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09-02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因而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而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一、尊重儿童文化、发掘情感价值
  学生是独特的人,他们用自己特有的儿童目光在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所具有的“真”、“趣”在教学活动中是光彩夺目的。正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位小孩的一句“可他什么也没穿呀!”道破了大人的虚伪与愚蠢。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心灵是纯洁的,情感是真挚的,因而教师要善于尊重和理解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又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從而让学生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学完《田忌赛马》后,一学生对田忌在比赛中暗自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不遵守比赛规则的行为,赢了也不光彩。这种情感体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是珍贵的,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地展现自我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悟、去自己思考处理问题,唤起他们内在的真实的情感动力,激励他们不断追求,不断完善,最终与周围的一切协调发展。
  二、关心学生心理、重视情感态度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怠慢,这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课堂教学的新颖性等诸多因素有关,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是正在发展的人,是不完善的人,是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记得我在教学与春天有关的口语交际时,选择与生活实际相符的交际情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开始引入时,我设计了两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入了春天的氛围里,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在结束时,为学生设计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说说校园的春色,学生创造性地说出了有代表性的校园花坛,并抓住了有景物特点的紫丁香花,并且运用了仿说练习时的句子,情景的创设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脑海所浮现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交流的愿望更强烈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顺性而为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重要的是老师要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生活的自信心。
  三、赏识个性创新、激励情感超越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持的个性,他们的心中都充满阳光和希望,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的光芒更加灿烂和辉煌,只有真正地赏识他们、关心他们,才能激励他们美好的情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指出:“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每个孩子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现代教育呼唤的是“全人”的教育,教师的赏识要针对每一位学生,对于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应及时受到关注。优秀的学生给予他们肯定与期望,中等学生给予信赖与激励,后进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课堂上老师做他们的良师,课下做他们的益友,及时地引导、激励他们,为学生喝彩,从而他们会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将会有不可估量的结果,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求得成功而努力。发挥最大的积极情绪。
  四、优化师生关系、建立情感互动
  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和老师都作为是鲜活生动的“生命体”活动与教学中的,个体的生命质量都将得到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是自然的、真挚的,在教学活动中,我常常以鼓励学生为主,对于勇于发言、表达清楚的学生以贴小红花为奖励,学生在被肯定、被激励的氛围里争先恐后,积极踊跃。那些创造性的发言让老师也感受到了他们喜悦的心情。以言语的表扬、行动的鼓励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平时对孩子的关爱尤为重要,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班里一位同学因经常遭受父亲的训斥与暴打而变得自卑、自弃、封闭自己,但她总能完成我布置的作业,虽然不十分好,可我知道她是因为信任我,我总是自然地坐在她的座位与周围同学闲谈,当然更多的关注是给她的,很多时侯她也在笑,脸上是孩子的天真无邪!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者同自己的教育对象的每一次接触都能诱发他们心灵的热情。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性,更能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丰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地关注学生,爱他们,懂他们,用真情感化他们,用科学的、个性化的方法与之同悲,与之同喜,和他们共同体验学习与生活,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生物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期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194-02 
期刊
【摘要】所谓微课,主要是指以视音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活动。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制作若干个微课件,引导学生结合微课件展开学习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课的设计和运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件,使之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微课
期刊
【摘要】导航(系统),指船舶赖以识别自身位置和航行方向的设备,古为指南针、六分仪等,今增添了GPS、北斗等设备。教师队伍从来就是教育的指南针,决定了幼儿园发展的方向。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得到了发展,才能推动幼儿园文化的深入和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文化引领 角色转变 平等对话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02
期刊
【摘要】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物理学科重点跨越的历史性一步。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方法素养、应用素养以及精神素养四个层面。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究在该理念指导下,中学生如何进行物理自主学习以及教师如何开展过程性评价,以期为中学物理学科的“教”与“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学物理 自主学习 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心理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据实际调查发现,当前大多数的园区以及家长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安全教育,将重点放在了幼儿的生理安全教育方面。加强幼儿的心理安全教育工作力度,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引导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 心理安全感  【中图
期刊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在“家园共育”中,若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环境和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就会显著提高。这对幼儿将来的学习、生活是有益处的,因此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理论加实验双强的学科,许多生物知识都是依靠实验来总结得出的结论。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举证。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教学总结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可行的方案与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改 实践操作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
期刊
【摘要】音乐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大班化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种特色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庞杂,由于高职教师大多毕业于音乐专业,已经习惯于小组式教学以及一对一教学的方式,再加上教学内容也多为单项,如声乐、器乐或者是视唱练耳等,所以开展大班化音乐教学时常常感觉难度较大。文章主要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班化音乐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大班化音乐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初中化学课堂也有了很多有趣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微型课程实验,通过基于视频等多媒体技术,针对初中化学实验内容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微型实验课教学方式还能反映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为学生提供与初中化学课程相关的教学课件,最重要的通过微型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经历和经验,针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程进行反思探讨与
期刊
【摘要】在当今时代教育情况下,班级精细化的管理是在学校管理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而班级的管理质量重要取决于辅导员;这就需要学校从辅导员的选拔过程、提拔程度、赏罚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还要从多层次去进行完善班级管理体制。  【关键词】班级 精细管理 学生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17-01  对于学校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