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喜结缘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_wsx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人架鹊桥
  
  1937年1月,红军总部和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到了延安。到延安后,环境相对稳定下来,一些已过“而立”之年的红军干部的婚恋问题,就成了大家所关心的事。
  春节前夕,原红三军团保卫局侦察部长许建国与中央党校女学员刘桂兰建立恋爱关系已几个月了,二人决定在春节办理喜事。这天,战友们都来道贺。年轻人在这样的场合聚在一起,自然有说有笑,热闹得很。忽然,有人谈起了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罗荣桓在延安曾被人称作“牛郎”,因为他的年龄偏大,但婚事却是八字没有半撇。
  “罗主任已经35岁了,还是个单身汉,咱们应该帮他一把才是。”大家都说。在座的人大多数是罗荣桓的老部下,一向敬重他的正直和忠厚,都希望他能早日有个好伴侣。
  许建国问刘桂兰:“你们党校有适合罗主任的女同志吗?”
  刘桂兰想了想,答道:“有哇,我看林月琴就很不错,与罗主任很般配。”
  “林月琴,就是红四方面军那个工兵营长?”
  “女工兵营长!不是长得人高马大吗?”
  “瞧你说的,人家长得可秀气呢,个头不高不矮。”众人马上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林月琴是安徽金寨县南溪街人,15岁时参加了乡苏维埃政府的妇女协会,后来听说红军第七十三师要办一个兵工厂,她便带着十几个姐妹到兵工厂报到,每人领到一个红袖套,就算正式参军了。1932年,林月琴出席了鄂豫皖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红四方面军长征之前,她担任了红四方面军总部工兵营长。长征途中,工兵营的主要任务是担任运输,每人背负着几十斤重的物资行军打仗,比男同志还艰辛。1936年7月,红军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林月琴开始调到粮食总局工作,不久又调到中央卫生所学习医务。只有23岁年龄,却有8年革命资历的林月琴,为人娴雅大方,性格热情开朗,在中央党校的女党员中是较为优秀的,曾有不少男同志追求她,而她一心一意地扑在文化和理论的学习上,根本不理会这些事,因而被人称作“织女”。曾在红一军团政治部工作过的现任军委保卫部长的钱益民,听众人说到这里,高兴地点头:“罗主任能遇上这么一个‘织女’,那是再巧不过了!就把这任务交给建国两口子,别让他俩自己结了婚就忘了罗主任。”
  在众人的笑声中,许建国点头对刘桂兰说:“我们做个分工,罗主任那儿由我提出,林月琴那边,工作由你来做。”
  
  白马渡“银河”
  
