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打猎爱肉搏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200年,孙策在打猎时,遭到暗杀,伤重而死,临终前,将自己的事业交给了弟弟孙权。孙权年轻,有血气,因而和他哥哥一样,也喜欢玩那项刺激的运动——打猎。孙权打猎,有点不同于常人,他爱大秀肌肉,经常冲上去和野兽肉搏,甚至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爷们儿精神,赢得大家的赞赏,专门挑战老虎。
  一次,孙权乘马打虎,到了树林里,眼睛一扫发现一只猛虎,打马冲了过去,“嗖”地一箭射在老虎身上。老虎挨了一箭,顿时火了,怒吼一声,竖着尾巴朝他扑了过去,前爪一伸、后腿一立站起,攀住了他的马鞍子,张开血盆大口向他喉咙咬去。幸亏跟在一旁的卫士们及时上前,七手八脚将老虎灭了,孙权这才逃过一劫。
  孙权手下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名叫张昭,是孙策临死前托孤的大臣,张昭忙抖着雪白的胡子赶上去劝他:“元首,您这样做太出格了。您要是残疾了,会让曹操、刘备看笑话的,我们的国家也很可能会灰飞烟灭的。”孙权一听,忙双手抱拳承认错误,并表示以后绝不再从事如此危险的活动了。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孙权的打猎瘾又犯了。他怕这样赤裸裸地跑出去打猎,会受到张昭的阻拦,于是,想起办法来。
  他打算制造一件东西,自己躲在里面,既安全,又能打猎。于是工作之余,他画了一辆射虎车的模型,让工匠照样制造。工匠用木板制成一个大箱子,箱子前面开着洞眼,下面安上轮子,用马车拉着跑。打猎的时候,孙权和车夫躲在里面,车夫负责驾驭车子,孙权负责射击野兽,安全系数很大。
  但驾驶这样的装备和野兽作战,孙权觉得不够刺激,也显示不出自己的能耐。他干脆命令将射虎车的车盖掀开,自己站起来,一边大摆造型,一边和野兽勇猛作战。江东的军民一见,都跷着手指高呼万岁。孙权见了,得意地哈哈大笑。
  俗话说得好,兔子被追急了,都会回头咬人,何况是野兽。一次打猎的时候,有一只野狼挨了一箭,接着,被这个大箱子追得屁滚尿流,上天無路、入地无门。野狼干脆不再跑了,回过身来,拼命向车子里的孙权扑去。孙权一见,心想:好样的,和我单挑啊。他毫不畏惧,竟然丢掉武器,赤手空拳和老狼上演了一场功夫大片。而且,由于担心卫士们上前帮忙,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他特意规定,不经自己命令,不许上前帮忙。不然,立即处死。
  孙权将野狼杀死,手舞足蹈地询问大家,自己的能耐如何。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他天下无敌。为了让大家再夸自己一下,孙权决定将打死的野兽拖回去烤了,在宫廷中宴请大臣。当晚,灯笼高挂,音乐响起,宴席排开。大臣们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兽肉,喝着美酒,一边大拍马屁道:“元首太牛了。”孙权高兴地站起来一个个敬酒。
  突然,一个人气冲冲地站起来,扔了酒杯,跑了出去,上了自己的马车,坐在那儿生气。大家一看,有些傻眼,酒也随之醒了,这个跑出去的正是张昭。孙权见了,愣了愣,随后忙举着酒杯跑出去,心虚地对张昭说道:“我这不是玩玩吗?您老人家何必大发雷霆啊?”张昭面对自己的上司,毫不客气地指出:当年商朝的纣王,在鹿台上宴饮无度,也认为是玩玩,从没想到那是在作恶,以至于最终丢掉江山。张昭话没说完,孙权就出了一脑门子的汗,马上命令停止酒宴,将自己制造的那辆射虎车立马毁掉。以后,他再也不这样打猎了。
  还好,孙权能接受他人的建议,否则,照他这样跟野兽们肉搏下去,很难说不会发生意外,那样的话,三国历史就要改写了。
  编 辑 / 夕 颜
其他文献
春天来了,阳光灿烂,小草探出毛茸茸的头来呼吸清新的空气,柳条在河边整理它那又长又绿的头发,梨花、桃花、迎春花竞相开放,给大地铺上了一层五颜六色的地毯。  看着这美丽的春光,我陶醉了,真想做一条春天的花裙,把这一季的美景都穿在自己身上。  我从柳树上摘下几根柔软的柳条,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编织成一条长长的柳条裙,我把柳条裙穿在身上,真是婀娜多姿呢。我采来春天里最绿最嫩的树叶,镶嵌在柳条裙上,一看,颜色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初冬的一天,辽东海城知县柳文才接到差役紧急禀告,说县城关帝庙前的十字街即将发生一起大规模械斗。柳文才闻讯带领人马迅速赶到了事发地点。只见十字街外围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而街口中心处有上百人手持刀、棍等互相对峙,柳文才见状急忙指挥差役将械斗的双方劝住,并传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时从一方队伍中走出一个年轻人跪伏于地哭诉道:“请知县大人为我沈家做主啊,我的父亲沈祖义在翠云
