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执拗的青春期男孩
一天, 咨询室来了一位焦急的妈妈,一位大学老师,见面就滔滔不绝说起孩子李执的事——
李执,初二男生,以前经常和同学争论问题,现在经常和老师争论问题,有时会突然站起来指责老师课讲得不对,为此不少家长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学校想办法,不能因为他一人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昨天老师通知收书费,书费是97.5元,老师说干脆收100元,另外2.5元充当班费算了。大家都拥护,他坚决反对。说这是两件事,不能放在一起,书费是97.5元,只能收97.5元。如果需要交班费,再收100元也行。为这事和老师、同学辨论不休,并且非要老师、同学认错,为此折腾了一节课。
父母工作忙,他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经常把爷爷奶奶气得够呛,为此妈妈告诉他:不要把爷爷奶奶气出毛病来。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有病可以看,是非是大事不能含糊。
【症结】 通过家长介绍,和来访者对话,认识到他是“非黑即白”的认知模式,把人和事简单分成好与坏两大类,应该和不应该对立面。怎么让来访者认识到事物是对立统一的,领悟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满了,倒掉就是空!
通过两次咨询,我和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有了充分的了解,决定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调整他的偏激认知。
第三次来咨询时,我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一个山村里,一个小伙子一心想做出一番事业,可是做了许多行业,都没有做成。他经常向有智慧的人讨问自己不成功的原因,可是问来问去,好几年过去了还是不成功。
这时想起对面山上寺庙的主持,都说他有大智慧,为什么不去问问他!于是,他急匆匆来到寺庙,找到主持说起自己的苦恼,主持提起茶壶,给他倒茶,边倒边说:说了半天,一定渴了,来,喝茶!这时茶水溢了出来,小伙子也急忙说,满了、洒了,只听主持厉声说:满了,倒掉就是空!
接下来主持说,你以前向许多人讨教过类似的问题,大家告诉你的许多方式方法都是对的,但你脑子里装满自己的想法,不肯放弃自己的不正确的东西,这不正确的不清除,正确的放在那里?我行我素只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才是你不成功的根本!小伙了一下子明白了。
讲到这里我停下来问他,那小伙子回去想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才成功的?
经过一番讨论,他认为小伙子后来成功的关键是放弃了以前自以为是的想法,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正确意见。
我借助这个故事为他植入一个观念:一个“满了”的年青人,放弃执着,离开执着,倒空自己,接受正确的观念成功了。相当于先让他服下了药引子等待着,为后面的故事更好的起作用埋下了伏笔。
“宰相造币”的故事
我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从前有一个国王,对身边的宰相十分不满,一心想找个理由杀了他。一天,国王找来宰相,让宰相十天内设计并制造出只有一个面的铜币来,否则杀头。宰相明知是个圈套,但又不得不领旨。
到了第五天,宰相来找国王,说如果国王能给他一段特殊的时间就一定能造出来。
国王说好办,你要什么特殊的时间,给你就是了!
于是宰相说:我要不能有白天,不想让这么好的技术失密,要三个夜晚就行,而且是连着的三个夜晚。
到这里我用眼光看了他一眼说,国王能给他三个连着的夜晚吗?
不能。
为什么?
白天和晚上是连着的,不可分的。
听他这么说,我高兴地伸出手,和他的用力握了握,说:你真聪明!你已经领悟到了问题的实质,白天和夜晚是互相连着的,是不可分的。
之后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讨论阴和阳、白和黑、正和反,事物二面性的辩证关系。
这次咨询结束前,我给来访者布置了作业:回去好好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最好能联系自己想想这个故事,下次来时谈感想。
碗底能装多少?
第四次咨询,先听来访者谈感想,他说:想了很多,收获也大,明白了事都有两面性,不能简单从一个方面看问题。许多事物不能用简单的肯定与否定来分析,事物的好和坏有时就象白天和夜晚一样不可分离,也像一枚钱的两面一样,有正面就有反面。过去自己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用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来看人和事。
之后我们再一次讨论了,收97.5元还是收100元的问题……最后他说,收100元是对的,并说过去常和人争论的事,结论是过去往往只看别人不对一面,忘了别人可能有对的一面;只看到自己对的一面,忽略了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
见时机到了,我故意提高声音说:我们坚持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就像那个用“碗底装酱油”的孩子,损失大了。
他急切地问:什么是“碗底装酱油”,是怎么回事?
