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是立教之根本。教师直接担负着培育下一代成长的重大责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关键词】师德;职业道德素质;以德立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是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他都是德之楷模,魂之典范。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师德是立教之根本,师魂是立国之根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以“品”树师德,用“爱”铸师魂。
一、以“品”树师德,这是立教之根本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勤学苦钻,默默奉献;必须热爱教师岗位,千方百计使受教育者既有知识又有思想,既有文化又有修养,既有热血又有正义,既有开拓创新精神又有健全人格个性。可以说:“师德,教师的命根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这种要求,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一定思想、有一定智慧、有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正处在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未成熟期,这就要求教师职业具有强烈的表率性,必须“以身立教”。有教育家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深刻:“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二、教师劳动的任务,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灵深处去发掘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个性,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人们常说“父母育身,教师育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只有当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效地教育、引导和感召受教育者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起到“育心”的作用。
第三、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全面性和高质量。因为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谁失去青少年谁就失去了未来的希望。因此,学生既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要形成良好的个性特长,要求非常高。
第四、教师的劳动手段,是以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师德不高,育人的效果也就不能保证了。一个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自己的知识才华和道德品质统一于自己的教育实践。
第五、教师的劳动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人才,进而改造现实,推动社会前进。“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楷模,还应成为社会的榜样。教育工作者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师德。
师德的魅力是无穷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每个人在回忆自己学习和成长道路时,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那些给我们人生启发,以自己实际行动照亮学生生命道路的老师。为师者,任重而道远,必须以“品”树师德。耶稣为了传道被火烧成了灰烬,玄奘为了取经饱历了风尘,现在的教师是否秉承了先贤的传道精神呢?
二、用“爱”铸师魂,这是立国之根本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事业,师爱是人间永恒的阳光。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而且每次都可以让自己选择职业,那么我将一百次选择教师。”我们的教师就像辛勤的农夫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着。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老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教师的爱是无限的!因为有了师爱的付出,人类文明才能够薪火相传。
且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格的颂辞,这是师魂的乐章;且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教师支起了民族的脊梁,传播着文明的希望。作为教师就要铸就师魂,要铸就师魂就要像陶行知先生一样要求自己:以德立教“爱满天下”。
第一,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第二,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才能铸就师魂。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催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更是能否铸就师魂的重要标准。
只有真挚、热心地去关心学生,用慈母的爱去融化儿童的心灵,才能教育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我经常告诫自己:“不怨学生不听话,只怪自己情感差。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以身示范。”十多年来,我坚持广泛与学生接触,热情地为学生服务,处处当好学生的表率。学生的本子坏了,我为学生装订;学生病了,我热情地为学生请医买药;学生的手脏了,我为学生洗手剪指甲;女同学的头发散,我为学生梳头扎花结。
我班有一名叫蒋锦文的学生,表现很“怪”,不是调皮捣蛋、欺负别人,就是沉默孤僻、一言不发,学生都不愿与他交往。通过多方了解,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父母不合,无暇照顾孩子,使孩子心理蒙上阴影,于是我经常陪孩子玩、看书、聊天,给予更多的关爱,又分别和孩子的父母沟通交流,说服他们不在孩子面前吵闹。蒋锦文很快开朗起来,融入了班集体,当上了小队长。教师节时,他还送给我了一朵玫瑰花,昔日的“问题孩子”也懂得关心别人了。孩子的进步让他的父母看到了希望,再加上我的穿梭“调停”,一个眼看要破裂的家庭又回到了正常轨道。
动人的事迹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我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中潜移默化,有效地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谁缺铅笔,立即有人送上手,谁没橡皮,马上有人丢过来,一个同学摔倒了,一群学生上前扶。大家在浓浓的爱意中快乐成长,每个学生都是乐观向上的。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以“品”树师德,这是立教之根本,用“爱”铸师魂,这是立国之根本,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中之重。正如人们所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认为,教师教的是良心书,做的是良心事。对于那些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我们要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悄浸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走上积极的轨道。
