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方式。从本质上讲,校本教研是一种学术文化形态,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方式与学校文化之间有着紧密地血脉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自身的优质资源,以促进全体学生幸福成长为终极目标,以教师所面临的各种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为对象,开展小课题研究,把教研、科研、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研文化,走出一条促进教师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下面,笔者针对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1.构建核心价值理念,提升全体教师的精神品质
教研组是由若干个拥有互补的教学技能、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一致的绩效目标的人组成的教师团体。但由于教师家庭状况、受教育程度、所处环境、外界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的教育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并且有正确与错误、主流与非主流、高尚与庸俗、新与旧的区分。因此,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时代性、文化性,都需要再提炼、再完善、再延伸。学校领导必须选择符合时代精神的积极的教育价值观念,将个体的、游离的、独立的个人或小群体价值观念整合在—起,凝练为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对全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到统摄与引领作用。因此,我建议教研组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要走民主建构过程,学科组长通过座淡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让全组教师通过评判、讨论、争议和观点的碰撞,廓清陈腐观念,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实现个体与组织价值观的统一。形成全组教师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为准则,使其成为教研组特有的精神支柱。引领大家凝心聚力,奋发进取,这样才能勇立教学改革潮头,实现教育的美好愿景。
2.营造安全、舒适、温馨的教研文化外部环境
教研组应该是温馨的家园、美丽的花园、健康成长的乐园,其环境布置应该凸现教师的育人理念、共同愿景、基于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我们要让办公室的每个角落、每面墙面都说话,都微笑,都催人进步。学校要投入一定资金,充分利用办公区空间,让教师独立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有文化品味的共同的家”。因此,我建议室内设计要具有秩序感、明快感和现代感,能激发起组内成员的美感、情趣、谈锋和灵感。在这里充满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使置身其间的教师感受到一种充溢内心的庄重感、崇高感和被净化了的自我超越感,每个教师都能体验到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职业的内在尊严。
3.培育团队合作精神,突出团体文化特色
教研组即要引导教师突出个性特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又要倡导“合力干事、合作共事、和睦处事、和谐成事”的团队精神,创建一个懂得团结协作,互相支持,不断充实自我的学习型组织。学校要用积极向上的价值理论与健康有序的团体文化约束教师,使他们无论是从机制上还是观念上都充满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因此,我提倡人人善于在实践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善于发现他人优点、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善于沟通与交流,能够倾听、理解他人;提倡人人具有与他人谈话的机智,能够宽容他人的失误,乐于帮助他人建构学习目标,开展专业切磋与合作,乐于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评估,从而分享经验。
4.健全教研组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地评价方案
教研组评价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理念、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因此,我建议评价既要关注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科学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每位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评价既要关注学科组的整体教科研成绩、成果,也要关注组内每个教师的教科研过程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变化;既要进行定量评价,又要进行定性分析;既要重视学校管理者和上级教研部门对教研组的评价,又要重视组内教师的自评,组间互评及学生、学生家长的评价。从而建立起多元化评价目标,突出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通过充满人文关怀、富有生命力的评价,促使每位教师的生命潜能和价值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延伸和扩展。
5.优化校本培训结构,培养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表明,教学实践的情境性和独特性、教学问题的持续性等特点决定了校本培训除采用专业引领外,应该更加重视教师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这两条途径。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采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同伴和教师的自我作用,注重激发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让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着力培养学习研究型组织。例如,借助相关制度和长效机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专题讲座培训;要求收集资料、积累素材,进行理论诠释、经验漫谈和典型个案分析,进行自主培训;依据教研规划内容,选取相关理论综述、典型课案分析,定期与不定期下发活页资料,进行书面资料培训。定期举办教师学习资料展览,观点展示,主题评课,热点评说,读书交流活动,主张教师间的合作学习,资源共享,进行交互式培训等。
6. 深化校本教研活动,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提倡撰写教学反思和“短、小、精、实”的论文,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形成思想,获得经验。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教导处推广,教研组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进入课堂、课程领域,充分发挥其效益,最终转化为解决操作层面问题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为教师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将教师推向课改前沿,鼓励教师用丰富的知识、鲜明的个性、教育的激情,在课堂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上与学生共同成长。要求教师努力建立一种生命、生本和生活的课程文化,让教师智慧与学生智慧彼此共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努力营造出强烈和浓郁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学习氛围,让老师们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出来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来的东西再研究。教师必须从模仿开始,逐步做到有自己的探索、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理论,使全体教师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改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全力构筑校本教研文化,充分挖掘校内“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创造一种学习型的校园文化背景,创建一种崇尚研究、互助合作、和谐发展、共同提高的氛围,激励教师实现专业最大化发展,是学校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骨干教师影响力与辐射作用研究》<编号:1220106>部分阶段性成果。)