从不因别人的赞美  停住自己的脚步  从不因雨骤风狂、雷鸣电闪  有過一丝惊慌、恐惧  从不因承载太多的重负  向人们诉苦、索取  从不因山高路远  想过半步退缩  不把一马平川  看作命运的照顾  不把曲曲折折的拼搏  视为生存的辛苦  都市繁华的引诱  休想使我留连驻足  巉岩恶石的重重拦阻  我会劈开一条大路  胸怀理想的浪花  即使黑夜穿行也从不感到孤独  聆听大海的呼唤  即使在冰下挣扎
人常说“哪庙都有屈死鬼”,这话一点不假,东汉时的方储就是一个典型的屈死冤魂。  方储自幼聪颖博学,知天文五行,精占卜吉凶。建初四年(79年),他被举为孝廉,授郎中职。一次,汉章帝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命文官站左,武官侍右。众大臣纷纷依命站立两旁,而方储却站在中间。汉章帝怒道:“大胆方储,为何独立于中?难道你想抗旨吗?”方储不卑不亢地答道:“陛下,臣没有违背圣命,臣文武兼备,因此只好站立中间了。”汉章帝
程灵素不漂亮,而且发育不良:“相貌似乎已有十六七岁,身形却如是个十四五岁的幼女。”她的缺陷,对于女孩子来说,几乎每一点都是要命的:“肌肤枯黄”“脸有菜色”、头发“又黄又稀”、身材“双肩如削”……  在才智方面,她其实非常像黄蓉、赵敏的综合体,她有黄蓉的机智,也有赵敏的辣手。但她没有得到像黄、赵那样圆满的感情。  对于潜在的情敌,如穆念慈、华筝、周芷若等,黄、赵二女出手凌厉,绝不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
1911年,清朝的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50年,编练新军有近二十年,清末新政也已经实行十年,怎么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清朝连个像样的反扑也没有,就土崩瓦解了呢?因为半个世纪以来振作得太猛了。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随后横扫整个中国南方,其北伐军甚至一度打到了天津附近。慈禧大概也知道八旗子弟衰落到了什么程度——别说是铁杆枪,就是大烟枪也端得颤颤巍巍,烂泥扶不上墙了。怎么办?只有让汉人去平叛。慈禧清楚一
张学良遭软禁后,宋子文、李烈钧、于右任和张治中等许多要人都为之说情,可蒋介石始终不予理会。1937年1月,东北军、西北军将领共同致电蒋介石,要求给予张学良带兵的自由。蒋介石说:  “张学良自己要求读书,我怎么办?”同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北军将领再次提出把为国杀敌的自由还给张学良,蒋介石仍置之不理;而在召见东北军代表时,他却说:“汉卿(张学良的字)太年轻,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只因读书太少。我
那是早春二月,一乘骡车把慈禧第一次送进紫禁城。那时的她或许没有想到,那是一条有去无回的旅程,她的命运从此变成一条单行线。  入宫第二年,她就被封为“兰贵人”,又过了一年,被封“懿嫔”,此后又变身为“懿妃”“懿贵妃”,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病逝、同治即位,她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那时,她也只有25岁。从一名普通的官人,一路攀升到母仪天下的太后,她只花了九年时光。  那正是慈禧一生中的好时光,
古装剧中常有“赢政”“赵侯雍”等称谓,其实这些都错了。“姓”“氏”是不同的,先秦女子多称“姓”,先秦贵族男子一般称“氏”。《史记》称秦始皇为“秦王赵政”,结合出土汉简《赵政书》,可见秦始皇应被称为“赵政”,而“赵”正是他的“氏”。“赢政”最早出现在西汉末年大儒的书中,可想而知,到那时,人们已经不熟悉先秦的姓、氏之别了。同时,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秦惠文王不会在朝廷会议上谈到赵武灵王时直呼他为“赵侯雍
段祺瑞最后一次下野后,他幕后的一群人仍希望尚存实力的派系能够拥戴他出山收拾残局,但这些人四处奔走,却四处碰壁。就在他们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向他们建议让段祺瑞与逊帝溥仪合作,还说:“宣统皇帝是块大招牌,段祺瑞如能与他合作,号召力比单干大多了。”  段祺瑞作为“三造共和”的元勋,一时昏了头,竟然也听信了这些话,打算悄悄地见溥仪。由于溥仪仍自尊为皇帝,不肯枉駕段祺瑞的寓所,而段祺瑞也不愿降低身份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