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权属到底归谁?

来源 :楼市·居住房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pi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情播报
  
  原告:某小区开发商
  被告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
  案由:小区内车库车位产权不清,开发商与业委会发生产权之争。
  开庭时间:2007年5月10日
  审判结果:择日宣判
  今年4月中旬,某小区业委会及其聘请的“管家”某物业公司突然收到法院传票,双双被开发商告上法庭,他们的“罪名”是“侵权”。
  去年12月,在没有通知业委会的情况下,开发商进入小区张贴公告,出售、出租许多业主正在使用的地下车库。开发商的这一行为立即遭到小区业委会阻拦。并且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在小区内张贴公告,再三提醒业主“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不要将停车费用交给他人,更不要购买产权不明的车位。”
  一时间,早已习惯按时向物业公司缴纳停车费的业主非常困惑:为什么要向开发商缴纳费用?一个车位,竟然出现开发商和业委会(业委会委托物业公司代收停车费)两个卖家,这样的混乱场面让业主陷入了云里雾里。一段时间后,有人为避免麻烦,把地下车库使用费交给开发商,但更多人坚持只认业委会,继续把钱交给业委会。开发商出租出售地下车库车位的计划被迫搁置。
  


  于是,开发商将业委会及其聘请的物业公司告上法庭。原告认为,由于两个被告多次张贴公告,致使许多业主对购买原告正在销售或租赁的地下车位心存疑惑,导致销售和租赁业绩很差,原告希望被告能尽快消除这种影响,同时,原告声称,该小区3万多平方米地下车库车位所有权归原告所有.如何处置与两个被告无关。
  收到传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并不感到惊讶,他们认为,正是因为开发商在小区开发过程中,没有将车库车位的产权分割清晰,才导致小区地下车库车位权属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对此,早在2005年6月,由小区业委会、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共同召开了一次会议,当天的“会议纪要”记录中有这样的约定:车库车位产权争议搁置,由业委会统一管理,业委会委托物业公司对小区所有车库车位代收代缴停车费;即使在产权明晰之后,本小区的一切管理事务也必须按程序由业委会授权物业公司进行,不允许出现第三方擅自介入的情况。
  由于受到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阻拦,开发商迅速想出对策,在小区不断打电话、上门向业主推销地下车库车位,并在车位上安装地锁。部分已付该车位租赁费给物业公司的业主因此无法停车。
  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得知情况后,继续张贴公告,提醒业主不要向开发商缴纳车库车费使用费,并多次找开发商交涉,但均无结果。之前,小区停车一向井然有序,业主的车位费一直交给物业公司。今年2月10日入驻的物业公司证实,公司被业委会聘用后就一直延续着2005年“会议纪要”的约定和做法。
  矛盾在小区愈演愈烈,造成地下车库车位管理混乱。正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寻求对策之际,不意开发商将他们推上了公堂。
  5月10日,在法庭上,自认为被扰乱了生活和工作秩序的业委会、物业公司以及坚持自己是在合法经营的开发商,大家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由于案情复杂,法庭表示将择日宣判结果。
  
  主要法律关系
  
  开发商:原告,主张自己享有小区车库车位的产权。
  业委会及物业公司:被告,坚持与开发商之间的“会议纪要”,认为小区车库车位权属不清,具有对车库车位的管理权,开发商无权过问。
  业主:已缴纳停车费,由于车库车位产权不明,自身权益可能受侵害。
  矛盾焦点:矛盾焦点是车库所有权归属问题,也可以说是车库是否属于房屋共有建筑面积。
  
  律师说案
  
  开发商起诉被告“侵权”不妥
  开发商告二被告“侵权”不妥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如果车位属于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则车库的所有权归全体业主,业委会行使管理权是有法律依据的,不存在违法行为,侵权行为无法认定。如果说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没有把地下车库列入房屋共有建筑面积,没有向业主分摊建筑面积,地下车库产权应是归开发商。因此,开发商欲主张自己的权利正确,就必须向法庭举证,证明地下车库没有列入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对这事实,开发商光凭当初的房屋测量报告很难向业主说清楚。
  第二,2005年6月,由业委会召集开发商,物业公司三方召开的协调会,其最大成果就是达成了一个先由业委会统一管理,业委会委托物业公司对小区所有车库车位代收代缴停车费的会议纪要,这也足以证明,业主委是与开发商对地下车库有过事实协议,是取得了开发商的同意后进行的管理,而物业公司也是通过与业委会的委托合同进行的日常管理,双方并不存在违法行为,主观上也没有过错,很难认定是一种侵权行为,从这个角度看,业委会及物业公司也不构成侵权。
  
