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里的纪念馆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砖黛瓦、乌漆木门,承载着老上海记忆的石库门是一道独特风景,也是一幅历史画卷。穿梭在街头巷尾,走进弄堂之中,迎面而来不仅是老上海的烟火气,还可以看见砥砺奋斗的往事,感受薪火相传的初心,红色是这座城市的底色,这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市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两排东西走向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中,建筑风格中西相融。1922年7月,在这里召开了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明文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
  2001年静安区委、区政府对中共二大会议旧址进行修复工作,2002年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6月11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一百周年,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对原址进行闭馆维护,同时也对基本陈列进行了提升改造,精心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石库门里的纪念馆”,以青春之朝气,贺百年之华诞。
  旧址与展厅
  纪念馆建筑面积2282平方米,由“序厅、基本陈列展厅、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党章历程展厅、平民女校旧址展厅和专题展厅”6个展区组成,在策展过程中结合现场空间条件、展览大纲、图文资料、历史文物等策展要素编制策劃方案,力求让每个展示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并与旧址风貌相映成辉。
  在序厅之前,增设服务台和等候区,为观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营造出庄严神圣的参观氛围,提高观众的参观热情。序厅则做挑空设计,打通了石库门原有的两层空间,庄重大气和典雅精致的整体布局中创新运用LED大屏和顶幕,辅以雕塑艺术作品,为观众集中叙述了中共二大召开时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历史意义,把参观情绪引导到高点。
  基本陈列展厅的展示内容以时间为顺序,以相关事件为脉络,形成逻辑清晰,动线流畅的展览布局,同时突出重点,设置互动,帮助参观者走近历史、了解历史,从而读懂历史,获得感动体验。展厅共展出珍贵史料300余件,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峥嵘岁月,通过“开创与探索”“旗帜与道路”“实践与发展”三个部分,重点讲述中共二大上所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其他重要的决议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一条阳光长廊连接着展厅和旧址,走过长廊,仿佛穿越历史,回到当年。旧址展区是历史的定格,完好保存了建筑空间本体,真实还原了当年的陈设布置,并且将其作为最宝贵和最真实的党史教育资源。会议旧址当年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旧址中的摆设是解放后根据李达及其夫人王会悟的回忆重新布置而成的,楼下是会客室,楼上是李达的书房兼卧室。
  此外,党章历程展厅陈列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产生的所有党章或党章修订案,运用透明显示器等展陈方式供观众详细查询历部党章内容,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过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同时展厅中还陈列了百余种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党章原件。
  平民女校旧址展厅和专题展厅则进一步对石库门的空间进行充分运用,为丰富旧址展陈,引进原创展项创造了条件,丰富展陈的同时,也让走进石库门里的观众们可以常看常新,让石库门里的展览更具活力。
  史实与艺术
  近年来,随着策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展陈技术的日趋成熟,策展理念也从“以物为重”逐渐转变为“以人为本”,为了努力做到“让文物活起来”,本次纪念馆陈列整体提升面临着更高的策展要求。
  本着真实还原历史的原则,展览中增补了近年来新发现的文物、史料和图片,并对部分代表的照片进行了专业修复,在确保内容严谨的前提下,刻画出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并通过与人物对应的实物展示,更具象地呈现出人物特点。
  同时,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会代表”油画进行修复,增设了油画艺术展项。艺术家团队从审美的角度挖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创作元素,捕捉创作灵感,用笔用心用情还原当时会议召开时的情景,修复后的作品鲜活呈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观众仿佛可以通过历史亲历者的视角去走进当年的会场,去感受代表们定纲领、制章程,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也在史实与艺术相融合的展陈空间中去感悟百年风雨历程,时代沧桑巨变。
  艺术作品的魅力赋予了静态的展陈以情感、光影笔墨再现了历史风云时刻,史实与艺术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展览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为讲活讲好党史做出了有益探索。
  老建筑与新技术
  本次建筑维护保养以及内部展陈提升改造历时半年,清水墙面、圆缝勾边透出历史的厚重,新技术为老建筑赋予了新的活力。
  这里的石库门始建于1915年,完好地保留着初建时的建筑风貌,这种采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石库门南侧墙面靠近延安路高架,清水墙上有八个石库门门头,一个门头两侧立柱顶端都有红砖砖雕,共16个。这次修缮选择采用了传统材料—舂光石灰,通过各种材料配比调和,老工艺辅以新技术,精益求精、修旧如故。
  砖雕工艺则更为考究,形状对称,线条流畅,但因为常年风雨侵蚀,门柱头处的砖雕有些风化与残缺不全,一些砖粉褪了色后露出了斑驳白色,一个立柱顶端甚至掉了半块砖雕,露出了底部的红砖。要修缮这些砖雕首先要根据现场情况和历史资料考证工艺和材料。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采用现场放样,精确到毫米,完全复原砖雕的每个弧度、每个形态。之后,由工匠师傅采用传统砖雕工艺,手工在砖块上凿刻,耗时月余,砖雕加工完成后再送至现场进行镶嵌,精雕细琢,以匠心致敬初心!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见证了历史也展望着未来,相信将有更多的观众走进这里的石库门,去重温峥嵘岁月里的跌宕起伏,去续写魅力中国的壮丽篇章!