【关键词】师德;职业道德素质;以德立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是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他都是德之楷模,魂之典范。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师德是立教之根本,师魂是立国之根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以“品”树师德,用“爱”铸师魂。
一、以“品”树师德,这是立教之根本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勤学苦钻,默默奉献;必须热爱教师岗位,千方百计使受教育者既有知识又有思想,既有文化又有修养,既有热血又有正义,既有开拓创新精神又有健全人格个性。可以说:“师德,教师的命根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这种要求,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一定思想、有一定智慧、有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正处在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未成熟期,这就要求教师职业具有强烈的表率性,必须“以身立教”。有教育家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深刻:“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二、教师劳动的任务,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灵深处去发掘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个性,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人们常说“父母育身,教师育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只有当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效地教育、引导和感召受教育者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起到“育心”的作用。
第三、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全面性和高质量。因为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谁失去青少年谁就失去了未来的希望。因此,学生既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要形成良好的个性特长,要求非常高。
第四、教师的劳动手段,是以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师德不高,育人的效果也就不能保证了。一个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自己的知识才华和道德品质统一于自己的教育实践。
第五、教师的劳动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人才,进而改造现实,推动社会前进。“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楷模,还应成为社会的榜样。教育工作者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师德。
师德的魅力是无穷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每个人在回忆自己学习和成长道路时,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那些给我们人生启发,以自己实际行动照亮学生生命道路的老师。为师者,任重而道远,必须以“品”树师德。耶稣为了传道被火烧成了灰烬,玄奘为了取经饱历了风尘,现在的教师是否秉承了先贤的传道精神呢?
二、用“爱”铸师魂,这是立国之根本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事业,师爱是人间永恒的阳光。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而且每次都可以让自己选择职业,那么我将一百次选择教师。”我们的教师就像辛勤的农夫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着。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老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教师的爱是无限的!因为有了师爱的付出,人类文明才能够薪火相传。
且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格的颂辞,这是师魂的乐章;且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教师支起了民族的脊梁,传播着文明的希望。作为教师就要铸就师魂,要铸就师魂就要像陶行知先生一样要求自己:以德立教“爱满天下”。
第一,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第二,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才能铸就师魂。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催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更是能否铸就师魂的重要标准。
只有真挚、热心地去关心学生,用慈母的爱去融化儿童的心灵,才能教育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我经常告诫自己:“不怨学生不听话,只怪自己情感差。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以身示范。”十多年来,我坚持广泛与学生接触,热情地为学生服务,处处当好学生的表率。学生的本子坏了,我为学生装订;学生病了,我热情地为学生请医买药;学生的手脏了,我为学生洗手剪指甲;女同学的头发散,我为学生梳头扎花结。
我班有一名叫蒋锦文的学生,表现很“怪”,不是调皮捣蛋、欺负别人,就是沉默孤僻、一言不发,学生都不愿与他交往。通过多方了解,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父母不合,无暇照顾孩子,使孩子心理蒙上阴影,于是我经常陪孩子玩、看书、聊天,给予更多的关爱,又分别和孩子的父母沟通交流,说服他们不在孩子面前吵闹。蒋锦文很快开朗起来,融入了班集体,当上了小队长。教师节时,他还送给我了一朵玫瑰花,昔日的“问题孩子”也懂得关心别人了。孩子的进步让他的父母看到了希望,再加上我的穿梭“调停”,一个眼看要破裂的家庭又回到了正常轨道。
动人的事迹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我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中潜移默化,有效地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谁缺铅笔,立即有人送上手,谁没橡皮,马上有人丢过来,一个同学摔倒了,一群学生上前扶。大家在浓浓的爱意中快乐成长,每个学生都是乐观向上的。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以“品”树师德,这是立教之根本,用“爱”铸师魂,这是立国之根本,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中之重。正如人们所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认为,教师教的是良心书,做的是良心事。对于那些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我们要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悄浸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走上积极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