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叶枯病防治初步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用7种低毒广谱杀菌剂,对大蒜叶枯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每666.7m2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g、50%翠贝干悬浮剂10 g和26.26%万兴乳油24 ml,可有效防治大蒜叶枯病。
  关键词:大蒜叶枯病;有效药剂;防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3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4-0056-04
  
  近年来,大蒜叶枯病(Pleospora herbarura)在山东省普遍发生,一般4月初先在叶尖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斑点,逐渐向下部延伸,叶色变鲜黄色,遇风雨或浇水后扩展变重,蒜薹、蒜头产量损失严重。据报道大蒜叶枯病造成的损失达20%~30%,严重年份及部分地块损失达50%以上。化学药剂是生产上防治大蒜叶枯病的主要药剂。为筛选出低毒、低残留、高效的防治药剂,笔者于2008~2009年进行了大蒜叶枯病药剂筛选试验,选用了目前在蔬菜、果树上应用的7种低毒广谱杀菌剂,对防除大蒜叶枯病的效果及对大蒜生长、产品及环境的安全性进行了试验,为大蒜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供试大蒜品种为双丰1号(VF681)。
  
  1.2 供试药剂
  2008年供试药剂为77%多宁可湿性粉剂(西班牙艾克威化学工业有限公司)、50%翠贝干悬浮剂(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25%阿米西达悬浮剂(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26.26%万兴乳油(美国杜邦公司)、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天泰达生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福建福州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2009年供试药剂为77%多宁可湿性粉剂、50%翠贝干悬浮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26.26%万兴乳油、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两年均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作为标准对照药剂。2009年供试药剂生产厂家与2008年相同。
  
  1.3 方法
  1.3.1 大蒜栽培条件 大蒜试验地土质为壤土,有机质含量1.0%,pH值7.0左右。地势平整,管理一致,肥力一般,水浇条件较好。2年试验地前茬均为大豆,收获后土地翻耕备用。2007年10月3日和2008年9月28日栽种,畦宽3 m,株行距为12 cm×16 cm。
  1.3.2 药剂处理2008年试验设8个处理,2009年试验设7个处理(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小区面积为60 m2。2008年4月5日开始喷药,4月10日、15日在同一小区同样浓度连续喷2次;2009年3月31日开始喷药,4月7日、14日在同一小区同样浓度连续喷2次;按每处理重复4次约240 m2地计算用药量,放入20kg水中搅匀,用普通背负式喷雾器在叶片反正面均匀喷雾。
  1.3.3 调查内容和方法试验共调查2次,初次喷药前1d(200S年4月4日,2009年3月30日)调查各处理发病基数,于最后一次用药后10 d(2008年4月25日,2009年4月24日)调查防治效果。同时调查大蒜苗高、叶色、叶片数及有无药害症状。收获期测产。
  
  调查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中GB/T 17980.27-2000杀菌剂防治蔬菜叶斑病,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调查上部5片叶,以每片叶上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百分率进行分级。记录总叶数、病叶数和病情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0级:叶部无明显症状;
  1级:功能叶尖部枯黄面积为总叶面积5%以下;枯斑黄褐色,不萎蔫;
  3级:功能叶尖部枯黄面积为总叶面积6%~10%;枯斑黄褐色,不萎蔫枯死;
  5级:功能叶尖部枯黄面积为总叶面积11%~20%;枯死部分褐色,萎蔫干枯;
  7级:功能叶尖部枯黄面积为总叶面积21%~50%;枯死部分水浸状、褐色,萎蔫干枯;
  9级:功能叶尖部枯黄面积为总叶面积50%以上;枯死部分水浸状、黑褐色,萎蔫干枯或枯焦。
  药效计算方法:收蒜薹时,每小区随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样1m2,检查记录蒜薹颜色(绿色或带黄斑),测蒜薹总重,折算蒜薹666.7m2产量;每个处理随机取蒜薹样品0.5 kg,测药剂残留。收蒜头时,每小区取样1m2,测蒜头重,折算蒜头666.7 m2产量;每处理混合取蒜头1 kg,风干、测农药及有害物质残留。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杀菌剂对大蒜叶桔病防治效果
  从2008年防治效果(表2)看出:25%阿米西达悬浮剂、50%翠贝干悬浮剂标准用量防治大田大蒜叶枯病效果较好,病情指数小于8.0,防效均在70%以上,26.26%万兴乳油防效次之,这3种药剂防病效果与其它药剂差异达极显著水平;77%多宁可湿性粉剂、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防效在55%以上;64%杀毒矾比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稍差。
  由于2008年试验中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效果差,2009年重复试验将其剔除。2009年田间发病较重,从表3可出,25%阿米西达悬浮剂和50%翠贝干悬浮剂标准用量防治大田大蒜叶枯病效果较好,病情指数分别为7.47和8.22,防效均在70%以上,其次为26,26%万兴乳油,防效为67.03%,这3种药剂防病效果与其它药剂差异达极显著水平;77%多宁可湿性粉剂,防效为64.17%;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与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效差异不显著。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大蒜叶枯病的田问防效2年的趋势基本一致。
  
  2.2 供试杀菌剂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从表4看出,2008年蒜头增产明显,除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处理外,各处理增产均在10%以上;25%阿米西达悬浮剂、50%翠贝干悬浮剂、77%多宁可湿性粉剂蒜薹增产也在10%以上;2009年因冬季、早春大蒜冻害较重,蒜薹、蒜头产量较低,蒜头增产幅度较小,25%阿米西达悬浮剂处理在各处理中蒜薹和蒜头增产均在10%以上,其次是50%翠贝干悬浮剂,处理后大蒜产量也较高。
  从2年试验结果中可看出,除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处理外,2008年蒜头、2009年蒜薹和蒜头增产与药剂防效呈正相关。其中最适合的药剂为每666,7m2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 g,其次是50%翠贝干悬浮剂10 g。
  