  作者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
其他文献
渔阳里、一大会址、二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故居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起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上海留下了遍布全市的历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遗迹和名人故居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上海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  看会址、购文创、感受富有創造力的年轻一代,将红色文化转为城市景观、生活美学文旅融合为城市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保护红色遗址、塑造红色文
期刊
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展馆履行其警示及教育功能,肩负着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把城市的红色底色擦得更亮的责任使命。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展馆的陈展,是回应时代需求,是满足人民需要,也是更好地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大批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等场馆完成了修缮改造和陈展“更新”,重新对外开放。红色文化展馆是对红色年代再回忆的场所,很多红色文化展
期刊
《逆行者(81151-69725)》是为2020年的新冠疫情而创作的,这里要感谢我们学院的院长陈健老师和学院书记皮凤英老师号召我们用艺术的方式为疫情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随后我开始了这件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的名字后跟了一串数字,应该是2020年3月份的某一天完成第一稿作品时看到的中国的感染人数和治愈人数,我把它迅速地记录了下来。我想,这串数字不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带有所有中国更广义逆行者付出生命去挽
期刊
在“日出东方”创作项目中我的题目是《上海长江隧桥》。拿到这个创作题目后我第一时间去到了现场拍摄创作素材。上海长江隧桥是由隧道和跨江桥两部分组成的,在搜集素材过程中,我觉得大桥部分更入画,所以最后选取的是以大桥为主体,横跨在浩瀚的长江上。  在以往的创作中,我对于画天空、海洋、树林等一些宏大场面特别有兴趣,因为这些素材对于我来说,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神秘性。就拿画江海來说,一方面,它们似乎没什么可以描
期刊
民营艺术剧团是一支来自民间、扎根民间、服务民间的文化建设大军。面向市场,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一直是这些剧团的生存法则。近年来,随着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民营艺术剧团成为向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从北京的央华,到上海的文慧沪剧团、张军昆曲艺术中心、現代人剧社,再到浙江琳琅满目、朝气蓬勃的地方剧团,民营剧团在政府的扶持下,凭着一种艺术理想,拉近了与普通
期刊
中国纪录电影的发展本身离不开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发展,纪录电影所涉及的选材、创作、传播、产业化等各方面都植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文化背景中。中国纪录电影也应该通过转型期社会所提供的条件和素材去找寻自身的发展之路。  《上海藝术评论》进一步延伸对纪录题材的探索,通过历史回顾、现实前瞻,以及对近10年纪录电影创作与市场历程的梳理与分析,打开纪录题材作品的视野。《棒!少年》《掬水月在手》《九零后》等
期刊
文创被称为“能带回家的文化”,这也意味着红色文创与一般的旅游纪念品不同,通过设计巧妙地讲好背后的红色故事,让购买者每每使用之时,能勾连起一份情怀,一丝感悟。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供红色文创采撷开发。百年之后,勇立潮头的激情、永葆生机的活力,是红色文化的应有之义。  位于中共一大纪念馆入口对面的一大文创线下店,60平方米的空间里陈列着223种不同种类的产品,包括文具、生
期刊
能触动人的情感,就能推高戏剧的商业价值。与此同时,任何一部戏剧都输出其价值观。在中国坚守13年戏剧舞台,只做高端严肃戏剧的央华戏剧,在中国的艺术和思想领域,赢得最广大的支持,在面向大众的市场上,赢得最广泛的成功。这些品质戏剧汇聚出的成就,也显示出戏剧在中国地位的提升—它在当下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中,以其热度温暖人心,以其锐利刺破毒瘤,以其审美引领潮流,以其价值回馈社会。  在秋日北京的剧场观众席,王
期刊
近年来,以《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上新了·故宮》《典籍里的中国》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蕴含人文情怀与历史积淀的文博、文化类节目相继播出,持续升温,通过情景剧、诗歌、舞蹈、绘画等形式,将严肃的历史文化内容变得“高而不冷”,在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的同时,用娱乐元素激活文化“软实力”,而河南卫视“唐宫夜宴”“水下飞天”也收获了大批年轻观众,实力“出圈”。  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
期刊
他们成为我们的精神路标,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在英勇奋斗中尽显青春之美、人性之美、生命之美,他们的人生是献给信仰与光明的赞歌;历史,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中前行,新时代的新青年以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承担在肩,重整行装再出发,为民族创造新实绩,让子孙后代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赤潮澎湃,晓霞飞动,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昭如日月的伟业,也是中国电影多次讲述的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