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教师的不幸经历打动了小保姆
郑州市幸福路10号有幢老式单元楼,住的多是铁路系统的教师。9年前的一天,住在6楼的黄金如老师卧倒在病榻上,饮食起居不能自理,儿女们又各有各的事做,实在是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黄老师就求亲托友,从淮阳县找到一个小保姆陪侍左右。
这个小保姆叫朱桂芝,那时才十五六岁,伶俐乖巧。黄老师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康复了。
黄老师恢复健康后,舍不得让朱桂芝离去,就对她说:“小朱,对门邻居代封年老师孤独一人,也是70多岁的人了,需要有人照应,要不,你也帮他做做饭吧!”小朱爽快地答应了。
从1992年秋天开始,小朱便开始给代封年老师做饭、洗衣、收拾屋子,晚上依旧在黄老师家住。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小朱忙完一切,正打算到黄老师家休息,被代老师叫住了:“姑娘,黄老师的儿子就要结婚了,你就过来住吧,我晚上也需要人照应。”
小朱略显迟疑。
代封年张着一双期待的眼睛,怔怔地望着小朱:“在我家帮这么长时间忙,不想听听我家的故事吗?”
小朱勾着头回到老人身边,坐在床头认真倾听着:
我们代家原来也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八口之家,我在郑州铁路一中任教,老伴是郑州国棉六厂的小学教师,儿子、女儿、媳妇、女婿都教学,还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孙辈承欢膝下。
1980年深秋,我儿子代秋生突然患上了肌肉萎缩症,在医院住了一年多没治好,于是我把儿子送往上海一家医院继续治疗,依然不见好转。老伴看着儿子的病一天天恶化,本就有高血压的她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在老伴去世半年后的1987年初夏,儿子也永远闭上了眼睛。
我还沒有从失去老伴、儿子的阴影中走出来,女儿又在黄山旅游中被人残忍杀害……
代封年老师的声音哽咽起来,小朱也陪着抹泪。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代老师的晚年竟如此凄凉。
第二天,心地善良的小朱,便把铺盖搬到了代老师家。
寻梦女孩给予老人天伦之乐
太阳照样升起,风照样刮,云儿照样飘来飘去,小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紧张而忙碌。
“小朱,我……”代老师又喊了。
小朱赶紧放下正洗的衣服,跑到代老师床前。代老师又尿湿了床垫。
小朱一边安慰老人,一边换上干净的垫子。
“姑娘,真难为你了。”代老师有点不好意思。
小朱的内心翻起了涟漪。从乡下来郑州之前,她抱着寻梦的愿望,想得更多的是能在大都市找到今后生活的支点。
如今,这个“支点”是什么呢?她有点心酸。这倒不是她不愿意侍候代老师,嫌脏嫌累,而是觉得无法与小姐妹们比。
前几天,原来的女伴还给他来信,说南方的钱好挣,每年能给父母寄回好几千块钱。她动摇了几天,坚持着没回信。她想,等等再说吧,等代老师健康了,再考虑去南方。
代老师的健康没有恢复,风湿性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重。一到冬天,代老师总要卧床两个多月。
那天,小朱去了菜市。她回到家时,推开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低头一看,地板上粘满了屎。她忙走到代老师床前,发现代老师滚了一身粪便。
小朱眼圈一红,就流下泪来。
这对小朱的触动很深,她才出去半个小时呀,如果自己真的离开这个家,代老师的日子真没法过。
这件事,使小朱彻底打消了去南方的念头。但总是想家,想父母,想兄弟。
小朱给妈妈打电话说:“妈,我想您……”
她只说了一句话,喉头就发痒。
妈妈说:“想家,就回来吧。”
“俺回不去,代老师家离不开俺。”
妈妈理解女儿,农闲时,就同丈夫一起到郑州看望女儿。老两口看代老师实在需要人照顾,人也慈祥,就对女儿说:“可甭再提想家了,在郑州好好侍候代老师,啥时想爸爸、妈妈,打个电话俺们就来看你。”
小朱的心平静了下来。
冬天又来了,代老师再次卧床不起。小朱劝他住院治疗,代老师很犟,坚持不去。小朱就找到铁路中心医院退休大夫王凤鲜到家里给代老师看病扎针。王大夫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上上下下爬六楼很不便。因此,王大夫给代老师扎针时她认真地学,日子一久,小朱还真成了半个医生。
幸福路10号的居民人见人夸:“小朱比代老师的亲闺女还亲。”
老教师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女儿”
转眼小朱成了大姑娘。
在小朱呵护下安度晚年的代老师,望着她忙忙碌碌的背影,一个念头蓦然闪现。这个念头就是将小朱收养成自己的女儿。
