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二生肖中猪排在最后一位,公元年号除以12余数是3的年份,都是猪年,如2007年、2019年、2031年等。在生肖传说中,猪的本命佛是阿弥陀佛。其因懒惰成性,被天帝罚以粗糠为食。不过,猪大脸大耳、天庭饱满、又白又胖的形象,也常以此来形容大福大贵之人。
猪一向被认为很笨,真还有些冤枉。相关研究表明,猪聪明而善良,形容人的俗话“面带猪相,心头敞亮”就是这个理儿。猪喜欢美食而且不计较、不挑食,一生温和自足,可谓大智若愚,以之喻人即是圆满和顺。
笔者幼时,家中曾养过近十年猪,看着一窝窝小猪很快长大,心情还是挺好的。念大学后,笔者到川藏地区的四姑娘山等地写生,看见满山跑的不但有羊马,还有欢快自由的黑猪,让人眼睛一亮。当地人称它们“吃的是中成药、喝的是矿泉水”。这待遇,堪比天蓬元帅被逐出天堂前的幸福时光。
古代享“乌金”之誉
与其他生肖相比,绘画传统中少有猪的形象,尤其是在自命不凡的文入画体系里。或许,猪给人脏和懒的印象,在一些成语及俗语中,除了“肥猪拱门”“金猪赐福”感觉稍顺耳外,其他如“豚蹄穰田”“豕突狼奔”“猪狗不如”“猪一样的队友”等几乎都是贬义的。有人上门索画,画家若以猪相赠,则场面注定会尴尬。
不管怎样,古代绘画中还是有一些零星的猪形象出现。元代以前的山水画,还没有太多的因心造景的文入画特点,造型古质与细节真实的特点还很明显,如《货郎图》《清明上河圖》等,实乃客观写实的风俗画,猪这样的农家之宝自然也就可以入画了。
北宋初年关仝所作《关山行旅图》为全景式的北方山水,可谓关山雄伟气亦壮,景少笔简意却长。画面具有典型的关陇特色,峰峦叠嶂、气势雄伟。画面右上,形如卷云的深黑色石峰突兀高耸,山腰的古寺隐藏在疏林巨石间,谷底云蒸霞蔚,河流自左向右蜿蜒而下,一直流到近处的板桥茅屋。左下,是商贾和旅客来往不断的水边小镇,一家山野小店的栅栏大门敞开,大家在此或行或坐、或休憩饮茶,有一妇人在烧水,数孩童在嬉戏。周围有柴垛、鸡犬和猪圈,一只小船停泊河边。这是一幅山川冷峻也其乐融融的生活图卷,为相对客观的无我之境。两只黑猪关在宽敞的露天栏里,至少也得有20平方米吧,猪均住房面积远远大于如今多蜗居的同类。
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载,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杜甫也有诗云:“家家养乌金,顿顿食黄鱼。”这说明,当时人们的肉食主要是猪,似乎还挺贵,故称“金”。而宋代百姓,常吃的肉食也是猪肉,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找到一群黑猪。看品种,属于没吃“肥猪牌”饲料自然长大的生态环保土猪,即俗称的“跑山猪”,现在来说至少得数十元一斤吧。
近世文人不拒绝
到了清末及近现代,无论是年画、油画、国画,还是宣传画,猪的形象开始变得常见起来。以猪为题材的中国画,在一些名家笔下开始出现,如居廉、袁培基、齐白石、刘奎龄、刘继卣、陆俨少、王雪涛等人。画作除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也借鉴民俗有着富贵吉利、诸事顺意等吉祥之意。但是,用笔设色还是偏文入画倾向的,有不食人间烟火趣味。
居廉、袁培基画猪,比较淡雅文气,留白较多。齐白石画猪,大多憨态可掬、平凡简朴,常配以草丛枝叶,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刘奎龄画猪,多工笔为之,写实而灵动,有宋画之妙。刘继卣画猪,无论工写皆客观写实、飘逸潇洒,具体而生动,也有生活的质朴自然与乡土的清新气息。王雪涛所画《二猪图》中,一黑一白两只猪,笔精墨妙,由于非闇添草和补款,两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新时代劳动美学
