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说如今的孩子没有爱国主义精神?大灾面前,孩子们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乐观主义精神一次次感动得我们泪流不止——
大灾面前,孩子们的表现堪称英雄
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12岁的陈浩静静地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双腿和右手打上了厚厚的石膏,胸前满是心电图监护仪的胶贴。20多个小时之前,他还是个活蹦乱跳的六年级学生。2008年5月12日的强震震倒了学校升旗台后的高墙,他被压在了瓦砾之中。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父亲陈强说。
陈浩是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的学生。12日下午2时许,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而温江距离震中仅有55公里。
“我和班上的同学正在上课。突然两层的教学楼开始猛烈摇晃起来,我们都赶忙往楼下跑。”跑下了楼梯,穿过了楼边升旗台的他很快就到了安全地带。可转头一望,他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想也没多想的他转头跑去,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不幸的事发生了:三四米高的砖墙哗啦一下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而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
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肺挫伤和肺出血,医生给陈浩的伤下了定语——“严重”。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坚强的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在昏睡中,妈妈抓住他突然扬起的双手,只听他呢喃:“我抓住她了。”
“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这样做的。因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陈浩的语气很平静。在家中,由于父母多在外跑货物运输,他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年少,却显得异常懂事。
两个素不相识女孩用“生死对话”战胜死神
“她还活着吗?她在哪儿,我想见她。”地震过后,当官兵们花费无数心血刨掉了压在她身上的一片片钢筋水泥残垣将她救出时,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二·二班的女生蒋德佳首先念念不忘初三·一班的女生廖丽。
当医生给她输上药水后,蒋德佳哽咽着不停地问老师:“廖丽呢?”蒋德佳说,“事发时,我只觉得一阵地动山摇,想往楼上跑,结果没跑几步,整个楼都垮了。”她在听见同学们的一阵阵惊慌的尖叫声后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白天已变成黑夜,浑身痛得要命,她想起身,但却被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压住,难以动弹。在饥寒交迫中,一身伤的她好几次想入睡,但废墟上方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再疼也要忍住,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过来怎么办?”同样被碎石压着的女孩告诉她,自己名叫廖丽,是初三年级学生,她和她虽不相识,但听到她的呻吟声后,担心她在疲倦中不小心睡着丢了命,就鼓励她要坚强地活下去。
为赢得生机,原本不相识的两个女孩在废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劲,最终为官兵叔叔的救助赢得了时间。廖丽先被救出,接着蒋德佳也被救。蒋德佳说:“我们经过生与死考验结下的情谊,将一生无法忘却。”
废墟里她还在读书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让陈全红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让听者无不流泪,陈全红老师一下子搂住邓清清,泪流满面地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比什么都好。”
17岁少年地震中返回教室救人被埋40小时终获救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的学生晏鹏本来已经被甩出了教室,但他又返回教室,想救困在里面的其他同学。然而,在他进入教室后,楼房突然垮塌,17岁的晏鹏被埋在了废墟中。
5月14日,武警官兵经过几小时的拼搏,移开两层楼房废墟,救出被埋在下面40多个小时的北川中学高一年级9班学生晏鹏。
北川孩子回忆:逃出同学又返回救人
他们三人分别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中学高一学生刘怡雪(女)和高三学生白琳(女)、陈兵(男)。在采访现场,刘怡雪现场回忆了地震当时的情景。“我们当时正在多媒体教室上美术课,我坐在第二排,刚刚上课10分钟,就感觉所有的电脑、电线都在摇。”当时他们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往外逃,老师喊着让大家躲在桌子下面并要他们保持镇静。“我们都抱着头躲在桌下,有些人的前胸被桌子压着,后背又被墙压着,不少女生都哭了,我感到全身发抖。”她这样说。
他们告诉记者,躲在桌下时,很多人都在第一时间掏出手机看信号,还借助手机的一点点亮光照亮周围的环境。“我们不停地叫着其他人的名字,一遍遍地问老师,你还好吗?”
