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怎样的护理干预会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對其进行不同护理干预,比较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进行临床护理治疗;干预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合并综合护理方案,再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结果:相关数据显示干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合并综合护理更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的急性心肌坏死,在临床上主要有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造成循环系统的急性功能障碍,其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所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工作。临床上亟待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本研究探究患者进行特殊临床护理的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经由我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43~82岁,平均年龄为65.3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促及紧张的生理体征。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干预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干预联合治疗,再进行药物治疗。常规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病情,减少患者心肌的耗氧量,让患者适度卧床休息,减少患者活动量的同时也要预防栓塞的发生[1]。特殊的干预护理则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吸氧、心电、疼痛进行相关护理[2]。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得到改善,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知识交流,同时给予足够的关心,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整个护理治疗能够更顺利地进行;饮食护理则是根据患者的能量需要以及饮食禁忌订制合理的膳食计划。吸氧治疗是在患者有呼吸不适症状时,对患者进行吸氧的症状缓解护理,可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按需给氧;疼痛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镇静止痛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对患者的心电也进行实时监测,对突然发生的缺血缺氧应迅速做好抗休克治疗准备;另外还根据患者需要进行消化道护理,凝血异常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治疗效果的标准为对患者治疗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分析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通过调查表格形式进行统计分析[3]。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在我院治疗的平均时间显示,实验组、对照组住院时长分别为25.4d、18.3d,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表数据显示,干预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表现,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其主要的表现有:管腔血栓形成、斑块破溃以及斑块下的血管痉挛相关的血管闭塞症状,进而表现为脱水、休克、出血等严重的临床症状[4]。患者在劳动体力加重、情绪激动情况下容易引起患者左心室负荷增加,同时心肌细胞耗氧增加使得冠状动脉供氧供血不足,进而使冠状动脉痉挛[5]。发生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症状进一步加重,使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干预护理方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恢复率,减轻患者的病情,有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有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第1期~第36期(总第169期~第204期)总目次[J].实用医技杂志,2007,36:5082-5124.
[2]余雪梅.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11:116-118.
[3]董爱霞,金蓉,马爱琴.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4:15-16.
[4]邹小琼,余田桂,许少英,李瑞金.身心放松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8:1217-1219.
[5]曹维杰,尚巧玲.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症的影响[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年河南省介入护理学术交流及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5.
关键词: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的急性心肌坏死,在临床上主要有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造成循环系统的急性功能障碍,其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所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工作。临床上亟待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本研究探究患者进行特殊临床护理的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经由我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43~82岁,平均年龄为65.3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促及紧张的生理体征。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干预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干预联合治疗,再进行药物治疗。常规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病情,减少患者心肌的耗氧量,让患者适度卧床休息,减少患者活动量的同时也要预防栓塞的发生[1]。特殊的干预护理则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吸氧、心电、疼痛进行相关护理[2]。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得到改善,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知识交流,同时给予足够的关心,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整个护理治疗能够更顺利地进行;饮食护理则是根据患者的能量需要以及饮食禁忌订制合理的膳食计划。吸氧治疗是在患者有呼吸不适症状时,对患者进行吸氧的症状缓解护理,可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按需给氧;疼痛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镇静止痛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对患者的心电也进行实时监测,对突然发生的缺血缺氧应迅速做好抗休克治疗准备;另外还根据患者需要进行消化道护理,凝血异常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治疗效果的标准为对患者治疗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分析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通过调查表格形式进行统计分析[3]。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在我院治疗的平均时间显示,实验组、对照组住院时长分别为25.4d、18.3d,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表数据显示,干预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表现,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其主要的表现有:管腔血栓形成、斑块破溃以及斑块下的血管痉挛相关的血管闭塞症状,进而表现为脱水、休克、出血等严重的临床症状[4]。患者在劳动体力加重、情绪激动情况下容易引起患者左心室负荷增加,同时心肌细胞耗氧增加使得冠状动脉供氧供血不足,进而使冠状动脉痉挛[5]。发生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症状进一步加重,使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干预护理方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恢复率,减轻患者的病情,有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有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第1期~第36期(总第169期~第204期)总目次[J].实用医技杂志,2007,36:5082-5124.
[2]余雪梅.心理护理干预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11:116-118.
[3]董爱霞,金蓉,马爱琴.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4:15-16.
[4]邹小琼,余田桂,许少英,李瑞金.身心放松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8:1217-1219.
[5]曹维杰,尚巧玲.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症的影响[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年河南省介入护理学术交流及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