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子》,又名《道德经》,做为我国最早最完善的哲学书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本论文将简要从四个方面简要探讨其心理学思想,以使对我国现代心理学有所启示作用。
关键词:老子;心理学;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还未成为科学心理学之前,即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之前,心理学隶属于哲学,那时候心理学思想已经非常丰富,被心理学界界定为思辨心理学阶段。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当然其中也包括丰富的心理学思想。
本论文将简要地简述《老子》当中的一些基本心理学思想,以使对当代中国心理学研究有所启示。
一、《老子》心理起源思想
在哲学当中,或许可以把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它们分别认为心理起源于物质和主观意识。而1879年科学心理学创立之后,很多心理学家也各自提出自己的心理起源观——优生学创始人道尔顿、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心理起源于遗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则认为心理起源于环境,皮亚杰则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
那么老子的心理起源观又如何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何!谬何!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由此可见,老子认为万物起源于“道”,当然心理也不例外,所以可以推知心理也起源于“道”。
二、《老子》心理治疗思想
自科学心理学创立以来,很多心理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心理治疗思想。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佛洛依德认为,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挖掘患者早期经验中的潜意识;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认为,可以通过强化、消退等来进行心理治疗;认知学派的艾利斯认为,可以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进行心理治疗;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由此提出了“来访者中心疗法”。
那么老子可有心理治疗观?老子的心理治疗观又是什么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道”乃老子核心的哲学概念,从“道法自然”可以看出,老子的心理治疗观是一种自然的心理治疗观。那么何为自然呢?自然,乃自然而然,所以可以理解为事物原有的规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只要按照事物自有的规律对待他们,就可以无所不为。可见,老子的心理治疗观是一种按照人心理原有的心理规律来对待它,用罗杰斯的话来说,就是要相信人有自我实现、积极倾向的发展趋势——心理治疗师并不能为患者做多少贡献,只能为患者提供协助,而让患者自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老子》心理认知思想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家们往往认为他们是主流方向,理由是只有他们更符合实验心理学的各种特征。他们把人的心理比喻成计算机,有输入、处理、输出等一系列过程。人非动物,所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动物实验来推知人类心理的做法,经常遭到很多心理学家的质疑;同样,人非机器,认知心理学家们用人类自己发明的计算机过程来解释人类心理行为,免不了遭人家唾骂。
人的认知或者认知过程,是值得心理学家去研究的,但是类比计算机过程的方法或者值得反省。老子的心理认知思想或许为我们提过另一条思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老子》第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第二十二章)由此可见,老子特别强调认知的对立性,认为美的另一面是恶、善的另一面是不善,因此看问题要辩证地看,而非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老子的心理认知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辩证看问题的方法启示。
四、《老子》心理终极思想
为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提供心理学服务,使健康的人更好的生活,培养杰出人才,被认为是当代心理学的三大历史使命[1]。所以可以假设,心理学的作用,即历史使命是心理学的终极目标和终极思想。
那么老子认为的心理学历史使命是什么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第四十三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第九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老子》二十八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可见,老子崇尚水的不争、柔的至坚,崇尚不过分追求“盈”、“锐”、“满”、“骄”,崇尚“雌”、“婴儿”、“无极”、“谷”,崇尚“柔弱胜刚强”。由此可知,这些都是老子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之道。或许心理学的历史使命应该如老子所提,加上一条为人处世之道。
五、小结
《老子》是我国最早最完善的哲学著作,虽然只有五千字左右,却不逊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任何一本哲学著作。老子高站在“道”上观天下、观万物,或者比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论灵魂》等都要更高一筹,而为何中国人对《老子》重视不够,值得反思。
本论文简要地评述《老子》一些心理学思想。当然对于博大精深的哲学巨作,简评只是冰山一角,期望以后对《老子》心理学思想有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Luthans F ,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译.心理资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
作者简介:
陈礼灶,1984年12月,男,福建省龙岩市,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方向。
关键词:老子;心理学;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还未成为科学心理学之前,即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之前,心理学隶属于哲学,那时候心理学思想已经非常丰富,被心理学界界定为思辨心理学阶段。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当然其中也包括丰富的心理学思想。
本论文将简要地简述《老子》当中的一些基本心理学思想,以使对当代中国心理学研究有所启示。
一、《老子》心理起源思想
在哲学当中,或许可以把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它们分别认为心理起源于物质和主观意识。而1879年科学心理学创立之后,很多心理学家也各自提出自己的心理起源观——优生学创始人道尔顿、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心理起源于遗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则认为心理起源于环境,皮亚杰则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
那么老子的心理起源观又如何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何!谬何!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由此可见,老子认为万物起源于“道”,当然心理也不例外,所以可以推知心理也起源于“道”。
二、《老子》心理治疗思想
自科学心理学创立以来,很多心理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心理治疗思想。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佛洛依德认为,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挖掘患者早期经验中的潜意识;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认为,可以通过强化、消退等来进行心理治疗;认知学派的艾利斯认为,可以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进行心理治疗;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由此提出了“来访者中心疗法”。
那么老子可有心理治疗观?老子的心理治疗观又是什么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道”乃老子核心的哲学概念,从“道法自然”可以看出,老子的心理治疗观是一种自然的心理治疗观。那么何为自然呢?自然,乃自然而然,所以可以理解为事物原有的规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只要按照事物自有的规律对待他们,就可以无所不为。可见,老子的心理治疗观是一种按照人心理原有的心理规律来对待它,用罗杰斯的话来说,就是要相信人有自我实现、积极倾向的发展趋势——心理治疗师并不能为患者做多少贡献,只能为患者提供协助,而让患者自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老子》心理认知思想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家们往往认为他们是主流方向,理由是只有他们更符合实验心理学的各种特征。他们把人的心理比喻成计算机,有输入、处理、输出等一系列过程。人非动物,所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动物实验来推知人类心理的做法,经常遭到很多心理学家的质疑;同样,人非机器,认知心理学家们用人类自己发明的计算机过程来解释人类心理行为,免不了遭人家唾骂。
人的认知或者认知过程,是值得心理学家去研究的,但是类比计算机过程的方法或者值得反省。老子的心理认知思想或许为我们提过另一条思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老子》第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第二十二章)由此可见,老子特别强调认知的对立性,认为美的另一面是恶、善的另一面是不善,因此看问题要辩证地看,而非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老子的心理认知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辩证看问题的方法启示。
四、《老子》心理终极思想
为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提供心理学服务,使健康的人更好的生活,培养杰出人才,被认为是当代心理学的三大历史使命[1]。所以可以假设,心理学的作用,即历史使命是心理学的终极目标和终极思想。
那么老子认为的心理学历史使命是什么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第四十三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第九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老子》二十八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可见,老子崇尚水的不争、柔的至坚,崇尚不过分追求“盈”、“锐”、“满”、“骄”,崇尚“雌”、“婴儿”、“无极”、“谷”,崇尚“柔弱胜刚强”。由此可知,这些都是老子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之道。或许心理学的历史使命应该如老子所提,加上一条为人处世之道。
五、小结
《老子》是我国最早最完善的哲学著作,虽然只有五千字左右,却不逊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任何一本哲学著作。老子高站在“道”上观天下、观万物,或者比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论灵魂》等都要更高一筹,而为何中国人对《老子》重视不够,值得反思。
本论文简要地评述《老子》一些心理学思想。当然对于博大精深的哲学巨作,简评只是冰山一角,期望以后对《老子》心理学思想有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Luthans F ,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译.心理资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
作者简介:
陈礼灶,1984年12月,男,福建省龙岩市,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