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专业生爱上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其实并不难,将“趣”、“谈”、“听”、“夸”、“新”有机结合,再配上教师的个人魅力,把学生当成一个个渴望鼓励、盼着夸奖的孩子,把赏识的目光和语言毫不吝惜地送给每一个期盼的学生,作为回报,他们就会爱上学习,会明白你的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
关键词:“趣” “谈” “听” “夸” “新”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然而专业生,一直以来都以基础差、习惯差、行为差而让文化课老师头疼不已;但专业生不论是高考还是就业,都相对容易一些,因此专业生又是一些学校的重头戏,特别是我校这种以专业著称的高中,不得不加以重视。那么,怎样才能让专业生爱上思想政治的学习,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为高考保驾护航呢?
结合多年与专业生共处的教学经验,我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趣,即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就是在向我们大家表明,兴趣才是真正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老师。在提高课堂效率上,我认为一是兴趣、二是规范,没有兴趣的规范是被动的、机械的学习,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
其次是谈,即谈话。
谈话内容可以是学习,是专业,是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娱乐话题和时事话题,甚至是对某老师或者同学的意见、不满等等。开始可以是教师主动,比如找某个同学帮个小忙,画一张简单的素描,来打开沟通的大门,开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时要特别注意: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去面对学生,不可居高临下,否则学生无法真正向你敞开心门。最初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寒暄,但随着交流的深入,很多学生在他快乐的时候会愿意与你分享,烦恼的时候想到你的帮忙,在他眼里,你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个严肃的老师,还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大朋友。
再次是听,即倾听。
在与学生交流谈话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倾听,让学生把他的喜怒哀乐释放出来,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些言简意赅又到位的点评。学生的错误之处要委婉地指出,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一点,可以举些类似的小例子,让他自己去辨别对错。作为高中生,绝大多数人处于心理叛逆期,你越严厉、越压制、越说教,效果却不一定越好,因为很多道理他们都懂,只是他们的自我得不到肯定。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倾听者,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爱,课堂效果也会很不错。
然后是夸,即夸奖。
我的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表扬式的语言,成绩好、爱学习的同学我就夸他聪明、勤奋;成绩不好但不惹是生非的同学我就夸他乖巧懂事;成绩不好又爱在课堂上捣乱的同学,我就微笑地看着他说,你的课堂参与做得很好,很活跃,只是思考不到位……为了使课堂效率更好地体现在学生成绩上,我在班级一角设置了“红花栏”,根据每个同学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单测成绩、反馈练习、进步幅度奖励小红花。这一做法尽管很幼稚,却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上进的积极性。毕竟我们都渴望得到肯定,都喜欢受到表扬。
最后是新,即新意。
教师对学生的吸引,还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魅力和人格魅力。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追求新意,因为如果每一科的教师都在课堂上灌输理论知识、进行课堂练习,然后讲解,周而复始,学生终究会乏味,因此要想吸引学生的眼球,就要在课堂上不断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举几个小例子:在讲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的时候,我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安排了一个个人小品,表演完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同学们带着兴奋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知识点会很深刻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讲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里的量变质变这一知识点时,我引用了一个吃饼的故事:一个人在饭店里吃饼,吃到第六个时感觉饱了,于是他后悔不已,捶胸顿足地说:早知道吃第六个会饱,就不吃前五个了,直接吃第六个多好,花那么多冤枉钱。学生听完我绘声绘色的描述,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再来明确量变质变的关系,非常简单易懂,学生也容易理解运用。总而言之,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要经常变换讲课方式和技巧,让学生没有规律可循,增强课堂吸引力;在检查知识点落实情况时,也可采取多种方式,或提问、或默写、或用关键词造句、或者读课文等等。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好之后,他会很主动地配合你的教学活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让专业生爱上学习,其实并不难,将“趣”、“谈”、“听”、“夸”、“新”有机结合,再配上教师的个人魅力,把学生当成一个个渴望鼓励、盼着夸奖的孩子,把赏识的目光和语言毫不吝惜地送给每一个期盼的学生,作为回报,他们就会爱上学习,会明白你的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
参考文献
1.林长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探索》。
2.李丽《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政治学习兴趣》。
3.任红丽《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效率》。
关键词:“趣” “谈” “听” “夸” “新”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然而专业生,一直以来都以基础差、习惯差、行为差而让文化课老师头疼不已;但专业生不论是高考还是就业,都相对容易一些,因此专业生又是一些学校的重头戏,特别是我校这种以专业著称的高中,不得不加以重视。那么,怎样才能让专业生爱上思想政治的学习,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为高考保驾护航呢?
