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20几年来,我一直在农村从事教学工作,因此,对农村初中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一些初中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严重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全是。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探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1.提高家长认识,转变家长观念。
在经济横流的今天,重金钱轻视孩子的学习。还有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家长,存在着不少知识缺乏者,大多数的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有关心过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像陈某某初中不毕业,照样会挣钱”等。家长还没有认识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转变学生家长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态度是前提,要让家长意识的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初中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缺少分析,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数学课一味的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则日盛一日。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3.2 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研究教材,将“数学生活化、兴趣化”。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3 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4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4.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4.1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4.2 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4.3 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1)分析与综合;(2)归纳与演绎;(3)类比与联想;(4)抽象与概括。
5.在教学中,运用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不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适应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能学好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是这样做的:
5.1 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例如:“分式方程”教学中,先由4/x=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2/x-3-4/x=1的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和基本思想。
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量一量,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引入新课。
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5.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将求知数系数化为“1”。又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5.3 课堂上多写多练。
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所以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5.4 及时反馈。
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及时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改革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学校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初中数学教育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收稿日期:2011-11-10
1.提高家长认识,转变家长观念。
在经济横流的今天,重金钱轻视孩子的学习。还有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家长,存在着不少知识缺乏者,大多数的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有关心过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像陈某某初中不毕业,照样会挣钱”等。家长还没有认识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转变学生家长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态度是前提,要让家长意识的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初中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缺少分析,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数学课一味的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则日盛一日。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3.2 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研究教材,将“数学生活化、兴趣化”。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3 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4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4.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4.1 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4.2 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4.3 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1)分析与综合;(2)归纳与演绎;(3)类比与联想;(4)抽象与概括。
5.在教学中,运用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不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适应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能学好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是这样做的:
5.1 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例如:“分式方程”教学中,先由4/x=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2/x-3-4/x=1的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和基本思想。
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量一量,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引入新课。
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5.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将求知数系数化为“1”。又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5.3 课堂上多写多练。
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所以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5.4 及时反馈。
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及时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改革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学校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初中数学教育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收稿日期: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