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而合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m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悦注意到,复原图中的鱼样子很奇怪,它们都“戴盔披甲”,模样和现代的鱼截然不同。在后加的“志留纪”标题下面也有段文字:
  原始鱼形动物在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已出现,又过了大约1亿年以后,到了志留纪,古鱼类才开始分化。最早分化的是甲胄鱼类,因体表披有像盔甲的骨板而得名,不过依旧没有演化出“颌”。随后分化出来的盾皮鱼类,虽然也有盔甲,但已经有了“颌”。
  显然,另外那个大事件和鱼有关,但具体是什么,苏悦也看不出来。看着大队伍都走到“泥盆纪”了,他赶紧跟了过去。
  “泥盆纪有一件生物演化大事,那就是动物登陆。动物登陆和氧气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氧气不仅是很多生物生存的必需品,而且可以吸收紫外线中对生物最具杀伤力的部分,起到保护生物的作用。可是,地球并不天生自带氧氣。那么,氧气怎么来的?”说到这里,迪迪突然抛出了一个难题。
  这次,队员们大眼瞪小眼,谁也说不上来了。
  “最早是由没有细胞核的光合细胞制造的。”迪迪解释,“地球形成初期温度很高,火山频频爆发,喷发出多种气体,但没有氧气。”
  迪迪的“脸”上展示出那时地球的面貌,就像一个没有烧尽的大火球,不断冒着火星。队员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接着,火球换成了一张示意图,解释了光合细胞、藻类和陆生植物的造氧使地球含氧量发生变化,对生物演化造成影响。
  迪迪很有耐心,给大家解释清楚氧气的形成以后,才言归正传继续讲泥盆纪:“大气含氧量上升,使得鱼类变得更大,数量增多,捕食能力也更强,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一些鱼类为了避免被猎食,最终实现登陆,成为了两栖类。”
  “两栖类是从甲胄鱼类或者盾皮鱼类来的吗?”苏悦问。
  “是从盾皮鱼类演化来的。”迪迪答道。
  这时,许久没现身的吴领队来通知大家饭点到了,队员们只得走马观花,匆匆看完“生物演化长廊”,赶去吃饭。
  苏悦一行四人到了餐厅,找了张桌子一起坐下,没一会儿“胖兔牙”加入进来。
  “另外那个演化事件你们知道了吗?”“胖兔牙”笑眯眯地问。
  王宇轩以为“胖兔牙”是来挑衅的,正想要轰他走,却看到苏悦胸有成竹地点了点头。
  “是这个吗?”何柳柳问的时候摸了摸下巴。
  “英雄所见略同!”苏悦笑了。“胖兔牙”也略带惊讶地连连点头。
  “你们打什么哑谜呢?”孙昊然着急地问。
  “颌的出现呀!都摸下巴了,还看不出来?”“胖兔牙”接着又转向苏悦,“你是怎么知道的?”
  苏悦解释自己是反推的:人类的演化可以追溯到两栖类,这说明演化出两栖类的那类鱼肯定更有意义。两栖类由盾皮鱼演化而来,而盾皮鱼有颌,甲胄鱼没有。
  “那你呢?”说完,苏悦问何柳柳。
  “我想得简单,有颌了吃东西就比较方便,应该更有竞争力。你看我们,如果没有下巴颏儿,就没法吃东西,也没法说话。”何柳柳不太确定地说。
  “胖兔牙”忍不住高声赞叹:“厉害!你这是标准答案呀!”
  “你怎么知道的?”王宇轩不服地问。
  “我在书上看到的呀!哈哈!”
