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基础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A)—0017—01
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工具性地位的关键
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方面的知识有:计算机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计算机编程语言等。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化,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有关知识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上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有:计算机外部设备的连接,外部设备的调节与使用,如显示器的调节,打印机、光驱、音箱等设备的使用;常用应用软件如Word、画笔、书写器等的熟练使用和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裝使用;熟悉键盘,掌握正确的指法,掌握两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等。这些是正确操作计算机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工具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实用的技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工具性,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注重应用和与其他学科联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点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课教学侧重点问题一直在争论中,一种观点认为要侧重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便他们了解计算机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要把计算机看作是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就可以了。现在争论有了结果,大部分人趋向于后者。因为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能对将来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更快适应。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体现在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一样,信息技术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在教学中要落实信息技术的基础工具性地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尽量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实例,使计算机成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乐趣和效率。这些联系不仅仅是计算机与语、数、外之间,我们还应与其他更多的学科联系。如:利用计算机谱曲,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片等,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把计算机知识融入到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确实与语文、数学课一样,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性学科,不掌握信息技术就要落后,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工具性地位的着力点
传统的语文、数学课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按照培养作家和数学家的要求教授学生,可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造就几个大家,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写作水平很低,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差。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课程,在教学方面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上下工夫。
在任务中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选用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并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任务。如:绘制奥运五环旗,设计环境监测表等。
在练习中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道练习题,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大胆创新。
在教学中老师应不断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从Dos到Windows,是操作系统一次大的革命,为什么别人能想到并变成了现实,而我们却不能呢?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也要告诉他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穷尽的,就操作系统而言,还在不断地发展当中,我们可以努力学习,发展现有的操作系统或另辟途径,发明一种全新概念的操作系统。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认真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A)—0017—01
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工具性地位的关键
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方面的知识有:计算机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计算机编程语言等。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化,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有关知识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上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有:计算机外部设备的连接,外部设备的调节与使用,如显示器的调节,打印机、光驱、音箱等设备的使用;常用应用软件如Word、画笔、书写器等的熟练使用和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裝使用;熟悉键盘,掌握正确的指法,掌握两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等。这些是正确操作计算机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工具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实用的技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工具性,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注重应用和与其他学科联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点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课教学侧重点问题一直在争论中,一种观点认为要侧重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便他们了解计算机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要把计算机看作是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就可以了。现在争论有了结果,大部分人趋向于后者。因为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能对将来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更快适应。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体现在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一样,信息技术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在教学中要落实信息技术的基础工具性地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尽量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实例,使计算机成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乐趣和效率。这些联系不仅仅是计算机与语、数、外之间,我们还应与其他更多的学科联系。如:利用计算机谱曲,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片等,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把计算机知识融入到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确实与语文、数学课一样,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性学科,不掌握信息技术就要落后,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基础工具性地位的着力点
传统的语文、数学课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按照培养作家和数学家的要求教授学生,可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造就几个大家,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写作水平很低,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差。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课程,在教学方面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上下工夫。
在任务中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选用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并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任务。如:绘制奥运五环旗,设计环境监测表等。
在练习中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道练习题,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大胆创新。
在教学中老师应不断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从Dos到Windows,是操作系统一次大的革命,为什么别人能想到并变成了现实,而我们却不能呢?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也要告诉他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穷尽的,就操作系统而言,还在不断地发展当中,我们可以努力学习,发展现有的操作系统或另辟途径,发明一种全新概念的操作系统。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