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在孩子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正好能够辅助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新教材的运用,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课堂教学也更加生活化、多样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生活化;活动性
一、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层明确指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真实的体验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教学,更贴合本学科生活化这一特点。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和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比如讲授《生活离不开反思》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回顾小学阶段印象最深刻的事,从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有很多学生会想到第一次离开家去研学,既紧张又兴奋。跟好朋友吵架,主动承认错误,又和好如初,友谊更加坚固等等。老师也可以举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例子,抛砖引玉,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加喜欢,也更容易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在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电视记录片和教学影视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大意义。实践证明,情景教育是一根系着理论与现实的纽带。尤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借景生情,以理激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拥有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所以们就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理性思维以及责任担当意识。
首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道德與法治教学包含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其中法治教育的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帮助学生初步梳理法治意识,帮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要引导学生初步具备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加相关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进而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从此就可以看出,规则意识是法治意识的核心,随意,想要树立和会法制意识,首先就需要树立社会的规则意识,所以,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并积极的采取措施,开展丰富的规则意识教育。
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三、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可以达到声、形、色并茂,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创造出激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化难为易,提高了效率。教学内容中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靠教师的自制学具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运用信息技术,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比如在讲授《安全记心中》这一课时,火灾的严重性以及造成的损失,用干涩的语言很难达到效果。这时候运用PPT插入火灾现场的视频,无需多言,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比如某地区的熊熊大火导致多名年轻的消防员战士生命的结束。视频中其父母亲人的悲泣,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苦,真实再现。从情感上引起共鸣,展开反思,从而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育
新课标指导: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认知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构建来实现。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和开展校园活动。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班队会、晨会等,学校组织每月的法制知识讲座,还可以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鼓励学生观看电视中《道德观察》《法治在线》等法制节目,并对学生产生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随时组织活动进行学习。班会活动是对学生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召开不同的班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坚持每周准时开设,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感恩教育、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实现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思想得以升华,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在不断的进步,要求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完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要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把道德与法制相结合落到实处,让我的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制的社会新一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裴昌根,宋乃庆.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
[2]孙慧峰.《道德与法制》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生活化;活动性
一、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层明确指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真实的体验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教学,更贴合本学科生活化这一特点。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和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比如讲授《生活离不开反思》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回顾小学阶段印象最深刻的事,从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有很多学生会想到第一次离开家去研学,既紧张又兴奋。跟好朋友吵架,主动承认错误,又和好如初,友谊更加坚固等等。老师也可以举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例子,抛砖引玉,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加喜欢,也更容易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在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电视记录片和教学影视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情感上体会道德与法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灵上真正感悟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大意义。实践证明,情景教育是一根系着理论与现实的纽带。尤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借景生情,以理激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拥有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所以们就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理性思维以及责任担当意识。
首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道德與法治教学包含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其中法治教育的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帮助学生初步梳理法治意识,帮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要引导学生初步具备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加相关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进而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从此就可以看出,规则意识是法治意识的核心,随意,想要树立和会法制意识,首先就需要树立社会的规则意识,所以,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并积极的采取措施,开展丰富的规则意识教育。
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三、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可以达到声、形、色并茂,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创造出激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化难为易,提高了效率。教学内容中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靠教师的自制学具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运用信息技术,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比如在讲授《安全记心中》这一课时,火灾的严重性以及造成的损失,用干涩的语言很难达到效果。这时候运用PPT插入火灾现场的视频,无需多言,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比如某地区的熊熊大火导致多名年轻的消防员战士生命的结束。视频中其父母亲人的悲泣,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苦,真实再现。从情感上引起共鸣,展开反思,从而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教育
新课标指导: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认知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构建来实现。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和开展校园活动。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班队会、晨会等,学校组织每月的法制知识讲座,还可以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鼓励学生观看电视中《道德观察》《法治在线》等法制节目,并对学生产生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随时组织活动进行学习。班会活动是对学生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召开不同的班会,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坚持每周准时开设,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感恩教育、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实现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思想得以升华,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在不断的进步,要求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完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要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把道德与法制相结合落到实处,让我的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制的社会新一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裴昌根,宋乃庆.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
[2]孙慧峰.《道德与法制》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