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特点,及其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卧位、立位血压测量,观察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特点。结果:124例高血压患者中,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28例(22.58%),并体位性高血压患者7例(5.65%),体位性血压正常89例(71.77%)。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卧位收缩压明显高于体位性高血压组和体位性血压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项检查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与患者服用药物、既往病史、血容量变化等有关,因此,在进行此类患者护理时要明确患者病因,并采取合理方式进行预防,从而减少患者日常生活中病情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高血压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034【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27-01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体内调节功能弱化,除有明显血压波动外,也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的状况。为进一步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本文选取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74例,女50例,年龄在65~85岁之间,平均年龄78.64±12.15岁。
1.2研究方法。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进行患者血压的测量。采用立式水银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首先,患者先静卧20min后,测量卧位血压;然后站立时测量立位血压,每1min测量一次,测量3次,取所有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立位血压。根据欧洲神经病学会(EFNS)[2],体位性低血压(OH)定义为立位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3]。由于国际上并没有定义体位性高血压(OHT)的定义,所以本试验中以立位收缩压上升≥20mmHg为体位性高血压。无以上两种变化者为体位性血压正常(ONT)。
1.3观察指标。确定124例患者中,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血压正常患者人数,并统计OH、OHT的发病几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中,124例高血压患者中,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28例(22.58%),并体位性高血压患者7例(5.65%),体位性血压正常89例(71.77%)。本研究中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卧位收缩压明显高于体位性高血压组和体位性血压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3组在卧位舒张压、立位收缩压、立位舒张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高血压并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血压正常的数据对比
观察项目体位性低血压(28)体位性高血压(7)体位性血压正常(89)卧位收缩压(mmHg)154.3±15.2126.8±12.5137.8±16.3卧位舒张压(mmHg)81.3±12.072.5±8.674.8±9.6立位收缩压(mmHg)122.3±21.3151.6±16.4138.5±18.1立位舒张压(mmHg)66.3±14.585.3±12.876.8±8.93讨论
3.1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人体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大约有500~1000ml的血液瘀滞在下肢、内脏和肺部,因此,就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4]。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可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本研究中28例OH患者,有5例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中3例患者出现昏厥,2例患者在站立后头晕。说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出现率相对较低,但并不能完全下结论,相关报道称,无症状组患者亦有可能发生晕厥、跌倒等情况。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血管的老化,自身血流调节能力也会有所降低,发生OH的可能性也就会相应增大,使患者出现头晕、昏厥、呕吐等症状,而且也可能使老年人发生缺血性卒中。本研究中,124例患者有28例患者伴有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2.58%,与相关科学研究相吻合。
而对于OHT的研究,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具体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推断,其很有可能是体位在改变时重力作用是血液瘀滞在下肢,从而使心血输出量减少,交感中枢病理性兴奋[5]。由于相关研究并不完善,所以OHT的患病率并没有准确统计资料,只是有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4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并体位性高血压发射能力为16.3%,而美国研究显示发生率为2.36%,日本显示为11%[6],本研究中老年高血压并体位性高血压患者有7例,发生率为5.65%。
3.2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护理措施。
3.2.1心理护理。老年人因为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患体位性血压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由于体位因素引起的高血压或低血压会使患者出现乏力、心理抑郁、视力下降,甚至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意识障碍,增加老年人的死亡率。因此,在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指导患者的家属了解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配合要点,使患者和家属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3.2.2日常护理。长时间卧床、热水浴、就餐后都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时应更加注意,如在餐后、沐浴后要及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同时在患者长时间卧床起立后要对患者进行搀扶,防止患者在日常行走中摔倒、滑倒、晕厥等。另外,在患者卧床时可采用半卧位的姿势,床头抬高5~20°,可有效缓解起床后的不适症状。同时,护理人员还要配合患者定时定量进行下肢伸展、锻炼,使患者的下肢肌肉泵维持正常功能,从而减少因突然站立而发生的体位性低血压或体位性高血压。在患者长期卧床起立时,应逐渐改变体位,先抬高患者头部使患者保持半卧状态,然后静坐几分钟,再逐渐起立,同时,为防止跌倒可利用拐杖、椅子等工具。
3.2.3药物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利尿等药物也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另外,联合用药也会导致人体循环血容量下降,引起心排出量不足。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必要的服药注意事项,并对大量服用降压、利尿药物的老年患者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参考文献
[1]李云玲.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61-63
[2]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壓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5(26):2982-2985
[3]程道荷,赵静,陈琳.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54-56
