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和新闻价值观。随着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不断变迁、分化,新闻价值观也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化而嬗变。本文从分析两个不同阶段社会阶层的特征以及它对新闻价值观的影响,探讨新闻价值观的嬗变过程,展望中国阶层变化走向与新闻价值观的未来。
【关键词】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 新闻价值观 多元化
新闻传播一般由传播者、受传者、媒介、讯息以及反馈等要素组成。其中传播者和受传者是社会人和社会群体,是社会阶层的组成者。
社会生态环境决定着新闻媒介的体制和运作方式,以及行业理念。
新闻价值观是人们通过新闻实践所反映出的价值评价的观念形态,是一定时期社会共同具有的区分新闻价值高低、新闻传播正确与否的参照系,是决定新闻传播实践的理想和目标的指导性观念。新闻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一定的新闻价值观的形成是新闻传播者与受众共同作用的结果。传播者和受众的思维与观念作用着新闻的价值观,而传播者和受众的思维与观念因处的社会地位而不同。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大体呈现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社会结构,媒介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履行上传下达的任务,将党和政府的宣传方针作为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宣传价值观是新闻报道的唯一价值标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走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此,中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阶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中国社科院重大研究成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分析,社会阶层已经由“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分化为十大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以及农业劳动业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社会阶层产生了分化,意味着利益主体的分化,受众多元化,而且受众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对媒体都有自己的要求。他们已不再是新闻媒介教育的对象,而是新闻媒介服务的主体,更加积极和主动,还有较强的参与愿望。显然,原来的那种“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时期的以宣传价值观为导向的选取信息、思想动员式的新闻报道已无法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受众的需求多元化,对新闻价值取向的要求趋向多元化,这决定了新闻价值观的多元化。其主要表现为:
传播者思想观念的分化。社会阶层的分化,传播者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变化。原来的传播者是处于“金字塔”上端的国家管理者,而现在,社会阶层分化为十个,传播者变为了社会的中间层,利益角色与原来惟一的国家宣传者相分离。再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作为党政的喉舌不再是新闻媒介的惟一功能,丰富百姓生活,传播大众文化已成为共识。传播者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不再是传播宣传价值的机器,在新闻选择时更加注重受众的不同需求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相融合。
新闻作品的分层化。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变为以受众为中心,新闻作品也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开始根据目标受众所处的社会阶层来对节目(作品)进行定位和策划。依据社会阶层的结构,新闻作品大致分为三层:
(1)针对处于社会上层的受众(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的作品(节目)。这些节目比较严肃、正统,具有权威性、政治性、指导性,主要是传播一些硬新闻。比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晚间新闻,报道国内外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体育、文化动向等;每个星期天下午的《高端访问》,通过访谈政治经济界的名人,满足高层管理人员、精英管理人员的需求。
(2)针对中间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受众的作品(节目)。这些节目具有明显的时代感,追求时尚、快节奏,语言风格轻松简洁,充满娱乐性。比如:广西卫视的《时尚中国》报道国内外的一些时尚服饰动向,符合了大多数中间层的喜爱。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以最短的时间“读”更多的报纸,使生活节奏比较快,没有太多时间看报纸的中间层快速了解国内外大事。
(3)平民化(民生新闻)的节目(主要针对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业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这类节目是以平民化的语言,平民化的视角“说”新闻。比如: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的《新闻社区》以报道关注平常人们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奇事或将政治性较强的新闻轻松化报道出来,符合广大中下层人们的要求;湖南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以娱乐化的社会新闻、平民化的视角、娓娓道来的情感故事,符合中下层观众的口味,同时也得到中上层观众的肯定;一些地方新闻媒体以民生新闻节目为主,如:湘潭电视台的《湘潭新闻60分一民生视线》就是以湘潭地区普通老百姓所关注和需要的题材为主,以平民化的视角、大众化的语言讲述新闻,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新闻价值要素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分化,新闻传播以网络结构为主,新闻价值观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要素,大致为:
(1)商品性。新闻价值观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导致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社会地位及价值取向的变化,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之间除了传受关系,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形成新型的传播关系。这种关系将商品性引入了新闻价值要素之中。
(2)服务性。社会阶层的分化,受众地位的改变,使他们有更加自主性的要求,不再视自己为新闻传播的客体,而是要做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受众要求新闻传播包含信息,为自己的需求服务。服务受众也是新闻实现其价值的根本途径,服务性是新闻与受众的基本结合点。媒体也只能从服务受众的角度去选择新闻,才能得到受众的肯定和接受。
(3)监督性。监督性是与指导性相对的,有自上而下的指导和从下而上的监督,新闻传播才完整。在“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时期,新闻过于强调宣传的价值,将指导性作为取舍新闻的唯一标准,造成新闻报道的单一纵向的输灌式传播。单向的指导性变为双向的兼顾指导和监督。新闻监督社会,反映舆论,揭露社会违法行为和丑恶现象,受众监督媒体,促进新闻传播正确发展。指导性与监督性并重,使新闻价值观更加合理、完善。
