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有两个学习实力相当的同学,在中考的时候,一个是全市第一名,另一个是全市第五名。在整个高中期间,两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不相上下。临近高考,学校里频繁进行模拟考试,在一模、二模时,那个第一名的同学状况还可以,但到后来他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真正走到高考考场时,他的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了;而另一位同学,却是越战越勇,最终走进了北大。
大家都替那位经常考第一名的同学感到惋惜,认为是那几次模拟考试击垮了他,而走进北大的那位同学也在感慨,是最后那几次模拟考试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
模拟考试的初衷是什么?是让我们在心理上为迎接真正的高考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模拟考试,可以让自己适应考场气氛,适应考场形式,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学校在高考前为我们提供的模拟考试,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做一个全面评估,促使我們在高考前查漏补缺。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目光放在模拟考试的评分结果上,并以此分数高低论英雄且断定高考的成败的话,那模拟考试就完全失去了积极的意义。
在模拟考试考了一个好分数,或许你会兴奋不已,但如果忘了总结成功的经验,忘了还有一些缺漏需要弥补,那么你离下次的失败也就不远了。其实,任何考试都不过是在特定的某一天,以特定的方式测验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要对你个人人生价值做出评判,高考不是,模拟考试更不是。
每一次考试,同学们都不要有“啊,磨人的考试终于过去了”“这下我全完了”等消极的思想,你应该积极放眼于未来。
美国心理学家斯尼德进行了一项关于学习态度的研究,在研究中,他提出一个问题让人回答:“如果你原定的目标是80分,但一星期前发下来的试卷的成绩却只有60分,这项成绩将占学期总成绩的30%,你打算以后怎么办?”人们的回答差异很大,但可以分为3个层次:最乐观的学生打算更加努力,想出各种弥补的办法去达到目标;较为乐观的学生也打算想出一些方法加以补救,但实施方法、付诸行动的决心不够;悲观的学生则沉浸于分数中,放弃继续用功,并表现出颓废的样子。斯尼德还发现,学生的这种乐观性与他们未来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关联。特别是在智力相当的学生中,乐观性高的学生,其成绩往往远远高出乐观性低的学生。所以,如何正确对待模拟考试的分数,是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因素。
考试分数的高低受多种条件、因素影响,如命题动机、内容侧重、试题总量、试题难度以及自己的复习程度等。很多时候,分数并不能说明你的整个学习面貌。它仅仅是一个提示,提示你所学到的和没有学到的内容。在考试结束后,你要做的应该是对试卷进行认真分析、全面研读。如此一来,才可以使你更好地了解在以后的考试中该注意什么。
首先,你要评判在考试中,你是否遗漏了一些特别的知识点;是否有一些知识点你以前没有意识到应该掌握;是否犯了粗心的错误,比如忘记填写答案或者读错了考试要求,等等。准备几本考试笔记本,最好每一个学科都有一本,记录每一次考试中你需要注意和提醒自己的问题。如果试卷发下来,你发现,尽管试卷上分数很低,但没有了紧张的考试氛围,自己很多题都能够完全正确做答,那么,请相信:你已经掌握了知识。你需要做的事是制作一些提示卡片,上面写上积极的话并且经常练习说这些话,比如,“我会获得高分”“我喜欢考试”“时间足够”等。
然后,你应编制一个错题集,用来处理在考试中做错的题目。这个过程极为重要,通过这种方法查漏补缺,更充分地备战高考。
错题集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1.答错的题目;
2.出现错误的原因;
3.正确的解答方式;
4.应接受的教训。
对于自己做对的题目也要分析,主要是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不要满足于把题做对,因为即使把题目全做对了,你的答题水平还可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最后,你要树立一个信念:“没有失败,只有结果。”这一点对你也非常重要。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会害怕“失败”这个词,但每个人可能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我们想要一个结果,但得到的却是另一个结果。请记住,当事情发展的结局不是你所希望的结果时,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你得到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是你不断超越自己的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你把每一次失误都当作沉重的失败,这将是一种精神负担,是一种消极情绪,会影响你的生理状态、思维过程,进而影响你的精神状态,限制你的行为。实际上,成功最大的限制就是人们对失败的恐惧。
在《谁搬走了我的乳酪》一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会失败,那你会做些什么呢?”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你会怎样回答?
