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3—13世纪东南亚文学的特点及其社会文化原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3-13世纪是东南亚早期国家出现的时期,也是东南亚古代文化的雏形期。这个时期社会文化的发展为今后的东南亚文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文以东南亚不同国家在该时期的文学情况的研究为基础,简要分析该时期东南亚地区文学的特点及其社会文化原因。
  【关键词】:3-13世纪;东南亚文学;特点
  一、以口头文学为主的东南亚古代早期文学
  11世纪以前的东南亚还没有较为统一成熟的国家出现,而是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小的国家。例如越南地区的占婆国,柬埔寨地区的扶南王国和吴哥王朝以及泰国地区的堕罗钵底、兰纳王国和缅甸地区的蒲甘国等。而海岛地区也出现了室利佛逝麻逸国等国家。
  这一时期虽然已经有国家出现,但大多仍然保持原始公社的因素,大部分国家文字还没有出现,因此广泛流传的多为民间口头文学。如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寓言谚语和民歌民谣等。
  越南早期的神话故事内容丰富,有解释天地起源的《天柱神》,民族起源的《貉龙君传》,有描写和自然作斗争的《山精水精》也有抒写人民的美好愿望,希望多生产些物质财富的《稻谷神》、《火神》等;另外还有反映民族意识和以反对封建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传说故事等等。[1]越南早期民歌民谣大部分是以生产劳动、自然风景、男女爱情为题材,是越南人民生活的写照。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描写战事灾难、讽刺迷信、反对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等的作品。[2]
  缅甸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丰富,比如古代神话《月蚀》、《月中老人》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咖咙制盐》和《三个龙蛋》则是古代原始人们的遐想或传说。其它口头创作还有谚语故事、动物故事、公案故事、民歌等等。[3]
  老挝的民歌民谣十分丰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民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民歌中有儿童歌谣、老年人的祝愿调、农村妇女的催眠曲,还有僧侣劝人行善积德的寺院歌谣。老挝的民间谚语、格言和俗语也很丰富生动,它们既是口头文学,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
  二、受外来文学影响深厚的东南亚文学
  由于地缘位置的原因,这个时期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已经与中国,印度等国家开始建立起外交关系,并且开始有贸易及政治往来。2世纪时中国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途径东南亚国家到达印度地区,而当时的中国和印度都处于强盛时期,这不仅为东南亚带来巨大的经济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文化影响。而宗教则是影响东南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10世纪以前,越南大部分还处于被中国统治的情况下,因此不管是在政治制度上还是文化方面都与当时的中国封建王朝无异,到了10世纪越南独立以后,处于统治阶级的需要,不得不继续向中国学习思想文化。在13世纪越南人利用汉字的结构和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法制造“喃字”之前,越人一直使用汉字。当时中国的汉字以及儒学在越南的普及使得越南的文学与当时的中国文学在题材内容以及表现手法上都有着明显的共通之处。
  而缅甸、泰国、柬埔寨则更多地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当佛教传入这些地区并逐渐居于统治地位致使大量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佛教的影响,大多以佛教教义和佛经故事作为描写的题材内容,不少诗歌典籍都是以《本生经》为题材,经过民族化的改造成為自己国家所特有的文学作品,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也在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僧侣们为了巩固佛教的统治地位,也开始从事创作,因此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着很浓厚的佛教色彩。
  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虽然东南亚地区文学的产生時间较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很晚,文字产生之前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口头文学,随着文字的产生其表现形式则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