他们说,当时有些男生就用手刨土,但担心被教室的电线电死不敢乱动,有些女生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来彼此打气。“我们说不要唱,要保持体力,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刘怡雪说。
陈兵说,地震后,他们所在楼的一、二层都陷入了地下,高三年级所在的三层变成了一层。他最难忘的是很多高三的学生在自己逃出大楼后得知很多初中、高中低年级同学和一些女老师被埋在里面,又马上返回楼内救人。
据他们说,当时很多同学的手和身体都被压出了血,他们被救出时,是趴着被拖出去的。“后面的人拉着前面人的衣服。”他们说,被救出时第一眼看到了自己的老师,很多被困在里面没哭的同学一下子也忍不住大哭起来。
获救后,当被问及最感谢的人是谁时,三个人异口同声表示是温家宝总理。“当我们觉得没有了家,没有了父母,已经没有任何希望时,他出现在我们眼前。”刘怡雪说,温总理拉着我们的手告诉我们,党和政府会关心我们,不会不管大家。并要我们好好地活下去。
被埋76小时孩子脸上的笑容令人流泪
5月15日,绵竹市汉旺镇,一个救援队员大声地喊着:“担架!”“担架!”医护人员迅速冲上了废墟。一个穿着黑色运动服的孩子,戴着口罩和安全帽,被救援队员抱了出来。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孩子的脸色虽然并不是太好,但是却显得十分的镇定。从他的双眼里,露出了一丝的好奇,他用这样的眼光看向记者的镜头,看向身边的救援队员和围观群众。本来已经沉寂的现场在这个时候爆发出了一阵阵掌声。
然而,更让人惊讶的事发生在孩子被抬下废墟的过程中。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男孩,脸上竟然露出了微微的笑容,同时,他的一只手抬了起来,冲在场的所有人挥手!在场的一个外国女摄影师眼里含满泪花,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单词:miracle(奇迹)。
这个名叫曹健强的东汽中学高二年级的男孩子,在被埋76小时之后,用他的微笑对着死神挥了挥手,说了一声:“No!”他用坚强的毅力向世人证明了,即便是在如此危险和艰难的环境下,坚持和乐观是多么有力的精神支柱。
13岁少女舍身救人自己却被埋3天
5月12日14时28分,木鱼中学二层宿舍房屋摇晃,小翠青起床大喊:“地震了。”孩子们午睡睡得沉,没有人反应。
房间里一共住着19个孩子,小翠青起身一个一个地拽衣服,很多孩子惊慌中跑出宿舍,而翠青继续喊人。在她唤醒最后一个孩子准备往外跑时,宿舍楼塌了。
她和三个孩子一起在废墟中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当时,她身边已经死去了两个孩子。
“要沉着,要坚强。一定要活着。”翠青说完这话就开始跟他们聊天。除了对话,翠青留给自己的任务是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手和脚。身上只有右手有感觉,左手和腿都不知道放在哪儿。一只手四处摸,摸到另外一只手,仔细摸,感觉像是自己的左手。
等到救护队员发现她时,她已经被埋在土里50个小时。在这50个小时里,左手和腿始终没有感觉。
获救后她对别人说,她想读大学,当警察。问她为啥要这样?她说,警察是救人的人。
这时,她还不知道,她的右腿小腿已经被大夫截掉了。
懂事的孩子让救援队员热泪盈眶
朱云能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支援者之一。“叔叔,我在。”14日14时,他在曲山小学的废墟前呼喊时,一个微弱的童声传进了他的耳朵。“快,这边有小孩儿的声音。”朱云能马上找到了救援队员。在撬棍、铁锹都无济于事之后,救援队员动用液压组合破拆器,在楼层中撑开一条缝隙,随后救援队员们发现,一名男孩浑身是血,躺在几名孩子的尸体上。就在大家将救援的手伸向他时,孩子却坚决地说:“叔叔,我不慌,你先救他们吧。”
“这孩子太懂事了。”一句话让救援队员热泪盈眶。随后,队员们在旁边的隔层中发现了十多名被困孩子。几个小时后,直到其余孩子全被救出,男孩才最后一个钻出废墟。
被全家人、全社会精心呵护的孩子们为什么能在大灾面前表现得这么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乐观自信呢?
因为,曾经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关键时刻,爱国主义精神就会在他们身上开花、结果,绽放出奇异的光芒。
因为,同在危难时刻,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家长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没有苟且偷生,老师、家长的牺牲精神也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危急时刻,老师们用生命护佑学生
我们在赞美孩子们英勇壮举的同时,更敬慕在灾难来临时,舍身救孩子的老师们,他们用生命给孩子上了爱的最后一课。
家人丧生不见最后一面校长坚守救助一线
“一个、两个、三个……”在施救现场,一个削瘦憔悴的中年男子坚守在最前沿,每当有学生被施救人员从废墟里抬出时,不管生死他都要上去仔细地看上一眼,念着他们的名字。他,就是蓥华镇中学的老校长康玉龙。
“看着他们这样,我真是……”说着说着康校长像个孩子似地哭了起来。
老师们透露,在这次地震中,校长的岳父因房屋垮塌丧生。听到这一消息时,康校长正忙着在学校参与救助学生,他当时只是愣了一下,擦了一下眼泪,说了声“知道了”,然后又继续全身心地投入救助学生的工作中。他告诉记者,“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没有救出来,我就不会撤离现场!”