随着审美视野的扩大,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生产劳动的重视,在年画、漫画、宣传画中常出现猪的形象。这是与“劳动光荣”有关的劳动美学。甚至,还影响到篆刻领域,出现了至今还被津津乐道《养猪印谱》。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国家三年困难期间,由海上印坛“三驾马车”的方去疾、吴朴堂、单孝天三位篆刻家,为宣传养猪政策和生产自救而创作了印谱,印文多是各类报章关于养猪的社论、谚语,如“猪为六畜之首”“以养猪为荣”“人懒猪不胖”“好猪种出好苗”“以猪为纲六畜兴旺”“一吨猪肉可换五吨钢”等,连具体的猪血、猪毛、猪蹄子等内容,也能大大方方入印。估计那些常饿肚子的观者看到“猪蹄子”,立马会口舌生津、口水直流。《养猪印谱》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要知道篆刻艺术入印内容多是吉语警句,系相对高端的文人雅事,而它能在特殊年代与偏低端的养猪事业完美结合,也确实奇妙。
而孙忠会的新年画《猪多肥多粮食多》,题目就表达了热爱劳动的生态农家的良性循环,两姐妹一摇铃,大猪小猪全家在鲜花普遍分享美食,身后粮食成堆,远处粮仓满满……
在中国画方面,受过一定西画训练的画家当然也擅长画猪,结构形体也更为准确。代表性的画家有徐悲鸿、黄胄、杨善深、关山月等,有着直面生活不避其俗的艺术特点。被戏称“驴贩子”的黄胄,喜爱与人类亲密接触的家禽家畜,在大西北画了大量的骆驼、马、牛、羊、毛驴等与少数民族农牧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他有着长期基层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画猪无论是被养猪女赶着,还是独自撒欢奔跑,也无论是奋步疾走还是抢食乱拱,永远给人那种吃不饱而急不可耐、圆滚滚活脱脱的生动形象。
黄永玉画猪不与人同,有着一脸坏笑的老顽童的人格特点,早年的宣传画《猪羊肥大赛黄牛》,借鉴了年画的装饰味。近年其笔下的水墨猪,可谓是漫画、杂文合体的讽刺画。猪也被拟人化了,每一幅都配有诙谐文字,题目就颇有意思,如“你不肥我就打,你打我就不肥”“猪鼻子插葱,装象”“人自己减肥,却怕我瘦!”“老鸦莫笑猪黑”等。
无需讳言,猪的形象还是毁誉参半的。不管怎么说,这位天蓬元帅,无论什么画种特别是在生肖绘画中,其肥头大耳形象,大多取意财旺丰收、富贵吉利、诸事顺意,这也蕴含着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朴素的新年期盼。
猪一向被认为很笨,真还有些冤枉。相关研究表明,猪聪明而善良,形容人的俗话“面带猪相,心头敞亮”就是这个理儿。猪喜欢美食而且不计较、不挑食,一生温和自足,可谓大智若愚,以之喻人即是圆满和顺。
笔者幼时,家中曾养过近十年猪,看着一窝窝小猪很快长大,心情还是挺好的。念大学后,笔者到川藏地区的四姑娘山等地写生,看见满山跑的不但有羊马,还有欢快自由的黑猪,让人眼睛一亮。当地人称它们“吃的是中成药、喝的是矿泉水”。这待遇,堪比天蓬元帅被逐出天堂前的幸福时光。
古代享“乌金”之誉
与其他生肖相比,绘画传统中少有猪的形象,尤其是在自命不凡的文入画体系里。或许,猪给人脏和懒的印象,在一些成语及俗语中,除了“肥猪拱门”“金猪赐福”感觉稍顺耳外,其他如“豚蹄穰田”“豕突狼奔”“猪狗不如”“猪一样的队友”等几乎都是贬义的。有人上门索画,画家若以猪相赠,则场面注定会尴尬。
不管怎样,古代绘画中还是有一些零星的猪形象出现。元代以前的山水画,还没有太多的因心造景的文入画特点,造型古质与细节真实的特点还很明显,如《货郎图》《清明上河圖》等,实乃客观写实的风俗画,猪这样的农家之宝自然也就可以入画了。
北宋初年关仝所作《关山行旅图》为全景式的北方山水,可谓关山雄伟气亦壮,景少笔简意却长。画面具有典型的关陇特色,峰峦叠嶂、气势雄伟。画面右上,形如卷云的深黑色石峰突兀高耸,山腰的古寺隐藏在疏林巨石间,谷底云蒸霞蔚,河流自左向右蜿蜒而下,一直流到近处的板桥茅屋。左下,是商贾和旅客来往不断的水边小镇,一家山野小店的栅栏大门敞开,大家在此或行或坐、或休憩饮茶,有一妇人在烧水,数孩童在嬉戏。周围有柴垛、鸡犬和猪圈,一只小船停泊河边。这是一幅山川冷峻也其乐融融的生活图卷,为相对客观的无我之境。两只黑猪关在宽敞的露天栏里,至少也得有20平方米吧,猪均住房面积远远大于如今多蜗居的同类。