代老师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小朱。
接下来,代老师便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
代老师的学生来访,他悄悄地嘱咐说:“给我找一套完整的高中教材来。”
学生遵师命送来了高中教材。自此,小朱便成了他的关门弟子。
小朱是个聪明姑娘,又有良好的初中文化基础,家务之余,在代老师的指导下,不到两年便完成了高中学业。昔日的乡下妹子在知识的包装下,出息得文静而高雅。
代老师心中暗喜,决定教给小朱一技之长。
教她什么呢?就教绘画吧。
因为,代老师在国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退休后不仅常参加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书画组的活动,还是郑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兼任郑州铁路局老年大学的书画教员。
代老师身体好时,只要到老年大学授课,都带上小朱,从线条、色彩、构图开始,一步步引领小朱向艺术殿堂迈进。1995年,小朱创作的国画《寿桃》,在上海“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展”上展出并获奖。
小朱受知识和艺术的滋润,同代老师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彼此的心贴得更紧。
当郑州铁路分局教委离退办领导动员代老师进敬老院时,被他一口回绝。他不是不领情,而是他太需要家的氛围。一进敬老院,便意味着家的消失,这是他饱尝家庭变故之后最不愿看到的结局。
离退办领导领会了老人的心事,就不再勉强,但出于责任和义务,自然想到了撮合代老师认下小朱作养女这一方案。
有人捅破代老师和小朱的这层窗纸,代老师自然喜不自禁。他几年来苦心培养小朱,不就是等待这一天吗?小朱也很乐意,从她走进代家这几年,虽然付出了许多,但也得到了许多,认代老师为父,为代老师养老送终,虽然不是她的初衷,但几年相处,代老师早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她在代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在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东西。代老师用他的人格和修养影响着她、塑造着她。现在的她跟几年前刚从老家来到城里时的那个黄毛丫头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是代老师给的。
但节外生枝的事出现了:办理收养关系手续时,由于小朱已是成年人,不符合《收养法》规定,有关部门举棋不定。
小朱的亲生父母很开明。尽管小朱兄妹三人,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她的父母还是忍痛割爱,签具了《送养协议书》。
1996年,由郑州市公证处公证,代老师和小朱正式确定了父女关系,小朱也改名代砚力。
“爸爸”,代砚力第一次如此称呼代老师时,久违了天伦之乐的老人涕泪交流。
1998年,郑州铁路分局教委离退办把代砚力的户口迁入郑州,并给她安排了工作。
招婿上门,共享天伦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代砚力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代老师总是心事重重,他担忧的是,好不容易组成一个家庭,砚力又要飞了。
砚力是个很会揣摩老人内心世界的女孩,她看老人闷闷不乐,便猜出了八九分。
砚力依偎着代老师说:“好爸爸,俺一辈子也不嫁人。”
对门的黄金如老师慌了,她悄悄地对砚力说:“傻孩子,对象必须找,但要符合两个条件,这第一条,男方要扎根代老师家,再就是他一定得孝敬代老师。”
砚力笑了:“黄阿姨,咱俩想到一块了。”
热心的黄金如老师听砚力这么一说,就开始给她物色对象。
男方叫汪三敏,郑铁中心医院职工。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材,人也厚道,第一次见面,彼此就喜欢上了。
关系确定下来以后,汪三敏便成了代家的准家庭成员,每逢节假日,他就上门看望代老师,帮砚力洗洗刷刷干家务。有时砚力不在,幸福路10号大门紧锁,他上不了楼,就耐心等,等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黄金如老师知道后,就对砚力说:“孩子,你也该给人家一把钥匙了。”
三敏拿到了第一把钥匙,方便多了,但一遇砚力不在家,代老师又行动不便,他进入代家又成了问题。还是黄金如老师心细,她找到代老师说:“三敏这孩子经得住考验,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小伙,你把家门的钥匙也给人家吧!”