1.构建核心价值理念,提升全体教师的精神品质
教研组是由若干个拥有互补的教学技能、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一致的绩效目标的人组成的教师团体。但由于教师家庭状况、受教育程度、所处环境、外界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的教育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并且有正确与错误、主流与非主流、高尚与庸俗、新与旧的区分。因此,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时代性、文化性,都需要再提炼、再完善、再延伸。学校领导必须选择符合时代精神的积极的教育价值观念,将个体的、游离的、独立的个人或小群体价值观念整合在—起,凝练为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对全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到统摄与引领作用。因此,我建议教研组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要走民主建构过程,学科组长通过座淡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让全组教师通过评判、讨论、争议和观点的碰撞,廓清陈腐观念,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实现个体与组织价值观的统一。形成全组教师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为准则,使其成为教研组特有的精神支柱。引领大家凝心聚力,奋发进取,这样才能勇立教学改革潮头,实现教育的美好愿景。
2.营造安全、舒适、温馨的教研文化外部环境
教研组应该是温馨的家园、美丽的花园、健康成长的乐园,其环境布置应该凸现教师的育人理念、共同愿景、基于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我们要让办公室的每个角落、每面墙面都说话,都微笑,都催人进步。学校要投入一定资金,充分利用办公区空间,让教师独立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有文化品味的共同的家”。因此,我建议室内设计要具有秩序感、明快感和现代感,能激发起组内成员的美感、情趣、谈锋和灵感。在这里充满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使置身其间的教师感受到一种充溢内心的庄重感、崇高感和被净化了的自我超越感,每个教师都能体验到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职业的内在尊严。
3.培育团队合作精神,突出团体文化特色
教研组即要引导教师突出个性特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又要倡导“合力干事、合作共事、和睦处事、和谐成事”的团队精神,创建一个懂得团结协作,互相支持,不断充实自我的学习型组织。学校要用积极向上的价值理论与健康有序的团体文化约束教师,使他们无论是从机制上还是观念上都充满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因此,我提倡人人善于在实践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善于发现他人优点、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善于沟通与交流,能够倾听、理解他人;提倡人人具有与他人谈话的机智,能够宽容他人的失误,乐于帮助他人建构学习目标,开展专业切磋与合作,乐于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评估,从而分享经验。
4.健全教研组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地评价方案
教研组评价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理念、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因此,我建议评价既要关注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科学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每位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评价既要关注学科组的整体教科研成绩、成果,也要关注组内每个教师的教科研过程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变化;既要进行定量评价,又要进行定性分析;既要重视学校管理者和上级教研部门对教研组的评价,又要重视组内教师的自评,组间互评及学生、学生家长的评价。从而建立起多元化评价目标,突出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通过充满人文关怀、富有生命力的评价,促使每位教师的生命潜能和价值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延伸和扩展。
5.优化校本培训结构,培养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表明,教学实践的情境性和独特性、教学问题的持续性等特点决定了校本培训除采用专业引领外,应该更加重视教师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这两条途径。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采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家,同伴和教师的自我作用,注重激发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让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着力培养学习研究型组织。例如,借助相关制度和长效机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专题讲座培训;要求收集资料、积累素材,进行理论诠释、经验漫谈和典型个案分析,进行自主培训;依据教研规划内容,选取相关理论综述、典型课案分析,定期与不定期下发活页资料,进行书面资料培训。定期举办教师学习资料展览,观点展示,主题评课,热点评说,读书交流活动,主张教师间的合作学习,资源共享,进行交互式培训等。
6. 深化校本教研活动,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提倡撰写教学反思和“短、小、精、实”的论文,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形成思想,获得经验。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教导处推广,教研组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进入课堂、课程领域,充分发挥其效益,最终转化为解决操作层面问题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为教师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将教师推向课改前沿,鼓励教师用丰富的知识、鲜明的个性、教育的激情,在课堂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上与学生共同成长。要求教师努力建立一种生命、生本和生活的课程文化,让教师智慧与学生智慧彼此共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努力营造出强烈和浓郁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学习氛围,让老师们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出来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来的东西再研究。教师必须从模仿开始,逐步做到有自己的探索、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理论,使全体教师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改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全力构筑校本教研文化,充分挖掘校内“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创造一种学习型的校园文化背景,创建一种崇尚研究、互助合作、和谐发展、共同提高的氛围,激励教师实现专业最大化发展,是学校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骨干教师影响力与辐射作用研究》<编号:1220106>部分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