  几天后,许建国夫妻来到罗荣桓的住处,聊谈一番后提出了当“月老”的事,接着介绍了林月琴的情况,问他什么时候与林月琴见个面。罗荣桓听了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未作正面回答。在一旁的冯文彬开玩笑地“自告奋勇”:罗主任,怕什么,我陪你去!”
  “又不是给你提亲,你去干什么?”刘桂兰笑着对冯文彬说。
  “他不是脸皮薄吗?我去给他壮壮胆。”冯文彬的话把大家逗笑了。这时,罗荣桓才红着脸问刘桂兰:“叫我去见面,你们跟人家说好了吗?”
  “罗主任放心吧,我们不能做冒失的事,已经同月琴说过几次了。”刘桂兰如实作答,又补充说:“哪天把她叫来玩,让你们彼此熟悉一下。”
  一个星期天,林月琴被邀到许建国家,她一进门见满窑洞都是客人,多数不认识,不由愣了一下。刘桂兰迎上前拉住她的手,向大家作了介绍。
  大家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林月琴因为和大家不熟悉,不好意思插话,默默地笑着。冯文彬是个活跃分子,主动凑上来同她说话,问这问那。林月琴以为他是组织部门的,也没在意,大方地作答。
  窑洞里热闹得很,可有一位戴眼镜的人却坐在一旁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大家笑他便跟着笑。林月琴注意到了这个人,不明白这个脸上写满军人成熟气质的男子汉为何如此矜持,但她心里莫名其妙地对此人有着几分好感。一心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的林月琴,竟然“木讷”到连刘桂兰向自己介绍过的罗荣桓都没有留意。
  临近中午,人们渐渐离开了,林月琴忍不住问刘桂兰:“刘姐,那位戴眼镜的人是谁呀?”
  “你呀,难怪有人把你比作‘织女’,就不知道他是罗荣桓主任吗?”刘桂兰指着对方笑嘻嘻地说。
  林月琴听后脸上一下子红了,不禁“哦”了一声,同时心里若有所悟。
  “怎么,害羞了吧?不过你俩合得来呢,大家说笑,就你和罗主任不声张,八成是想到一起去了。”刘桂兰半是正经半是玩笑。她忽然打住,对林月琴说:“我们来做中饭。”
  春天到了,延河的冰开始融化,风吹在人们脸上暖呼呼的。由于刘桂兰找了机会正式向林月琴介绍了罗荣桓,两人经过几回接触,慢慢地熟悉了,双方都没有那么拘谨。说来也怪,原先罗荣桓并不打算考虑个人婚姻问题,拗不过同志们的一片热情,只好同林月琴见面。但自从与她相见几次之后,他发现自己竟喜欢上了这个姑娘。
  林月琴住在中央党校,罗荣桓住在后方政治部。两地之间隔着一条延河。春天的延河水位上涨,无法足涉。两人虽然仅一河之隔,但想见面必须绕道很远过桥再走回来,或者骑马过河。爱开玩笑的人把延河说成是“银河”。这种比喻用在罗、林的身上倒也贴切。
  红军二十五军的六团政委王平,不知怎么知道了罗荣桓被“银河”阻隔的情况,特意挑了一匹白马,派人送到后方政治部,说专门给罗主任的。罗荣桓有了马后过河就方便多了。每天吃过晚饭,他就要骑马出去,还不让警卫员跟着,说去练马。警卫员心里直纳闷:罗主任不是早就会骑马了吗?
  这原因只有林月琴才清楚。每当黄昏的时分,她就会站在党校南侧一里外的延河边,等待着白马驮着“牛郎”过河。看到罗荣桓从马背上下来,她就迎上前去。
  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延河两岸。罗荣桓与林月琴或坐在河畔的青草上,或徜徉在沙滩上,轻声地说话。这对都很文静的青年男女,以无拘无束的交谈,在双方心里架设着互相了解的桥梁,感情已从同志间的情谊渐渐向爱情升华了。
  
  “牛郎”“织女”聚洞房
  
  阳光明媚的5月中旬,延河两岸一片葱绿,高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山丹丹也怒放花朵。罗荣桓的婚事报经中央同意,定于5月16日举办。
  办喜事是人生大事。在林月琴看来,条件再不好,也得认真准备一下。她把罗荣桓的旧狗皮褥子翻晒好,又将毯子用碱水洗了。窑洞内搭设了一张双人木床,加上从老乡家借来的一套老式桌、椅,新房就算布置好了。远在西安的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得到消息后托人捎来一袋子面粉,这时正好派上了用场,罗荣桓请几个炊事班战士全部擀成面条,作为招待客人的主食。罗荣桓和林月琴打算把为他们搭过“鹊桥”的同志都请来热闹热闹。
  下午四点多钟,一个不速之客闯进来了。他是曾在红八军团政治部任组织部长的甘渭汉,罗荣桓的老战友,比罗小了10岁。甘在以前见了面就喜欢与罗睡在一个屋。这一回又按照老习惯,叫警卫员把自己的铺盖搬到窑洞里去,可是被罗挡住了。罗荣桓指着隔壁窑洞说:“放那边去,打扫一下。”
  “罗主任,怎么搞的,不让我同你睡在一起呀?”他见罗荣桓笑笑没有作答,又说:“咱俩好久不见了,有些工作问题要向你请教,睡在一起好谈嘛。”
  正好在这时候,谭政、许建国、冯文彬等人都过来了,大家听了甘渭汉说的,都乐得大笑起来。谭政指着甘说:“你这个小甘真是乱弹琴,人家罗主任今天结婚,你想睡在里面算怎么一回事啊?”
  “哦,是这样?我说难怪那么多人在忙着。”甘渭汉红着脸用手朝罗荣桓肩上拍去:“罗大哥,你怎么不早说呀?我以为搞了这么隆重的场面,是接待我呢。”大家听了他的话,笑得更欢了。
  下午五点多钟,后方政治部的同志从干事到警卫员、马夫都来了,加上十几个客人,大家在一起吃着罗荣桓、林月琴的喜面。尽管面条里油很少,只放了点白菜、萝卜,大家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还闹着要新郎新娘共吃一口面,气氛非常热烈。谭政、许建国等人都祝贺新郎新娘并肩携手,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来临,为民族解放和革命的胜利贡献自己的青春。
  
