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言语生命浸染于鲜活的生活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ay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低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中年级: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高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新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年级段"写作要求"的描述上,始终贯彻这样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走进生活,以敏锐的眼睛来观察生活,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经常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写作文的一种怪现象:一旦遇上老师布置的写放胆文,孩子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认为自己没发生什么事情,或者身边没有什么值得可写,不知从何下手。由此而联想到,近两年在参加了毕业考试的作文批阅工作中发现一个很微妙的现象:同类题材的作文经常"撞车",甚至有的班级出现过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写同一题材的现象。于是,我不断地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会造成这种现象,仅仅是单纯的学生间"不约而同"的巧合吗?
   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1本学期你的习作曾被老师作为范文:( )经常;( )偶尔 ;( )没有过;
   2、你对待作文的态度: 喜欢( );一般( );头疼( )
  3、你希望写怎样的文章:命题文章 ( );半命题作文( );放胆文 ( )
   4、你的作文素材一般来自于: ( )优秀习作书籍 ;( )老师开展的有关作文的活动;( )仔细观察生活从中选择素材
  
  
  这份对三~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其结果:
  从调查表中,不难看出,学生的作文具有以下几点: 
  (1)语言成品化。堆砌华丽辞藻,移用生动佳句,抄录"优秀习作选"章节,把目标盯在"生动描写"上,产生搬抄思想。
  (2)结构模式化。记事"老三段",写人"详略各一例",产生僵化思维。
  (3)材料公用化。死记一件事,以次为"轴心",仅在表达语言上作少量的调整,产生机械的思维。
  (4)思维定势化。学生的素材常常来源于教师的所创设的生活情景,所以长而久之,学生也就习惯等待教师喂作文"食"。
  由上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素材主要来源于优秀作文书籍,来源于胡编乱造,而忽略生活中的真实,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一、反思
  行为是思想的外显,思想是行为的内蕴。面对学生走进习作误区这一现象,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深刻反思。
  1、 教师的包办思想
  今天我们往往把学生写作上的言之无物,归咎于他们生活面狭窄,似乎只要他们经常逛街,旅游,或时不时地带出去参观访问,或者只要绞尽脑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就一定会写出"有生活"的精彩文章来。因此,当今的作文课,几乎成了各种类型的活动课;当今的语文教师,一旦进行作文教学,便每每想方设法开展活动,片面认为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体验中写作。据说是有了活动,便有了生活,学生写起文章就有话可说了。每个人都在生活,便意味着大家都在学习语文,语文教育岂不是多此一举?适当的活动是需要的,但是作文课完全变成活动课是不可取的;适当地开展活动也是需要的,但绝对不是所想象的有那么大的作用。一个人生活面再宽,也不可能占有一切生活的外延和空间;一个人生活面再窄,也不会窄到没有生活,除非他一生下来就夭折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要你活着,生活就向你敞开大门。无需特别为了学生写作文去制造所谓的活动生活。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一双明亮的眼睛…"可见,充实的生活体验,敏锐的观察才是学生习作的真正源头。
  2、 学生的依赖思想
  调查证实,大多数学生在开始上学时就认为自己会写作,但是在写作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原生态的生活被漠视。于是乎,在教师的间接"指导"下,培养了学生严重的依赖思想。渐渐地,不仅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反而忽视自己的生活,形成坐等"生活",从师而降的习作态度。写到作文,学生就把期盼的目光投于教师,指望教师开展活动。似乎教师不刻意开展活动,作文就没有了下锅的米。因此一旦写到放胆文,不少学生感到无米下炊、无从下笔。因此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一脸茫然。
  二、策略
  每个人都具有极大的、无限的言语潜能;人是天生会言说的动物,都拥有不同的言语个性和才情。在言语生命动力学视界下,只要引导学生走进适宜成长的环境,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顺从并促成学生言语潜能和个性的最大发展,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言语的天才。
  因此,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走出自老师设定的范围,走出自我的圈子,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更广大的世界,扩大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从写自我,写学校等小社会,逐渐扩展到对大社会的关注。
  1、利用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之源。
   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不能不说是阅读了。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之源的重要途径。
  力求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主人公身上有自己或他人的影子,某些事或细节似曾相识,有些生活中的细节也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例如《第一次抱母亲》来源于一个享受母爱却忽略回报的男子的生活;《槐乡五月》来源于一个农村孩子幸福而又快乐的生活;《雪儿》来源于一个受伤的爱心女孩呵护同病相怜的鸽子的生活…… 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和作者达成共识:原来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有作文素材,只要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便不难找到作文之源。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由课本走向课外读本,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涉猎更多人的不同生活,扩大自己的视域,锤炼自己敏锐的心。
  2、利用练笔,引导学生品尝作文之甘。
