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让学生公平享受现有教育资源,保证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均衡,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我市在今年全面实行区内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我有幸成为第一批交流教师。我所任教是实行免费就近入学政策后,招收的第一批初一新生。在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的同时,由于招生方式的改变,班级生源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应对措施,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面对层次鲜明的学生,在教学中就必须实践公平前提下的分层教学,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符合自己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同时还要兼顾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我在接班伊始参考了很多相关书籍,制定了详实的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我的课堂教学目标是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获得全面的发展。
3.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二、我的实施步骤是
1.认真调查研究,实施科学分层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学优、中等、学困三个层次,分层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2.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采用小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人一组,共八个小组。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平均分配。并且根据每位同学能力和性格不同让他们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学优生充当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和组内公约,并督促每位同学落实完成,从而锻炼学优生的大局观和组织能力。中等生负责组内日常事务,如收发作业安排值日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困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负责记录组内任务的落实完成情况,从而更好的督促学困生个人按时完成日常学习和活动任务。
(3)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学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对学困生以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作业。学生作业分基础、提高两类。基础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提高作业主要根据学优生和中等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学优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鼓励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多,谁做的好。对学困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
(5)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学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6)辅导。对优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的培养。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实行组长牵头,对口帮扶,结成互助对子。以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内课外互帮互学、组内讨论、组间合作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整体优化。
总之,均衡教育是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重要的教育方针政策,是社会主义公平性、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随着招生政策的改变,学校中班级学生的构成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在教育均衡的大形势下摸索出更加适合的教学思路。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更好的为学生健康成长,长远发展服务。
我在接班伊始参考了很多相关书籍,制定了详实的教学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我的课堂教学目标是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获得全面的发展。
3.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二、我的实施步骤是
1.认真调查研究,实施科学分层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学优、中等、学困三个层次,分层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2.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采用小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人一组,共八个小组。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平均分配。并且根据每位同学能力和性格不同让他们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学优生充当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制定学习计划和组内公约,并督促每位同学落实完成,从而锻炼学优生的大局观和组织能力。中等生负责组内日常事务,如收发作业安排值日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困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负责记录组内任务的落实完成情况,从而更好的督促学困生个人按时完成日常学习和活动任务。
(3)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学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对学困生以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作业。学生作业分基础、提高两类。基础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提高作业主要根据学优生和中等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学优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鼓励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多,谁做的好。对学困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
(5)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学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6)辅导。对优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的培养。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实行组长牵头,对口帮扶,结成互助对子。以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内课外互帮互学、组内讨论、组间合作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整体优化。
总之,均衡教育是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重要的教育方针政策,是社会主义公平性、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随着招生政策的改变,学校中班级学生的构成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在教育均衡的大形势下摸索出更加适合的教学思路。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更好的为学生健康成长,长远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