结合多年与专业生共处的教学经验,我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趣,即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就是在向我们大家表明,兴趣才是真正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老师。在提高课堂效率上,我认为一是兴趣、二是规范,没有兴趣的规范是被动的、机械的学习,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
其次是谈,即谈话。
谈话内容可以是学习,是专业,是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娱乐话题和时事话题,甚至是对某老师或者同学的意见、不满等等。开始可以是教师主动,比如找某个同学帮个小忙,画一张简单的素描,来打开沟通的大门,开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时要特别注意: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去面对学生,不可居高临下,否则学生无法真正向你敞开心门。最初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寒暄,但随着交流的深入,很多学生在他快乐的时候会愿意与你分享,烦恼的时候想到你的帮忙,在他眼里,你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个严肃的老师,还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大朋友。
再次是听,即倾听。
在与学生交流谈话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倾听,让学生把他的喜怒哀乐释放出来,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些言简意赅又到位的点评。学生的错误之处要委婉地指出,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一点,可以举些类似的小例子,让他自己去辨别对错。作为高中生,绝大多数人处于心理叛逆期,你越严厉、越压制、越说教,效果却不一定越好,因为很多道理他们都懂,只是他们的自我得不到肯定。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倾听者,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爱,课堂效果也会很不错。
然后是夸,即夸奖。
我的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表扬式的语言,成绩好、爱学习的同学我就夸他聪明、勤奋;成绩不好但不惹是生非的同学我就夸他乖巧懂事;成绩不好又爱在课堂上捣乱的同学,我就微笑地看着他说,你的课堂参与做得很好,很活跃,只是思考不到位……为了使课堂效率更好地体现在学生成绩上,我在班级一角设置了“红花栏”,根据每个同学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单测成绩、反馈练习、进步幅度奖励小红花。这一做法尽管很幼稚,却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上进的积极性。毕竟我们都渴望得到肯定,都喜欢受到表扬。
最后是新,即新意。
教师对学生的吸引,还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魅力和人格魅力。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追求新意,因为如果每一科的教师都在课堂上灌输理论知识、进行课堂练习,然后讲解,周而复始,学生终究会乏味,因此要想吸引学生的眼球,就要在课堂上不断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举几个小例子:在讲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的时候,我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安排了一个个人小品,表演完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同学们带着兴奋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知识点会很深刻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在讲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里的量变质变这一知识点时,我引用了一个吃饼的故事:一个人在饭店里吃饼,吃到第六个时感觉饱了,于是他后悔不已,捶胸顿足地说:早知道吃第六个会饱,就不吃前五个了,直接吃第六个多好,花那么多冤枉钱。学生听完我绘声绘色的描述,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再来明确量变质变的关系,非常简单易懂,学生也容易理解运用。总而言之,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要经常变换讲课方式和技巧,让学生没有规律可循,增强课堂吸引力;在检查知识点落实情况时,也可采取多种方式,或提问、或默写、或用关键词造句、或者读课文等等。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好之后,他会很主动地配合你的教学活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让专业生爱上学习,其实并不难,将“趣”、“谈”、“听”、“夸”、“新”有机结合,再配上教师的个人魅力,把学生当成一个个渴望鼓励、盼着夸奖的孩子,把赏识的目光和语言毫不吝惜地送给每一个期盼的学生,作为回报,他们就会爱上学习,会明白你的谆谆教诲和良苦用心。
参考文献
1.林长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探索》。
2.李丽《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政治学习兴趣》。
3.任红丽《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