  ( 责编 曲 星 )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于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期间,陕甘宁边区医院的年轻女医生朱仲丽被调到大会服务处做代表们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作为有大学学历的医师,23岁的朱仲丽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而且长相秀丽,在延安是个受很多年轻人关注的“明星”。    毛泽东搭桥     一天上午的会议休息时间,毛泽东与王稼祥到会场外散步,没走多远正巧遇上了从城里赶回来的朱仲丽。因为早就相熟的缘故,毛泽东见到朱仲丽非常高兴,扬着手热情
期刊
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十七军倾巢进攻陕北苏区,新任第一〇九师师长牛元峰虽从未指挥打过仗从未与红军正面交锋过,却立功心切,请得了打头阵的令牌  按军部预定计划,一〇九师在11月20日从黑水寺出发,到达鄜县(今富县)直罗镇后,应该由牛元峰返回军部亲自向董英斌汇报战斗情况并一同确定下一步行动可是,他在蒋介石六架飞机掩护下,骑着一匹洋马,一路威风凛凛,率部进入直罗镇后,只简单地向军部发了个“占领直罗
期刊
毛泽东的艺术欣赏口味,偏于浪漫与豪放。1958年,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期间,毛一再表示不喜欢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太现实了就不好写诗;欣赏屈原、李白,提倡“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毛在这个年头提倡浪漫主义,自然与发动旨在短时期“超英赶美”的“大跃进”直接相关,但也确与其素有的欣赏口味相关。  说到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先河的是庄子。鲁迅的经典性评价是:“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期刊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朱德都堪称调查研究的模范。朱德一生调查研究的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时间之长,让人敬仰。朱德的一生是实事求是的一生,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调查研究的一生。回顾朱德调查研究的思想和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一代伟人求真务实的人生追求。  朱德曾说:“讲到‘上来’与‘下去’,我们很自然地想起那句流传久远的俗话‘上山容易下山难’。要
期刊
父亲离开我们近20年了,四舅离开我们也已三年多。然而,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深深铭记在我们晚辈的心中。  四舅家和我家同住山西省永济县城西的任阳村。四舅和父亲同上本村小学,自幼便是最要好的朋友和同学。母亲张彩霓和四舅是堂姐弟关系。  民国初年,四舅和我父亲上了县立第五高小,毕业后又同在本县当乡村小学教员。后来四舅到太原上国民师范,父亲则继续当教员。二人书信来往频繁,四舅常从太原给我父亲寄一些革命书刊。记
期刊
1970年由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是在“文革”初期举国动荡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冲击和破坏,中共九大之后国内政治形势相对稳定,全国人民迫切希望愈合内乱创伤的形势下召开的旨在稳定农村形势,促进农业生产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背景    从政治形势来看,“文化大革命”进入第四个年头的1970年,并没有像人们盼望的那样“胜利结束”,极左思潮和“左”的错误做法继续盛行、泛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期刊
在中原大地的巍巍太行山间,有一条缠绕于悬崖峭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的蓝色飘带。这飘带,虽然没有长江的浩瀚与壮阔,没有黄河的雄浑与博大,但它所凝结的精神却硬铮铮地穿透了时空,令人荡气回肠。   这条蓝色飘带,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第一渠的人造天河——红旗渠!它是20世纪60年代的林县人民为了改变缺水境况而修建的一项与天斗、与地斗的英雄工程。  红旗渠工程建设虽然已经是4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但今
期刊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又是杰出的诗人。  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朱德诗选集》,收入朱德诗作76首。1977年该书增订出版,新增14首,共90首。1986年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我选注的《朱德诗选注》,收入朱德诗作137首。2003年12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
期刊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大庆石油会战,距今已经40多年了。今天,我们再次回首那段峥嵘岁月,仍然心绪难平。大庆会战围绕着石油而展开,但它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一份关于石油的记忆。它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创业之歌,是一曲浩气冲天的民族振兴之歌。    一些西方人早就断言中国“贫油”,有人还想用石油来卡我们的脖子,但中国人不信邪,不相信石油只是埋在别人的脚底下    石油,被人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
期刊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在经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后终于抵临陕北。11月20日至24日,红军在直罗镇战役中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总部和中央机关进驻洛川瓦窑堡。当时,宋任穷担任红军总部干部团政委。这个历任红军营、团、师政治委员、时年26岁的年轻指挥员,在红军队伍中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大好姻缘是由一句戏言引发而成的。    缘 起    这天在瓦窑堡的红军干部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