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格尔说过“雕刻不用象征的表现方式去暗示精神的意义,而用人体形象去表现精神,而人体形象就是精神的实际存在。”每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都是作者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力,去传达着作者的思维与情感价值。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创作是实现美的过程。就如作者创作的作品《塑造自己》一样,同样是为了追求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
【关键词】:美;精神;形体
一、生活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有艺术,鸟儿的争鸣、花儿的盛开、天空的蔚蓝等,只要你仔细观察,细细欣赏,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的存在。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可以是生活中点滴的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情,都可以是你的艺术素材。就像是创作《塑造自己》一样,作者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来源于在生活中对于自己形体的要求。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通过不懈的锻炼来达到自己对于身材的审美要求,希望通过这件作品来激励自己和大家,学会挖掘身边的各种形式的艺术题材,以及想做的事情只要你肯努力付出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人为万物之灵长,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不但在于人们会思考会说话,还在于人们懂得完善自己,“玉不琢,不成器”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完美的,因此人们才去不断完善自己。作者的创作中,人的身体是雕塑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创作的内容为人物通过自我的塑造,包装自己,勇敢的去掉多余的部分,来达到自我心中的美,使自己的形体更加完善。
有这样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塑造自己的过程可能会很疼,但是最终你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所以作者认为这一句话是创作的灵魂所在,不仅仅是创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在每天为自己制定的锻炼中,有辛苦、有汗水、有疲惫,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作者对健美形体的追求,也像在专业课上对作品的认真负责。也许实现目标的道路不都是坦途,路程上总会有一条又一条的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是人们可以把它当做一次旅行,享受这过程中的苦与乐。
在雕塑作品创作的同时,也是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边角角,我们大家应该勇敢面对,拿起手中的“刻刀”削去这些棱角。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边边角角的棱角,很多微不足道的积累,达到一定量变会引起质变,说以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艺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通过作者的主观艺术加工,实现,再现和表现的统一,而要高于生活。所以说这件雕塑作品充满了对人体那种神秘感的向往,突出女性身体的特点,突出人体动势的形态的美,同时还试图抓住人体的形态和动作特别的一瞬间。着重想表达出女性身体柔美的特点与手拿刻刀的坚定动势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向观者展示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语言,就像是作品中的人体对于雕刻塑造自己的决心的赞赏,更加深刻地用意也是作者在创作中对于生活之美的坚定追求。
二、精神之美
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雕塑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使得雕塑作品越来越逼真、完美,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懂它想要传达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内心想法以及时代精神等。人体总会是很多艺术家们重要的表现对象,可见人体的美是我们大家所公认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很普通的石头,金属,泥巴和木头等,经过雕塑家们的艺术处理,会变成一座座雕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向我们展示它们的艺术气息,传达雕塑家们的情感。雕塑还能展示一个社会文化底蕴的大众艺术品,站在雕塑面前,不说话的雕塑可以告诉你很多东西,通过作者的一刀一凿诉说着它的历史。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练习过很多人体雕塑的创作了,但是每一次的创作都会给我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人物特点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提到人体雕塑,不得不值得一提的是美神维纳斯。如图,这座雕塑也是作者非常喜欢的一件作品,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我们。远远望去,雕像身体呈优美的曲线,动势非常的自然,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从雕塑整体来看,让人们为之震撼的是美神柔美的身姿,完美的人体比例,丰满且成熟的女性感觉是她独特的魅力所在,无一不体现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向往;感觉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它都不够准确,全面。她平静且柔和的面容,眼神深邃,面带微笑却含而不露;身体微微扭转,肩部、腰部和胯部等的扭动形成了完美的动势线,给人一种螺旋上升的动势感觉,裸露的上身极具年轻女性特点,丰满,富有弹性。同时我认为雕像上身半裸与下身腿上覆盖衣褶的疏松感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整座雕塑的雕刻节奏富有韵律感。这尊雕像无论从任何的角度上来欣赏,都会发现她不同角度的美,同时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美好的事物总是能激起人们创作的欲望,在欣赏过美神维纳斯后,不得不说它的美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艺术是始终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继承不光是学习借鉴,而是为了创新,所以我们更应该多表现富有民族特点的时代气息的创作。在创作雕塑《塑造自己》中,会引用古人优秀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想法与构思,传承并发扬具有时代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三、形体之美