于是我给他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孩子拿着碗去打一斤酱油,结果他拿的碗小了一点,眼看自己的碗就要装满了,可那一斤酱油还剩了一点,怎么办?他忽然想起来,碗底能装剩下的一点。于是毫不犹豫地将碗翻过来,结果碗底是装下了剩一点的酱油,可原来碗里装的许多酱油却倒在地上,没有了。
【咨询对话】
○咨询师:如果我把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当作一斤酱油,正确的是碗里的部分,错误是碗底的部分,会不会在和别人的争论中,我们为了揭示别人的错误,坚持碗底的小部分,而不顾碗里大部分对的,把别人正确的也抛弃了。
●来访者:(他想了一会)是的。
○咨询师:比如?
●来访者:上次收班费时,我和老师、同学争论,为了自己的一小点对的,把大家大部分对否定,不应该。
○咨询师:现在想想,同学对你这种做法当时会怎么想?
●来访者:其实事后有要好的同学告诉我,不少同学为此生我的气,说我影响他们的学习,争论占用了不少他们的学习时间。
○咨询师:你当时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来访者:当时只想怎么把他们说服了,只想自己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我是对的,当然不能让着他们,最主要的是,我一旦和人家争论了,就不能认输。
○咨询师:认输了会怎么样?
●来访者:会被人更加看不起,没有面子。
○咨询师:你为了碗底酱油的那么一点面子,损失了大家对你的好感和大家的学习时间,相当于把碗里的那么多酱油倒掉了,真可惜。
●来访者:是的……
第五次咨询和他重点讨论怎么做,最后达成共识:听到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一致时,不要立即发表意见,先默数到10后,再想一想对方有没有合理的地方,这时候还认为对方是错的,再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经过五次咨询,来访者渐渐地能和同学、老师较好相处,同时和亲人关系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执拗的青春期男孩
一天, 咨询室来了一位焦急的妈妈,一位大学老师,见面就滔滔不绝说起孩子李执的事——
李执,初二男生,以前经常和同学争论问题,现在经常和老师争论问题,有时会突然站起来指责老师课讲得不对,为此不少家长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学校想办法,不能因为他一人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昨天老师通知收书费,书费是97.5元,老师说干脆收100元,另外2.5元充当班费算了。大家都拥护,他坚决反对。说这是两件事,不能放在一起,书费是97.5元,只能收97.5元。如果需要交班费,再收100元也行。为这事和老师、同学辨论不休,并且非要老师、同学认错,为此折腾了一节课。
父母工作忙,他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经常把爷爷奶奶气得够呛,为此妈妈告诉他:不要把爷爷奶奶气出毛病来。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有病可以看,是非是大事不能含糊。
【症结】 通过家长介绍,和来访者对话,认识到他是“非黑即白”的认知模式,把人和事简单分成好与坏两大类,应该和不应该对立面。怎么让来访者认识到事物是对立统一的,领悟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满了,倒掉就是空!
通过两次咨询,我和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有了充分的了解,决定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调整他的偏激认知。
第三次来咨询时,我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一个山村里,一个小伙子一心想做出一番事业,可是做了许多行业,都没有做成。他经常向有智慧的人讨问自己不成功的原因,可是问来问去,好几年过去了还是不成功。
这时想起对面山上寺庙的主持,都说他有大智慧,为什么不去问问他!于是,他急匆匆来到寺庙,找到主持说起自己的苦恼,主持提起茶壶,给他倒茶,边倒边说:说了半天,一定渴了,来,喝茶!这时茶水溢了出来,小伙子也急忙说,满了、洒了,只听主持厉声说:满了,倒掉就是空!
接下来主持说,你以前向许多人讨教过类似的问题,大家告诉你的许多方式方法都是对的,但你脑子里装满自己的想法,不肯放弃自己的不正确的东西,这不正确的不清除,正确的放在那里?我行我素只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才是你不成功的根本!小伙了一下子明白了。
讲到这里我停下来问他,那小伙子回去想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才成功的?
