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zh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它创造性地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语言的独特魅力。新的语文教材,通过增加了背诵的数量来强化诵读,朗读应该被视为一种能力,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教师示范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明于学生之心。成功的范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通过教师的范读来达得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要想做到让学生既能了解文体特点,又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可以在教师范读前交给学生针对教师范读的评价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找出课文表达的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句读分明,感情真切,读出了语言文字的精美、朴实的特点。这样的范读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由倾听进而转化为不自觉地朗读,从而体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明确朗读目标,提出朗读要求
  要想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不同的朗读水平,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即何内容、何方法、何效果。如: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细读时,则要让学生积语言,培语感,悟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是要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将朗读教学目标化作每次朗读的具体要求。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文章,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要朗读说明文则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要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
  三、变换朗读形式,提高朗读水平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锻炼口才,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以下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集体朗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2.分组朗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
  3.角色朗读。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兴趣。
  4.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5.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7)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6.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展示朗读。借助“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篇,组织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
  四、指导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感受,学生了解到作者或悲伤、激动,或敬佩、同情的情感后,使他们想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逐步交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
  如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小小的船》一课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划出轻声词:“月儿”“船儿”(用“~~”表示),并指导学生读出轻声;根据内容划分出音步(用“/”表示),让学生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顿挫舒缓的音步,节奏鲜明,韵味独特,极具感染力。朗读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反复吟诵,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
  五、注重朗读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能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却读得干干巴巴。要想使朗读教学取得实效,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教学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如当学生把《美丽的小路》一课中写小路样子的句子读得有滋有味时,教师真诚地夸奖:“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真的看见了一条美丽的小路!”即便是要指出学生朗读的不足之处也要巧用评价用语。如在上《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一位学生在读小壁虎向牛伯伯借尾巴的话时声音比较小,教师就这样说:“读得很有感情,可惜声音有点小,牛伯伯可听不清,你能再大声地问牛伯伯吗?”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
期刊
诗歌教学始终存在着可教与不可教的问题。对于一个诗人的产生来说,诗人不是教出来的,因此,我们一开始就定位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诗人,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灵性!我提出了这样一句口号:“像诗人一样想象,像天才一样思考”。  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贴近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
期刊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牢固而准确地记忆所学知识,是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攥索。现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首要的工作是克服学生不重视的思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使注意力集中,兴奋加强,容易记牢。生命本身就充满奥秘,饶有趣味,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就可以讲得妙趣横生。教师要坚持从科学性、逻辑性、艺术性、趣味性几个方面把书本知识讲活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
期刊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思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努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体察学生的心理,灵活多样地设计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不但学习社会生活中的理论和知识,而且把这些行为规范中的
期刊
“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就“互动”实践及互动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良好的教学开
期刊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无成效取决于学生是否取得进步。当前,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理念,自觉追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从而达到整个教学系统的良性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高中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追求课堂气氛活跃导致教师无效提问过多  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数学课堂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论述。  在课堂上,教师就象舞台上的演员,要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你的观众――学生。记得有个学生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其实有时我们上课的确觉得自己很累,但如果看到你神采奕奕,充满活力,我们的精神马上就回来了。”我一直牢记这句话,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把历
期刊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革,让教师由传统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这使我们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扮演好促进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苦学”、“厌学”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是教师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