  吃饭的时候,吴领队告诉大家,由于下雨,下午去幕府山挖化石的活动取消,改成室内参观和挖化石。队员们对室内怎么挖化石这事儿充满疑惑,连连向吴领队发问,不过吴领队并没有透露“秘密”,而是要大家耐心等待下午的惊喜。
  动物登陆
   目前所知最早登上陆地的动物是多足动物中的纽氏呼气虫,不过在演化史上更具意义的,是盾皮鱼家族中的肉鳍鱼类演化出的四足动物登上陆地,标志着脊椎动物开始了脱离水体、征服陆地的演化历程。
   鱼要登陆成为两栖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可以在空气中进行呼吸的肺;有可以支撑身体和运动的四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听觉、视觉、神经系统等。
其他文献
不知不觉,我们迎来了漫长的暑假。游览一座美丽的小城,参加夏令营,与同龄人一起游戏,都是不错的度假方式。小伙伴们,你们的“度假计划”是怎么设计的呢?赶快来分享一下吧!  缙云县是浙江省南部的一颗明珠。它被群山包围,大大小小的村庄如珍珠般点缀在这片美丽安静的县城里。  缙云的水随处可见。村庄里、山路边、大山深处,处处都可以见到它清凉俊秀的身影。有奔腾不息的小溪,有平静碧绿的鱼塘,还有甘甜清凉的山泉……
期刊
童子读诗:  换牙期的妹妹喜欢周围的一切,早上她又朝屋顶扔了一颗牙。田野里,麦子慢慢地灌浆——和慢慢地长牙一个样啊,她整天心里觉得痒痒的,觉得自己还能长得更快一點。  这时候也是许愿的好时候,妹妹对着一穗麦子念念有词,每个小小的麦粒里面装了不下七八个愿望。  地气慢慢热上来,最早萌发的那批小草已经开完了花儿,结满了籽儿,不同的植物聚集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段。  夏天快来了,树影摇曳,清风吹拂,最
期刊
小茉下班的时候走得太急了,她只看见一道黑影划过身边,就倒在了地上。  再睁开眼,那辆车已经不见了踪影。她也没觉得哪儿疼,只是珍珠项链被钩断了。那些又圆又亮的珍珠滚了一地。  小茉捡了好一会儿:“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才十五颗,还差一半啊。剩下的怎么也找不到了。  小茉沮丧地回到家,就在快进门的时候,有个声音说:“请把脚步放慢点,以免漏掉重要的事。”  小茉四处寻找,什么也没看见。  那个声音
期刊
桂陵之戰
期刊
第三章 大公鸡妈妈(上)  街坊们都知道了,柳大娘捡了个儿子。这儿子名叫喜来,原是个小要饭花子,亲爹妈都已不在人世,年方九岁,温厚可喜,那真是一个齐整的好孩子,除了不会说话。  不过,柳大娘从来不嫌弃儿子这一点。她跟街坊们说:“他什么都听得见,什么都明白,只是不会说罢了。”  喜来自从来到柳大娘家,境遇跟过去一比,简直天差地别。现在的他,洗去了一身脏污,穿着里外三新的棉袄棉裤和棉鞋,每天都有热乎乎
期刊
初夏,是一个绿暗红稀的季节。  绿,是树叶。初夏,当我们站在高楼上,向远处眺望,满眼都是葱茏的绿色。所有的树木都撑起了它们浓密的树冠,树叶儿绿得那么肆意,绿得那么深沉。陽光照耀的时候,像无数璀璨的绿宝石,闪着神奇的光芒。风起的时候,又像最深的湖水,在人们的头顶,垂下神秘的暗影。  红,是花朵。初夏,春天的万紫千红大都已经凋谢了。只偶尔有几朵残花,还停留在树梢,似乎在留恋着什么。  晚唐诗人杜牧有一
期刊
小儿子住在保俶北路的西溪下,所以我们经常在这条路上散步。这段路非常漂亮,特别是行道树,是杭州市区独一无二的乌桕树。  前些日子,正是乌桕叶红的时候,满树的红叶,映在清清的溪水中,不亚于春天两岸海棠花开的季节。这几天红叶快落尽了,露出了满树的白色的果实,星星点点的,远看去像是一簇簇白色的小花。很可惜,城里人不知道这果实名叫桕籽,是一种很宝贵的原料。  在我的童年,北风起时,也就到采桕籽的时候了。长在
期刊
小伙伴们,你们喜欢去图书馆看书吗?喜欢沉浸于书海的你们,有没有关注过这样一群人,他们仔细整理着每一本书,细心维护着图书馆的环境。你们是不是很羡慕他们,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与书打交道?他们的工作真的如此简单吗?让我们来听一听“小小图书管理员”的感受吧!  “别忘了哟,下午一点,咱们公交站台集合!”听,我正在给四位小伙伴发送通知。  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们要出去玩?错,我们是去渝北区图书馆当“图书管
期刊
我去A城看一个朋友,一个真正的好朋友,他叫阿忽。我是坐火车去的,夜里11点45分到达A城。这时间挺尴尬,但我去A城只有这一班火车。阿忽会开一辆宝蓝色的车子来接我。  我不慌不忙走下火车。阿忽跟我约好的见面时间是12点整,他是很守时的人,不会迟到1分钟,也不会早到1分钟。  但我等在路边,听火车站的大钟敲过了12下,没见阿忽出现。这就奇怪了。我的手机也没响起,要是有要紧事被拖住了,他会打电话告诉我的
期刊
又到了推荐好书的时候了,大家一定期盼着,想象着:这次会给我们推荐一本什么好看的书呢?我仿佛已经听到有的男生在喊:推荐一本打仗的吧!也仿佛听到一个女生在低声地说:我想看童话呢!……  我呀,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是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主编的《小学生朱自清读本》。也许是因为在我自己的编辑生涯里,有幸编辑了《朱自清全集》,所以,我首先就想着要把朱自清的作品推荐给你们阅读。希望同学们在这求知若渴的年龄里,尽早地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