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子怡是谁?
这个电信干部和幼儿园教师的女儿,如果,童年时她的身体不是那么孱弱,母亲没有牵着她的手去宣武区少年宫修习舞蹈,那么,今天她可能依旧是这芸芸众生中、籍籍无名的一个普通女子。年已三十,也许早已经身为人母,和小时梦想一样,她是幼儿园老师,也会在周末收拾停当,带着孩子去天安门广场放风筝,去餐馆参加老同学的聚会,天空海阔,虽不必担心偷拍,不必谨言慎行,过着和千千万万人一样的生活,但也有着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和烦恼。
就算她走进舞蹈班的时候,惹来舞蹈老师一声“好漂亮!”的轻赞,也未必就注定会勾勒出命运里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图景,那时,她是班里的“长僵三号”,天资里没有为她注入舞蹈演员需要的柔韧筋络,舞蹈学院附中的六年,她过得战战兢兢,又怕遭别人的白眼,她只好在大家睡觉的时候偷偷练功,哪怕睡觉的时候也要“压腿”。
众人眼里,她是堤喀女神眷顾的化身,在地球的另一边,不叫Kate也不叫Rose,别人还叫她Ziyi,她坦率地说:“一开始就拼成章子怡这么叫的,我觉得挺好。我一个中国人,干吗起一个英文名字?外国人也需要适应一下中国人”。不知不觉,她不是哪个某某单元某某户里的住户,却成为每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在早晨时,她夹在报纸花花绿绿的娱乐版面,与咖啡面包一起出现。中午,会在电梯的液晶电视广告里与你做不期然的碰面,周末,电影院里又上映着她的电影。她成为一个名词,一个符号,也成为一个版面,一种谈资,世界飞速旋转,她再没有机会像少年时代那样,偷偷躺在学校的树林里,哪怕所有人都在疯找她,她依然自我封闭成一个不再与外界联系的世界,她会对自己说“让我静一静……”。
她会是那个耐心聆听其他人说话的人,可不见得每个人都会耐心聆听她的发言。如果有必要,她也许会告诉每个人,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幸运。再来一次的话,也许她不会再选择去舞蹈学院,当同龄的孩子都在父母温柔的呵护下成长时,她在练功房里则忍受着天资不够的磨折,周遭压抑的气氛像是一场场突围,她咬牙熬着,日复一日地坚持“只是怕被学院退回去,那很丢脸”。选择电影学院就是正确的吗?当电影学院的同学梅婷辍学出去拍戏,拿着张国荣送的CK牌墨镜重返校园来看她们时,她的脸上是禁不住的艳羡,可那又怎样,她被老师批评最不会演戏的人,一度有退学之虞……演完《我的父亲母亲》以后,报纸上说她是“跑”出来的明星,也只有她知道,数九寒天,最怕冷的她穿着九条保暖裤跑步的滋味,有一天跑
了三千多米,两条大腿的肌肉都拉伤了……这些也许都不算什么,只要再咬咬牙就过去了,可是,如果再一次拍《卧虎藏龙》,她也许真的就放弃了,在她之前,已经有一位女演员辞演这个角色。苦、累,还能忍受。最关键是李安对她不甚满意,她不讳言自己已经进组,并开始练功了,仍能看到导演的办公室总是会出入很多姑娘,她才知道是李安导演还在为这个角色选择其他人选进行试镜。
她没有选择退出,她只是默默提前到片场,请武指为她指导,她会在被削掉一块指甲的时候,一边拼一边等待导演的肯定——是的,她是不服输的人,一切“只是为了这口气”。终于,她换来李安一句话:“都说《卧虎藏龙》成全了章子怡,其实玉娇龙也成就了《卧虎藏龙》”。
章子怡为什么?