  
  2.3 供试杀菌剂对大蒜和土壤的安全性影响
  2年试验期间均未发现药害症状,各药剂处理区大蒜苗生长正常,说明供试药剂处理对大蒜生长期的安全性较好。
  2008年对各供试杀菌剂处理的蒜薹、蒜头和土壤样品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均未检测出相关药剂成分,说明本试验供试的杀菌剂只要使用技术得当,对大蒜产品及土壤都不会造成污染,安全性较高。
  
  3 小结
  
  本试验表明,不同的杀菌剂对大蒜叶枯病的防病效果以及对大蒜产量的影响不同,从2008~2009年试验结果看出,供试药剂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基本一致,每666.7m2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 g、50%翠贝干悬浮剂10 g、26.26%万兴乳油24 ml的防效明显高于对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 g的防效。以25%阿米西达悬浮剂和50%翠贝干悬浮剂的防效最突出,防效均达70%以上,蒜薹、蒜头产量增产10%以上;26.26%万兴乳油处理次之;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和77%多宁可湿性粉剂的防效略高于对照,蒜薹、蒜头产量增加不明显。综合评价每666.7m2用量以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g、50%翠贝干悬浮剂10 g和26.26%万兴乳油24ml比较适宜。
  大蒜叶枯病为真菌病害,多发生在春季,危害大蒜叶片,除进行适合的药剂防治外,还需要与综合防治措施相结合,适时播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等。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及纯化水、石油醚及95%乙醇三种提取方法,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大叶胡颓子根、茎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叶胡颓子根、茎中均含有三萜类(或甾体)、糖及苷类、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皂苷、甾体和强心苷等化学成分;根中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黄酮,而茎的黄酮反应明显;根中未检测到蒽醌、香豆素与萜类内酯,而茎的反应比较明显。说明大叶胡颓
期刊
摘要:以不同皮色、肉质色萝卜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对肉质根膨大过程中的主要农艺学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萝卜生长过程中,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同步进行,地上部的生长状况,影响肉质根的膨大,进而影响产量;育种过程中,选择根重/叶重比值大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萝卜;农艺学性状  中图分类号:S631.1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4-0031-0
期刊
摘要:在碱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会受到缺铁胁迫,长期缺铁会导致植物发生相应的病害甚至死亡。为适应这一胁迫,机理Ⅱ型植物(如禾本科植物)自身能够通过分泌一类专一性的根系分泌物——麦根酸类物质(也叫植物铁载体)螯合铁来解决自身的铁营养需求。本文对麦根酸类物质在植物生理和遗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禾本科;专一性根系分泌物;麦根酸类物质  中图分类号:Q9
期刊
摘要:植物细胞微管在细胞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积小,且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观察到清晰的微管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本实验以水稻根尖为材料,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植物细胞微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此方法可以观察到清晰、完整的植物微管形态,此法对观察其它植物细胞微管结构也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植物细胞;微管;水稻根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中图分类号:S511;Q245 文献标识号:A
期刊
摘要:不套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套袋苹果提高1%以上,含糖量也有提高,含酸量提高明显,风味、口感等内在品质要优于套袋苹果,早期落叶病和果实黑点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套袋苹果,果实轮纹病发病率略高于套袋苹果,由于果园管理水平较高未发现食心虫危害,果实的农药残留量没有明显差别,杀虫剂均未检出。  关键词:苹果;套袋;不套袋;内在品质;外观;发病率;农药残留  中图分类号:S661.105+.9 文献标识号
期刊
摘要:农村公共服务的供求平衡问题一直是新农村建设所关注的焦点,新疆农村公共服务“供不应求”与“供非所求”现象同时存在,如何提高供给的针对性和瞄准度,是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关键。本研究以北疆地区的28个县市61个行政村149位农户基本生产、生活公共需求的典型性调查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受访者对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强度,分析与评价调查区农民公共需求的位序与结构特征,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期刊
摘要:选择3种不同类型果袋对绿宝石、六月雪2个品种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研究了套袋对果实外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果点变小,果面光亮洁净,但颜色变浅,甚至变为黄白色;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果实Vc含量增加。3种果袋相比,黄白双层袋果实仍保持绿色,内在品质降低程度最小;双黄袋果实保持绿色,内在品质降低也较小,单果重在3种果袋中最大;灰黑袋果实颜色变
期刊
摘要:两年两地不同育苗方式对烤烟植物学性状及产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托盘直播苗烟株的茎高、叶数、最大叶面积均明显好于托盘假植苗烟株;托盘直播苗通过提高烟叶的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单位面积产量等多种经济指标来提高产值;托盘直播苗能提高初烤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蛋白质含量,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关键词:育苗方式;烤烟;植物学性状;产质  中图分类号:S572.043 文献标识号:A 文
期刊
摘要:为探明番茄在温度逆境下抗坏血酸(AsA)代谢系统抗氧化的生理机制,以番茄幼苗为试材,分别研究了高温(40℃)和低温(5℃)胁迫(0、4、8、12、24、36 h)下,叶片AsA代谢的主要酶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与AsA、脱氢抗坏血酸(DHA)和
期刊
摘要:以黄瓜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水杨酸(sA)和CaCl2单一及复配处理对热胁迫逆境下黄瓜幼苗的诱抗作用。结果表明,sA和CaCl2单一及复配处理黄瓜幼苗耐热性均有提高,其中SA处理的SOD、PoD活性增幅最大,在高温处理3天时SOD、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42.7%、77.1%,并且MDA含量降低42.6%;CaCl2处理的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骤增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处理3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