展,必须大力节能降耗,尽快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防治环境污染的必然
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每年因拆除建筑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大约2亿吨,新建建筑所产生的废物大约1亿吨。现有建筑物所采用的空调采暖系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气体排放总量的25%,烟煤型污染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指数已经是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上限的2~5倍。光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同样日益突出。清除建筑垃圾,防治污染,改善环境,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基本评价原则
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经济这一新兴事物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什么是绿色建筑经济、怎样才算是绿色建筑经济,必须有一套基本评价原则来判定。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须充分反应出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最终综合经济效益比选上的差异,所以一般应尊重以下几条原则:
2.1 全面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的体现不仅包括在全寿命周期内传统成本的降低,而且还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舒适的生活等。
2.2 科学性原则
评价内容体现在评价指标上的数值要体现真实可靠地原则,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于不确定性较强的数据,须对比分析大量的实践数据,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绿色建筑的真实价值。
2.3 简明性原则
经济评价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将评价结果以简明扼要的形式体现出来,直观体现出各方案之间的差异,通过合理选用经济评价指标,降低工作量,便于最优方案的确定。
3 完善绿色建筑经济的措施
3.1 提高绿色意识
提高全民绿色意识,是促进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利用杂志等各种形式的媒体大力宣传绿色知识,加深人们对绿色建筑内涵的理解;强化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观念的指导;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绿色建筑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对施工一线人员的绿色观念培训,切实做到绿色施工。此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应逐步完善绿色建筑相关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全社会达成共识,接受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刻理解建筑业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共同推动,才能高效、持续地推进建筑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2 实行绿色设计
设计是建筑的龙头,是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科学的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面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设计人员应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规划与施工图设计,尽量采用简约的设计理念,将设计、选材、施工统筹考虑;室内设计过程中尽量引入绿色设计理念,力求在舒适度和环保上达成统一;采用开放式设计,统筹全局,避免精细设计所带来的应对不确定因素的局限性;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尽量采用新技术,利用清洁能源。
3.3 强化绿色管理
我国的绿色建筑刚刚起步,对于绿色施工缺乏综合的、系统的管理,施工效果不明显。这除了认识上的不足外,企业的管理水平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建筑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并完善绿色管理体系,制定绿色管理制度和目标,统筹安排材料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对组织、规划、实施、评价及人员五个方面进行动态管理。在建筑物运营阶段要实施绿色维护与回收管理。
3.4 推进绿色施工
加强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保障,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革新效率低下的机械设备,引进高新技术及高科技人才,改革管理体制,采用国际LEED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综合评定方法进行监管,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途径。(2)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四节一环保”。(3)此外,优化人力资源,减少人工成本也是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效率、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行之有效的措施。
3.5 发展绿色运营与回收
单纯的绿色建筑物并不是绿色建筑的内涵,也不能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达到人的满意、自然的和谐才是推行绿色建筑的目的所在。绿色运营与回收是能否实现绿色建筑最终目标的关键环节。建设单位或业主要选择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绿色建筑。物业管理公司要建立运营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节能环保制度,加强制度的监督管理;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系统;建立耗材和绿化制度,以免因维修和绿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控制,采取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措施。对于寿命周期完结的绿色建筑要雇用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拆除回收,达到减少环境污染、资源尽可能回收再利用的目标,真正实现绿色建筑,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总之,和谐发展理念下的建筑经济价值观念是一个全新而又庞大的课题。这一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极为迫切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国家建筑事业繁荣昌盛的今天,其对强化我国城乡建筑市场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建筑经济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充分地考虑建筑经济综合效益,树立和谐发展理念下的建筑经济价值观念,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充分适应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金俊实,王军.浅谈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3):76-78.
[2] 李百战,何天棋,郑洁.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