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栾川县庙子乡蒿坪教学点只有一位老师——王玉琴。她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尽管学生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开设的七门课程全都有。她除了周一到周五的30节课外,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家访、给学生补课等。暑来寒往,王玉琴往返在山路上,这样的风景,亮丽了大山的每一个晨昏。
记者问王玉琴工作累不累,她说:“一天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能不累吗?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扔下娃子们不管吧?再加上村里人对娃子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不仅要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而且还要抽空看书充电,提高教学水平。不能让乡亲们失望啊!”
庙子乡中心校校长李振山说,一个教师包一个班甚至一个学校,这给教师们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但是在严酷的编制标准限定下,不采用包班制,就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没有办法,只能把一个教师当做七八个教师来用。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这些教师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思想压力,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地坚守着。
新郑市龙湖镇中心校校长石晓敏认为,相对于工作压力,农村教师的精神压力更大。多数农村教师是“代转公、民转公”过来的,尽管经过各方的努力,90%以上学历已达到标准,但面对新课改、新理念,他们还是有些茫然。因此,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充电,更新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才能跟得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另外,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变得越来越高,这也给教师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
有关专家指出,农村包班制不废除,教师的压力就不会减轻。就包班制本身而言,它是为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种应急产物,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个制度,而在于促成该制度产生的客观现实,比如农村教师编制紧缺、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等问题。
“补充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已成燃眉之急,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现状,栾川县5年后将有好几百名教师在一两年内集中达到退休年龄,这对全县的教育发展将产生严重冲击”
在河南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句口头禅广为流传。这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实情。
洛阳栾川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时建文介绍说,全县现有小学教职工1829人,46岁以上共有712人,占小学教职工总数的38.9%,而这些老教师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各小学,造成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如秋扒乡小学教职工平均年龄48岁,叫河乡平均年龄46.5岁。而41岁以上的小学教职工中82%都是民师转正人员,其中大多数是初高中学历,仅在转正时进行了3个月的强化训练。由于年龄大、知识结构老化等原因,他们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栾川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赵明超说,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而目前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补充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已成燃眉之急,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现状,栾川县5年后将有好几百名教师在一两年内集中达到退休年龄,这对全县的教育发展将产生严重冲击。
对于这种状况,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束手无策。因为许多农村教师整体早已超编,而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又以县财政为主,受财政实力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地方既不愿放宽编制标准,又不能打通中老年教师的提前退休机制。比如栾川县教育局自2004年公开招聘一批师范毕业生后,近三年没有进过一名老师。因为按照省定编制的标准,栾川县“理论超编”658人。
龙湖镇张沟小学张廷俊校长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49岁。由于受编制的限制,学校从1995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进过任何教师。现在由于缺乏年轻教师,学校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教师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再加上教师年龄大,工作压力大,精力有限,导致实际的教学质量连年下降。
据了解,在2003年合点并校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但是在山区,由于村落间相距较远,加上一二年级学生太小,自理能力差,因此许多学校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合并,只得保留教学班或教学点。由于教学点比较分散,学生数少,一个教学点往往只有十几个学生,按规定只能安排一个老师。另外,随着近年来农村生源锐减,现在农村多数完全小学学生人数在150人左右,按编制规定1∶25的比例来算,学校只能有6个教师编制,然而开设的课程至少有7个科目。每个教师只有包一个班级,超负荷工作,才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栾川县教育局副局长周铁华说,从表面上看,农村山区的多数学校都存在教师超编现象,而实际上却严重缺编。现行的教职工编制政策执行的是2002年省里的文件,5年了,农村教育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可政策却一直没变。希望国家和省级编制管理中心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应放宽编制,不能一味地按照学生人数核编,最好能根据班级数和课程设置来配备教职工,这样对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司晓宏建议:相关部门最好能重新修订教师编制制度,适当放宽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在制定教师编制的依据上要有多维考虑,不仅要考虑师生比、员生比,还要考虑任课门数与教职工比、周课时量与教职工比等因素。
“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总不能看着一堆科目齐全的教科书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而被闲置吧,所以,‘走教’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啊”栾川县石庙乡中心校的李海涛老师在2006年秋季开学时,主动报名参加了乡里的英语走教,负责该乡石庙、龙潭、庄科、观星4所学校的英语课。每天早晨6点钟,他从县城出发,骑摩托或者乘坐三轮车赶往走教的学校。除了周三到中心校参加集体备课外,其余4天分别到4个不同的学校讲课。4所学校中离县城最近的也有约10公里,这样算来,李海涛每个星期都要走将近100公里的路程。
相关链接
为农村教师“补血”
——河南省多项举措解决农村师资薄弱问题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河南省教育厅每年拿出1000万专项经费用于师资培训,今后准备进一步增加。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实施“一项工程”、落实“五项计划”、开展“四项活动”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一项工程:即“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从2005年起,连续5年省和省辖市两级为农村乡及乡以下学校培训5万名农村骨干教师,其中省教育厅培训1万名。同时出台政策,组织12000名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免试进修专科学历,调动广大农村教师提高业务的积极性。
五项计划:一是“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从今年开始建立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教育厅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经费,要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要设立专项经费,采取省、市、县分级培训的方式,用三年时间对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一遍。二是“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面进行新课程培训,已累计完成了100万人次培训任务。三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配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对广大农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四是“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每年从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选拔出一批优秀本科毕业生,采取免试推荐读研究生的办法,鼓励其毕业后到农村任教。五是“中小学教师网络联盟计划”。运用网络平台,大面积、低成本、高效率对农村教师开展培训工作。
四项活动:一是城乡对口教师支援活动。每年从城市学校教师中选拔一批到农村支教,累计有2万多人次城市教师对口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开展专家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定期组织专家到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讲学,通过专家报告、名师观摩课和专家与教师对话、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三是从今年开始,在农村开展青年教师岗位技能竞赛活动。四是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每年通过组织师德报告团赴全省各地巡回报告、开展师德征文、举办师德论坛等措施,弘扬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农村教师学有先进,赶有榜样。
通过以上各项活动和措施,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业务素质和精神面貌已有了新的变化和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从2000年的98%、87.42%和71.39%分别提高到2006年的99.17%、95.62%和85.17%。2006年全省小学专任教师中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56.05%,较2000年提高37.12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9.82%,较2000年提高19.70个百分点。
(责 编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