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谈虎不色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堂教学安全事故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安全秩序,也加大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压力。本文从我们农村中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事故的起因,并找出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消除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及学生对体育课安全的顾虑,以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走上正轨。
  一、“有果必有因”——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的隐患因素
  在农村中学里,构成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要素包括运动场地、教师和学生。
  (一)基础——场地设施
  在农村中学,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造成校园面积狭小、场地条件落后等现状,学校能留给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更是有限,再加上学生自身也比较活泼好动,不安全因素确实存在。
  (二)主体——学生本身
  在中学阶段里,因为学生本身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里,我们分别进行分析。
  首先,农村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比如,一是学生上体育课时着装不规范,甚至有穿着皮鞋、凉鞋和牛仔裤,或胸前挂钥匙串的。在体育课的运动中发生的碰撞、摔跤时有发生,其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二是相互推搡、打闹追赶的不良行为,也会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其次,农村中学生的身体运动水平较差。在进行较大运动量的教学活动时,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会出现体能跟不上、运动疲劳的情况,意外伤害也容易发生。
  (三)根本——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安全有直接责任。教师上课过程中容易忽略的,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队形不合理。在教学组织不当、队形安排不合理的情形中,也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很多学校场地有限,一节课中三、四个班同时上课的情况也很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班级和班级之间的相互干扰并形成安全隐患。
  二是课前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充分、不够准确。首先,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的要求。其次是准备活动部位不准确,特别在体操类教学中,准备操活动的部位跟伤害事故有密切的关系。
  二、“防范是先决”——对安全事故的防范
  (一)课前准备充分,做好熱身活动
  上课前应该对运动区域、使用的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比如,活动器材的质量是否有问题,场地是否平整等。在开始部分安排徒手操时,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而定操,既要有一般性的准备练习,也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
  (二)强化纪律教育,科学组织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穿轻便的衣服来上课,课前要检查口袋、胸口,不能带小刀、钥匙串等硬物。学生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禁止相互追打、拉扯。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学校的场地、活动器材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要对教材充分熟悉、研究和分析。
  (三)加强保护意识,提升保护能力
  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保护进行重点培训,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比如在身体失去平衡时,脚马上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稳住重心,保持身体平衡;从高的地方往下跳的时候,应把膝盖弯曲,增加缓冲,避免关节受伤;在学习器械体操时,首先要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并指定学生进行专人保护与帮助,避免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三、“谈虎不色变”——正确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
  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的练习,是人直接参与运动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摸爬滚打,还有各种各样激烈的身体对抗活动,学生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或小伤小痛。对于这样的现实,我们要仔细分析,具体对待。对于那些在课堂中准备、组织和保护等措施都落实的情况下出现的意外事故,我们只要合理处理,及时应对,对学生和教师而言也是成长的一种经历,没必要谈虎色变。
  总之,体育教学的安全事故应该积极预防和主动应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苗.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J].理论研究,2006(6).
  [2]沈舜尧.论中学体育伤害事故及预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4).
  (责任编辑 谭有进)
其他文献
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中心放在对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下面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联系作者所学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谈谈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误区。  一、教育对象上的误区:注重少数出现心理偏差和障碍的学生,不注重全体学生(其实,主
当今社会,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信息素养也无形中成了一个极具挑战的新概念,信息素养具有承上启下的社会意义,它是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体。信息素养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重要的基本素质。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的保罗·轲斯基在1962年首先总结出来的。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获得评估和使用的信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对于音乐学习的必要性给出了高度的肯定,“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同时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高尚情操的形成与培养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学校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中的‘美育’……”那么,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又当采取何种措施使自身的教学工作既能满足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同时还能真正实现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更好
语言表达是班主任能力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语言表达,就是把自己内在的思想、情感、知识、要求等转化为语言,作用于学生,使他们不仅领会,并能受到深刻的感染。要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必须如同琴师操琴一般,运用生动艺术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引起强烈的共鸣。优秀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除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演唱,是整个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易于被学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一个表现形式,所以也是最能让孩子们直接体验音乐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形式。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他,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中,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
俄国教育家乌早斯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这说明人们往往是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比较是历史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归纳、概括、综合、评价等更高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属于认识、理解历史的层次。因而,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也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在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那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呢?在此结合2012年江苏
兴趣是学生获得发展和提升最好的老师,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必将有效地获得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之中,教师该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简要论述。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完成的活动,要想激发出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之中的兴趣,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努力。在任何一个课程的教学实施中,都存在
一、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农村普通中学学生的局限性加大了教师开展合作互动教学的难度  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由于受到地域以及父母文化水平和文化结构的制约,对政治课本中的一些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现象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更不用说那些深奥的哲学道理了。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互动教学,更不知道怎样开展,这就加大教师在课堂实施合作互动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它以初中学生的生活为课程建构的基础,以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作为课程的追求,以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