  车库车位产权如何确定
  
  原告开发商声称,该小区3万多平方米地下车库车位所有权归原告所有,如何处置与两个被告无关。
  但是该小区在2005年6月,曾由业主委召集开发商,物业公司三方开过一次协调会,对地下车库车位的权属问题是搁置另议,形成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按照《物权法》第33条规定:对权属不清的,应该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确权,待法院经过审理查明后,对有争议的地下车库或车位做出所有权归属判决。
  按照《物权法》第74条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除了相反的证据以外,归土地使用权人所有,据此可以推定车库车位产权归开发商所有。
  其次,也靠看车库车位是什么时候建的,如果是业主购买物业之前建成的,按照上述原则,产权还是归开发商。如果是业主购买物业以后建的,可以推定为车库产权归全体业主。
  第三,如果开发商对在建筑区划内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通过出售、附赠或出租等方式转让给业主,这些地下车位就不属于开发商了,产权则归业主所有。
  《物权法》实施之前,按照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等规范性文件规定,地下室是列入房屋共有建筑面积部分,由业主分摊了公摊面积,交付了费用,是共有共同部分,其所有权是全体业主。只有作为独立使用空间销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车棚才不计入公用建筑面积,业主没有分摊公摊面积,没有付钱,其所有权才属于开发商。
  因此,这些地下车位所有权争议的关键点是小区地下室是否列入了公用建筑面积,这需要看业主与开发商间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房屋测量报告书中,对此是否有明确规定。显然,正是因为小区车库车位产权不清,才发生了开发商诉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侵权的案件。
  
  业主是最大的受害者
  
  从本案看,开发商与业委会关于车库车位之争,已经触及到了小区每个业主的自身利益。
  随着开发商委托的经纪公司在小区不断打电话、上门向业主推销等活动频繁地出现,打破了整个小区的宁静,影响了业主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会给业主带来一笔车位费付两家的局面,或者面临因没有找到适合的债权主体,被真正的债权主体起诉的风险。如果业主要扭转这种局面,业主委就应主动站出来,代表全体业主向法院起诉,请求对这些地下车库确权,弄清楚地下室是不是公用建筑面积。
  开发商与业委会车库车位之争,可以说是立法的滞后或不完善造成的,也可以说是开发商与业主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约定不明,疏漏造成的,不管什么原因,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遗憾。这些问题,即将实施的《物权法》明确了对车位车库的立法宗旨,增加了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把关,预防纠纷,让消费者购买放心房。
  