映秀小学校长毅然选择救学生
地震发生时,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正在学校办公室办公,他从三楼跑到下面。他发现:教学楼倒塌,埋着上百名小学生;教师宿舍楼也倒塌,里面埋着他的母亲和爱人。两边都是需要解救的亲人,他毅然选择了救学生!
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救了四个学生
德阳市东汽中学老师谭千秋,在教学楼倒塌之际,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用这双曾传播过无数知识的手臂,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而他却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学生。
老师冲上危楼救学生 自己不幸遇难
5月12日下午2时,第一节课是吴忠洪老师的英语课。
正在上课的时候,地板剧烈地摇动了起来,门窗“哐哐哐”地发出了巨响,桌面上的文具被狠狠地甩了出去。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孩子们,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剧烈抖动,一下子全傻了。“同学们,快跑!快点下楼,地震了!”吴老师扯着嗓子吼道。
29个孩子立即起身夺路而逃,仓促间,坐在最后两排的白艳霞、付瑶、林霞看见离教室门最近的吴老师牢牢地将摇晃得很厉害的门框扳住,引导同学疏散。
“快跑呀,林霞!”陷入巨大恐惧中的林霞,被吴老师狠狠一推,将她从教室推向了楼道。而吴老师紧紧护在她和同学的身后,直到跑到三楼。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付瑶回头看见,将大家安全送出教室的吴老师,转身逆着人群朝四楼跑上去。后来才知道,还有两名学生因为恐惧仍滞留在教室里。
一路呼叫狂奔,身后的墙面一路垮落,林霞、付瑶等人跑到二楼时,发现一楼的楼梯已经崩塌没有出路,几名同学急中生智,从二楼教室外的平台上跳了下去。
幸运的是,与死亡的赛跑,她们胜利了。更为幸运的是,在崇州市怀远中学教学楼上课的700余名师生安然无恙。
然而,学生生命的守护神——吴老师,以及另外三名来不及跑出的孩子,却永远地留在了废墟中。
吴楠,吴老师的儿子,今年刚刚17岁。三天的时间,让这个青涩的小伙子一下长大了许多。从今以后,他瘦弱的肩头将撑起这个少了“顶梁柱”的家庭。记者问他:“爸爸丢下你和妈妈,你怨他吗?”“不怨!”表情哀伤的吴楠咬咬嘴唇,坚定地吐出了这两个字。“爸爸一直都很爱他的学生。他的学生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吴楠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吴楠紧紧扶着还未从伤痛中走出的母亲。虽然两人并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但是他不断用眼神和手势安慰着妈妈。他在心中暗下决心:我要好好照顾妈妈,一定完成爸爸未尽的事业,明年考取大学,今后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优秀教师。
教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
“救妈妈!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号哭,双手死死抓住抱着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都流了出来。
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
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教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
这是映秀镇小学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住了生命之门。
教师张辉兵生死关头,救的是学生
“出来了,出来了……”废墟中出现了一位遇难者遗体。一旁焦急等候的人们立即认出,这正是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张辉兵老师。“快看,他的两只手臂,都指向了逃生大门的方向……”参与营救的红白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地震发生之时,张辉兵老师正在二楼的讲台上,距离房门只有一步之遥。发现地震之后,张老师立即叫孩子们往外跑,并用双手推开房门,将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往外推。等十来个同学跑出一楼之后,整幢教学楼就塌了下来,张老师被压在了房门之下。
接受记者采访时,孟校长含着泪,掰着指头说:30岁的中学物理老师张辉兵,孩子才4岁多,救出十多名孩子后牺牲;27岁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王周明,孩子刚刚1岁,救出十多名孩子后牺牲……
教师汤宏生命的最后姿势
四川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坍塌,师生伤亡严重。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在生死一刻的最后选择令人感佩和动容。这是一名20出头的年轻教师,家里的孩子刚刚六七个月大。地震发生时,他所教的班级位于一楼,完全可以逃脱,但他却选择留下来救护孩子。汤老师最后的姿势定格成了这样的画面——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却在瓦砾中牺牲了。