大多数时刻,她也许只是想证明自己而已。她曾经说过“说我幸运,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没本事,好吧,总有一天我会得到你们的认可。”
她不完美,完美的人不会像她这样辛苦——从小到大,她也始终自认不是最优秀的,哪怕身边的人也都觉得她很普通。从胡同的大妈到教过她的老师,众口一词。她老师说“她不是属于那个灵气十足那样的孩子,就接触一个新鲜事物的时候,恐怕要过一阵,要稍微缓一缓。”
可是,或许正因为这一点点的不完美,可以让她不计成本地付出努力,不计代价地牺牲。
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六年里,顶着三大缺陷的压力,章子怡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练功房。她知道要用什么弥补自己的不足,她知道,其实在自己的骨子里有一匹不驯服的烈马在奔跑。
后来有人说“学过舞蹈的人,像章子怡,反应都十分快而精确,知道人家想要什么,勿论在什么环境都懂得自己的位置。”或许说的正是在无数锤炼中,让她学会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甚至知道哪些机会应该放弃,哪些机会应该争取。在电影学院,老师告诉他们不要着急去抓外面的机会,她听从了。《我的父亲母亲》出来之后,张纪中砸了一个相当高的价码请章去拍《笑傲江湖》,章子怡请教了张艺谋之后,也没有去。后来证明,这是一次次聪明的选择,而一旦抓住机会她就会竭尽全力,拼了命地去干,《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尖峰时刻2》。她始终是作为一个“打女”上阵,若不是强悍的拼劲,她不会一次次吊着威也在尖尖的竹林上纵腾飞跃,吓得连探班的妈妈都哭了。在内蒙古胡杨林,她的大腿内侧韧带当场撕裂,疼得在片场哭了起来。可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她只接受了简单的处理后继续拍摄。
在这些拼命的余下时光,她也会细心揣摩,汲取别人的长处。连李连杰都说:“工作中,我常看见她不声不响地拿个小板凳坐在边上,很专注地看别人演戏,是非常勤奋用功的女演员。”
“用功、努力、敢拼”。这是所有和她有过接触的人对她的评价。所以,你不要相信,世上的一切东西都要顺其自然,天上会无端端掉下馅饼,如果不是有付出,真的做好了抓住运气的准备,你就会无以抵挡时间的灰烬把你深深地、静静地掩埋。更多时候,所谓抓不住机会,不过是内心片刻松动后的犹豫吧。不确定自己是真的需要这个机会还是维持现状。因为机会带来的改变永远是未知数,在舞蹈学院练习翻跟斗的时候,老师总会问:谁第一个做?
总有一个声音响应“我!”
有几个人能像章子怡那样果敢?
章子怡要什么?
很多人对她的概括是“强悍”,可是,她真的有多大的野心?从来没有一个女演员像章子怡这样背负这么多的赞誉与骂名。喜欢她的人由衷地赞赏,讨厌她的人不惜以攻击人格来诋毁。或许,更多人还是喜欢娇小、带着柔弱气质的女子,总之不要像章子怡那么有主张,有个性,甚至有一些无法驾驭的强势,和无法逼近的霸气。对于这些,她说“我自己就觉得,我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大家生活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我没野心,但所有人形容都说我野心勃勃的。他们不是说我雄心壮志而是野心勃勃,就因为我是女的。”
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她也只是完成了一个很简单的方程式而已。
这样一个十年,她会为了一个目标而不懈奋斗,她的忍耐力很强,可以任凭媒体对她私生活无忌惮的熊抱。别人看似缱绻无限的幸运,在她眼里无非是一点点的努力拼出来的机会,只有“有志气和自己的目标”,才能成为那个对于她来说,可以“独立”的女子。 就像那个练功房里翻跟斗,那个在别人睡觉时候也要偷偷压腿的小女孩,她也许不是最有天分的,但她知道,她一定是最用功的,不然这个天资绝非一流的女孩势必不可能争取到桃李杯舞蹈比赛的表演奖。更不可能一步步走进电影学院,从一个被批评演技很差的女孩,成长到傲视国际的巨星。