  文字产生初期,人们会将字写在兽皮之上,而后又将文字写于风干的树叶上,也就是“贝叶文学”。但是由于气候问题,这些材料不易保存便出现了另一种文学形式“碑铭文学”,这也是东南亚地区极为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缅甸蒲甘王朝时,施主们习惯将行善日期、个人名号、善事内容和誓言咒语等锈刻在石柱或石碑之上。因而蒲甘时期的碑铭数量相当可观。迄今缅甸发现的最早碑文之一的《妙齐提碑文》,就是最著名的一块。缅甸人也有“缅甸文学始于蒲甘碑铭”一说。12世纪以后缅甸碑铭大量出现,而且在修辞上使用排比、比喻、对比等手法。泰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素可泰时期的碑铭文学。这些碑铭的内容广泛,除了经文的片段,有对当时社会情况的记录、历史记事、法律条文、星象术、医学知识、咒语等。而当时最有名也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碑铭是《兰甘亨碑铭》。[5]
  柬埔寨吴哥时期的文字作品主要以诗歌形式刻在石碑上,内容大多是关于各个时期的帝王功业,寺院的建造,某次战争的记实,帝王的言论等,是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这些诗文韵律严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古典诗歌的典范,但是未能完全保留下来。[6]
  除了将文字刻在石碑上以外,在东南亚的寺庙里还保存着一些壁画,并配有文字作为解说。
  随着封建统治的加强,宫廷里也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而这些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作品往往比普通老百姓所创作的民间文学来说更为精致,主要通过诗歌的形式来歌颂国王以及创作有关佛教的故事。缅甸的诗体丰富,主要有“加钦”(舞盾歌)、“雅都”(赞歌)、“埃钦”(四言摇篮歌)、“茂贡”(记事诗)、“比釉”(四言长诗)、“林加基”(长诗)等。
  四、各地区不平衡发展的东南亚古代文学
  由于东南亚的热带地理环境对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导致东南亚地区在11世纪以前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包括文学也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是,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各国也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这就导致各国家文学的不平衡发展。
  越南在10世纪以前就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因此文学发展的开始也早于其他国家并主要受到中国儒学的影响,到了13世纪越南的古代文学已经相当成熟。前黎朝时的吴真流在987年就写了《饯别曲送来使李觉》,到了13世纪陈朝时期越南文学作品的题材就更加多样化,除了诗、词、文、赋以外,还出现了小说《越甸幽灵集》。[7]
  缅甸11世纪中叶才建立了蒲甘王朝,而文学也是这个时候才开始兴起并带有浓重的小乘佛教色彩,但是直到13世纪蒲甘王朝解体之后缅甸的文学才开始有了大的发展,诗歌的创作在这个时期非常繁荣。
  泰国地区在13世纪以前尚未完全统一,直到素可泰王朝建立起来并发明文字之后才有了真正的泰国文学。吴哥时期是柬埔寨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柬埔寨文学的繁荣时期,这时期的官方文件和文学作品都使用梵文。而14世纪前的老挝文学除了极少数的碑铭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作品。
  因此,虽然在公元的前几个世纪东南亚地区的文学多以口头文学为主,并且在内容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但是到了10世纪左右随着各地区国家的建立,东南亚地区的文学已经呈现出一种很不平衡的状态,有的国家文学作品已经相当丰富的时候,也许有的国家甚至还没有发明出文字。
  注释:
  [1]卢蔚秋,赵玉兰:《越南文学介绍》,第96页。
  [2]卢蔚秋,赵玉兰:《越南文学介绍》,第98页。
  [3]姚秉彦,李谋:《缅甸文学概述》,第81页。
  [4]张良民:《老挝文学概述》,第102页。
  [5]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云南人民出版社,第212页。
  [6]邓淑碧:《柬埔寨文学》,第91页。
  [7]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云南人民出版社,第151页。
  参考文献:
  [1]卢蔚秋,赵玉兰:《越南文学介绍》
  [2]姚秉彦,李谋:《缅甸文学概述》
  [3]张良民:《老挝文学概述》
  [4]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云南人民出版社。
  [5]邓淑碧:《柬埔寨文学》
其他文献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水泥花园》以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视角叙述的成长经历,展示了荒诞紊乱的成长环境,现实的种种矛盾和伦理道德意识发生碰撞。本文从叙事伦理学角度出发,叙事空间入手,分析人物在欲望追寻中,善恶分明的道德原则的制定界限。  【关键词】:《水泥花园》;叙事伦理;叙事空间  引言  著有“恐怖尤恩”之称的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在《水泥花园》中完美诠释了“恐怖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泰国北部的冬天到了,可是并没有预期中的寒冷,除去早晚舒适的凉意,白天一天都还是受到太阳的眷顾的。而在这个冬天,我也并没有感到寒冷,只是记忆的洪流席卷了我,使我暂时忘却了这一时空。  