教师苟晓超舍己救人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24岁的教师苟晓超,一如往常地在三楼教室里给学生上课。突然,整栋教学楼开始晃动、颤抖。他几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学们,赶快跑!”几乎同时,他冲到阳台上,大声呼叫其他班的老师和学生。
大部分学生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苟晓超一边喊“快跑,危险,快,快……”一边迅速抱起一名学生往楼下冲。到了楼下,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返身冲上三楼。他又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去……
当他再一次冲到三楼,再一次抱起两名学生,再一次向楼下冲去时,顶楼轰然倒塌。被苟晓超抱下楼去的学生得救了。然而,苟晓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砖块砸断双腿,胸部也受了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因伤势过重,刚刚结婚的苟晓超在被送往县医院的途中轻轻地闭上了双眼。
在教学楼坍塌之际,在生死考验面前,一个个平时默默无闻的老师,没有丝毫的犹豫,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对学生最深挚的爱,其中闪现出的人性光辉,足以穿透那几秒钟的灾难阴影。我们可以说,老师保护学生是责任所在,是义务使然,是无法推卸的职责,但是在那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在那生死时速的危急之中,如果有些许自私的闪念,如果有丝毫的胆怯,都足以让人选择逃避。责任,是壮烈的一个理由;义务,是又一个理由;而人性、关爱,存于一个师者心目中无比崇高的道德良知,却是永恒的,它才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最有力量的精神支点。
危急时刻,父母用舍己为人诠释爱
每一个孩子都是其家长的作品,优秀的孩子背后,必然站着一个优秀的家长。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优秀的家长也在向孩子传递着“孩子,我爱你!”的信息。所以,我们赞美孩子,也应该赞美他们身后的家长。
没有救出自己的女儿就去救别人的子女
大震后的第一波余震还未结束,男孩李枫的父亲就冲上废墟,掏啊掏,掏得十指鲜血淋淋。另一位孩子的家长,在看到了自己女儿的遗体后,含泪与幸存的老师一起搜救其他孩子……
别的孩子好救就去救他们吧
“这里还有一个。”一个母亲跪着,不停地哭喊着:“毛头,毛头。”救援队员赶紧跑过去。她的孩子被埋着,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脑袋。母亲徒劳地用手去扒那压在孩子身上的墙块,哭着喊救命。救援队员找来液压剪、扩张器、顶杆,找准着力点以免伤到孩子。但是,墙块太多太重,救援队员费了好大的劲,只能撬开一点点。母亲看是这样,对救援队员说:“你们已经尽力了,孩子埋得太深,难救,那边还有许多孩子,你们快去救他们吧。”
这是一个在废墟里苦苦守候了50多个小时的母亲说出的话。她的喉咙因为焦急、呼喊已经嘶哑。她看到更多的孩子需要救助,可能比她的孩子容易救些,她忍着内心的剧痛,宁愿放弃自己孩子的生命而挽救更多的孩子。
他救出了一百多个孩子唯独没有救出自己的孩子
北川县的一名警察,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中救孩子,他救出了一百多名孩子,却没有救出自己的孩子。后来,当自己15岁的孩子被挖出的时候,孩子和他已经是阴阳两个世界。这名警察父亲曾一度昏厥过去,但摸着手中的枪,他又重新站了起来,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中……
爱国主义颂歌世代传唱
小时候,老师、家长经常给孩子们讲雷锋、王杰、刘胡兰、邱少云、罗盛教、董存瑞、龙梅、玉荣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长大后,这些英雄人物的名字虽然不再常常被孩子们提起,但是,这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已经深入孩子们的骨髓。在关键时刻,在危难之中,尘封已久的记忆又将重新被唤起,爱国情结将成为他们战胜困难,战胜灾难,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
所以,我们要说,过去的英雄人物不该被我们这个时代忘记;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该被抛弃;爱国主义教育永不过时;爱国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
平时,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爱生活,爱学习,爱人民;关键时刻,爱国主义教育会使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先人后己,舍己救人,克服艰难险阻,夺取最后的胜利。
虽然,地震只有短短的几分几秒,但是,危难时刻最能锻炼人,考验人。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的孩子、老师、家长都经受住了考验,在灾害来临时,他们舍己救人的壮举堪比英雄,闪现了人性的光辉。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的民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教育我们的孩子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民族的优良精神。爱国主义,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家宝,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大灾面前,孩子们的表现堪称英雄