  杨律师简介
  
  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杨健律师于2000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于2001年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律师资格委员会授予的全国律师资格。对外商投资、知识产权,房地产法律事务、婚姻家庭事务等领域有长期的法律实践与研究。杨健律师现为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金泰MINI、北纬40。等开盘热销,预示着新政下小户型正成为市场供应产品的主流,但是小户型社区该如何管理,开发商能否按照市场的区域特点提供适宜的户型产品,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2006年5月,《楼市》专题报道以“90平方米将成为户型主流”为题,对后市市场户型走向进行大胆预测。2006年6月“70%·90m2”政策出台,时隔一年后,市场走向再回归小户型路线!  据《楼市》市场研究部最新统计
期刊
6月14日,北京市司法局、市建设委员会宣布,由13名委员组成的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此次组建的调委会由专职人民调解员、律师及相关专业人士组成,将负责对北京市 物业管理纠纷调解情况进行调研,提出调解指导规则,指导疑难纠纷调解,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的研究和论证,同时,还将在市、区县、街乡、社区4级建立物业管理纠纷指导和调解组织体系,社区调解简单纠纷街乡调解复杂纠纷,区县调解重大疑难纠纷。
期刊
《楼市》市场研究部最新数据显示,自2002年北京市政府推出地铁5号线规划至今,地铁5号线长安街以南沿线房价上涨幅度达到164.44%,同比超过长安街以北56.72%。而与之对应的却是南城相对匮乏的整体配套,对此专家指出地铁5号线致使南北房价差距缩小已是不争事实,南城房价涨幅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房价透支严重。  6月19日,《楼市》记者走访北京地铁5号线施工单位——北京地铁建设公司时获悉,地铁5号线
期刊
随着新国展正式投入使用和临空经济带的建设,2008年中央别墅区内的高端公寓项目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根据伟业顾问统计数据显示,未来中央别墅区的商业物业面积将达到70万平方米。可以预期的商务氛围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势必带来大量的人流,为中央别墅区的高端公寓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在此背景下,坐落在温榆河畔的丽柏公寓,作为中央别墅区内稀有的精品酒店式服务公寓,依托成熟的“别墅生态环境”,以现代化的产品理念
期刊
犹如之前的“拐点”之争,地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几何,再一次引发人们的唇枪舌战。强震之后,全球顶级评级机构穆迪报告指出,灾区建筑成本上升,加上项目推迟,可能会加重房地产公司现金流压力。但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李嘉诚则认为,地震对业务影响甚微,宏观调控的步伐不会受地震影响。  目前,灾区的各项重建已提上日程。东汽总部已迁离至德阳,结束了其在汉旺42年的历史,有分析认为它的迁离拉开了
期刊
市区内区位较好的小户型楼盘,单价高的让购房者望而却步;郊区的小户型楼盘,完全在置业者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却因为交通不便和配套设施不全而无奈舍弃,倾向于自住的购买者在小户型面前遭遇置业尴尬。  工作四年,准备与男友在京城买小户型置业的某培训机构职员张小姐向记者反映,最近看过几处楼盘都不甚理想,市区内尤其接近中心区域的住房价格太高,而城郊的房子虽然价格能够接受,但交通不便,且住房品质普通,令其备感无奈
期刊
配合着温度日益升高的夏季,小户型近一段时间来炙手可热,步入了市场主流地位.甚至有的项目一开盘即抢售一空。小户型的热销引起了越来越多打算购房置业者对该类产品的关注。但在人们关注并产生一定购买欲望的同时,也有部分人萌生疑问:究竟小户型产品的主流地位走势如何?理想的小户型应该是怎样的?要如何选择合适居住或者投资的小户型?《楼市》记者特邀5位业内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建筑师、开发商一起探讨,给关注小户型市
期刊
2007年6月18日,建设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的法律法规不允许在集体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不允许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销售。“小产权房”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提醒购房人注意购买“小产权房”所存在的法律风险。  那么,“小产权房”存在着哪些法律风险?  1.由村委会印制颁发的产权证不合法,国家不予承认。当“小产权房”遇到产权争议时,产权拥有人的权益将得不到法律保护。  2.“小
期刊
6月18日建设部以新闻发布会的方式作出了“关于购买商品房的风险提示”,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条中关于最近新闻报道中多次提出的“小产权”房的购买风险提示。  关于按《房地产管理法》法律约定范围之内的商品房市场的管理本来就在建设部的法律授权管理范围之内。但遗憾的是《房地产管理法》只授以建设部管理城镇国有土地上的房地产开发及销售的权利,却没有授以建设部对非城镇国有土地——即集体土地上的房屋管理权。于是建设部
期刊
6月共有16个别墅项目进入京城市场,环比上涨25%。其中北京项目14个,外地项目2个;纯新盘别墅项目3个,其他多为老项目后期。    近郊别墅供应增加一倍    从供应的行政区域来看,6月别墅分布较为分散,城八区有6个项目入市,分别为金隅山墅、水郡长安三期、财富公馆二期、褐石二期、中体奥林匹克花园二期、亚运新新家园四期。本月城八区的别墅供应中,金隅山墅是唯一的纯新别墅项目,其建筑形式为联排、叠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