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育人”与“育才”的思辨关系研究,揭示了“育人”与“育才”在指导思想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的不同点,指出了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教师应把育人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育人;育才;思辨关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育才是社会的需要,育人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作为“育人”与“育才”的载体,在人才的问题上,语文教育学家吕型伟先生的观点是“欲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可见,育人比育才的概念更宽泛,育人比育才更重要。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最终目标也是育人。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育人”与“育才”的思辨关系的研究,指出了高校体育专业体育教学中“育人”与“育才”的不同点。
一、育人与育才的概念辨析
育人和育才作为学校教育同一目标的两个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含义。育才,亦作“育材”,培养人才,它是社会的需求,是为国家服务的。而育人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教书育人就是这层含义,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使不仅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育才是让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学的专业技术、技能,而如何在体育教学运用这些技能实现学生情操、弘扬体育精神的育人目的才是关键。
二、“育人”与“育才”的不同点
(一)“育人”与“育才”在指导思想上的不同点
育才是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在学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育人则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难度,决不难为学生,如各种考试原则上保证学生不挂课,个别不爱学习的学生,应对其进行访谈、规劝、激励,深层次爱护、关心、帮助他克服惰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育人”与“育才”在目标上的不同点
当今的学校普遍地缺乏应有的对青少年的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美感、美德教育,而只重片面的知识的灌输和政治教条的训诫。这就要求育才把社会的需求放在首要的位置,它要求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为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传统的体育师资、体育竞技人才、以及体育管理以外,体育科研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康复保健人员等新兴体育人才也是随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体育人才培养日趋多元化。育人则是则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在实现教学目标时除了完成课程目标的内容之外,还具体地涉及到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性格、能力、智力以及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因素。
(三)“育人”与“育才”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同点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育才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而育才是学习者的需要。从育才这方面讲学校在选择并吸收一些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教学内容,有一定强度的身体练习,以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通过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提高运动能力。但同时又能保证体育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轻松自如的掌握运动技能。如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同时各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可见,育才更多的是考虑社会的需要,以社会为依托对教育提出要求。而育人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对学生将来的的锻炼具有指导意义,还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四)“育人”与“育才”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点
体育教学方法一般应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等一系列行为动作的总和,表现出教师和学生动作的外部行为特点。它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是教师的教法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法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育才更多的是运动技能的传授,它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和技术。育人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体现学习的全体性、学生对体育的良性情感体验、学生的认识性学习,关注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同时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性效应,注意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内容和时段,优选和综合优化组合教学方法。
(五)“育人”与“育才”在教学评价上的不同点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教学的结果、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育才更多的是强调量化评价,忽视质性的评价方法。通过简单依靠分数去拿学生一把,或者以此来“鼓励”学生去努力学习,效率极低,效果极差。育人不仅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体育意识、态度、合作精神等非体力、智力因素的的评价。另外,我们的教师应该从无“人”的分数走进活生生的“人”中,切实关心他们实际的生活、思想、情感,我们重要的职责不是作他们判官,而是要为他们服务,这种服务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的全面发展,也要照顾到现实环境中的具体困境。
三、结语
从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体育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速度在进一步加快,体育人才类别也在逐步拓展,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已势在必然。体育教育训练学作为体育学科发展的基础学科,应抓住这次机遇,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整合课程资源,积极汲取国际科技与学术前沿知识,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推动整个体育学科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使育人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龚放.深层次理解“创新”含义多角度探索育才途径“江苏省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述要[J].江苏高教,2002,(5):51-54.
[2]胡锦章.高校育才理念问题辨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4):12-13.
[3]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4]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关键词:体育教学;育人;育才;思辨关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育才是社会的需要,育人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作为“育人”与“育才”的载体,在人才的问题上,语文教育学家吕型伟先生的观点是“欲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可见,育人比育才的概念更宽泛,育人比育才更重要。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最终目标也是育人。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育人”与“育才”的思辨关系的研究,指出了高校体育专业体育教学中“育人”与“育才”的不同点。
一、育人与育才的概念辨析
育人和育才作为学校教育同一目标的两个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含义。育才,亦作“育材”,培养人才,它是社会的需求,是为国家服务的。而育人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教书育人就是这层含义,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使不仅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育才是让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学的专业技术、技能,而如何在体育教学运用这些技能实现学生情操、弘扬体育精神的育人目的才是关键。
二、“育人”与“育才”的不同点
(一)“育人”与“育才”在指导思想上的不同点
育才是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在学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育人则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难度,决不难为学生,如各种考试原则上保证学生不挂课,个别不爱学习的学生,应对其进行访谈、规劝、激励,深层次爱护、关心、帮助他克服惰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育人”与“育才”在目标上的不同点
当今的学校普遍地缺乏应有的对青少年的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美感、美德教育,而只重片面的知识的灌输和政治教条的训诫。这就要求育才把社会的需求放在首要的位置,它要求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为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传统的体育师资、体育竞技人才、以及体育管理以外,体育科研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康复保健人员等新兴体育人才也是随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体育人才培养日趋多元化。育人则是则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在实现教学目标时除了完成课程目标的内容之外,还具体地涉及到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性格、能力、智力以及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因素。
(三)“育人”与“育才”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同点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育才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而育才是学习者的需要。从育才这方面讲学校在选择并吸收一些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教学内容,有一定强度的身体练习,以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通过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提高运动能力。但同时又能保证体育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轻松自如的掌握运动技能。如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同时各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可见,育才更多的是考虑社会的需要,以社会为依托对教育提出要求。而育人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对学生将来的的锻炼具有指导意义,还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四)“育人”与“育才”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点
体育教学方法一般应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等一系列行为动作的总和,表现出教师和学生动作的外部行为特点。它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是教师的教法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法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育才更多的是运动技能的传授,它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和技术。育人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体现学习的全体性、学生对体育的良性情感体验、学生的认识性学习,关注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同时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性效应,注意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内容和时段,优选和综合优化组合教学方法。
(五)“育人”与“育才”在教学评价上的不同点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教学的结果、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育才更多的是强调量化评价,忽视质性的评价方法。通过简单依靠分数去拿学生一把,或者以此来“鼓励”学生去努力学习,效率极低,效果极差。育人不仅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体育意识、态度、合作精神等非体力、智力因素的的评价。另外,我们的教师应该从无“人”的分数走进活生生的“人”中,切实关心他们实际的生活、思想、情感,我们重要的职责不是作他们判官,而是要为他们服务,这种服务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的全面发展,也要照顾到现实环境中的具体困境。
三、结语
从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体育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速度在进一步加快,体育人才类别也在逐步拓展,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已势在必然。体育教育训练学作为体育学科发展的基础学科,应抓住这次机遇,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整合课程资源,积极汲取国际科技与学术前沿知识,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推动整个体育学科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使育人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龚放.深层次理解“创新”含义多角度探索育才途径“江苏省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述要[J].江苏高教,2002,(5):51-54.
[2]胡锦章.高校育才理念问题辨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4):12-13.
[3]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4]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