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12岁的陈浩静静地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双腿和右手打上了厚厚的石膏,胸前满是心电图监护仪的胶贴。20多个小时之前,他还是个活蹦乱跳的六年级学生。2008年5月12日的强震震倒了学校升旗台后的高墙,他被压在了瓦砾之中。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父亲陈强说。
陈浩是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的学生。12日下午2时许,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而温江距离震中仅有55公里。
“我和班上的同学正在上课。突然两层的教学楼开始猛烈摇晃起来,我们都赶忙往楼下跑。”跑下了楼梯,穿过了楼边升旗台的他很快就到了安全地带。可转头一望,他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想也没多想的他转头跑去,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不幸的事发生了:三四米高的砖墙哗啦一下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而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
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肺挫伤和肺出血,医生给陈浩的伤下了定语——“严重”。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坚强的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在昏睡中,妈妈抓住他突然扬起的双手,只听他呢喃:“我抓住她了。”
“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这样做的。因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陈浩的语气很平静。在家中,由于父母多在外跑货物运输,他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年少,却显得异常懂事。
两个素不相识女孩用“生死对话”战胜死神
“她还活着吗?她在哪儿,我想见她。”地震过后,当官兵们花费无数心血刨掉了压在她身上的一片片钢筋水泥残垣将她救出时,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二·二班的女生蒋德佳首先念念不忘初三·一班的女生廖丽。
当医生给她输上药水后,蒋德佳哽咽着不停地问老师:“廖丽呢?”蒋德佳说,“事发时,我只觉得一阵地动山摇,想往楼上跑,结果没跑几步,整个楼都垮了。”她在听见同学们的一阵阵惊慌的尖叫声后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白天已变成黑夜,浑身痛得要命,她想起身,但却被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压住,难以动弹。在饥寒交迫中,一身伤的她好几次想入睡,但废墟上方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再疼也要忍住,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过来怎么办?”同样被碎石压着的女孩告诉她,自己名叫廖丽,是初三年级学生,她和她虽不相识,但听到她的呻吟声后,担心她在疲倦中不小心睡着丢了命,就鼓励她要坚强地活下去。
为赢得生机,原本不相识的两个女孩在废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劲,最终为官兵叔叔的救助赢得了时间。廖丽先被救出,接着蒋德佳也被救。蒋德佳说:“我们经过生与死考验结下的情谊,将一生无法忘却。”
废墟里她还在读书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让陈全红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让听者无不流泪,陈全红老师一下子搂住邓清清,泪流满面地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比什么都好。”
17岁少年地震中返回教室救人被埋40小时终获救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的学生晏鹏本来已经被甩出了教室,但他又返回教室,想救困在里面的其他同学。然而,在他进入教室后,楼房突然垮塌,17岁的晏鹏被埋在了废墟中。
5月14日,武警官兵经过几小时的拼搏,移开两层楼房废墟,救出被埋在下面40多个小时的北川中学高一年级9班学生晏鹏。
北川孩子回忆:逃出同学又返回救人
他们三人分别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中学高一学生刘怡雪(女)和高三学生白琳(女)、陈兵(男)。在采访现场,刘怡雪现场回忆了地震当时的情景。“我们当时正在多媒体教室上美术课,我坐在第二排,刚刚上课10分钟,就感觉所有的电脑、电线都在摇。”当时他们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往外逃,老师喊着让大家躲在桌子下面并要他们保持镇静。“我们都抱着头躲在桌下,有些人的前胸被桌子压着,后背又被墙压着,不少女生都哭了,我感到全身发抖。”她这样说。
他们告诉记者,躲在桌下时,很多人都在第一时间掏出手机看信号,还借助手机的一点点亮光照亮周围的环境。“我们不停地叫着其他人的名字,一遍遍地问老师,你还好吗?”