“两把钥匙”的故事就是爱情的故事。砚力先将墙面粉刷了一遍,铺地板时,三敏特意买来防滑地板砖,为的是老人在室内活动方便。
2000年4月16日,春风和煦,砚力和三敏牵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与现代都市年轻人的婚礼不同的是,新娘没披婚纱,没有鼓乐,没有大宴宾客,只在一个小饭店摆了两桌酒席,邀十几位亲朋好友小聚。
但砚力没有遗憾,这么多年来,代老师的退休金仅够吃药,砚力的工资勉强够补贴家用,三敏也不富裕。他们不在乎婚礼的一时奢华,他们还要生活,还要省下钱来给代老师的晚年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空间。(责编 亦文)
郑州市幸福路10号有幢老式单元楼,住的多是铁路系统的教师。9年前的一天,住在6楼的黄金如老师卧倒在病榻上,饮食起居不能自理,儿女们又各有各的事做,实在是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黄老师就求亲托友,从淮阳县找到一个小保姆陪侍左右。
这个小保姆叫朱桂芝,那时才十五六岁,伶俐乖巧。黄老师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康复了。
黄老师恢复健康后,舍不得让朱桂芝离去,就对她说:“小朱,对门邻居代封年老师孤独一人,也是70多岁的人了,需要有人照应,要不,你也帮他做做饭吧!”小朱爽快地答应了。
从1992年秋天开始,小朱便开始给代封年老师做饭、洗衣、收拾屋子,晚上依旧在黄老师家住。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小朱忙完一切,正打算到黄老师家休息,被代老师叫住了:“姑娘,黄老师的儿子就要结婚了,你就过来住吧,我晚上也需要人照应。”
小朱略显迟疑。
代封年张着一双期待的眼睛,怔怔地望着小朱:“在我家帮这么长时间忙,不想听听我家的故事吗?”
小朱勾着头回到老人身边,坐在床头认真倾听着:
我们代家原来也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八口之家,我在郑州铁路一中任教,老伴是郑州国棉六厂的小学教师,儿子、女儿、媳妇、女婿都教学,还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孙辈承欢膝下。
1980年深秋,我儿子代秋生突然患上了肌肉萎缩症,在医院住了一年多没治好,于是我把儿子送往上海一家医院继续治疗,依然不见好转。老伴看着儿子的病一天天恶化,本就有高血压的她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在老伴去世半年后的1987年初夏,儿子也永远闭上了眼睛。
我还沒有从失去老伴、儿子的阴影中走出来,女儿又在黄山旅游中被人残忍杀害……
代封年老师的声音哽咽起来,小朱也陪着抹泪。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代老师的晚年竟如此凄凉。
第二天,心地善良的小朱,便把铺盖搬到了代老师家。
寻梦女孩给予老人天伦之乐
太阳照样升起,风照样刮,云儿照样飘来飘去,小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紧张而忙碌。
“小朱,我……”代老师又喊了。
小朱赶紧放下正洗的衣服,跑到代老师床前。代老师又尿湿了床垫。
小朱一边安慰老人,一边换上干净的垫子。
“姑娘,真难为你了。”代老师有点不好意思。
小朱的内心翻起了涟漪。从乡下来郑州之前,她抱着寻梦的愿望,想得更多的是能在大都市找到今后生活的支点。
如今,这个“支点”是什么呢?她有点心酸。这倒不是她不愿意侍候代老师,嫌脏嫌累,而是觉得无法与小姐妹们比。
前几天,原来的女伴还给他来信,说南方的钱好挣,每年能给父母寄回好几千块钱。她动摇了几天,坚持着没回信。她想,等等再说吧,等代老师健康了,再考虑去南方。
代老师的健康没有恢复,风湿性关节炎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重。一到冬天,代老师总要卧床两个多月。
那天,小朱去了菜市。她回到家时,推开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低头一看,地板上粘满了屎。她忙走到代老师床前,发现代老师滚了一身粪便。
小朱眼圈一红,就流下泪来。
这对小朱的触动很深,她才出去半个小时呀,如果自己真的离开这个家,代老师的日子真没法过。
这件事,使小朱彻底打消了去南方的念头。但总是想家,想父母,想兄弟。
小朱给妈妈打电话说:“妈,我想您……”
她只说了一句话,喉头就发痒。
妈妈说:“想家,就回来吧。”
“俺回不去,代老师家离不开俺。”
妈妈理解女儿,农闲时,就同丈夫一起到郑州看望女儿。老两口看代老师实在需要人照顾,人也慈祥,就对女儿说:“可甭再提想家了,在郑州好好侍候代老师,啥时想爸爸、妈妈,打个电话俺们就来看你。”
小朱的心平静了下来。
冬天又来了,代老师再次卧床不起。小朱劝他住院治疗,代老师很犟,坚持不去。小朱就找到铁路中心医院退休大夫王凤鲜到家里给代老师看病扎针。王大夫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上上下下爬六楼很不便。因此,王大夫给代老师扎针时她认真地学,日子一久,小朱还真成了半个医生。
幸福路10号的居民人见人夸:“小朱比代老师的亲闺女还亲。”
老教师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女儿”
转眼小朱成了大姑娘。
在小朱呵护下安度晚年的代老师,望着她忙忙碌碌的背影,一个念头蓦然闪现。这个念头就是将小朱收养成自己的女儿。
代老师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小朱。