[4]吴晓萍,何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6(9):614-615
[5]金蕾.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1(12):8-9
[6]郝瑞,郑莘.体位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4):4485-4487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高血压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034【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27-01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体内调节功能弱化,除有明显血压波动外,也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的状况。为进一步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本文选取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74例,女50例,年龄在65~85岁之间,平均年龄78.64±12.15岁。
1.2研究方法。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进行患者血压的测量。采用立式水银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首先,患者先静卧20min后,测量卧位血压;然后站立时测量立位血压,每1min测量一次,测量3次,取所有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立位血压。根据欧洲神经病学会(EFNS)[2],体位性低血压(OH)定义为立位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3]。由于国际上并没有定义体位性高血压(OHT)的定义,所以本试验中以立位收缩压上升≥20mmHg为体位性高血压。无以上两种变化者为体位性血压正常(ONT)。
1.3观察指标。确定124例患者中,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血压正常患者人数,并统计OH、OHT的发病几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中,124例高血压患者中,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28例(22.58%),并体位性高血压患者7例(5.65%),体位性血压正常89例(71.77%)。本研究中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卧位收缩压明显高于体位性高血压组和体位性血压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3组在卧位舒张压、立位收缩压、立位舒张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表1高血压并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血压正常的数据对比
观察项目体位性低血压(28)体位性高血压(7)体位性血压正常(89)卧位收缩压(mmHg)154.3±15.2126.8±12.5137.8±16.3卧位舒张压(mmHg)81.3±12.072.5±8.674.8±9.6立位收缩压(mmHg)122.3±21.3151.6±16.4138.5±18.1立位舒张压(mmHg)66.3±14.585.3±12.876.8±8.93讨论
3.1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人体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大约有500~1000ml的血液瘀滞在下肢、内脏和肺部,因此,就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4]。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可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本研究中28例OH患者,有5例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中3例患者出现昏厥,2例患者在站立后头晕。说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出现率相对较低,但并不能完全下结论,相关报道称,无症状组患者亦有可能发生晕厥、跌倒等情况。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血管的老化,自身血流调节能力也会有所降低,发生OH的可能性也就会相应增大,使患者出现头晕、昏厥、呕吐等症状,而且也可能使老年人发生缺血性卒中。本研究中,124例患者有28例患者伴有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2.58%,与相关科学研究相吻合。
而对于OHT的研究,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具体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推断,其很有可能是体位在改变时重力作用是血液瘀滞在下肢,从而使心血输出量减少,交感中枢病理性兴奋[5]。由于相关研究并不完善,所以OHT的患病率并没有准确统计资料,只是有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4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并体位性高血压发射能力为16.3%,而美国研究显示发生率为2.36%,日本显示为11%[6],本研究中老年高血压并体位性高血压患者有7例,发生率为5.65%。
3.2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护理措施。
3.2.1心理护理。老年人因为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患体位性血压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由于体位因素引起的高血压或低血压会使患者出现乏力、心理抑郁、视力下降,甚至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意识障碍,增加老年人的死亡率。因此,在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且指导患者的家属了解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配合要点,使患者和家属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3.2.2日常护理。长时间卧床、热水浴、就餐后都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时应更加注意,如在餐后、沐浴后要及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同时在患者长时间卧床起立后要对患者进行搀扶,防止患者在日常行走中摔倒、滑倒、晕厥等。另外,在患者卧床时可采用半卧位的姿势,床头抬高5~20°,可有效缓解起床后的不适症状。同时,护理人员还要配合患者定时定量进行下肢伸展、锻炼,使患者的下肢肌肉泵维持正常功能,从而减少因突然站立而发生的体位性低血压或体位性高血压。在患者长期卧床起立时,应逐渐改变体位,先抬高患者头部使患者保持半卧状态,然后静坐几分钟,再逐渐起立,同时,为防止跌倒可利用拐杖、椅子等工具。
3.2.3药物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利尿等药物也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另外,联合用药也会导致人体循环血容量下降,引起心排出量不足。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必要的服药注意事项,并对大量服用降压、利尿药物的老年患者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参考文献
[1]李云玲.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61-63
[2]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壓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5(26):2982-2985
[3]程道荷,赵静,陈琳.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54-56
[4]吴晓萍,何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6(9):614-615
[5]金蕾.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1(12):8-9
[6]郝瑞,郑莘.体位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4):4485-4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