他们说,当时有些男生就用手刨土,但担心被教室的电线电死不敢乱动,有些女生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来彼此打气。“我们说不要唱,要保持体力,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刘怡雪说。
陈兵说,地震后,他们所在楼的一、二层都陷入了地下,高三年级所在的三层变成了一层。他最难忘的是很多高三的学生在自己逃出大楼后得知很多初中、高中低年级同学和一些女老师被埋在里面,又马上返回楼内救人。
据他们说,当时很多同学的手和身体都被压出了血,他们被救出时,是趴着被拖出去的。“后面的人拉着前面人的衣服。”他们说,被救出时第一眼看到了自己的老师,很多被困在里面没哭的同学一下子也忍不住大哭起来。
获救后,当被问及最感谢的人是谁时,三个人异口同声表示是温家宝总理。“当我们觉得没有了家,没有了父母,已经没有任何希望时,他出现在我们眼前。”刘怡雪说,温总理拉着我们的手告诉我们,党和政府会关心我们,不会不管大家。并要我们好好地活下去。
被埋76小时孩子脸上的笑容令人流泪
5月15日,绵竹市汉旺镇,一个救援队员大声地喊着:“担架!”“担架!”医护人员迅速冲上了废墟。一个穿着黑色运动服的孩子,戴着口罩和安全帽,被救援队员抱了出来。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孩子的脸色虽然并不是太好,但是却显得十分的镇定。从他的双眼里,露出了一丝的好奇,他用这样的眼光看向记者的镜头,看向身边的救援队员和围观群众。本来已经沉寂的现场在这个时候爆发出了一阵阵掌声。
然而,更让人惊讶的事发生在孩子被抬下废墟的过程中。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男孩,脸上竟然露出了微微的笑容,同时,他的一只手抬了起来,冲在场的所有人挥手!在场的一个外国女摄影师眼里含满泪花,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单词:miracle(奇迹)。
这个名叫曹健强的东汽中学高二年级的男孩子,在被埋76小时之后,用他的微笑对着死神挥了挥手,说了一声:“No!”他用坚强的毅力向世人证明了,即便是在如此危险和艰难的环境下,坚持和乐观是多么有力的精神支柱。
13岁少女舍身救人自己却被埋3天
5月12日14时28分,木鱼中学二层宿舍房屋摇晃,小翠青起床大喊:“地震了。”孩子们午睡睡得沉,没有人反应。
房间里一共住着19个孩子,小翠青起身一个一个地拽衣服,很多孩子惊慌中跑出宿舍,而翠青继续喊人。在她唤醒最后一个孩子准备往外跑时,宿舍楼塌了。
她和三个孩子一起在废墟中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当时,她身边已经死去了两个孩子。
“要沉着,要坚强。一定要活着。”翠青说完这话就开始跟他们聊天。除了对话,翠青留给自己的任务是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手和脚。身上只有右手有感觉,左手和腿都不知道放在哪儿。一只手四处摸,摸到另外一只手,仔细摸,感觉像是自己的左手。
等到救护队员发现她时,她已经被埋在土里50个小时。在这50个小时里,左手和腿始终没有感觉。
获救后她对别人说,她想读大学,当警察。问她为啥要这样?她说,警察是救人的人。
这时,她还不知道,她的右腿小腿已经被大夫截掉了。
懂事的孩子让救援队员热泪盈眶
朱云能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支援者之一。“叔叔,我在。”14日14时,他在曲山小学的废墟前呼喊时,一个微弱的童声传进了他的耳朵。“快,这边有小孩儿的声音。”朱云能马上找到了救援队员。在撬棍、铁锹都无济于事之后,救援队员动用液压组合破拆器,在楼层中撑开一条缝隙,随后救援队员们发现,一名男孩浑身是血,躺在几名孩子的尸体上。就在大家将救援的手伸向他时,孩子却坚决地说:“叔叔,我不慌,你先救他们吧。”
“这孩子太懂事了。”一句话让救援队员热泪盈眶。随后,队员们在旁边的隔层中发现了十多名被困孩子。几个小时后,直到其余孩子全被救出,男孩才最后一个钻出废墟。
被全家人、全社会精心呵护的孩子们为什么能在大灾面前表现得这么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乐观自信呢?
因为,曾经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关键时刻,爱国主义精神就会在他们身上开花、结果,绽放出奇异的光芒。
因为,同在危难时刻,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家长没有退缩,没有放弃,没有苟且偷生,老师、家长的牺牲精神也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危急时刻,老师们用生命护佑学生
我们在赞美孩子们英勇壮举的同时,更敬慕在灾难来临时,舍身救孩子的老师们,他们用生命给孩子上了爱的最后一课。
家人丧生不见最后一面校长坚守救助一线
“一个、两个、三个……”在施救现场,一个削瘦憔悴的中年男子坚守在最前沿,每当有学生被施救人员从废墟里抬出时,不管生死他都要上去仔细地看上一眼,念着他们的名字。他,就是蓥华镇中学的老校长康玉龙。
“看着他们这样,我真是……”说着说着康校长像个孩子似地哭了起来。
老师们透露,在这次地震中,校长的岳父因房屋垮塌丧生。听到这一消息时,康校长正忙着在学校参与救助学生,他当时只是愣了一下,擦了一下眼泪,说了声“知道了”,然后又继续全身心地投入救助学生的工作中。他告诉记者,“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没有救出来,我就不会撤离现场!”