接下来,代老师便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
代老师的学生来访,他悄悄地嘱咐说:“给我找一套完整的高中教材来。”
学生遵师命送来了高中教材。自此,小朱便成了他的关门弟子。
小朱是个聪明姑娘,又有良好的初中文化基础,家务之余,在代老师的指导下,不到两年便完成了高中学业。昔日的乡下妹子在知识的包装下,出息得文静而高雅。
代老师心中暗喜,决定教给小朱一技之长。
教她什么呢?就教绘画吧。
因为,代老师在国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退休后不仅常参加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书画组的活动,还是郑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兼任郑州铁路局老年大学的书画教员。
代老师身体好时,只要到老年大学授课,都带上小朱,从线条、色彩、构图开始,一步步引领小朱向艺术殿堂迈进。1995年,小朱创作的国画《寿桃》,在上海“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展”上展出并获奖。
小朱受知识和艺术的滋润,同代老师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彼此的心贴得更紧。
当郑州铁路分局教委离退办领导动员代老师进敬老院时,被他一口回绝。他不是不领情,而是他太需要家的氛围。一进敬老院,便意味着家的消失,这是他饱尝家庭变故之后最不愿看到的结局。
离退办领导领会了老人的心事,就不再勉强,但出于责任和义务,自然想到了撮合代老师认下小朱作养女这一方案。
有人捅破代老师和小朱的这层窗纸,代老师自然喜不自禁。他几年来苦心培养小朱,不就是等待这一天吗?小朱也很乐意,从她走进代家这几年,虽然付出了许多,但也得到了许多,认代老师为父,为代老师养老送终,虽然不是她的初衷,但几年相处,代老师早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她在代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在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东西。代老师用他的人格和修养影响着她、塑造着她。现在的她跟几年前刚从老家来到城里时的那个黄毛丫头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是代老师给的。
但节外生枝的事出现了:办理收养关系手续时,由于小朱已是成年人,不符合《收养法》规定,有关部门举棋不定。
小朱的亲生父母很开明。尽管小朱兄妹三人,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她的父母还是忍痛割爱,签具了《送养协议书》。
1996年,由郑州市公证处公证,代老师和小朱正式确定了父女关系,小朱也改名代砚力。
“爸爸”,代砚力第一次如此称呼代老师时,久违了天伦之乐的老人涕泪交流。
1998年,郑州铁路分局教委离退办把代砚力的户口迁入郑州,并给她安排了工作。
招婿上门,共享天伦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代砚力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代老师总是心事重重,他担忧的是,好不容易组成一个家庭,砚力又要飞了。
砚力是个很会揣摩老人内心世界的女孩,她看老人闷闷不乐,便猜出了八九分。
砚力依偎着代老师说:“好爸爸,俺一辈子也不嫁人。”
对门的黄金如老师慌了,她悄悄地对砚力说:“傻孩子,对象必须找,但要符合两个条件,这第一条,男方要扎根代老师家,再就是他一定得孝敬代老师。”
砚力笑了:“黄阿姨,咱俩想到一块了。”
热心的黄金如老师听砚力这么一说,就开始给她物色对象。
男方叫汪三敏,郑铁中心医院职工。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材,人也厚道,第一次见面,彼此就喜欢上了。
关系确定下来以后,汪三敏便成了代家的准家庭成员,每逢节假日,他就上门看望代老师,帮砚力洗洗刷刷干家务。有时砚力不在,幸福路10号大门紧锁,他上不了楼,就耐心等,等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黄金如老师知道后,就对砚力说:“孩子,你也该给人家一把钥匙了。”
三敏拿到了第一把钥匙,方便多了,但一遇砚力不在家,代老师又行动不便,他进入代家又成了问题。还是黄金如老师心细,她找到代老师说:“三敏这孩子经得住考验,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小伙,你把家门的钥匙也给人家吧!”
“两把钥匙”的故事就是爱情的故事。砚力先将墙面粉刷了一遍,铺地板时,三敏特意买来防滑地板砖,为的是老人在室内活动方便。
2000年4月16日,春风和煦,砚力和三敏牵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与现代都市年轻人的婚礼不同的是,新娘没披婚纱,没有鼓乐,没有大宴宾客,只在一个小饭店摆了两桌酒席,邀十几位亲朋好友小聚。
但砚力没有遗憾,这么多年来,代老师的退休金仅够吃药,砚力的工资勉强够补贴家用,三敏也不富裕。他们不在乎婚礼的一时奢华,他们还要生活,还要省下钱来给代老师的晚年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空间。(责编 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