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载,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杜甫也有诗云:“家家养乌金,顿顿食黄鱼。”这说明,当时人们的肉食主要是猪,似乎还挺贵,故称“金”。而宋代百姓,常吃的肉食也是猪肉,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找到一群黑猪。看品种,属于没吃“肥猪牌”饲料自然长大的生态环保土猪,即俗称的“跑山猪”,现在来说至少得数十元一斤吧。
近世文人不拒绝
到了清末及近现代,无论是年画、油画、国画,还是宣传画,猪的形象开始变得常见起来。以猪为题材的中国画,在一些名家笔下开始出现,如居廉、袁培基、齐白石、刘奎龄、刘继卣、陆俨少、王雪涛等人。画作除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也借鉴民俗有着富贵吉利、诸事顺意等吉祥之意。但是,用笔设色还是偏文入画倾向的,有不食人间烟火趣味。
居廉、袁培基画猪,比较淡雅文气,留白较多。齐白石画猪,大多憨态可掬、平凡简朴,常配以草丛枝叶,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刘奎龄画猪,多工笔为之,写实而灵动,有宋画之妙。刘继卣画猪,无论工写皆客观写实、飘逸潇洒,具体而生动,也有生活的质朴自然与乡土的清新气息。王雪涛所画《二猪图》中,一黑一白两只猪,笔精墨妙,由于非闇添草和补款,两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新时代劳动美学
随着审美视野的扩大,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生产劳动的重视,在年画、漫画、宣传画中常出现猪的形象。这是与“劳动光荣”有关的劳动美学。甚至,还影响到篆刻领域,出现了至今还被津津乐道《养猪印谱》。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国家三年困难期间,由海上印坛“三驾马车”的方去疾、吴朴堂、单孝天三位篆刻家,为宣传养猪政策和生产自救而创作了印谱,印文多是各类报章关于养猪的社论、谚语,如“猪为六畜之首”“以养猪为荣”“人懒猪不胖”“好猪种出好苗”“以猪为纲六畜兴旺”“一吨猪肉可换五吨钢”等,连具体的猪血、猪毛、猪蹄子等内容,也能大大方方入印。估计那些常饿肚子的观者看到“猪蹄子”,立马会口舌生津、口水直流。《养猪印谱》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要知道篆刻艺术入印内容多是吉语警句,系相对高端的文人雅事,而它能在特殊年代与偏低端的养猪事业完美结合,也确实奇妙。
而孙忠会的新年画《猪多肥多粮食多》,题目就表达了热爱劳动的生态农家的良性循环,两姐妹一摇铃,大猪小猪全家在鲜花普遍分享美食,身后粮食成堆,远处粮仓满满……
在中国画方面,受过一定西画训练的画家当然也擅长画猪,结构形体也更为准确。代表性的画家有徐悲鸿、黄胄、杨善深、关山月等,有着直面生活不避其俗的艺术特点。被戏称“驴贩子”的黄胄,喜爱与人类亲密接触的家禽家畜,在大西北画了大量的骆驼、马、牛、羊、毛驴等与少数民族农牧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他有着长期基层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画猪无论是被养猪女赶着,还是独自撒欢奔跑,也无论是奋步疾走还是抢食乱拱,永远给人那种吃不饱而急不可耐、圆滚滚活脱脱的生动形象。
黄永玉画猪不与人同,有着一脸坏笑的老顽童的人格特点,早年的宣传画《猪羊肥大赛黄牛》,借鉴了年画的装饰味。近年其笔下的水墨猪,可谓是漫画、杂文合体的讽刺画。猪也被拟人化了,每一幅都配有诙谐文字,题目就颇有意思,如“你不肥我就打,你打我就不肥”“猪鼻子插葱,装象”“人自己减肥,却怕我瘦!”“老鸦莫笑猪黑”等。
无需讳言,猪的形象还是毁誉参半的。不管怎么说,这位天蓬元帅,无论什么画种特别是在生肖绘画中,其肥头大耳形象,大多取意财旺丰收、富贵吉利、诸事顺意,这也蕴含着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朴素的新年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