映秀小学校长毅然选择救学生
地震发生时,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正在学校办公室办公,他从三楼跑到下面。他发现:教学楼倒塌,埋着上百名小学生;教师宿舍楼也倒塌,里面埋着他的母亲和爱人。两边都是需要解救的亲人,他毅然选择了救学生!
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救了四个学生
德阳市东汽中学老师谭千秋,在教学楼倒塌之际,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用这双曾传播过无数知识的手臂,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而他却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学生。
老师冲上危楼救学生 自己不幸遇难
5月12日下午2时,第一节课是吴忠洪老师的英语课。
正在上课的时候,地板剧烈地摇动了起来,门窗“哐哐哐”地发出了巨响,桌面上的文具被狠狠地甩了出去。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孩子们,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剧烈抖动,一下子全傻了。“同学们,快跑!快点下楼,地震了!”吴老师扯着嗓子吼道。
29个孩子立即起身夺路而逃,仓促间,坐在最后两排的白艳霞、付瑶、林霞看见离教室门最近的吴老师牢牢地将摇晃得很厉害的门框扳住,引导同学疏散。
“快跑呀,林霞!”陷入巨大恐惧中的林霞,被吴老师狠狠一推,将她从教室推向了楼道。而吴老师紧紧护在她和同学的身后,直到跑到三楼。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付瑶回头看见,将大家安全送出教室的吴老师,转身逆着人群朝四楼跑上去。后来才知道,还有两名学生因为恐惧仍滞留在教室里。
一路呼叫狂奔,身后的墙面一路垮落,林霞、付瑶等人跑到二楼时,发现一楼的楼梯已经崩塌没有出路,几名同学急中生智,从二楼教室外的平台上跳了下去。
幸运的是,与死亡的赛跑,她们胜利了。更为幸运的是,在崇州市怀远中学教学楼上课的700余名师生安然无恙。
然而,学生生命的守护神——吴老师,以及另外三名来不及跑出的孩子,却永远地留在了废墟中。
吴楠,吴老师的儿子,今年刚刚17岁。三天的时间,让这个青涩的小伙子一下长大了许多。从今以后,他瘦弱的肩头将撑起这个少了“顶梁柱”的家庭。记者问他:“爸爸丢下你和妈妈,你怨他吗?”“不怨!”表情哀伤的吴楠咬咬嘴唇,坚定地吐出了这两个字。“爸爸一直都很爱他的学生。他的学生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吴楠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吴楠紧紧扶着还未从伤痛中走出的母亲。虽然两人并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但是他不断用眼神和手势安慰着妈妈。他在心中暗下决心:我要好好照顾妈妈,一定完成爸爸未尽的事业,明年考取大学,今后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优秀教师。
教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
“救妈妈!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号哭,双手死死抓住抱着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都流了出来。
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
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教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
这是映秀镇小学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住了生命之门。
教师张辉兵生死关头,救的是学生
“出来了,出来了……”废墟中出现了一位遇难者遗体。一旁焦急等候的人们立即认出,这正是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张辉兵老师。“快看,他的两只手臂,都指向了逃生大门的方向……”参与营救的红白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地震发生之时,张辉兵老师正在二楼的讲台上,距离房门只有一步之遥。发现地震之后,张老师立即叫孩子们往外跑,并用双手推开房门,将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往外推。等十来个同学跑出一楼之后,整幢教学楼就塌了下来,张老师被压在了房门之下。
接受记者采访时,孟校长含着泪,掰着指头说:30岁的中学物理老师张辉兵,孩子才4岁多,救出十多名孩子后牺牲;27岁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王周明,孩子刚刚1岁,救出十多名孩子后牺牲……
教师汤宏生命的最后姿势
四川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坍塌,师生伤亡严重。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在生死一刻的最后选择令人感佩和动容。这是一名20出头的年轻教师,家里的孩子刚刚六七个月大。地震发生时,他所教的班级位于一楼,完全可以逃脱,但他却选择留下来救护孩子。汤老师最后的姿势定格成了这样的画面——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却在瓦砾中牺牲了。