有两个学习实力相当的同学,在中考的时候,一个是全市第一名,另一个是全市第五名。在整个高中期间,两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不相上下。临近高考,学校里频繁进行模拟考试,在一模、二模时,那个第一名的同学状况还可以,但到后来他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真正走到高考考场时,他的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了;而另一位同学,却是越战越勇,最终走进了北大。
大家都替那位经常考第一名的同学感到惋惜,认为是那几次模拟考试击垮了他,而走进北大的那位同学也在感慨,是最后那几次模拟考试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
模拟考试的初衷是什么?是让我们在心理上为迎接真正的高考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模拟考试,可以让自己适应考场气氛,适应考场形式,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学校在高考前为我们提供的模拟考试,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做一个全面评估,促使我們在高考前查漏补缺。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目光放在模拟考试的评分结果上,并以此分数高低论英雄且断定高考的成败的话,那模拟考试就完全失去了积极的意义。
在模拟考试考了一个好分数,或许你会兴奋不已,但如果忘了总结成功的经验,忘了还有一些缺漏需要弥补,那么你离下次的失败也就不远了。其实,任何考试都不过是在特定的某一天,以特定的方式测验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要对你个人人生价值做出评判,高考不是,模拟考试更不是。
每一次考试,同学们都不要有“啊,磨人的考试终于过去了”“这下我全完了”等消极的思想,你应该积极放眼于未来。
美国心理学家斯尼德进行了一项关于学习态度的研究,在研究中,他提出一个问题让人回答:“如果你原定的目标是80分,但一星期前发下来的试卷的成绩却只有60分,这项成绩将占学期总成绩的30%,你打算以后怎么办?”人们的回答差异很大,但可以分为3个层次:最乐观的学生打算更加努力,想出各种弥补的办法去达到目标;较为乐观的学生也打算想出一些方法加以补救,但实施方法、付诸行动的决心不够;悲观的学生则沉浸于分数中,放弃继续用功,并表现出颓废的样子。斯尼德还发现,学生的这种乐观性与他们未来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关联。特别是在智力相当的学生中,乐观性高的学生,其成绩往往远远高出乐观性低的学生。所以,如何正确对待模拟考试的分数,是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因素。
考试分数的高低受多种条件、因素影响,如命题动机、内容侧重、试题总量、试题难度以及自己的复习程度等。很多时候,分数并不能说明你的整个学习面貌。它仅仅是一个提示,提示你所学到的和没有学到的内容。在考试结束后,你要做的应该是对试卷进行认真分析、全面研读。如此一来,才可以使你更好地了解在以后的考试中该注意什么。
首先,你要评判在考试中,你是否遗漏了一些特别的知识点;是否有一些知识点你以前没有意识到应该掌握;是否犯了粗心的错误,比如忘记填写答案或者读错了考试要求,等等。准备几本考试笔记本,最好每一个学科都有一本,记录每一次考试中你需要注意和提醒自己的问题。如果试卷发下来,你发现,尽管试卷上分数很低,但没有了紧张的考试氛围,自己很多题都能够完全正确做答,那么,请相信:你已经掌握了知识。你需要做的事是制作一些提示卡片,上面写上积极的话并且经常练习说这些话,比如,“我会获得高分”“我喜欢考试”“时间足够”等。
然后,你应编制一个错题集,用来处理在考试中做错的题目。这个过程极为重要,通过这种方法查漏补缺,更充分地备战高考。
错题集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1.答错的题目;
2.出现错误的原因;
3.正确的解答方式;
4.应接受的教训。
对于自己做对的题目也要分析,主要是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不要满足于把题做对,因为即使把题目全做对了,你的答题水平还可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最后,你要树立一个信念:“没有失败,只有结果。”这一点对你也非常重要。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会害怕“失败”这个词,但每个人可能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我们想要一个结果,但得到的却是另一个结果。请记住,当事情发展的结局不是你所希望的结果时,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你得到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是你不断超越自己的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你把每一次失误都当作沉重的失败,这将是一种精神负担,是一种消极情绪,会影响你的生理状态、思维过程,进而影响你的精神状态,限制你的行为。实际上,成功最大的限制就是人们对失败的恐惧。
在《谁搬走了我的乳酪》一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会失败,那你会做些什么呢?”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你会怎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