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数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逐步确立起来了。改革之中,教师们常提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是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却提得很少。在反复思考及几年的实践中,我觉察到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所下降,我觉得不论什么样的改革,都不要忘了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为学生将来的深造、掌握科学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曾说过:听了,一会儿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做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智慧在学生的手指尖上”。手是脑的老师,服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手上有丰富的神经,每一根神经都与大脑相通相应。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认识得快,认识得深,有时会起到眼、耳、口、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某些知识是必要的,是高效的。例如,在教学“7÷3”这道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把7个圆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这7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老师问:“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每份有2个,还多出一个。”老师说:“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多出的一个叫余数。”这样建立起来的“余数”概念,并且通过操作还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了。在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有57人去春游动要租面包车,每辆面包车限乘6人,至少要租几辆面包车?大多数同学们都知道57÷6=9(辆)……3(人),这时我启发大家说:“剩下的三个人怎么办呢?这三个人不让他们去了?”、“不、再多租一辆车我们都去。”从而解决了9+1=10(辆)多去一辆的问题。数学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提高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 改变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些课后习题,往往是把前后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的,解答一个习题必须运用几个知识点,可是学生往往各个知识点不能兼顾,这样作业出错得多,老师如果点到他们的疼处,他们会记牢的,对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根据你学的知识下面的式子你能写出几个( )÷( )=4……3,显然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只学过表内乘除法,也就是说除数一定是一位数,除数要选的数有1、2、3、4、5、6、7、8、9这是第一个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除数所选的数有4、5、6、7、8、9。第三个知识点是知道了除数、商、余数怎样求被除数。这三个知识点如果缺了哪一个学生在做作业时都会要出错的。当这些知识点学生学过之后,回头再做这个数学题学生出错的还是有一部分,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说,学生很自然的说出除数是1、2、3、4、5、6、7、8、9(他们没有兼顾余数,你们确定了除数就是这几个数吗?还有疑问吗?如没有你们就根据除数 、余数、商分别求出被除数,写各个除法算式。而后,学生写出了九个除法算式,有的学生才发现除数是1、2、3、算式是错的。因为除数一定大于余数,学生在做数学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自己修正他们会永远记住,如在做这样的题出错会很少,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会很厌烦。学习也是一样,每天总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也会厌烦,导致厌学、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同样的知识,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小组合作式教学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无目的、无针对性的、无必要的小组讨论,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趁机会聊天。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和条件。我在讲“统计初步知识”一课时,有一个内容是让学生数出一分钟四种机动车通过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对学生说:“公路局长让我们帮助统计一下南口路段一分鐘机动车通过情况,让同学们看录像,进行统计。”统 计开始了,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认真地进行统计,可是,当汇报结果时,几十个人几乎没有相同的数据。同学们主动找原因,找失败的根源。当他们正急切的时候,我说:“看来这任务很艰巨,我通知公路局长一声,就说我们没有统计出来。”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坚决地说:“不行,您能不能把这个录像放一遍?您能不能让汽车放慢速度?”当排除这两种方法后,有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可以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话音未落,同学哇地一声惊叫,不等老师说话他们自动地去组成小组,立即分工,那种积极主动、团结合作的氛围,真的难以用语言表达。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解决难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在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能把抽象的东西直观的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学习知识,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 我在教“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开始我问: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全体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摆,我又利用投影出示了几种不同的摆法,接着我问: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从“同样多”过度理解为“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是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等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让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通过学生的参与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取得数学教学的新胜利。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曾说过:听了,一会儿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做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智慧在学生的手指尖上”。手是脑的老师,服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手上有丰富的神经,每一根神经都与大脑相通相应。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认识得快,认识得深,有时会起到眼、耳、口、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某些知识是必要的,是高效的。例如,在教学“7÷3”这道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把7个圆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这7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老师问:“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每份有2个,还多出一个。”老师说:“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多出的一个叫余数。”这样建立起来的“余数”概念,并且通过操作还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了。在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有57人去春游动要租面包车,每辆面包车限乘6人,至少要租几辆面包车?大多数同学们都知道57÷6=9(辆)……3(人),这时我启发大家说:“剩下的三个人怎么办呢?这三个人不让他们去了?”、“不、再多租一辆车我们都去。”从而解决了9+1=10(辆)多去一辆的问题。数学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提高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 改变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些课后习题,往往是把前后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的,解答一个习题必须运用几个知识点,可是学生往往各个知识点不能兼顾,这样作业出错得多,老师如果点到他们的疼处,他们会记牢的,对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根据你学的知识下面的式子你能写出几个( )÷( )=4……3,显然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只学过表内乘除法,也就是说除数一定是一位数,除数要选的数有1、2、3、4、5、6、7、8、9这是第一个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除数所选的数有4、5、6、7、8、9。第三个知识点是知道了除数、商、余数怎样求被除数。这三个知识点如果缺了哪一个学生在做作业时都会要出错的。当这些知识点学生学过之后,回头再做这个数学题学生出错的还是有一部分,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说,学生很自然的说出除数是1、2、3、4、5、6、7、8、9(他们没有兼顾余数,你们确定了除数就是这几个数吗?还有疑问吗?如没有你们就根据除数 、余数、商分别求出被除数,写各个除法算式。而后,学生写出了九个除法算式,有的学生才发现除数是1、2、3、算式是错的。因为除数一定大于余数,学生在做数学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自己修正他们会永远记住,如在做这样的题出错会很少,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会很厌烦。学习也是一样,每天总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也会厌烦,导致厌学、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同样的知识,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小组合作式教学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无目的、无针对性的、无必要的小组讨论,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趁机会聊天。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和条件。我在讲“统计初步知识”一课时,有一个内容是让学生数出一分钟四种机动车通过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对学生说:“公路局长让我们帮助统计一下南口路段一分鐘机动车通过情况,让同学们看录像,进行统计。”统 计开始了,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认真地进行统计,可是,当汇报结果时,几十个人几乎没有相同的数据。同学们主动找原因,找失败的根源。当他们正急切的时候,我说:“看来这任务很艰巨,我通知公路局长一声,就说我们没有统计出来。”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坚决地说:“不行,您能不能把这个录像放一遍?您能不能让汽车放慢速度?”当排除这两种方法后,有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可以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话音未落,同学哇地一声惊叫,不等老师说话他们自动地去组成小组,立即分工,那种积极主动、团结合作的氛围,真的难以用语言表达。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解决难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在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能把抽象的东西直观的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学习知识,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 我在教“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开始我问: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全体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摆,我又利用投影出示了几种不同的摆法,接着我问: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从“同样多”过度理解为“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是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等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让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通过学生的参与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取得数学教学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