一、远离喧嚣的碧差汶府  这座城市,是泰国东部的一个府,在地图上也并不能凸显出它丝毫的特别之处,它是一座大大的城市。但是它又是一座小小的城市,因为从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摘要】:伊迪丝·华顿在《纯真年代》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及象征手段,从而达到了鲜明的突出人物形象和深化写作主题的作用。而这些意象的运用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她对书中几位主人公名字的选择,她将作品中主人公本身及名字作为意象,并赋予了它们特殊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纯真年代》;人名;象征意义  长篇小说《纯真年代》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作为新一代华裔女作家,伍绮诗以细腻的笔触将种族,性别角色、成长经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道路等严肃话题浓缩到一个微观的跨种族婚姻家庭的动态发展之中。《无声告白》写出了很多人心中难以言说的隐痛,将华裔人士在美国大背景下的隔阂与压力深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引起人们的共鸣。本文将利用“他者”理论,剖析《无声告白》中作为“他者”的迷茫个体及他者的跨种族婚
期刊
(汉口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摘要】:祥林嫂与曹七巧是文学史的典型母亲形象,她们的婚姻悲剧是社会制度与时代共同造就,不仅毁了她们,也毁了自己的儿女。本文主要针对《祝福》与《金锁记》的叙述视角进行分析。  【关键词】:《祝福》;《金锁记》;叙述视角;对比  《祝福》中的祥林嫂与《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文学史上两位典型的封建社会母亲,时代和社会制度造就了她们的婚姻,也毁了她们与儿女的一生。
期刊
【摘要】:四川丹巴碉楼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在民族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四川丹巴碉楼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特有的文化底蕴,辉耀华芳、绽放异彩。文章从丹巴碉楼白勺代表性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其所蕴含的價值,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四川丹巴;碉楼建筑;研究  丹巴碉楼,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丹巴县河谷两岸,以三五个一组相互呼应居多,也有像梭坡十三角碉这样独于山头的
期刊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纳兰是横绝一代的词人,在整个清代,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他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寒热,那风气故能正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苏樱曾评价道,这许多年来,纳兰词始终是为我遮风避雨的另一个世界,是我心底最后退守的忠贞信仰,是让每一个与我相识或不相识的同类们得以远离现实的精神蜗居。近代
期刊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现当代文学中关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有很多。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具有代表性。这两个人物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女性形象可以使我们对这两个人物有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曹七巧;王琦瑶;女性形象  曹七巧和王琦瑶都是以悲剧收场的女性。她们都曾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期待,都曾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期刊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65)  【摘要】:青年作家田耳在其长篇小说《夏天糖》中,用亦庄亦谐的文字、多人叙事的手法以及独特的叙述模式为读者呈现了三段错恋,指引着读者在咬文嚼字的同时,力争跳出文本的圈子,展开相应的反思与自省。其文本发人深思,催人内省,于平实而不凡的文字中展现作家的力度与责任感。  【关键词】:田耳;错爱;夏天糖  《夏天糖》本是作家田耳发表在2006年第十一期台湾《联合
期刊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西方进化论传入中国后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知识分子将进化论运用到各个领域。梁启超、王国维、胡适、鲁迅以及钱钟书等人分别将进化论运用到文学上,其中胡适将文学进化论发展到了顶峰。他们以文学进化论的观念来研究文学,促使了文学革命的发生,寻找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加快了文学史的演化过程。通过梳理文学进化论的流变,我们应该以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