而在无限繁华的背后,她也期望相夫教子,一种平凡的生活,她说过“我要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哪怕是我没有一个男人去呵护我,或者是照顾我,我有小孩我自己一个人都可以独立把他抚养好,我觉得这样的女人,现在当今社会中国女人都是这样的。”
过去的十年,从《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招娣开始,到《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十面埋伏》里的小妹,再到《2046》中的白玲,《非常完美》里的苏菲——章子怡所有的角色,都有一种属于她特有的“狠劲”。凭着这股“狠劲”, 从零开始,15部电影,至少23个奖项,她一步步走上了奥斯卡颁奖台,虽然稚气,但总算跟国际接轨地说出“The Oscar goes to……”她拥有了“国际章”的傲人称呼,她成为外国时尚杂志封面上最多的中国女演员……
如果可以,在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她也许会跟这个世界的所有人说,其实,我很简单。
这个电信干部和幼儿园教师的女儿,如果,童年时她的身体不是那么孱弱,母亲没有牵着她的手去宣武区少年宫修习舞蹈,那么,今天她可能依旧是这芸芸众生中、籍籍无名的一个普通女子。年已三十,也许早已经身为人母,和小时梦想一样,她是幼儿园老师,也会在周末收拾停当,带着孩子去天安门广场放风筝,去餐馆参加老同学的聚会,天空海阔,虽不必担心偷拍,不必谨言慎行,过着和千千万万人一样的生活,但也有着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和烦恼。
就算她走进舞蹈班的时候,惹来舞蹈老师一声“好漂亮!”的轻赞,也未必就注定会勾勒出命运里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图景,那时,她是班里的“长僵三号”,天资里没有为她注入舞蹈演员需要的柔韧筋络,舞蹈学院附中的六年,她过得战战兢兢,又怕遭别人的白眼,她只好在大家睡觉的时候偷偷练功,哪怕睡觉的时候也要“压腿”。
众人眼里,她是堤喀女神眷顾的化身,在地球的另一边,不叫Kate也不叫Rose,别人还叫她Ziyi,她坦率地说:“一开始就拼成章子怡这么叫的,我觉得挺好。我一个中国人,干吗起一个英文名字?外国人也需要适应一下中国人”。不知不觉,她不是哪个某某单元某某户里的住户,却成为每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在早晨时,她夹在报纸花花绿绿的娱乐版面,与咖啡面包一起出现。中午,会在电梯的液晶电视广告里与你做不期然的碰面,周末,电影院里又上映着她的电影。她成为一个名词,一个符号,也成为一个版面,一种谈资,世界飞速旋转,她再没有机会像少年时代那样,偷偷躺在学校的树林里,哪怕所有人都在疯找她,她依然自我封闭成一个不再与外界联系的世界,她会对自己说“让我静一静……”。
她会是那个耐心聆听其他人说话的人,可不见得每个人都会耐心聆听她的发言。如果有必要,她也许会告诉每个人,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幸运。再来一次的话,也许她不会再选择去舞蹈学院,当同龄的孩子都在父母温柔的呵护下成长时,她在练功房里则忍受着天资不够的磨折,周遭压抑的气氛像是一场场突围,她咬牙熬着,日复一日地坚持“只是怕被学院退回去,那很丢脸”。选择电影学院就是正确的吗?当电影学院的同学梅婷辍学出去拍戏,拿着张国荣送的CK牌墨镜重返校园来看她们时,她的脸上是禁不住的艳羡,可那又怎样,她被老师批评最不会演戏的人,一度有退学之虞……演完《我的父亲母亲》以后,报纸上说她是“跑”出来的明星,也只有她知道,数九寒天,最怕冷的她穿着九条保暖裤跑步的滋味,有一天跑
了三千多米,两条大腿的肌肉都拉伤了……这些也许都不算什么,只要再咬咬牙就过去了,可是,如果再一次拍《卧虎藏龙》,她也许真的就放弃了,在她之前,已经有一位女演员辞演这个角色。苦、累,还能忍受。最关键是李安对她不甚满意,她不讳言自己已经进组,并开始练功了,仍能看到导演的办公室总是会出入很多姑娘,她才知道是李安导演还在为这个角色选择其他人选进行试镜。
她没有选择退出,她只是默默提前到片场,请武指为她指导,她会在被削掉一块指甲的时候,一边拼一边等待导演的肯定——是的,她是不服输的人,一切“只是为了这口气”。终于,她换来李安一句话:“都说《卧虎藏龙》成全了章子怡,其实玉娇龙也成就了《卧虎藏龙》”。
章子怡为什么?