【关键词】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 新闻价值观 多元化
新闻传播一般由传播者、受传者、媒介、讯息以及反馈等要素组成。其中传播者和受传者是社会人和社会群体,是社会阶层的组成者。
社会生态环境决定着新闻媒介的体制和运作方式,以及行业理念。
新闻价值观是人们通过新闻实践所反映出的价值评价的观念形态,是一定时期社会共同具有的区分新闻价值高低、新闻传播正确与否的参照系,是决定新闻传播实践的理想和目标的指导性观念。新闻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新闻传播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一定的新闻价值观的形成是新闻传播者与受众共同作用的结果。传播者和受众的思维与观念作用着新闻的价值观,而传播者和受众的思维与观念因处的社会地位而不同。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大体呈现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社会结构,媒介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履行上传下达的任务,将党和政府的宣传方针作为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宣传价值观是新闻报道的唯一价值标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走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此,中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阶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中国社科院重大研究成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分析,社会阶层已经由“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分化为十大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以及农业劳动业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社会阶层产生了分化,意味着利益主体的分化,受众多元化,而且受众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对媒体都有自己的要求。他们已不再是新闻媒介教育的对象,而是新闻媒介服务的主体,更加积极和主动,还有较强的参与愿望。显然,原来的那种“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时期的以宣传价值观为导向的选取信息、思想动员式的新闻报道已无法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受众的需求多元化,对新闻价值取向的要求趋向多元化,这决定了新闻价值观的多元化。其主要表现为:
传播者思想观念的分化。社会阶层的分化,传播者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变化。原来的传播者是处于“金字塔”上端的国家管理者,而现在,社会阶层分化为十个,传播者变为了社会的中间层,利益角色与原来惟一的国家宣传者相分离。再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作为党政的喉舌不再是新闻媒介的惟一功能,丰富百姓生活,传播大众文化已成为共识。传播者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不再是传播宣传价值的机器,在新闻选择时更加注重受众的不同需求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相融合。
新闻作品的分层化。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变为以受众为中心,新闻作品也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开始根据目标受众所处的社会阶层来对节目(作品)进行定位和策划。依据社会阶层的结构,新闻作品大致分为三层:
(1)针对处于社会上层的受众(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的作品(节目)。这些节目比较严肃、正统,具有权威性、政治性、指导性,主要是传播一些硬新闻。比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晚间新闻,报道国内外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体育、文化动向等;每个星期天下午的《高端访问》,通过访谈政治经济界的名人,满足高层管理人员、精英管理人员的需求。
(2)针对中间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受众的作品(节目)。这些节目具有明显的时代感,追求时尚、快节奏,语言风格轻松简洁,充满娱乐性。比如:广西卫视的《时尚中国》报道国内外的一些时尚服饰动向,符合了大多数中间层的喜爱。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以最短的时间“读”更多的报纸,使生活节奏比较快,没有太多时间看报纸的中间层快速了解国内外大事。
(3)平民化(民生新闻)的节目(主要针对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业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这类节目是以平民化的语言,平民化的视角“说”新闻。比如: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的《新闻社区》以报道关注平常人们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奇事或将政治性较强的新闻轻松化报道出来,符合广大中下层人们的要求;湖南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以娱乐化的社会新闻、平民化的视角、娓娓道来的情感故事,符合中下层观众的口味,同时也得到中上层观众的肯定;一些地方新闻媒体以民生新闻节目为主,如:湘潭电视台的《湘潭新闻60分一民生视线》就是以湘潭地区普通老百姓所关注和需要的题材为主,以平民化的视角、大众化的语言讲述新闻,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新闻价值要素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分化,新闻传播以网络结构为主,新闻价值观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要素,大致为:
(1)商品性。新闻价值观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导致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社会地位及价值取向的变化,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之间除了传受关系,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形成新型的传播关系。这种关系将商品性引入了新闻价值要素之中。
(2)服务性。社会阶层的分化,受众地位的改变,使他们有更加自主性的要求,不再视自己为新闻传播的客体,而是要做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受众要求新闻传播包含信息,为自己的需求服务。服务受众也是新闻实现其价值的根本途径,服务性是新闻与受众的基本结合点。媒体也只能从服务受众的角度去选择新闻,才能得到受众的肯定和接受。
(3)监督性。监督性是与指导性相对的,有自上而下的指导和从下而上的监督,新闻传播才完整。在“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时期,新闻过于强调宣传的价值,将指导性作为取舍新闻的唯一标准,造成新闻报道的单一纵向的输灌式传播。单向的指导性变为双向的兼顾指导和监督。新闻监督社会,反映舆论,揭露社会违法行为和丑恶现象,受众监督媒体,促进新闻传播正确发展。指导性与监督性并重,使新闻价值观更加合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