雕塑是三维立体空间造型的艺术,通过雕刻家的创作来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与艺术语言,利用作品与作者进行艺术交流,体会作者真实的内心感受。可以说每一次塑造的过程,都是不断认识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雕塑人体艺术与绘画人体艺术的不同的特点,绘画中作者会注重构图、光影、色彩以及人物表情等来塑造人物,而雕塑人体中作者要更加注意雕塑是立体的,不是一个画面的造型,它是活生生的具有真实体积的一个实体,相比较而言,雕塑人体会给人带来更加直观的感觉和更直接的艺术效果。
之所以选择人体的创作题材,是因为人体蕴含微妙多姿的美,变化无穷,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动势都会给人不一样的审美感受。从历史上优秀作品中探索和吸取古人的智慧,经过自己的主观再创造,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对于作者来说是意义非凡的。对于理想与美的追求是人们的天性,創作的过程就是制造美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突破自己,开拓思维,尽力达到心中所要求的艺术感觉。
在创作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着重突出女性身体优雅柔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动态上呈一条柔软的曲线,给观者带来一种女人应有的柔的感觉。另外,两手拿着工具,动作坚定对准身体上的“边边角角”,再加上作品中人物眼神的配合,让人感觉得到雕塑中人物对于塑造自己所下的坚定决心。雕塑作品中女性柔美的身体特点与坚定地动势效果会形成强烈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对比感觉的形式美。
在作品创作整体的节奏上来说,人物的上身会着重雕刻,展现出年轻女性的特点,肌肉紧实,皮肤光泽,没有多余的杂质,因为塑造过的自己会更加完美。在作品的下半部分,向大家展示的是粗糙的,没有经过精雕细刻的部分,与之上部分也要形成鲜明对比,向大家所展示创作的形体之美。
四、总结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要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中带给观者无限的思考。这对于作者自己来说是重大的考验,不断改进,不断突破自己,不再是雕刻表面,更要在更深层次上带给观者不一样的视觉盛宴以及内心感受。值得人们继续发挥运用的是作者的创作运用了强烈的对比的手法,为突出雕塑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表情以及动作作为着重雕刻,为赋予人物以生命活力;创作的思想上,为了激励自己,也为激励大家,要勇于追求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美。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雕塑形式需要增加创新性,跳出固定的思维程式,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创造更加新颖的作品,对于这点我会继续努力,丰富自己。同时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够带给大家更加愉悦的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王斯文. 红山文化陶塑人像的艺术审美[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53-156.
[2]. 体现人体之美的手工皮箱[J]. 工业设计,2016,(10):35.
[3]张若愚,倪昌立. 人体雕塑的艺术魅力[J]. 美术教育研究,2015,(18):44-45.
【关键词】:美;精神;形体
一、生活之美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有艺术,鸟儿的争鸣、花儿的盛开、天空的蔚蓝等,只要你仔细观察,细细欣赏,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的存在。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可以是生活中点滴的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情,都可以是你的艺术素材。就像是创作《塑造自己》一样,作者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来源于在生活中对于自己形体的要求。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通过不懈的锻炼来达到自己对于身材的审美要求,希望通过这件作品来激励自己和大家,学会挖掘身边的各种形式的艺术题材,以及想做的事情只要你肯努力付出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人为万物之灵长,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不但在于人们会思考会说话,还在于人们懂得完善自己,“玉不琢,不成器”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完美的,因此人们才去不断完善自己。作者的创作中,人的身体是雕塑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创作的内容为人物通过自我的塑造,包装自己,勇敢的去掉多余的部分,来达到自我心中的美,使自己的形体更加完善。
有这样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塑造自己的过程可能会很疼,但是最终你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所以作者认为这一句话是创作的灵魂所在,不仅仅是创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在每天为自己制定的锻炼中,有辛苦、有汗水、有疲惫,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作者对健美形体的追求,也像在专业课上对作品的认真负责。也许实现目标的道路不都是坦途,路程上总会有一条又一条的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是人们可以把它当做一次旅行,享受这过程中的苦与乐。
在雕塑作品创作的同时,也是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边角角,我们大家应该勇敢面对,拿起手中的“刻刀”削去这些棱角。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边边角角的棱角,很多微不足道的积累,达到一定量变会引起质变,说以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艺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通过作者的主观艺术加工,实现,再现和表现的统一,而要高于生活。所以说这件雕塑作品充满了对人体那种神秘感的向往,突出女性身体的特点,突出人体动势的形态的美,同时还试图抓住人体的形态和动作特别的一瞬间。着重想表达出女性身体柔美的特点与手拿刻刀的坚定动势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向观者展示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语言,就像是作品中的人体对于雕刻塑造自己的决心的赞赏,更加深刻地用意也是作者在创作中对于生活之美的坚定追求。