大多数时刻,她也许只是想证明自己而已。她曾经说过“说我幸运,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没本事,好吧,总有一天我会得到你们的认可。”
她不完美,完美的人不会像她这样辛苦——从小到大,她也始终自认不是最优秀的,哪怕身边的人也都觉得她很普通。从胡同的大妈到教过她的老师,众口一词。她老师说“她不是属于那个灵气十足那样的孩子,就接触一个新鲜事物的时候,恐怕要过一阵,要稍微缓一缓。”
可是,或许正因为这一点点的不完美,可以让她不计成本地付出努力,不计代价地牺牲。
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六年里,顶着三大缺陷的压力,章子怡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练功房。她知道要用什么弥补自己的不足,她知道,其实在自己的骨子里有一匹不驯服的烈马在奔跑。
后来有人说“学过舞蹈的人,像章子怡,反应都十分快而精确,知道人家想要什么,勿论在什么环境都懂得自己的位置。”或许说的正是在无数锤炼中,让她学会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甚至知道哪些机会应该放弃,哪些机会应该争取。在电影学院,老师告诉他们不要着急去抓外面的机会,她听从了。《我的父亲母亲》出来之后,张纪中砸了一个相当高的价码请章去拍《笑傲江湖》,章子怡请教了张艺谋之后,也没有去。后来证明,这是一次次聪明的选择,而一旦抓住机会她就会竭尽全力,拼了命地去干,《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尖峰时刻2》。她始终是作为一个“打女”上阵,若不是强悍的拼劲,她不会一次次吊着威也在尖尖的竹林上纵腾飞跃,吓得连探班的妈妈都哭了。在内蒙古胡杨林,她的大腿内侧韧带当场撕裂,疼得在片场哭了起来。可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她只接受了简单的处理后继续拍摄。
在这些拼命的余下时光,她也会细心揣摩,汲取别人的长处。连李连杰都说:“工作中,我常看见她不声不响地拿个小板凳坐在边上,很专注地看别人演戏,是非常勤奋用功的女演员。”
“用功、努力、敢拼”。这是所有和她有过接触的人对她的评价。所以,你不要相信,世上的一切东西都要顺其自然,天上会无端端掉下馅饼,如果不是有付出,真的做好了抓住运气的准备,你就会无以抵挡时间的灰烬把你深深地、静静地掩埋。更多时候,所谓抓不住机会,不过是内心片刻松动后的犹豫吧。不确定自己是真的需要这个机会还是维持现状。因为机会带来的改变永远是未知数,在舞蹈学院练习翻跟斗的时候,老师总会问:谁第一个做?
总有一个声音响应“我!”
有几个人能像章子怡那样果敢?
章子怡要什么?
很多人对她的概括是“强悍”,可是,她真的有多大的野心?从来没有一个女演员像章子怡这样背负这么多的赞誉与骂名。喜欢她的人由衷地赞赏,讨厌她的人不惜以攻击人格来诋毁。或许,更多人还是喜欢娇小、带着柔弱气质的女子,总之不要像章子怡那么有主张,有个性,甚至有一些无法驾驭的强势,和无法逼近的霸气。对于这些,她说“我自己就觉得,我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大家生活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我没野心,但所有人形容都说我野心勃勃的。他们不是说我雄心壮志而是野心勃勃,就因为我是女的。”
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她也只是完成了一个很简单的方程式而已。
这样一个十年,她会为了一个目标而不懈奋斗,她的忍耐力很强,可以任凭媒体对她私生活无忌惮的熊抱。别人看似缱绻无限的幸运,在她眼里无非是一点点的努力拼出来的机会,只有“有志气和自己的目标”,才能成为那个对于她来说,可以“独立”的女子。 就像那个练功房里翻跟斗,那个在别人睡觉时候也要偷偷压腿的小女孩,她也许不是最有天分的,但她知道,她一定是最用功的,不然这个天资绝非一流的女孩势必不可能争取到桃李杯舞蹈比赛的表演奖。更不可能一步步走进电影学院,从一个被批评演技很差的女孩,成长到傲视国际的巨星。
而在无限繁华的背后,她也期望相夫教子,一种平凡的生活,她说过“我要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哪怕是我没有一个男人去呵护我,或者是照顾我,我有小孩我自己一个人都可以独立把他抚养好,我觉得这样的女人,现在当今社会中国女人都是这样的。”
过去的十年,从《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招娣开始,到《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十面埋伏》里的小妹,再到《2046》中的白玲,《非常完美》里的苏菲——章子怡所有的角色,都有一种属于她特有的“狠劲”。凭着这股“狠劲”, 从零开始,15部电影,至少23个奖项,她一步步走上了奥斯卡颁奖台,虽然稚气,但总算跟国际接轨地说出“The Oscar goes to……”她拥有了“国际章”的傲人称呼,她成为外国时尚杂志封面上最多的中国女演员……
如果可以,在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她也许会跟这个世界的所有人说,其实,我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