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措施。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技术课程,可以增强青少年的科技和劳动意识,从小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爱劳动、会劳动的思想和习惯,全方位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兴趣和利用实践是较好地开展中学劳技课的双刃剑。”在劳技课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起热爱劳动的思想,充分发挥出潜能,激起劳动创造的欲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技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劳技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通过利用学生的求趣、求疑、求新和求动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乐学好学。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有多种,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劳技知识趣味化,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去实践,并使之在学习、实践中体会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一位成功的劳技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培智学生对劳技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对技能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劳动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包含技术知识和技能,还包含技术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健康发展的信息。教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容量,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把握教材实质的同时,应当创造性地“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梳理施教的顺序;也可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设计更适合校本的教学载体,灵活地组织教学。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充分体现技术活动应包括设计、制作到评价等动手动脑的全过程,避免过多地偏重机械的技能训练和单一的制作内容。教学内容还要注意发挥劳动技术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关注学生在探究、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所生成的问题,注意从中及时吸取与教学目标相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根据本学科贴近学生生活和生产实际的特点,要注意发掘和运用生活中相关的的技术问题,精心选择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探究兴趣的题材,作为创设情景、设问或习作的教学资源,并兼顾不同个性特长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适时、适当地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
正确处理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正确处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关系;重视简易材料、手工工具和现代机械在基础技术实践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搭配相关的内容,以实现教学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劳技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滴水,你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老师在课堂上能够随时随地做出一些学生喜欢的点心模型。能够列数各种菜肴、点心、饮料等的名称及做法。能够根据学生的想象做出各种色、香、味具全的菜肴。做一个学生心目中无数不能的老师,这样学生才能更尊敬你,也能尊重你传授的知识,而劳技课教师的匮乏和素质不高成为劳技课教学实效差的一个主要内在因素。我认为,除了教师应具备的共同素质外,一个农村中小学的劳技课教师,应该具有一些特殊素质。首先是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素质,作为一名中学劳技课教师,必须树立起坚定的热爱农村,立志扎根农村干教育的思想,这是上好劳技课的最根本保证。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农村学校,重视升学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重视对所谓主要学科的教师培养,轻视对劳技课等非中高考学科教师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劳技教师必须深入社会,广泛接触农村群众,做他们的忠实朋友,全面了解农村的历史和现状,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增进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之情,与他们同甘共苦。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用爱业、敬业和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行动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为学生做出榜样。其实要有丰富的专业只是,既驾驭教材的能力,现行劳技课教材,属板块式结构,涉及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等诸多内容。教师不仅要熟悉这些内容,而且要切实掌握它,熟练地驾驭它。和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的能力,劳技课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时代性特点和地方性差异。教师应该对统编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和再制作形成适合学校发展的校本教材。这几年来我们根据本地的资源条件,自编了《人参栽培技术》、《长白山药用植物栽培》、《剪纸艺术》等补充教材,使学生通过劳技课学到一些农村实用技术。由于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关联,有些内容还与季节有关,为了便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我们调整教学内容体系中不尽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根据季节和相关学科教学进度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统筹安排。最主要的就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把劳技课内容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其他各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口如,利用生物课所学知识,使学生掌握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直接运用到生产和生活实践当中。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按部就班的去讲授新知识,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组织合理、有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改变单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被动跟着做”的状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整个教学活动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技术活动的机会,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技术的兴趣和欲望,引导他们在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亲历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获得广泛的技术使用和决策的经验。中学劳动技术课的一大特点,就是精讲多练,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练习的机会很多,占的时间比例也很高,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愚蠢和枯燥的劳作与没有意义的、二不需要思想的劳作”,进行有思想、有创造性的劳动。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来思考,发挥,那么怎么样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呢?首先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手吧手”教的观念,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通过讨论、研究、交流和动手实践尝试,让学生切身体会失败(也是一次经验和积累)和感受成功的喜悦,这种直接的体验和从教师那儿“拷贝”到的知识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绝不能包办代替。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方法外,可留下很大的空间给学生自己来创造,来发挥。例如七年级一节工艺课,内容是《十字绣》,我引导学生绣好以后是否还能在装饰出其他的内容呢?接下来 ,学生非常活跃,有的再绣自己的名字,有的再给图案装裱一下配上镜框或者绣上花边,有的还吧图案剪下绣到自己的衣服上……总之,虽然都是十字绣,但最终同学们手中的十字绣却各不相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要介绍自己别出心裁的构思,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起来了 ,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以上是我对中学劳动技术课的一点浅显看法,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批评,长期以来,劳动技术课教学实效性较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人们只从理论上认识劳动技术课的重要,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的削弱它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一线劳技老师,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开动脑筋,大胆创新,不断提高中学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技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劳技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通过利用学生的求趣、求疑、求新和求动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乐学好学。