二、精神之美
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雕塑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使得雕塑作品越来越逼真、完美,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懂它想要传达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内心想法以及时代精神等。人体总会是很多艺术家们重要的表现对象,可见人体的美是我们大家所公认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很普通的石头,金属,泥巴和木头等,经过雕塑家们的艺术处理,会变成一座座雕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向我们展示它们的艺术气息,传达雕塑家们的情感。雕塑还能展示一个社会文化底蕴的大众艺术品,站在雕塑面前,不说话的雕塑可以告诉你很多东西,通过作者的一刀一凿诉说着它的历史。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练习过很多人体雕塑的创作了,但是每一次的创作都会给我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人物特点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提到人体雕塑,不得不值得一提的是美神维纳斯。如图,这座雕塑也是作者非常喜欢的一件作品,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我们。远远望去,雕像身体呈优美的曲线,动势非常的自然,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从雕塑整体来看,让人们为之震撼的是美神柔美的身姿,完美的人体比例,丰满且成熟的女性感觉是她独特的魅力所在,无一不体现出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向往;感觉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它都不够准确,全面。她平静且柔和的面容,眼神深邃,面带微笑却含而不露;身体微微扭转,肩部、腰部和胯部等的扭动形成了完美的动势线,给人一种螺旋上升的动势感觉,裸露的上身极具年轻女性特点,丰满,富有弹性。同时我认为雕像上身半裸与下身腿上覆盖衣褶的疏松感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整座雕塑的雕刻节奏富有韵律感。这尊雕像无论从任何的角度上来欣赏,都会发现她不同角度的美,同时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美好的事物总是能激起人们创作的欲望,在欣赏过美神维纳斯后,不得不说它的美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艺术是始终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继承不光是学习借鉴,而是为了创新,所以我们更应该多表现富有民族特点的时代气息的创作。在创作雕塑《塑造自己》中,会引用古人优秀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想法与构思,传承并发扬具有时代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三、形体之美
雕塑是三维立体空间造型的艺术,通过雕刻家的创作来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与艺术语言,利用作品与作者进行艺术交流,体会作者真实的内心感受。可以说每一次塑造的过程,都是不断认识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雕塑人体艺术与绘画人体艺术的不同的特点,绘画中作者会注重构图、光影、色彩以及人物表情等来塑造人物,而雕塑人体中作者要更加注意雕塑是立体的,不是一个画面的造型,它是活生生的具有真实体积的一个实体,相比较而言,雕塑人体会给人带来更加直观的感觉和更直接的艺术效果。
之所以选择人体的创作题材,是因为人体蕴含微妙多姿的美,变化无穷,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动势都会给人不一样的审美感受。从历史上优秀作品中探索和吸取古人的智慧,经过自己的主观再创造,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对于作者来说是意义非凡的。对于理想与美的追求是人们的天性,創作的过程就是制造美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突破自己,开拓思维,尽力达到心中所要求的艺术感觉。
在创作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着重突出女性身体优雅柔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动态上呈一条柔软的曲线,给观者带来一种女人应有的柔的感觉。另外,两手拿着工具,动作坚定对准身体上的“边边角角”,再加上作品中人物眼神的配合,让人感觉得到雕塑中人物对于塑造自己所下的坚定决心。雕塑作品中女性柔美的身体特点与坚定地动势效果会形成强烈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对比感觉的形式美。
在作品创作整体的节奏上来说,人物的上身会着重雕刻,展现出年轻女性的特点,肌肉紧实,皮肤光泽,没有多余的杂质,因为塑造过的自己会更加完美。在作品的下半部分,向大家展示的是粗糙的,没有经过精雕细刻的部分,与之上部分也要形成鲜明对比,向大家所展示创作的形体之美。
四、总结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要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中带给观者无限的思考。这对于作者自己来说是重大的考验,不断改进,不断突破自己,不再是雕刻表面,更要在更深层次上带给观者不一样的视觉盛宴以及内心感受。值得人们继续发挥运用的是作者的创作运用了强烈的对比的手法,为突出雕塑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表情以及动作作为着重雕刻,为赋予人物以生命活力;创作的思想上,为了激励自己,也为激励大家,要勇于追求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美。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雕塑形式需要增加创新性,跳出固定的思维程式,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创造更加新颖的作品,对于这点我会继续努力,丰富自己。同时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够带给大家更加愉悦的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王斯文. 红山文化陶塑人像的艺术审美[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53-156.
[2]. 体现人体之美的手工皮箱[J]. 工业设计,2016,(10):35.
[3]张若愚,倪昌立. 人体雕塑的艺术魅力[J]. 美术教育研究,2015,(1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