教师苟晓超舍己救人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24岁的教师苟晓超,一如往常地在三楼教室里给学生上课。突然,整栋教学楼开始晃动、颤抖。他几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学们,赶快跑!”几乎同时,他冲到阳台上,大声呼叫其他班的老师和学生。
大部分学生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苟晓超一边喊“快跑,危险,快,快……”一边迅速抱起一名学生往楼下冲。到了楼下,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返身冲上三楼。他又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去……
当他再一次冲到三楼,再一次抱起两名学生,再一次向楼下冲去时,顶楼轰然倒塌。被苟晓超抱下楼去的学生得救了。然而,苟晓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砖块砸断双腿,胸部也受了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因伤势过重,刚刚结婚的苟晓超在被送往县医院的途中轻轻地闭上了双眼。
在教学楼坍塌之际,在生死考验面前,一个个平时默默无闻的老师,没有丝毫的犹豫,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对学生最深挚的爱,其中闪现出的人性光辉,足以穿透那几秒钟的灾难阴影。我们可以说,老师保护学生是责任所在,是义务使然,是无法推卸的职责,但是在那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在那生死时速的危急之中,如果有些许自私的闪念,如果有丝毫的胆怯,都足以让人选择逃避。责任,是壮烈的一个理由;义务,是又一个理由;而人性、关爱,存于一个师者心目中无比崇高的道德良知,却是永恒的,它才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最有力量的精神支点。
危急时刻,父母用舍己为人诠释爱
每一个孩子都是其家长的作品,优秀的孩子背后,必然站着一个优秀的家长。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优秀的家长也在向孩子传递着“孩子,我爱你!”的信息。所以,我们赞美孩子,也应该赞美他们身后的家长。
没有救出自己的女儿就去救别人的子女
大震后的第一波余震还未结束,男孩李枫的父亲就冲上废墟,掏啊掏,掏得十指鲜血淋淋。另一位孩子的家长,在看到了自己女儿的遗体后,含泪与幸存的老师一起搜救其他孩子……
别的孩子好救就去救他们吧
“这里还有一个。”一个母亲跪着,不停地哭喊着:“毛头,毛头。”救援队员赶紧跑过去。她的孩子被埋着,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脑袋。母亲徒劳地用手去扒那压在孩子身上的墙块,哭着喊救命。救援队员找来液压剪、扩张器、顶杆,找准着力点以免伤到孩子。但是,墙块太多太重,救援队员费了好大的劲,只能撬开一点点。母亲看是这样,对救援队员说:“你们已经尽力了,孩子埋得太深,难救,那边还有许多孩子,你们快去救他们吧。”
这是一个在废墟里苦苦守候了50多个小时的母亲说出的话。她的喉咙因为焦急、呼喊已经嘶哑。她看到更多的孩子需要救助,可能比她的孩子容易救些,她忍着内心的剧痛,宁愿放弃自己孩子的生命而挽救更多的孩子。
他救出了一百多个孩子唯独没有救出自己的孩子
北川县的一名警察,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中救孩子,他救出了一百多名孩子,却没有救出自己的孩子。后来,当自己15岁的孩子被挖出的时候,孩子和他已经是阴阳两个世界。这名警察父亲曾一度昏厥过去,但摸着手中的枪,他又重新站了起来,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中……
爱国主义颂歌世代传唱
小时候,老师、家长经常给孩子们讲雷锋、王杰、刘胡兰、邱少云、罗盛教、董存瑞、龙梅、玉荣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长大后,这些英雄人物的名字虽然不再常常被孩子们提起,但是,这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已经深入孩子们的骨髓。在关键时刻,在危难之中,尘封已久的记忆又将重新被唤起,爱国情结将成为他们战胜困难,战胜灾难,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
所以,我们要说,过去的英雄人物不该被我们这个时代忘记;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该被抛弃;爱国主义教育永不过时;爱国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
平时,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爱生活,爱学习,爱人民;关键时刻,爱国主义教育会使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先人后己,舍己救人,克服艰难险阻,夺取最后的胜利。
虽然,地震只有短短的几分几秒,但是,危难时刻最能锻炼人,考验人。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的孩子、老师、家长都经受住了考验,在灾害来临时,他们舍己救人的壮举堪比英雄,闪现了人性的光辉。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的民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教育我们的孩子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民族的优良精神。爱国主义,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家宝,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