  (1) 以写日记为径,找寻写作的绿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可一些命题作文,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不能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认识不到作文的实际价值。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方式写日记,倡导生活中有什么记什么,生活中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这很像美术中的白描写生,见到眼前的事物,便用线条如实描绘下来,而无须进行刻意地艺术处理。同时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实、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这类写作,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性。题材和体裁均不受限制。学生能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发挥自己写作的优势。朱光潜把写日记作为练习写作的一种最好方法加以提倡。他说:把日记当作是一种文字训练,就要把本身有趣的材料记得清楚、有趣。如果有相当的敏锐,到处留心,一日之内值得记的见闻感想绝不会缺乏。我要求学生不必在一天之内记很多的事情,选择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工夫。每天选一件最值得记的一件事情把它记得妥妥帖贴,记成一件"作品"出来,那就够了。内容可长可短,日积月累,既可以是练笔,又为写作积累了素材。这么一笔生活馈赠给每个人的财富,失之交臂就太可惜了。每当我欣赏着学生的习作,就被那浓浓的生活气息、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天真烂漫的灵性飞扬所感动,这样的习作训练才真正练到学生的心窝里。难怪叶圣陶会这样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2) 以写信为途,连接生活的纽带:写信较之于其它文体的写作,是一种最自然的发表与交流。写信总是有着明确的交流对象,总是有一定的写作意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使他们写作言之有序,言之有情,都是很有好处的。书信的交流对象一般都是较为熟悉的、亲近的人。学生的信,最经常给的是老师、朋友或同学,当然也有自己的亲人,写来也就不愁没话可说了。同时,写信也常常可以收到回信,这就促成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感受到了交往的乐趣。在生活中,我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嗅觉,寻找学生的情感点,以写信为途,以此作为连接生活的纽带。众所周知,毕业班的学生在人生的第一关口,往往承载着自己对自己的希望,更承载着父母的无限"期望",期望他们在人生的第一起跑线上走在第一梯队里,期盼他们"高人一等",既而使这些孩子担负着本不该担负的过多的心理压力。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也是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心灵的交流,给他们一次不平常的谈话,在一次家长会前,我给学生布置了特殊的作业——给家长写一封信,说说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然后利用家长会这一特殊时期,让家长阅读这封信。这封信不仅带给家长一份惊讶,更带给我一份惊喜:接连几周的小天地,从学生新鲜跳动的文字中感到一份轻松,一份从容和一份满足。
  经常通过这种类似的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3、利用激励,引导学生珍视作文之本。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还注意善于捕捉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作文中稍有生活化的气息,有个人独特的味道,就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给其他学生以鲜明的导向。用这样的方式激励更多的孩子去主动留心自己的生活,张扬自己的个性,写出属于自己味道的文章。
  所以说,从上述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上述的引导,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和体验,练习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自觉养成体验的习惯,作文也就不是无话可写,而是其乐无穷,把作文看成生活积累的成果。发现生活越多越深,作文也就越真切越有分量。教学实践再一次证实,言语生命须浸染于鲜活的生活中。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伴先兆流产患者病例资料,明确PCOS患者发生先兆流产的不同西医表型和中医证型的特性,为中西医结合诊治PCOS伴先
唐勇,1975年生,壮族,中共党员,2000年5月参加工作,技师、助理级技能专家,现任广西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输电所线路五班班长。17年来,唐勇执着和深爱着自己的工作,以朴实无华
【摘要】 利用电脑计时器、光电门技术及execl软件组装成一个利用单摆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装置,解决学生在没有打点计时器的情况下,利用简便的实验装置研究物理难题,并将验证机械能守恒推广至二位空间,通过计算验证机械能相等,从而说明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  【关键词】 光电门 电脑计时器 单摆 机械能守恒   1引言
【摘要】 大地湾文化遗址的发掘把中国绘画史推前到距今7800年,尤其是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给我们论证大地湾绘画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进而形成了以大地湾绘画体系为主的渭河文化带。下面仅以事例论证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实证 大地湾绘画体系 渭河文化带   大地湾绘画体系是中国美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湾绘画体系的形成主要依据于下面几个比较成熟的理论:1)巫术说2)图腾说3)生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学。因此,英语课应该是技能课和实践,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用英语进行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从而大大地促进学习。   一、听是进行交际的前提 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
期刊
新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那么,初中信息技术课怎样上才能培养出既会学习又懂创新的信息技术预备人才呢?上好信息技术第一课。俗语说得好:"
期刊
目的:研究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间的173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弹性成像和ABVS方法进行诊断,
目的:观察三梗降气汤治疗脾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评价其临床有效性以及其对脾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1例脾虚气
【摘要】 在纵观国内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流动子女学习适应性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和评述。  【关键词】 流动子女 学习适应性   流动子女是一个生活、学习在城市,但却不能与城市儿童享有同等教育公平待遇的边缘群体。而学习适应性是学生适应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就流动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概括和评述。  1 流动子女学习适应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