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有多种,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劳技知识趣味化,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去实践,并使之在学习、实践中体会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一位成功的劳技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培智学生对劳技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对技能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劳动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包含技术知识和技能,还包含技术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健康发展的信息。教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容量,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把握教材实质的同时,应当创造性地“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梳理施教的顺序;也可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设计更适合校本的教学载体,灵活地组织教学。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充分体现技术活动应包括设计、制作到评价等动手动脑的全过程,避免过多地偏重机械的技能训练和单一的制作内容。教学内容还要注意发挥劳动技术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关注学生在探究、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所生成的问题,注意从中及时吸取与教学目标相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根据本学科贴近学生生活和生产实际的特点,要注意发掘和运用生活中相关的的技术问题,精心选择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探究兴趣的题材,作为创设情景、设问或习作的教学资源,并兼顾不同个性特长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适时、适当地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
正确处理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正确处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关系;重视简易材料、手工工具和现代机械在基础技术实践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搭配相关的内容,以实现教学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劳技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滴水,你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老师在课堂上能够随时随地做出一些学生喜欢的点心模型。能够列数各种菜肴、点心、饮料等的名称及做法。能够根据学生的想象做出各种色、香、味具全的菜肴。做一个学生心目中无数不能的老师,这样学生才能更尊敬你,也能尊重你传授的知识,而劳技课教师的匮乏和素质不高成为劳技课教学实效差的一个主要内在因素。我认为,除了教师应具备的共同素质外,一个农村中小学的劳技课教师,应该具有一些特殊素质。首先是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素质,作为一名中学劳技课教师,必须树立起坚定的热爱农村,立志扎根农村干教育的思想,这是上好劳技课的最根本保证。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农村学校,重视升学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重视对所谓主要学科的教师培养,轻视对劳技课等非中高考学科教师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劳技教师必须深入社会,广泛接触农村群众,做他们的忠实朋友,全面了解农村的历史和现状,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增进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之情,与他们同甘共苦。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用爱业、敬业和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行动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为学生做出榜样。其实要有丰富的专业只是,既驾驭教材的能力,现行劳技课教材,属板块式结构,涉及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等诸多内容。教师不仅要熟悉这些内容,而且要切实掌握它,熟练地驾驭它。和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的能力,劳技课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时代性特点和地方性差异。教师应该对统编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和再制作形成适合学校发展的校本教材。这几年来我们根据本地的资源条件,自编了《人参栽培技术》、《长白山药用植物栽培》、《剪纸艺术》等补充教材,使学生通过劳技课学到一些农村实用技术。由于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关联,有些内容还与季节有关,为了便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我们调整教学内容体系中不尽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根据季节和相关学科教学进度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统筹安排。最主要的就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把劳技课内容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其他各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口如,利用生物课所学知识,使学生掌握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直接运用到生产和生活实践当中。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按部就班的去讲授新知识,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组织合理、有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改变单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被动跟着做”的状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整个教学活动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技术活动的机会,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技术的兴趣和欲望,引导他们在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亲历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获得广泛的技术使用和决策的经验。中学劳动技术课的一大特点,就是精讲多练,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练习的机会很多,占的时间比例也很高,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愚蠢和枯燥的劳作与没有意义的、二不需要思想的劳作”,进行有思想、有创造性的劳动。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来思考,发挥,那么怎么样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呢?首先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手吧手”教的观念,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通过讨论、研究、交流和动手实践尝试,让学生切身体会失败(也是一次经验和积累)和感受成功的喜悦,这种直接的体验和从教师那儿“拷贝”到的知识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绝不能包办代替。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方法外,可留下很大的空间给学生自己来创造,来发挥。例如七年级一节工艺课,内容是《十字绣》,我引导学生绣好以后是否还能在装饰出其他的内容呢?接下来 ,学生非常活跃,有的再绣自己的名字,有的再给图案装裱一下配上镜框或者绣上花边,有的还吧图案剪下绣到自己的衣服上……总之,虽然都是十字绣,但最终同学们手中的十字绣却各不相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要介绍自己别出心裁的构思,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起来了 ,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以上是我对中学劳动技术课的一点浅显看法,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批评,长期以来,劳动技术课教学实效性较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人们只从理论上认识劳动技术课的重要,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的削弱它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一线劳技老师,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开动脑筋,大胆创新,不断提高中学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