经过一番讨论,他认为小伙子后来成功的关键是放弃了以前自以为是的想法,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正确意见。
我借助这个故事为他植入一个观念:一个“满了”的年青人,放弃执着,离开执着,倒空自己,接受正确的观念成功了。相当于先让他服下了药引子等待着,为后面的故事更好的起作用埋下了伏笔。
“宰相造币”的故事
我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从前有一个国王,对身边的宰相十分不满,一心想找个理由杀了他。一天,国王找来宰相,让宰相十天内设计并制造出只有一个面的铜币来,否则杀头。宰相明知是个圈套,但又不得不领旨。
到了第五天,宰相来找国王,说如果国王能给他一段特殊的时间就一定能造出来。
国王说好办,你要什么特殊的时间,给你就是了!
于是宰相说:我要不能有白天,不想让这么好的技术失密,要三个夜晚就行,而且是连着的三个夜晚。
到这里我用眼光看了他一眼说,国王能给他三个连着的夜晚吗?
不能。
为什么?
白天和晚上是连着的,不可分的。
听他这么说,我高兴地伸出手,和他的用力握了握,说:你真聪明!你已经领悟到了问题的实质,白天和夜晚是互相连着的,是不可分的。
之后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讨论阴和阳、白和黑、正和反,事物二面性的辩证关系。
这次咨询结束前,我给来访者布置了作业:回去好好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最好能联系自己想想这个故事,下次来时谈感想。
碗底能装多少?
第四次咨询,先听来访者谈感想,他说:想了很多,收获也大,明白了事都有两面性,不能简单从一个方面看问题。许多事物不能用简单的肯定与否定来分析,事物的好和坏有时就象白天和夜晚一样不可分离,也像一枚钱的两面一样,有正面就有反面。过去自己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用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来看人和事。
之后我们再一次讨论了,收97.5元还是收100元的问题……最后他说,收100元是对的,并说过去常和人争论的事,结论是过去往往只看别人不对一面,忘了别人可能有对的一面;只看到自己对的一面,忽略了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
见时机到了,我故意提高声音说:我们坚持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就像那个用“碗底装酱油”的孩子,损失大了。
他急切地问:什么是“碗底装酱油”,是怎么回事?
于是我给他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孩子拿着碗去打一斤酱油,结果他拿的碗小了一点,眼看自己的碗就要装满了,可那一斤酱油还剩了一点,怎么办?他忽然想起来,碗底能装剩下的一点。于是毫不犹豫地将碗翻过来,结果碗底是装下了剩一点的酱油,可原来碗里装的许多酱油却倒在地上,没有了。
【咨询对话】
○咨询师:如果我把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当作一斤酱油,正确的是碗里的部分,错误是碗底的部分,会不会在和别人的争论中,我们为了揭示别人的错误,坚持碗底的小部分,而不顾碗里大部分对的,把别人正确的也抛弃了。
●来访者:(他想了一会)是的。
○咨询师:比如?
●来访者:上次收班费时,我和老师、同学争论,为了自己的一小点对的,把大家大部分对否定,不应该。
○咨询师:现在想想,同学对你这种做法当时会怎么想?
●来访者:其实事后有要好的同学告诉我,不少同学为此生我的气,说我影响他们的学习,争论占用了不少他们的学习时间。
○咨询师:你当时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来访者:当时只想怎么把他们说服了,只想自己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我是对的,当然不能让着他们,最主要的是,我一旦和人家争论了,就不能认输。
○咨询师:认输了会怎么样?
●来访者:会被人更加看不起,没有面子。
○咨询师:你为了碗底酱油的那么一点面子,损失了大家对你的好感和大家的学习时间,相当于把碗里的那么多酱油倒掉了,真可惜。
●来访者:是的……
第五次咨询和他重点讨论怎么做,最后达成共识:听到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一致时,不要立即发表意见,先默数到10后,再想一想对方有没有合理的地方,这时候还认为对方是错的,再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经过五次咨询,来访者渐渐地能和同学、老师较好相处,同时和亲人关系也得到明显的改善。